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牟蕾:實景三維串起產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

騰訊位置服務發表於2021-10-20

實景三維正在塑造資料、技術、應用的全新生態。

為了構築統一的空間基底,監管部門與企業的聯動愈加頻繁,跨領域企業合作正在成為常態。作為空間資訊領域的深度參與者,騰訊在從資料生態、技術生態再到應用生態的產業鏈條中,扮演著助手的角色。

“騰訊近日釋出的實景三維中國解決方案是一個開放的生態。” 騰訊位置服務總經理牟蕾向泰伯網介紹:“在資料採集層和資料處理層,我們向地信測繪等專業機構提供演算法、算力等開放能力。在應用層,則向更多企業和民眾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

藍海下仍存“暗礁”

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及其伴生而來的應用場景,儼然是一片藍海。只是駛入藍海時,仍需警惕水下“暗礁”。

“實景三維小場景都沒問題,但到了幾百平方公里、幾千平方公里的時候,量變引起了質變”。據業內人士介紹,現階段具體專案的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技術瓶頸。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劉先林所提示, “不能依靠大量的人力和資金的投入,靠拼解析度、堆伺服器數量的笨辦法來解決問題,要關注大資料、雲端計算、雲端儲存、物聯網等新技術。”

騰訊,正是具備新技術能力的入局者之一。

騰訊位置服務產品總監曹棟清在2021實景三維中國創新峰會上介紹,實景三維是對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進行真實、立體、時序化反映和表達的數字虛擬空間。

構建這樣一個數字虛擬空間,需要實現從抽象到真實,從平面到立體,從靜態到時序,從按要素、分尺度到按實體、分精度,從只需要人理解到人機相容理解,從陸地表層到全空間表達的六點轉變。

而實景三維疊加市場需求,則需要探索更實時、廣泛的感知,更快速、低成本的更新,更多元的資料融合以及更深入的應用。為此,騰訊聯合大勢智慧,共同推出了實景三維解決方案,向行業及應用物件提供自主可控的地理實體生成演算法、海量算力的基礎設施以及行業應用落地平臺。

牟蕾表示,從資料採集層、資料處理層到應用層,實景三維建設的每一層都需要龐大的算力做支撐。在資料採集層,測繪、遙感、衛片等成果都涉及端上算力的支撐和優化;在資料處理層,海量、多源非結構化資料需要龐大算力進行結構化處理;在應用層,巨量三維模型也需要依靠演算法和算力,實現對各行各業應用的支撐。

“三維資料的採集存在波峰波谷的業務特性,因此不少測繪單位在處理資料時可能會遇到一個難題——算力不可伸縮。”牟蕾舉例稱:“當有任務下來時,資料量會出現短時間的爆發,需要較大的算力支撐。但日常工作的資料處理量並不大,會呈現相對低谷的狀態,測繪單位如果投入較高費用在伺服器等硬體上,並不是一個經濟合理的選項。基於騰訊的算力支撐,則可以為需求單位提供更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騰訊加入實景三維建設的行列中,就是希望能夠推動降低技術、成本和應用的門檻,讓應用能夠生長在更好的資料基底之上。”

動靜結合的新生態

“從實景三維所建設的地理實體空間升級到城市數字孿生,需要將動態孿生與靜態孿生兩張網路結合在一起。”

基於對數十億人口的服務經驗,網際網路企業在“動”裡獲得了非常好的生態。而在實景三維所屬“靜”的一層,則有很多資料掌握在監管部門手中。在牟蕾看來,僅靠一家單位或企業的力量,無法構建真正完整的數字孿生。

牟蕾將之拆分為資料生態、技術生態和應用生態,並進一步解釋:

在資料生態中,測繪院等單位的資料能夠構建出完整的地理實體,但包括人車資料、業務流資料等動態資料,都需要企業參與提供,並保障數字孿生生態長期運營。

在技術生態中,測繪院及地理資訊企業已經擁有不少創新能力,但由於數字孿生的技術點太多,需要更多單位、企業基於自身核心能力不斷突破,不斷降低成本和使用門檻,賦能其他合作伙伴。

而在應用生態中,如果沒有二次分配,無法形成經濟流,就無法吸引企業長期投入。僅靠財政投入並非長久之計,需要企業應用和C端應用帶來更大的經濟體量,滋養整個產業的生態環境。

這需要政企兩側密切合作。在保障資料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政府側有層層開放資料的意願和動力,企業側有提供服務支援的動力,才能實現動靜結合,觸發經濟效率良性迴圈,將服務水平提升到更高層次。

基於這一前提,本次騰訊釋出的實景三維中國解決方案,仍然是開放的生態。

牟蕾介紹,解決方案中面向資料採集層和資料處理層的能力將面向傳統測繪、地信領域的單位及企業開放,通過降低演算法、算力的技術門檻為其提供助力。應用層則面向更多企業和大眾開放,幫助更多夥伴基於實景三維尋找到豐富的應用機會。

騰訊希望與測繪/地信產業夥伴,共同構建“全面鮮活”的資料層、“海量算力、增強基礎”的算力層、“開發互聯”的應用層,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開啟想象空間

在網際網路相關技術賦能實景三維建設的同時,實景三維也為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作為一家聯通多端的生態型企業,騰訊的服務生態覆蓋超十億使用者。在加入實景三維建設的過程中,騰訊看到了串聯起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的又一路徑。

“實景三維的建設與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呈現盤旋上升的趨勢,二者相互促進。”牟蕾表示:“騰訊既是實景三維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

“在產業網際網路中,騰訊更多是提供演算法、算力等技術支撐,扮演一個助手的角色。而在消費網際網路中,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手機地圖等應用去連線C端使用者。”牟蕾介紹:“在實景三維建設的力量驅動下,我們能夠將資料底盤做的更加豐富,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向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的服務形式。”

“未來的數字世界,將是真實三維物理世界的對映。”

牟蕾表達了她基於實景三維未來應用的部分設想:“以地圖應用為例,現階段的手機地圖仍然以平面為主,但基於實景三維這樣的立體空間,我們或許能夠在數字世界中還原並探索真實世界。”

這與大火的元宇宙概念不謀而合。

“元宇宙與遊戲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一個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混行的狀態。從近期來看,一些元宇宙概念下的企業更多側重於打造遊戲和VR等場景互動的形式,它們可以利用基於實景三維構建出來的虛擬空間。”牟蕾表示,“長遠來看,除了遊戲和VR,實景三維構建的數字空間可以支撐各行各業的應用。”

牟蕾認為,當虛擬世界從二維向三維演進時,承載終端將會不斷進化,在車載終端、VR頭顯及便攜投影裝置等不同終端上呈現的地圖形態,也會自然而然的發生轉變。這將是三維空間生態逐漸成熟的過程。

騰訊一直在探索利用地理空間更好的實現資訊視覺化,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數字世界。為此,騰訊相繼開放許多資訊視覺化與地圖介面相結合的元件,也將沿著資料採集層、引擎服務能力層及應用層的脈絡,繼續推進相應工作。

“現階段,三維資料的處理仍然非常的‘吃’算力,對硬體裝置要求非常高,我們很難讓一座完整的數字孿生城市跑在一個個移動端上面,這些技術問題仍然等待被攻克。”

“只有當實景三維這樣的地理空間底座與各行各業應用混合在一起時,我們才能足不出戶探索地球,才能催生更大的經濟體。” 牟蕾表示:“這個開放生態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也需要政府、企業和更多的參與者來共同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