新型資料中心的必選項:“超融合”的三重價值

naojiti發表於2022-01-10

回首2021年,科技產業發生了若干大事。其中,“雙碳”發展目標的確立以及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絕對能名列前茅。而這兩大國家戰略都指向同一個產業焦點:資料中心的升級革新。

在數字化時代,資料中心時刻承載著全球共同的“資料呼吸”與“計算吞吐”,可謂社會發展的“資料心臟”。而作為企業重器、國之重器的資料中心,一般情況下很少進行全面迭代。但在目前這個週期,隨著東數西算的開展,以及節能減排目標的落地,各領域、各型別的資料中心升級已經勢在必行。

2021年7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新型資料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佈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資料中心發展格局。

新型資料中心的必選項:“超融合”的三重價值

問題也來了:技術領先、佈局合力、綠色低碳等待都是新型資料中心的發展目標,那麼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和方法是什麼?

圍繞這個話題,學界與產業界展開了充分論述,就如何定義和實現新型資料中心進行了諸多討論。客觀來說,社會各界雖然對資料中心、雲端計算、東數西算等概念已經耳熟能詳,但對資料中心升級的具體方案,以及這些方案之間的價值差異還不甚明瞭。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新型資料中心建設方案中一條關鍵之路:超融合資料中心。這個對很多人來說有點陌生的概念,其實已經在資料中心產業中佔據了重要位置。甚至面向未來諸多價值來看,超融合是實現新型資料中心最關鍵也最具優勢的一條道路。

究竟什麼是新型資料中心?

回顧《新型資料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及相關解讀,我們首先會發現,新型資料中心應該達成的目標非常多樣化。比如在技術上,新型資料中心應該實現網路最佳化、數網協同、數雲協同等;在產業上,新型資料中心應該能夠實現與應用需求的匹配,快速實現商業價值;在節能減排目標上,新型資料中心要運用低碳技術,實現能效穩步提升,電能利用效率逐步降低。

這意味著,新型資料中心建設是一個技術、能效、產業等方面的綜合題。真正的新型資料中心絕不僅僅是在某個指標,或者某項技術上實現資料高企,而是照顧到多方面價值需求,平衡技術、產業、低碳之間的綜合價值取捨。

新型資料中心的必選項:“超融合”的三重價值

用選擇題的思維做不出來綜合題。同樣,用傳統的發展方式也無法實現多個價值被滿足,多個目標協同發展的新型資料中心建設。切實打造新型資料中心,必須在模式創新上就投入更多精力與判斷,積極尋求在建設基本思路上跳出藩籬,實現模式創新。

而超融合資料中心就是這樣一道屬於“綜合題”的答案。資料中心建設傳統模式——分層解耦,是最廣為人知的,即計算、儲存、網路分層建設,一次性投入之後長期處於穩定發展狀態。這種模式雖然商業安全度高,但擴充和運維卻比較困難,不適應數字化轉型程式中快節奏的企業發展需求,容易落伍。

傳統資料中心過“重”,於是超融合資料中心應運而生。早在十年前,超融合模式就已經被提出。它與傳統模式的關鍵區別就在於,它能夠回答出一道綜合題,平衡資料中心各個利益出發點的關切。

新型資料中心就是多元化和綜合,而超融合資料中心提供的價值也是如此。二者邂逅,超融合資料中心已經凝聚了資料中心升級之路上不可忽略的三重價值——

“超融合”價值一:技術優越性的選擇

所謂超融合(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裝置中不僅僅具備計算、儲存、網路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且多套單元裝置可以透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組化的無縫擴充套件,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這種技術最早被用在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搭建大規模基礎架構中,可以為資料中心帶來高效率、高靈活、低成本的一系列價值。很多人認為,超融合資料中心目前還過於超前,缺乏應用性。但事實上,根據Gartner釋出的技術成熟度曲線預測,超融合資料中心已經成為產業主流,具有明顯的落地優勢,並且在中國市場發展效率更快。

從應用場景上看,超融合資料中心可以廣泛滿足伺服器虛擬化、私有云、大資料平臺等場景的集中存算需要;從行業部署中看,超融合資料中心已經在教育、醫療、政府、金融、大型企業等主流資料中心場景中實現了大範圍落地。

新型資料中心的必選項:“超融合”的三重價值

而另一種聲音認為,超融合技術僅適合小規模的資料中心。從目前情況來看,超融合架構確實已經是小規模資料中心的主流選擇,但這並不等於它不適應大規模資料中心。從技術能力來看,廠商的分散式儲存與計算虛擬化、網路虛擬化能力已經可以滿足大型資料中心的建設需要,運維管理等配套設施和服務也在跟進。超融合支援大型資料中心的技術瓶頸已經一一被解決。

而從技術需求上看,超融合資料中心的建設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超融合可以提供資料中心從單一算力走向多樣化計算,從而驅動AI計算、異構計算的快速發展,這在智慧化、大資料、信創等場景中至關重要。

而在儲存方面,超融合資料中心可以實現海量非結構化資料的有效儲存。儲存產業的能力進化,支援了超融合資料中心可以在分散式儲存的基礎上,實現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的資料共同管理甚至資料湖打通。針對超融合資料中心的儲存能力升級,可以有效消除資料孤島,實現基礎設施成本下降。

從計算、儲存、網路、架構、運維管理等多方面看,超融合資料中心已經具備了充沛的技術優越性。

“超融合”價值二:商業合理性的選擇

資料中心是一種重投入、重產出、需要長期運營的基礎設施。這也就導致資料中心的建設和投用必須具備商業上的成熟考量,儘量避免投資無法得到有效應用,或者建設很快落伍等等問題的出現。

而超融合資料中心在商業上的一個核心利好,在於它的易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基於超融合架構,小型資料中心可以逐步成長為大型資料中心。投資者不必一次性進行過大投入,也不必一定要具備雲端計算等先進的產業能力,而是可以因需設供,根據市場規模的變化來不斷豐富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水平和發展要素。

新型資料中心的必選項:“超融合”的三重價值

在極簡運維、易於擴充套件等屬性的加持下,超融合資料中心在商業市場中不斷積累著美譽度與認可度。投資者可以實現與市場的共同成長,並且不必揹負過大的綜合成本、業績壓力與迭代焦慮。根據Gartner的資料包告,到2027年將有60%的超融合將平均分佈在託管資料中心、雲端和邊緣,而2021年此比例則不到30%。由此可見,超融合在資料中心市場中的增長空間和旺盛需求都具有比價高的確定性。

無論是從投資穩重性、成本控制,還是市場增長等因素進行考慮,超融合資料中心都是商業合理性下的選擇。

“超融合”價值三:綠色集約的選擇

“雙碳”目標滾滾向前,可以說留下了這個時代最清晰的車轍。ICT產業的節能減排已經形成了全球共識,成為各地方、企業發展新基建,尤其是推動資料中心建設時不可繞過,也無法繞過的命題。

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全國8個地區部署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路體系。

而國家算力網路體系的建設,勢必將“雙碳”目標納入考量和決策指標。去年9月工信部科技司釋出的《碳達峰相關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徵求意見稿)》,將申請立項的197項碳達峰相關行業標準專案予以公示,這其中就包含資料中心建設。隨後,各地區紛紛出的臺了針對資料中心專案的“雙碳”目標統籌方案、建設指標與整改方案,明確規定了新建資料中心的PUE與多種碳排放標準。

新型資料中心的必選項:“超融合”的三重價值

資料中心是電網大負載和能源大使用者。超大規模資料中心通常需要100-150兆瓦的電網容量,中國資料中心已經佔到全國用電量的2%左右,並且比例還在繼續提高。而超融合架構在資料中心建設中,具有一系列能效等方面的天然優勢。比如利用一系列儲存、計算、網路技術的演進,超融合資料中心可以實現單機櫃的能效上升,從而實現資料中心整體實現高能效目標。

從“雙碳”目標的大勢所趨上看,超融合是資料中心最有效的建設方式之一。

從技術、商業、低碳環保三個維度上,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作為後起之秀的超融合資料中心,已經在今天進入到產業成熟與落地階段。在中國大力推進新型資料中心的今天,超融合之路可以說是中國計算產業的機會,也是“東數西算”工程的一大利好。

直面計算中心建設的複雜性,兼顧商業與社會價值,認識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當這些能力一一具備,新型資料中心之路也就躍然眼前。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5157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