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記錄每週值得分享的科技內容,週五釋出。
本雜誌開源(GitHub: ruanyf/weekly),歡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薦科技內容。
週刊討論區的帖子《誰在招人?》,提供大量程式設計師就業資訊,歡迎訪問或釋出工作/實習崗位。
封面圖
日本東京有一家專門生產電梯按鈕的公司,該公司把生產過的1000多種電梯按鈕,做成了一面展示牆,按上去每個都會亮。孩子們和大人都很喜歡。(via)
本週話題:移動支付應該怎麼設計?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壟斷了中國的移動支付,兩家合計的市場份額超過90%。
雖然它們用起來非常方便,可以說完美解決了手機付款,但是,作為整個國家移動支付的解決方案,我總覺得,現在的狀況是有問題的。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最大問題,就是把使用者鎖在它們的體系裡面。 支付體系本應該是開放的,只要有手機就能支付,但是現在你首先必須是支付寶和微信的會員,然後才能支付。
理想情況下,在銀行開戶後就應該可以付款,但是現在多了一個步驟,就是必須將銀行賬戶與支付寶和微信繫結。沒有這一步,使用者實際上無法手機支付。
此外,至少還有其他三個缺點。
(1)二維碼不通用,只能用自家的應用開啟,導致商戶必須張貼多個二維碼。
(2)不能互相轉賬,支付寶不能轉給微信,反之亦然。同時,也不能轉給他人的銀行賬戶,只能先提款到自己的開戶行。
(3)餘額提現要收手續費,雖然這可能不是支付寶和微信的問題。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移動支付方案呢?答案是有的,有一個國家已經做到了。
前不久,我讀到彭博社的一篇報導,驚奇地發現,巴西有了一個更好的移動支付系統,勝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2020年11月,巴西政府為了解決手機支付問題,推出了 Pix 系統。
它的設計很簡單。首先,你到銀行開戶時,選定一個或多個個人標識,可以是手機號碼、電子郵件、銀行卡號、使用者名稱等等,只要能夠唯一識別你即可。然後,你下載政府開發的 App,輸入你的個人標識,就會得到一個二維碼,用來收款和付款。Pix 系統會自動把支付請求轉到你的開戶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由它們來實際處理。
短短11個月內,Pix 取得了瘋狂的成功,使用者達到1.1億人(巴西全國人口2.1億)。今年九月份,這個系統的支付金額大約為890億美元,相當於每個使用者支付了800美元,最高一天發生了超過4000萬筆交易。
我覺得,這個系統有很多優點,特別適合中國的需要。
它最大的優點就是開放。(1)任何支付機構都可以加入這個系統,而不是被一兩家大機構把持。(2)體系內所有支付機構可以互相轉款,不存在市場割裂。(3)二維碼是全國統一的,任何客戶端都可以讀取,任何人都可以開發客戶端。
最後,對於使用者來說,它的轉賬是免費的,不存在手續費。政府向接入這個系統的支付機構收取年費,彌補運作費用。
我覺得,它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優越。我們國家真的應該學習,政府出面建設一個全國統一的移動支付體系。這會大大方便資金流動,帶動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在是一件好處無窮的事情。
KubeSphere 介紹
過去十年,軟體開發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答案大概就是 Docker 容器的出現。以前的軟體都部署在物理機或虛擬機器,現在部署在一個個容器,可以快速擴縮容。
你可能聽說過 K8s,它是谷歌公司的開源軟體 Kubernetes(K 和 s 之間有8個字母),作用就是排程和管理容器。
Docker 的標誌非常像一艘集裝箱船,K8s 則像是一個控制輪船的舵盤,這就是兩者的關係。想象一下,成百上千個 Docker 容器分佈在不同的公有云、私有云以及邊緣節點,整合成一個雲原生應用,在同一個平臺進行統一排程和運維,這就是 K8s 的作用。
K8s 的最大問題就是太複雜,雲生態技術棧和工具集十分龐大,它的開發、管理和運維都是專門工種。個人和中小企業如果缺少這方面的專家,是不容易搞定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業界有很多基於 K8s 的發行版。它們把 K8s 作為核心,在外層封裝一個易用的互動介面,整合了很多周邊工具,大大降低了上手門檻,就好像 Ubuntu 和 Linux 核心的關係。
本週向大家介紹一個開源的國產 K8s 管理平臺:KubeSphere。
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易用和高度產品化,有一個體驗非常優秀的控制檯,讓不熟悉容器的使用者以非常低的成本上手,快速使用各種高階功能。整個操作過程都是嚮導式圖形化的 UI。
下面是一段 2 分鐘的演示影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KubeSphere 容器平臺豐富的功能,以及透過 KubeSphere 操作 K8s 的簡單便捷。
在定位上,KubeSphere 針對企業級應用設計,注重安全性和穩定性,提供秒級監控與告警通知,內建日誌、審計、事件檢索,還提供計量計費,可實現 K8s 基礎設施的可度量運營。它還提供多叢集和多雲管理,幫助企業實現業務高可用,做到自動化運維。
它也充分考慮了國情,相容各種既有的企業 IT 管理流程,可平滑整合到現有 IT 體系,讓企業不用改原來的程式碼,就能把應用直接部署到容器平臺。
對於軟體開發者和運維人員,KubeSphere 內建了 Java、Nodejs 等常用語言模板,整合了常見的開源專案,提供了 DevOps、微服務灰度釋出、鏈路追蹤、應用生命週期管理、邊緣節點管理等功能,實現了程式碼提交、應用釋出、應用運維的一站式管理。你只需提交程式碼,後面的流程 KubeSphere 都會自動幫你搞定。
目前,KubeSphere 的主倉庫在 GitHub 已經有 7000 多個 Star,社群有超過 250 位貢獻者,全球下載超過 70w 次,近一半以上的使用者來自海外,國內使用者有新浪、微眾銀行、中通、中國銀行等著名企業。這裡有一篇來自問答社群 SegmentFault 的使用者使用經驗分享,大家可以參考。
如果你們公司想嘗試 K8s,或者你個人想學習 K8s,建議可以從 KubeSphere 入手。它可以快速從零搭建 K8s 叢集,也可以只用兩條命令,就部署到現有的 K8s 之上。官方有線上 Demo(賬號:demo1 / Demo123),以及友好的中文文件、雲原生影片教程 和開發者社群。
科技動態
1、最小的飛行器
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了世界最小的飛行器,跟一粒沙子的大小差不多(下圖)。它自身不能飛,全靠風力帶動。
它基本上就是一個超小型電路片,包含了感測器、電源、無線天線,以及資料儲存器。對它輕輕一吹,就會四處飄揚,可以用來監測環境,比如空氣有沒有汙染物的洩露。
2、手機小鍵盤
國外的一個硬體愛好者製作了八個鍵的小鍵盤,貼在手機背面,作為輸入裝置。
它的每個鍵都可以自定義,不同按鍵組合還可以對映26個字母和10個數字。由於可以不看鍵盤,只按照肌肉記憶按鍵,所以用起來非常方便。
缺點是,它只適合橫屏時使用,不適應豎屏時使用。
3、亞洲最大蛋雞場
今年9月份,亞洲規模最大的蛋雞場在上海崇明島投產,產出了頭窩雞蛋。這個蛋雞場可以養殖300萬隻母雞,每年產出8億枚雞蛋,平均每天200萬枚雞蛋。
母雞會先在青年雞場飼養105天后,然後再轉到蛋雞場,工作72周,然後再退休。蛋雞場會每月輪換一批母雞。
4、機器看門狗
韓國現代汽車向波士頓動力公司,採購了一些機器狗,在工廠裡面巡邏。這種機器狗帶有熱像儀和 3D 鐳射雷達,白天可以識別異常發燙的裝置,及時報警,防止發生火災。
到了晚上,它就變成廠區裡面遊蕩的看門狗,用於發現哪扇門沒有鎖好、哪間屋子沒有關燈。但是,它不會去追逐入侵者,程式沒有做這方面的設定。
相比人類,機器人(或機器狗)在門房、巡夜這些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功能更強、成本更低。如果發現異常,它只要能及時報警就可以了。不難想象,再過幾年,你遇到的安保人員可能都是機器人。
5、最古老的手印
考古學家確認,在拉薩市郊區的邱桑村發現的人類手印,可能是迄今最古老的人類岩石活動的遺蹟,距今16.9萬年至22.6萬年之間。
當地有很多地熱溫泉,手印就保留在一塊碳酸岩之中。考古學家推測,大約20萬年前,泉口附近有很多軟泥形式的碳酸鈣,兩個孩子在嬉戲。
他們覺得留下自己的印記非常有趣,先按下一個腳印,然後再把手印壓在上面。以後,泉水改道或季節性乾涸,軟泥迅速脫水並固結成巖,一直儲存到了今天。
一家跨國的客服外包公司的員工,向新聞媒體投訴,公司允許居家辦公的條件是,必須安裝由公司提供的監控攝像頭,在辦公時間監控他的一舉一動和所有語音對話。如果不同意安裝,公司就不許在家辦公。為了生計,他只能同意。
這種做法以後可能會成為常態,公司使用強制監控,保證員工在家也能專心投入工作。
文章
1、Windows 11 執行安卓應用是什麼體驗?(中文)
Windows 11 可以執行安卓應用,本文給出了詳細的操作步驟,作者也總結了自己的使用體驗。
2、杭州西站的設計(中文)
杭州西站是為2022年亞運會新建的高鐵站,包含了很多創新。建築師把高鐵站臺放到了樓上,樓下是正常的城市交通,避免了火車站和鐵軌將城市一分為二的囧境。
3、中芯國際的超級晶片工廠(GigaFab)(英文)
中芯國際最近宣佈,計劃在上海臨港建造中國第一家超級晶片工廠(GigaFab,月產超過10萬片晶圓的工廠)。本文是對這件事的分析。
4、vscode.dev 釋出(英文)
VS Code 正式釋出官方的瀏覽器版,從此可以在瀏覽器裡面使用這個編輯器。它跟另一個網站github.dev
很接近,唯一的區別是還支援其他的程式碼託管服務。(@StevenNin 投稿)
5、怎麼為網站申請 ISSN 號碼?(英文)
作者介紹怎麼為自己的個人網站,申請了一個 ISSN(國際標準期刊號),便於被學術期刊引用。
6、你的網站是否有 Security.txt 檔案?(英文)
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開始在伺服器放置"Security.txt"檔案,這是一項新提議的標準,該檔案用來描述網站的安全政策和漏洞聯絡方式。
7、不要只構建一套通用 API(英文)
作者提出,後端應該提供兩套 API,一套是外部使用的通用 API,服務特定的資料,另一套是自家使用的應用 API,服務特定的頁面。
8、我如何組裝 Linux 遊戲電腦(英文)
作者介紹自己如何選擇各種元件,組裝了一臺專用於遊戲的 Linux 桌面電腦。
9、網頁的發呆檢測 API(英文)
Chrome 瀏覽器現在原生提供IdleDetector
物件,在它上面部署了發呆檢測 API,可以用指令碼獲知使用者是否正在發呆(即沒有任何操作)。
工具
一個 React 元件庫,設計很有現代感,目前還在積極開發中。
一個收費的 CDN 服務,看上去不錯,可以當作 Cloudflare 的後備。
一個 Chrome 瀏覽器外掛,可以對網頁做筆記,下次開啟該網頁,筆記就會顯示,並提供富文字編輯器和筆記標籤。(@betterRunner 投稿)
4、APIAuto
騰訊公司內部的開源專案,一個強大的 HTTP 介面測試工具,可以機器學習零程式碼對介面測試。(@TommyLemon 投稿)
4、3D 管道屏保
這個開源專案將 Windows 的 3D 管道屏保,搬到了網頁上。
一個網頁版的向量圖作圖工具。
一個免費的郵件列表服務,可以用來架設自己的郵件列表。
一個開源服務,可以將新聞郵件,轉為 RSS feed 輸出。使用者可以自己架設服務,也可以試用作者架設的 demo。
一個有點神奇的演示,只需要一行 C 程式碼,就能生成一段音樂旋律。這裡是介紹文章。
9、AirGuard
一個安卓 App,用來檢查是否有 AirTag 在追蹤你。
10、Black
一個 Python 程式碼格式化的庫,可以自動對 Python 程式碼進行格式美化。
資源
本文介紹10個小工具,用來測試響應式網頁,在不同大小螢幕的顯示效果。
樹莓派系列教程。作者買了一臺低配雲伺服器獲得固定 ip 地址,透過 frp 內網穿透,把家裡的樹莓派 4B 變成了一個真正的雲伺服器,可以在公網訪問。(@zhaoolee 投稿)
一個愛好者的個人中文網站,圖文並茂地介紹了自己收藏的從 3101 到 Pentium M 的多種英特爾處理器晶片資料。(@TransparentLC 投稿)
4、Git 飛行規則
一個 Git FAQ 的中文翻譯,收集各種 Git 操作出現問題後的應對措施。(@xcuYao 投稿)
5、去中心化圖書館
Libgen 電子書圖書館專案宣佈,該專案已經完全做到了去中心化,搬到了 IPFS 上面,網頁檔案、資料庫、甚至域名都不是集中託管的。它給出了去中心化圖書館的幾個域名。
圖片
1、
英國正在嘗試一種新型的人行天橋,架設在鐵路上方。這種橋的材料是輕質纖維聚合物,重量很輕,形狀是精心計算過的,最大化節省材料,可以快速、低成本架設。
電腦科學大師高納德(Donald Knuth)曾經參與發明一種"解剖字型"(Dissection Font)。所有的字元都可以切成碎片,拼成一個 6 x 6 的正方形。
現在的世界地圖是這樣的。
如果海平面上升100米,世界地圖會變成下面這樣。
文摘
1、直流電的迴歸
(1)交流電為什麼獲勝?
19世紀末,人類開始使用電力。當時有兩派,一派主張直流電,另一派主張交流電。
最後,交流電獲勝,主要原因是交流電長途傳輸的效率更高,直流電做不到長途傳輸。
當時,交流電已經可以做到高電壓,但是直流電的電壓一直做不上去。這導致大功率傳輸時,直流電就會產生很大的電流(因為 電壓 * 電流 = 功率)。另一方面,電流透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這意味著,直流電的長距離傳輸會因為電流較大,而產生很大的熱量損耗。交流電由於電壓可以做得很高,就沒有這個問題。
所以,高電壓是長距離電力傳輸的關鍵,這就是交流電獲勝的根本原因。直流電直到1960年代才有辦法做到高電壓,但是已經太晚了。目前,直流電的應用都侷限在低壓短距離的使用,傳輸距離往往在幾米之內,最長不超過1公里。
(2)兩個新趨勢
但是,最近出現的兩個趨勢,導致人們重新對直流電發生了興趣。
第一個趨勢是太陽能發電的興起,使得發電變成了分散式,而不是集中式。哪裡需要能源,哪裡就放置太陽能板,這種場景下不需要長距離電力傳輸。此外,太陽能發電產生的是直流電,電池釋放的也是直流電。
第二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電器內部使用直流電,比如所有電子裝置(包括計算機和手機)、固態照明 (LED)、平板電視、微波爐等等。專家預計,未來20年內,多達50%的家庭負載消耗的是直流電。
(3)電流轉換的損失
如果家庭使用的是太陽能發電,就要進行兩次電流轉換。
首先,光伏板的直流電透過逆變器轉換為交流電,傳輸進入家庭。然後,交流電再次透過逆變器轉換為直流電,才能被電腦、LED 和微波爐等直流裝置使用。每一次電流轉換,都會發生能量損失,最嚴重情況下,會損失掉20%~30%。
如果帶有光伏板的建築直接採用直流供電,就可以避免這種電流轉換損失。
(4)直流供電的好處
首先,一旦直流供電,就沒有了電流轉換的能量損耗,所需的光伏板變少了,儲存能量的電池系統也可以變小。
其次,逆變器是一種昂貴的裝置,而且壽命短於光伏板。不使用逆變器,可以節省不少錢。
再次,目前的很多直流電氣裝置,內部帶有交流電到直流電的轉換,去掉這個部分,可以使這些裝置更簡單、更便宜、更可靠、能耗更低。
最後,直流電的電壓低。很多直流電器不超過24伏,沒有電擊或火災危險,使得電工可以使用相對簡單的接線,無需接地,也無需擔心觸電。這進一步節省了成本。
(5)直流供電的缺點
低壓直流電的最大問題是無法長距離傳輸。
前面說過,能量損失等於電流的平方乘以電阻。一根普通的銅線,在10米的距離內以12V的電壓傳輸,100瓦的功率對應的電流是8.33A,會產生3%的能量損失,這可以接受。但是,電線長度為 50 米時,能量損失變為16%,長度為 100 米時,能量損失增加到了32%。這足以抵消直流電的效率優勢。
由於線路損耗很高,大功率電器也很難使用直流電。如果在12V直流電網上執行 1,000 瓦的微波爐,在電線長度僅為1米的情況下,能量損失高達16%,在電纜長度為3米的情況下,能量損失會增加到47%。
所以,低壓直流電網不適用於洗衣機、洗碗機、吸塵器、電飯鍋、電烤箱或熱水鍋爐等大功率電力裝置。另外,有些電器(比如冰箱)本身的功率比微波爐小,但是它每天 24 小時執行,長時間下來也會導致巨大的線路損耗。
同樣的,線路損耗也限制了多臺低功率裝置使用同一根供電線纜。如果一根12V的電纜長度為 12 米,並且我們希望將線路損耗保持在10%以下,那麼所有電器的總功率將限制在大約150瓦。這意味著,這根線路只能同時使用兩臺膝上型電腦(每臺 20 瓦的功率)、一臺直流電冰箱(45 瓦)、五個8瓦的 LED 燈(總共 40 瓦),還留下25瓦可以支援其它較小的裝置。
(6)解決方案
有幾種方法可以避免低壓直流電的線路損耗。
第一種方法是儘量減少配電電纜長度。比如,廚房、客廳、臥室這些用電最多的地方,儘量搬到屋頂光伏板的下方,減少電纜長度。
第二種方法是每一個或兩個房間,設定一個獨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
第三種方法是選擇更高的電壓:24V 或 48V 而不是 12V。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低壓直流電器都在12V下執行,而且更高的電壓(高於24V)消除了直流系統的安全優勢。美國有很多資料中心、辦公室、住宅建築使用的直流電系統升壓到了 380V,這就需要跟 110V 或 220V 交流電一樣嚴格的安全措施了。
第四種方法是使用兩套供電系統,同時供應交流電和直流電。低功率裝置使用直流電網,比如 LED 燈(< 10 瓦)、膝上型電腦(< 20 瓦)、電視(30-90 瓦)和冰箱(<50 瓦),大功率裝置使用單獨的交流電網。但是這樣做,直流電帶來的節能和成本降低效益,就微乎其微了,很容易被抵消。
言論
1、
當我 80 歲時,我不會後悔嘗試過的事情,比如我嘗試了網際網路創業,就算失敗了,我也不後悔。我後悔的是那些我想嘗試卻沒做的事情,它們每天困擾著我,如果我當時嘗試了,我的人生會怎樣。
-- 《讓遺憾最小化》
2、
我在大學裡得到的最好建議是:"找到最好的老師,上他們所有的課,不管是什麼課。"
這個建議也適用於網際網路。
-- David Perell
3、
"英雄專案"指的是80%以上的貢獻來自20%的開發人員的專案。透過對 1000 多個開源 GitHub 專案的分析,發現大多數開源專案都是英雄專案。
4、
很多人認為,照抄國外的成功軟體,不能算是創新。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論點,將一個商業模型複製到另一個市場,真的沒那麼容易。
執行就是創新。能夠成功執行,調整模型適應當地需求,就是創新。
-- 《如何發現下一個獨角獸》
5、
通用晶片(比如英特爾的產品)不再適合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會開發自己的晶片,並外包給臺積電和三星進行生產。蘋果公司的 M1 晶片、YouTube 的影片轉碼晶片、亞馬遜的 Graviton 晶片和谷歌的 Pixel 6 晶片,都是自己研發的。
我們已經到了現成的晶片無法解決各家公司的問題的階段,定製自己的晶片比購買低價的通用晶片更重要。
歷史上的本週
2020年(第 130 期):低齡化的網際網路
2019年(第 78 期):下一個風口是什麼行業?
2018年(第 27 期):賈伯斯的"熱情假設"對不對?
訂閱
這個週刊每週五發布,同步更新在阮一峰的網路日誌和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尋"阮一峰的網路日誌"或者掃描二維碼,即可訂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