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就了可持續的商業成功和生態繁榮?

陶然陶然發表於2021-03-15

  五年前,在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16上,華為中國政企業務負責人首次面向合作伙伴亮相。

  那時,華為還只有10幾家年度業績過億的合作伙伴,今天已有100家以上,其中更有兩傢伙伴營收超過100億元。現在,這個繁榮的生態圈中已有35000多家合作伙伴。2020年,1400多家解決方案夥伴與華為攜手落地1600多個聯合方案。

  我想,沒有什麼,能比這些更好地詮釋了什麼叫生態共贏。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造就了可持續的商業成功和生態繁榮?筆者認為,是深耕行業的決心,勇於創新的恆心,以利他心的信心。

   深耕行業的決心

  衡量行業數字化轉型到來的標誌就是場景化解決方案的出現。

  在深化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方面,據寧波梅山島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工程部副經理胡旭程回憶,在與華為合作5G+龍門吊遠端控制的過程裡,記憶最深刻的是非常艱苦的測試條件。

  當時正值寧波的冬天,華為測試人員在碼頭上進行了連續整夜的測試。而在碼頭上測試,就只能住在半個集裝箱裡。一遍遍的測試之後,遇到問題馬上想辦法解決,最快速度拿出新方案、調配新裝置。

  在5G+龍門吊遠控的合作過程裡,華為人給碼頭工作人員留下的另一個印象是求知慾非常旺盛,他們對不瞭解的裝置、生產流程、整體環境充滿了好奇心。

  在不斷與碼頭的溝通學習中,華為人很快深刻融入到了碼頭這個特殊行業、特殊場景。在懂這個行業的基礎上,發揮出ICT技術固有的優勢,甚至探索性完成了眾多工作。在碼頭需要與技術供給間建立了新的聯接。持續不斷的能力構建,帶來的結果是進一步的飛躍。

  面對時代的大機會和大空間,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將繼續躬身入局,深入行業業務場景,繼續堅持地市下沉,與更多的客戶站在一起。因為只有紮實的蹲下,才能跳得更高。

   勇於創新的恆心

  創新是華為立足之本。華為圍繞著全球技術要素及資源,在全球建立了超過16個研發中心,60多個基礎技術實驗室,包括材料、散熱、數學、晶片、光技術等等。技術、解決方案創新的背後是持續的研發投入,華為在研發領域的投資不惜成本,不僅投資於現在,同時投資於未來。

  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在大機會時代,看到戰略方向並不難,難的是始終關注執行,大膽探索,又注重細節。從2016年開始,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先後創新性地推出了“平臺+生態”、“ 華為+A→B”、“ 華為生態大學”、“ e+數字化平臺”、“ 品質服務”、“ 懂行聯盟”等一系列策略。這一系列動作,並不是突破業務邊界,而是為與生態夥伴形成深度耦合和互鎖,為客戶解決核心業務痛點。

  在幫助客戶數字化轉型時,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發現面對客戶高頻度的需求迭代,也只有聚焦場景,才能實現敏捷快速的迭代開發,才能使解決方案更具可複製性,才能為客戶打造規劃、設計、交付、維護、運營的數字化服務閉環,從而將客戶的商業成功和華為的成功真正融為一體。

   以利他心的信心

  筆者看來,無論是商業成功還是生態繁榮,人才是ICT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是保持未來生態活力和企業持續增長的根本,同時也是華為中國政企ICT市場的首要戰略。

  在夥伴人才培養方面,華為透過釋出高階解決方案專家(L4等級)認證,識別並聚攏夥伴高階解決方案人才,建立合作伙伴精英圈,實現夥伴高階人才與華為的良性互動和生態迴圈,同時也為夥伴中級人才提供高階能力培養和發展通路。

  在雲端計算方面,為豐富和擴大全國各區域華為雲生態夥伴隊伍,充分發揮部分核心華為雲夥伴的能力,幫助華為雲挖掘、發展、培養更多的合作伙伴,在授權區域內開展品牌推廣、夥伴賦能培訓、夥伴專案售前支援和上雲支援等活動,華為制定了夥伴能力中心計劃,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構建能力型服務生態,實現共贏共建。

  據瞭解,從2016年至今,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秉承對合作夥伴的“利他”思維,已逐步構建起從專案規劃諮詢、頂層設計,到應用開發、統籌建設,再到人才、服務、運維運營的數字化轉型全週期的生態體系。

   2021,華為中國政企砥礪前行

  2021年,在中國政企ICT市場,華為中國政企業務以突破百億美金的驕人業績和領路人的姿態,再次吹響了前行的號角。和十年前戰略進入政企業務市場一樣,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圍繞以客戶為中心,與合作伙伴共贏的初心一直未改,成就客戶商業成功和ICT生態繁榮發展的使命未變。

  未來的號角已經吹響,數字化轉型之路,光明而前景無限。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將在正確的戰略方向上,以足夠的戰略定力並堅定的投入,在不確定中更快尋找確定,與更多客戶、夥伴一起,在中國政企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持續奔跑,一起抓住歷史機遇,成就跨越式發展。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8285180/viewspace-276279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