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4033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增長約16.9%。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晶片、器件、演算法、軟體、導航資料、終端裝置、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約11%,達到1295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佔比為32.11%,增速略高於去年。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約19.9%,達到2738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佔比達到67.89%。

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截至2020年底,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為84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佔全國總體產值的7.79%左右。

北斗全面融入生產生活,產業蓬勃發展<p>

2020年,北斗系統已全面服務於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領域,融入電力、金融、通訊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截至2020年底,國產北斗相容型晶片及模組銷量已超過1.5億片,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超過10億臺/套(含智慧手機);2020年國內釐米級應用高精度晶片、模組和板卡的總出貨量高速增長,突破100萬片,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智慧網聯汽車、無人機、農機、工程機械、測繪儀器、機器人和物聯網終端等,高水平的高精度應用明顯呈現泛在化和規模化趨勢。

2020年,國內以北斗為核心的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國產晶片、模組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支援北斗三號新訊號的28奈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SoC晶片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支援雙頻雙模的22奈米北斗導航定位晶片完成了各項關鍵效能的驗證,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效能再上新臺階。

北斗系統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向億級以上使用者提供服務。基於北斗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數字施工、車輛船舶監管、智慧港口解決方案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區得到成功應用。

包括智慧手機器件供應商在內的國際主流晶片廠商產品廣泛支援北斗,國內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大部分款型均支援北斗功能;北斗三號區域短報文預計在2021年內進入智慧手機,可實現不換卡不換號不額外增加外設,實現行動通訊和短報文通訊的融合使用;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強資訊服務已應用於智慧手機,正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

產業結構趨於成熟,產業鏈內迴圈生態已形成<p>

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大體可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基礎產品研製、生產及銷售環節,是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主要包括基礎器件、基礎軟體、基礎資料等;中游是當前產業發展的重點環節,主要包括各類終端整合產品和系統整合產品研製、生產及銷售等;下游是基於各種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及運營服務環節。

白皮書指出,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結構趨於成熟,國內產業鏈自主可控、良性發展的內迴圈生態已基本形成。2020年產業鏈各環節產值較2019年均有提升。隨著“北斗+”和“+北斗”生態範疇的日益擴大,業內外企業對衛星導航器件、終端、軟體、資料的採購的進一步增加,產業鏈上游產值實現384億元,同比增長12.1%,在總體產值中佔比為9.52%,其中基礎器件、基礎軟體和基礎資料等環節產值分別佔比為3.64%、1.78%和4.1%。

在“新基建”發展帶動下,終端採購和系統整合專案規模顯著提高,中游產值實現1770億元,同比增長11.9%,在總體產值中佔比為43.88%,其中終端整合環節佔比為27.84%,系統整合環節佔比為16.04%。下游運營服務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漲幅最快,疫情封閉使無人系統、醫療健康、防疫消殺、遠端監控、線上服務等下游運營服務環節的應用場景非常活躍,市場規模快速擴大,2020年下游產值達到1879億元,同比增長23.2%,在總體產值佔比為46.6%。隨著未來時空服務和“+北斗”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以及投資推動,預期下游服務產值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成為產值主要增長點。

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以專利公開時間為準),據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智慧財產權中心對中國專利授予機構的著錄專案統計,中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包括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已突破8.5萬件,保持全球第一位。

“+北斗”持續活躍,促應用擴充套件市場提升<p>

2020年“+北斗”發展更加活躍,“行業+北斗”新生業態對市場規模和應用場景擴充套件產生巨大影響。白皮書顯示,2020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超4.36億臺,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慧手機出貨量達到2.96億臺;汽車導航後裝市場終端銷量達到281萬臺,汽車導航前裝市場終端銷量達到437萬臺,各類監控終端銷量達到419萬臺。

截至2020年底,國內超70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超過30000輛郵政快遞幹線車輛、1400艘公務船舶已應用北斗系統,綜合交通管理效率和運輸安全水平全面提升,重特大事故發生起數下降93%,死亡率下降86%;北斗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範工程專案正式啟動,推廣各型號北斗終端近8000臺。約300架通用飛行器安裝使用北斗系統,佔比11%,運輸航空器上成功實現了北斗首次應用。此外,已有10萬隻集裝箱已安裝北斗定位終端,1萬隻應用於中歐班列。

此外,“森林防護+北斗”、“公安巡邏+北斗”也得到大量應用部署,各地部署手持巡護型終端、北斗應急指揮終端、北斗車載終端合計超過15000臺/套用於森林防火;各地部署警用車載終端、移動警務終端合計超過12100餘臺/套用於公安巡邏。

以智慧手機和智慧穿戴式裝置為代表的北斗大眾領域應用也獲得全面突破。隨著近年來銷量靠前的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手機使用相容北斗晶片,北斗在智慧手機上的應用滲透率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華為和小米的部分穿戴式裝置也已經採用北斗相容晶片。

此外,近些年來,交通、電力、鐵路、石化、通訊、軍工等行業領域主動跨界進入北斗產業,相繼成立了專門的北斗機構或企業,積極探索開拓以北斗技術為賦能手段的應用場景,推進本行業北斗應用,促進自身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了北斗應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高精度應用發展迅猛,市場高速增長<p>

2020年行業高精度應用發展迅速,在電力、精準農業、精細化施工、高精度測繪、智慧網聯汽車等細分市場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高精度器件和產品的銷售規模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其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大力開展電力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截止2020年底,已建設完成了約1700座電力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基於北斗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推廣應用近4.5萬臺/套,節約50%的用工成本。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基於北斗高精度技術的測繪方案為湖北、陝西等多地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大幅縮短了前期勘察測量的時間,顯著提高了施工效率。無人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包括植保、物流、消殺、偵查、監視等在內的精準無人機飛行細分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大幅提升了高精度市場的總體規模。

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斗定位2.0版)的釋出,可將民用手機的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大眾消費級車輛導航等也可享受高精度定位服務;國內市場各類高精度應用終端(含測量型接收機)總銷量接近150萬臺/套,其中應用國產高精度模組和板卡的終端已超過70%左右;高精度天線出貨量接近150萬隻。

白皮書建議,要大力推進“三農”、移動大健康、無人系統、智慧交通和物流管理、科學普及、科技教育、科創競賽等領域的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服務創新,形成各種各樣的、行業的、區域的、大眾化的系統整合解決方案,推進北斗高精度大眾化的技術自主化、系統國產化、應用規模化、服務產業化和市場全球化。

產業區域聚集發展優勢鞏固,保持穩定增長<p>

2020年,具有傳統發展優勢的五大產業區域和產業發展重點城市積極結合國家戰略和自身特點,在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全面佈局,鞏固了區域發展特色優勢,總體保持穩定增長。

白皮書披露,2020年,五大區域實現綜合產值2958億元,在全國總體產值中佔比高達73.4%。其中,京津冀地區綜合產值超越珠三角地區成為五大區域發展之首,達到866億元,珠三角地區綜合產值達到821億元,長三角地區綜合產值達557億元,華中地區綜合產值達到399億元,西部地區綜合產值達到315億元。

上述區域中北京、上海、河北、江蘇、廣州等省市相繼出臺發展新基建政策,開展“北斗+5G”應用示範,推進北斗技術的深度應用,或以重點支援龍頭企業發展,或以推進產業創新基地集聚為主要手段,打造“北斗+”融合應用生態圈,逐步形成了產業鏈全面佈局,並大力促進了北斗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北斗+”和“+北斗”的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實現了區域產業經濟的穩定快速增長。

新時空服務到來,產業生態圈不斷擴大<p>

2020年是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成之年,也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2035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綜合時空體系”的起步之年。北斗正全面邁向綜合時空體系發展新階段,將帶動形成數萬億規模的時空資訊服務市場。

白皮書指出,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產業生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精準時空服務正逐漸取代目前的位置服務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方向。圍繞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更加安全的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著力推進體系化融合創新,實現PNT技術更廣泛的應用於移動網、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將當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生態體系極大擴充,形成更大的產值規模是產業發展的未來總路線。在這一過程中,以時空資訊為核心的各種服務將不斷湧現,各類新使用者群體、新商業模式和新業務形態也將不斷形成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原本屬於其他領域的使用者群體、科研機構群體和企事業單位群體正在與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界相融合,不斷擴充著北斗應用產業生態體系,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使產業內涵和外沿迅速擴大,產業的範疇和邊界逐漸模糊。

預計到2025年,預期綜合PNT發展將直接形成5-10億/年的晶片及終端市場規模,總體產值預計達到8000-10000億元規模。到2035年,預期構建形成智慧資訊產業體系,創造形成中國服務品牌,直接產生和帶動形成的總體產值規模將超過30000億元左右。

北斗優先,促產業高質量發展<p>

2020年,北斗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作為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和重要保障以及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資訊資源,未來北斗將全面服務國防、外交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

白皮書建議,為實現北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關鍵領域完全自主可控、為應對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挑戰,“十四五”期間,應積極確立支援北斗優先和標配化發展的方針,全面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發展,徹底擺脫行業“小散亂低”的局面。

白皮書認為,首先應從管理、政策、應用、技術和標準等方面多管齊下支援北斗優先和標配化發展。在管理方面,積極組織構建跨行業、跨部門的常設協調機構推動產業發展,把北斗時空基礎設施建設和“北斗優先”發展列入國家北斗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在政策方面,適時出臺北斗應用指導性檔案,明確北斗優先方針,支援研發、採購、應用北斗自主可控方案的國產晶片、應用終端和資料處理軟體,在檢驗檢測和產品評定中將北斗優先作為必檢項。

在應用方面,透過政策性規定,在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行業,強制應用北斗時空基準;凡在市場上銷售的具有衛星導航功能的所有終端裝置,必須具有北斗三號接收功能,並且投入實際應用;同時提倡與鼓勵北斗與其他GNSS的相容互操作應用,從而大力推進具有北斗優先功能的北斗相容裝置標配化應用。

在技術方面,扶持研究開發北斗為主/北斗優先的晶片、模組、元件、終端和系統、演算法、資料處理軟體等產品,並提高應用產品國產化率。

在標準方面,應進一步推動北斗參與其他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升北斗的全球應用話語權,提高北斗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