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用”為圓心:重新認識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

naojiti發表於2021-10-22

最近一段時間,疫情又出現了反覆。針對十一旅遊造成的防疫壓力,不少權威媒體提出需要加強疫情防控的精細化水平,用動態化、細節化的管理方式來提高防疫效率。面對遊客量巨大與旅行中游客快速移動等特點,疫情防控的通報體系與響應系統需要做到以小時計,這給城市治理與政務協同帶來的挑戰可想而知。

疫情防控可以說是城市治理水平提升需求的一個重要縮影。越來越多的現實事件正在表明,城市的管理能力、調配能力與協調能力亟待全面升級。智慧城市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通道。如何讓數字化、智慧化技術與城市的精準管理能力緊密融合,成為了智慧城市發展的“時代大考”。

能夠看到資料,彙總資料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遠遠不夠用;可以主動響應,智慧排程,突破傳統治理效率極限的新型智慧城市,才是時代所需的高手。這個時代,需要開啟一條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

10月18日-20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首屆大會在長沙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是博鰲亞洲論壇推出的第三個全球專題論壇,也是博鰲亞洲論壇向經濟發展與安全領域擴充的首個專題會議。可以說彙集了經濟發展與安全領域的全國頂級智慧,而城市治理與智慧城市建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話題。在20日舉辦的“智慧城市:讓城市更聰明”的主題分論壇上,華為企業BG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參加討論並接受了媒體採訪。他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發展趨勢,以及城市智慧體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價值。

從他的觀點與分析中,我們可以嘗試以“有用”為圓心,重新思考究竟如何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智慧城市的進階之路,從構築城市智慧體,打通城市“任督二脈”開始。

有用為先:智慧城市新高手的定義

經過十餘年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極大成果。如今,各個單位都有了自己的數字化系統、無紙辦公已經廣泛普及、城市攝像頭與城市資料收集系統得到大力建設。這些建設成果當然有重要價值。但也需要因勢利導,推動智慧城市向更強的可能性、執行力與智慧水平升級。

以疫情防控為例,我們能夠發現一些地區遊客出現核酸異常情況後,已經進行了主動通報。但此後的處理需要經過各個部門協調處理,很難迅速給出應對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出現隔離方案不確定,密接人群擴大等一系列問題。如果數字系統可以以事件為中心,快速靈活響應,啟動準確的應急預案,那將為後續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

嶽坤在論壇中提出,智慧城市首先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看的。我們的市民,企業、公務員,包括城市的決策者,他們要來用,可以感覺到有了智慧城市和沒智慧城市的差別,那麼這個智慧城市就起了作用了。

什麼才是以“有用”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呢?我們發現,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與智慧城市融合,需要滿足三方面的能力建設:

1.實現高效率效應,將回饋時間壓縮到小時級,能夠靈活快速啟動各項城市預案。假如智慧城市系統的反饋週期過長,市民要等幾天才有結果,那智慧城市就跟意見收集箱區別不大了。

2.數字化系統能夠精準找到負責人,完成業務流分配,突破傳統部門間的流程限制,實現智慧化的高效城市服務運作。在城市精細化治理過程中,大量時間與效率浪費都在流程溝通和層層審批申報中。如果數字化僅僅是部門內部的服務系統,與整體政務效率關係不大,那依舊談不上足夠“有用”。

3.全流程、全環節的具體資訊可查可見,確保城市系統安全的同時責權清晰,能夠準確回溯,智慧化的效果不能淹沒在流程黑箱中。同時,也要對智慧化“有用”的程度形成全面合理的評估方式。不能建了和沒建一個樣,用起來和沒用一個樣。

這樣的“高手版”智慧城市能夠帶來哪些價值,嶽坤分享了兩個案例。

一是一家人回國後按規定進行隔離,但希望能夠調整分配時間好照顧小朋友。在撥打了12345熱線後,三個小時內就得到了同意,事項處置完畢。國內通常12345熱線的服務標準是三天內給出答覆,但這個時間顯然不能滿足市民出現的緊急需求。能夠將3天壓縮為3小時,就是該地區採用了華為的人工智慧輔助派單技術和PRA技術,把問題準確交給有權處置的機構進行處理。沒有中間環節和層層審批,實現了以人為本的高效智慧城市服務。

另一個案例也與大家的生活緊密相關。面對愈發嚴重的極端天氣,政府需要協調很多突發類事故,比如緊急調撥車輛完成民眾緊急轉運等。一般情況下,這類工作需要路面保障、調集車輛、物資提供、群眾溝通等多個事項,現場統籌比較複雜。而上海很多區域,在城運中心的中可以實現預案流程的數字化。在預先溝通有關部門完成授權後,城運中心可以直接啟動預案,在兩小時內就可以完成閉環處理。

這樣高效率、高精準度,並且可標準化執行的智慧城市能力,當然是政府與民眾的迫切所需。它既符合以人為本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又能夠滿足標準化評估衡量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的產業需求。

想要成為這樣的智慧城市高手,需要城市在數字化、智慧化的基礎上,練就“一內一外”兩種“神祕武學”。

功夫與內力:一網統管與城運中心的關鍵價值

前面說過,標準化可評估是新型智慧城市升級的要點。智慧城市能夠走向小時級響應、流程高度數字化等等一系列升級,應該具備可複製、可廣泛推行的建設方案與建設重點。

嶽坤認為,城市數字化的兩大關鍵發展趨勢,在於一網統管與城市執行中心。抓住了這兩大趨勢,才能夠在錯綜複雜、結構多元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把握重點,實際推動智慧城市由“只看不做”向“動靜結合”升級。

首先來看一網統管。在今天,我們已經很熟悉一網通辦的價值,並且全國已經有超過290個城市實現了一網通辦落地。如果說一網通辦是方便了民眾的辦事體驗,那麼一網統管就是加強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從而實現智慧城市由靜態到動態的轉變,政府相關決策機構,可以通過數字化系統隨時瞭解真實情況,快速完成跨部門的數字化業務整合,並記錄反饋效果。這種智慧成熟形態將是下一階段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應用主場景。或許可以說,城市數字化治理的全新功夫,就集中體現在一網統管當中。想要實現市民反饋問題後,小時級完成處理,就需要依靠一網統管這門“武學”。

既然要實現一網統管,就需要明確誰來管、如何管。高度整合化、智慧化的城市執行智慧系統需要有專門的職權部門與之適配,這就是城市執行中心的建設必要性。一網統管是一門強力功夫,那麼城運中心就是它的基礎內力,是城市能夠準確落地一網統管能力的先決條件。

此外,解決智慧城市“面子工程”“參觀工程”的問題,也需要明確智慧城市系統的指揮權與應用權。城運中心就是智慧城市的應用者和智慧者,有權力和責任通過一網統管平臺統籌城市各方面工作,完成實時業務互動。只有這樣,建設能力才能獲得明確檢驗,也可以最大限度出現智慧城市建而不用,過度建設等普遍問題。

上海黃浦區的城市執行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這一城運中心24小時有人值班,就像大型企業的總控室、中控室,城市的方方面面盡在掌控之中。所有值班的指令、預案、操作通過系統發出才能有效,既保障了城市治理的精準度與安全性,又確保了任務高效完成,打通部門之間的界限。

一網統管和城市執行中心,構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能力與指揮端的兩大支點。就像CPU與作業系統支撐起了計算機,城運中心與一網統管也可以帶動智慧城市升級。而想要讓複雜的城市系統、業務流程真正嵌入到這樣一個系統中,就需要構築城市智慧體來打通城市的丹田與四肢百骸,推動城市方方面面進行合理的數字化升級。

打通城市任督二脈,智慧城市可以有“祕籍”

想要實現城市的整體數字化升級,實現跨部門、跨系統的協同指揮,是一件聽上去容易實踐起來很難的工作。每個城市、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獨特的業務流程與數字化基礎,想要整合打通有重重困難。

以實現一網統管業務為例,其中要經過業務層層開啟、各部門各流程全面數字化的過程。其中包括物件數字化、過程數字化、規則數字化等等方面的工作,並且很難找到統一的發展路徑與建設思路。在華為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打造一網統管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把不同使用者的行為,比如發現、排程、分撥、分析等全部用數字化的方式進行記錄,儘可能還原真實的物理世界。僅僅對於一個井蓋,就需要分類超過300個情形。

如何才能確保如此複雜精密的工作,具有可推廣和可複製的價值呢?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智慧城市的定義非常廣泛,概念十分複雜。在非洲某些地區,給城市通寬頻就被稱作智慧城市,而中國很多大型智慧城市專案則包羅永珍,需求和建設方案非常複雜。

想要找到可實現、可執行的智慧城市進化路徑,最佳方案就是從期待的目標逆推建設過程。如果我們確定小時級響應、能夠讓市民有明顯感知的“有用”智慧城市就是期待的目標,那麼向下推演一步,就會發現一網統管和城運中心是建設關鍵。而如果我們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推理,會發現二者需要建立在城市各業務流程、組織部門、數字系統的全面打通與分層數字化基礎上。

想要做到這一步,城市就需要實踐體系明確、能夠長期發展的智慧城市參考架構。這就需要提到城市智慧體參考架構。自2020年宣佈與深圳共建鵬城智慧體之後,華為與城市共築“城市智慧體”的理念、架構和落地途徑不斷更新,一年來,福州、成都、長春、南昌、上海、蘇州等50多座城市加入了“城市智慧體”行列。

城市智慧體的核心意義,就是在城市的個性需求與時代的智慧化共性發展之間取得一個可執行的平衡。相比於其他傳統型的智慧城市建設思路,城市智慧體更加註重資料與業務形成有效的互動聯接,而不僅僅停留在資料彙集階段。

從架構上來看,城市智慧體有著清晰具有包容度的架構邏輯。其中包括智慧互動、智慧連線、智慧樞紐、智慧應用,每一層都有高度數字化的一系列方案,並且每一層都是資料可打通、可運營的。這樣的架構可以最大限度解決城市個性與數字化共性之間的融合關係,確保城市智慧體系可升級、可發展,同時能夠帶來直觀的價值反饋。

如今,城市智慧體已經可以提供超過2000個政府數字化規定規則的預案,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城市關於規則、規定數字化中的需求。並且面向城市的差異化、個性化數字需求,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配置釋出預案,實現數字基礎與敏捷創新相結合。簡而言之,城市智慧體的出現,可以讓城市全面數字化、智慧化有據可依,有圖可索。按照武俠故事中的說法,城市智慧體可以為城市的數字化之路發筋洗髓,來一次任督二脈的全打通。

整理一下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有用”是圓心,是一切建設的邏輯起點;一網統管和城運中心是畫出的第一個圓,是智慧城市目前階段的發展重點;城市智慧體架構是更基礎、更大的圓。構建城市智慧體起到了打通城市筋脈,讓城市各領域、各層級工作資料化有據可依、有法可循的效果。

這樣的一圈又一圈的梳理之下,智慧城市的未來建設似乎清晰了很多。

讓城市在聰明的基礎上更聰明,確實是一件複雜而充滿挑戰的工程。但只要掌握要領,切中關鍵,不難發現智慧城市具有高度的時代特性與需求共性。掌握一網統管和城運中心兩大趨勢,構築城市智慧體發展架構,可以高效實現智慧城市的“武功增長”。不久的未來,每一座城市都應該是智慧城市的武林高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3887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