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景智慧:新工業革命必須擁抱的晨曦

naojiti發表於2020-09-04

歷史總是在週期中發展,並且能在週期中得到答案。

當我們在面對一個新的概念、政策、技術時,歷史也總是能悄然解答我們的疑惑。最近,全網正在熱議華為提出的全場景智慧新目標。與華為過往提出的各種技術、產業名詞不同,全場景智慧不是某種特定技術體系,也不是特定單領域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個相對巨集觀的體系化概念。很多讀者希望我們幫助解釋一下,全場景智慧究竟是什麼。

我思考了一下,發現找到作為參照系的歷史週期性,可能是幫助我們理解全場景智慧的最高效方式。

2020年7月28日,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在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發表了“打造全場景智慧,共創世界一流‘智慧深圳’”的主題演講,提出了“全場景智慧”。同時,侯金龍首次提出華為雲與計算的新追求:讓雲無處不在,讓智慧無所不及,共建全場景智慧。

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全場景智慧是一系列技術的融合,也是華為在智慧城市、產業智慧化、行業數字化轉型等眾多產業實踐中總結的概念體系。而“技術融合”“來源實踐”這兩個特質,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奠定了今天所有人類生活方式的那段歷史——現代化工業革命。

剛剛,諾蘭的最新電影《信條》登上了院線,這部電影的核心概念就是倒放時間。那麼讓我們也嘗試一下倒放時間,回到歷史語境裡來審視今天發生的變革。

從現代化工業革命的開端部分,或許可以有效理解什麼是全場景智慧,以及洞察其衍生的經濟價值、產業機遇,並回答全場景智慧與我們重點討論的新基建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回放現代化工業革命的原點,會發現全場景智慧,就是在新工業革命契機中被率先點燃的晨光。

倒放時間:工業革命

我們都知道,人類迄今為止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前兩次工業革命在技術與產業方法上顯然有著更緊密的關聯:蒸汽革命帶來了機械化的前奏;以電氣化、燃氣機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徹底奠定了現代社會的生產力與發展形態。

那麼讓我們把鏡頭,倒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現代化工業革命開端。這時人類社會面對的情況,是一眾技術迎來了爆發:煤、鐵、燃油、電氣、化工,海陸交通等等,各種技術的成熟期集中到來。而處在黎明期的現代社會也迎來了甜蜜的煩惱,這麼多技術應該怎麼發展呢?是讓他們任意生長?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囊括它們的成熟?

現代社會選擇了後者。在今天,能源、交通、製造三駕馬車組成的現代工業體系已經成為了每個人腦中的常識。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初期,產學各界與各國政府面對的僅僅是各種各樣的技術,不知道如何讓它們發揮價值,也不知道應該整合怎樣的體系囊括它們。

於是,工業體系的產業底座成為了當務之急。現代社會需要一張藍圖來容納集體成熟各種技術。眾多歐美百年製造業、基礎工業公司,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需求下誕生和發展。

讓我們把倒放時間結束,切回到今天,會不會發現歷史何其相似?5G、雲、AI、計算的集體成熟,也成為今天人類社會的共同機遇。而下一個挑戰,也是如何完成多技術融合與協同創新,將多種技術囊括為一個完整、有效、持續發展的產業藍圖——這就是全場景智慧的產業定位和戰略價值——它是新工業革命開端必須擁抱的晨曦,也是新基建週期中必須率先明確的“技術-產業-經濟價值”導向方案。

對照全場景智慧和現代工業革命的開端,二者都在特定的歷史機遇中,面對著多種技術融合,形成新產業鏈邏輯、以及技術-商業的裂變效應,最終希望成為城市、企業、行業提升普遍生產關係的基礎。現代工業體系與全場景智慧,在各自歷史時期的核心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是一張升級版的產業藍圖、一個統一的技術介面、一個各行業生產力提升的發展底座。

侯金龍認為,“全場景智慧”是指面向城市、企業和行業等場景,通過5G、雲、 AI、計算等多種技術與行業知識深度融合創新產生的裂變效應,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讓居民的幸福感更強、企業生產效率更高、行業創造力更強。

我們通過對比工業革命史,發現了全場景智慧的提出必要性。那麼下一個問題是,全場景智慧如何像現代工業體系一樣,深刻影響千行百業的生產力發展軌跡?

全場景智慧:時代、技術、經濟的交叉口

對比現代化工業體系發展初期,與今天華為提出的全場景智慧,會發現其中都具備有效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三大特徵:技術的聚合性、模組性、普適性。

在全場景智慧體系中,首先支撐其體系成立的,是5G時代多種技術產業化成熟與可協同性。華為將其歸納為“5機”協同,即5G引爆的5大產業機遇——聯接、計算、雲、AI、行業應用共同發展。在全場景智慧中,各技術溝通體系具有強烈的互補性,5G構成了聯接的高速公路,AI是主要發展引擎,雲端計算是最適合企業智慧化發展的計算模式。這一系列技術聚合性,與現代工業中的能源、製造、交通聚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而在技術的模組化特性上,現代工業可以一套系統為眾多需求服務,而全場景智慧也具有這樣的特性。5G專網、可被訂製化AI演算法與算力、彈性部署的雲端計算能力,可以模組化適應各種產業需求、業務場景,推動產業智慧化落地。

而在關鍵的普適性領域,就像現代化工業體系的逐步建立,向城市、行業、企業、家庭輸送了全新的生產生活底座一樣,全場景智慧是新工業革命中多種技術機遇的交融點,他能夠顛覆舊有的秩序,開啟新的價值空間,向社會經濟輸送生產力。

比如說,全場景智慧城市可以將智慧城市提升到新階段,讓城市治理者可以感知城市每個角落,實現城市一體化協同,集中式管理向場景化服務的轉變;全場景智慧企業可以通過5G、雲、AI、計算等技術融合創新,提升服務體驗、優化業務流程、使能商業創新,最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造力;全場景智慧可以幫助千行百業提升生產效率,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創新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

綜合來看,全場景智慧可以通過聚合、模組、普適三個特性直接作用於社會經濟的生產力發展。而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中,這一體系能夠肩負起重要的時代價值。

在目前階段,ICT技術集中爆發,需要有效的產業化引導、能力釋放、場景落地;經濟發展要全面提升數字化、智慧化水平,追求新的發展通道;時代大背景下,中國需要抓住新技術的融合裂變機遇,迎接時代變局的挑戰。

坐落於技術、經濟、時代三條大路的交叉口,全場景智慧已經觸發了新工業革命的晨曦。

從晨曦到正午:變革滾滾而來

在探尋了全場景智慧的含義與核心後,我們應該更多追問一個問題:如何推動全場景智慧向前發展,將新工業革命的效率逐步提升?

如果我們通觀如今國家推動的新基建行動、國內ICT產業的技術與生態優勢、中國經濟的普遍需求,可以歸納出三個維度構成了今天全場景智慧的主要推進方向:

一、建立清晰明確的底座,避免重複發明輪子,有效利用華為技術作為戰略抓手。

就像現代工業需求高度模組化、標準化,全場景智慧也應該逐步發展建立在統一底座與標準上的發展模式,形成有效的產業協同力,避免每個地方、企業、創新專案都重複發明輪子。而在這個歷史機遇期中,華為作為全球典型的ICT全產業鏈公司,可以有效形成發展全場景智慧的戰略抓手。

從技術能力與生態底座上看,華為具備“5機”協同的優勢。5G商業成功是聯接、雲、計算、行業應用以及無處不在的AI的融合,是這5個技術協同的成功。通過5G把這幾個技術融合起來,提供場景化的行業應用,才能充分的把5G的紅利釋放出來。在這一目標下,華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5G、雲、AI、計算等技術優勢,再結合夥伴的行業知識,聚焦場景化解決方案,和合作夥伴一起,協同“5機”的力量,探索5G商業成功,提供充裕且經濟的算力,讓雲無處不在,讓智慧無所不及。

二、國家與企業協同,確保社會投入與行業創新構成直接關係。

縱觀每一次工業革命,國家在政策、專案、產業協同領域的投入都構成了直接關係。而企業創新必須確保自身與國家戰略方向處在統一頻率,擁有有效使用和聯接社會基礎設施的方案。這就是全場景智慧與新基建的順承關係。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的新基建體系,其核心是以資訊網路為基礎的新型基礎設施。包括雲、AI、5G等在內的新ICT技術,將像水、電、煤一樣成為基礎設施,提供給企業和行業驅動創新、產生價值。而在具體的企業創新程式與業務場景中,需要建立有合適的技術介面、生態介面、商業介面來建立與新基建的關係。這就是全場景智慧提出的另一個意義,以全新的體系化方式,承接新基建的投入與價值,成為巨集觀新基建與微觀企業、行業、城市場景的聯接器。華為認為,全場景智慧是華為基於新基建大背景的新追求和新目標,是新基建價值的綜合體現。全場景智慧城市、全場景智慧企業要得到高質量的發展,就離不開“新基建”的支援。

三、各產業角色協同,尊重行業的個性,實現生態化創新。

無論是巨集觀的新基建體系,還是成為產業藍圖的全場景智慧,本質上都是將技術創新資源與千行百業相聯絡。而作為具體承載體的各行業、各企業、產業鏈生態,在這一程式中都扮演著絕對必要的角色。

千行百業與全場景智慧的融合,既要尋求技術與產業中可複製、可模組化推廣的共性,又要尊重行業智慧、企業個性,這就需要建立廣泛的合作與溝通。在此邏輯支援下,華為已經廣泛聯手ISV夥伴、開發者,通過生態的方式構建全場景智慧,實現多方共贏,互相依存,互相協作。而更廣泛的生態化推動,還需要各行業有識之士不斷認識到全場景智慧的價值,建立自身產業板塊與全場景智慧藍圖的無縫融合。

整體來看,今天三種融合構成了全場景智慧生態的變化:軟硬體體系的創新融合;行業經驗與全場景智慧全面融合;ICT生態與各行業產業需求深度融合。如今,已經可以看到一系列全場景智慧案例湧現了出來。

比如在製造行業,山東石橫特鋼集團通過採用河南煜祺網路公司與華為雲提供的智慧配煤方案,將焦炭質量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5%以上,百萬噸級產線每年可節約成本超過1000萬元。

在金融行業,富德保險基於華為雲和雅克康易提供的OCR(光學字元識別)服務自動稽核費用,實現10多個通用表單、30多個自定義表單自動識別,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在交通行業,深圳機場攜手華為,通過雲、AI、大資料、IoT等技術,為旅客打造“服務一條線”的便捷化、全場景智慧化體驗:在安檢環節,刷臉安檢、預約安檢、全流程自助安檢,給旅客帶來了順暢、高效的體驗。在登機口,刷臉登機讓每位旅客平均只需1-2秒即可快速準確完成驗證通行,實現一張臉走遍機場。智慧機位分配讓靠橋位至少提高10%,意味著1000個航班中就有100個不再需要通過擺渡車,每年總共400萬旅客無需乘坐擺渡車。

華為在“5機”協同中的技術優勢、新基建帶來的底座支撐、各行業高度活躍的創新動力,三條賽道融合在一起,全場景智慧正在驅動滾滾而來的產業變革。

或許某一天,我們可以感嘆原來看似遙遠的東西觸手可及,原來我們有機會改變和重新制定規則,原來工業革命可以在東方起舞。從晨曦到正午,全場景智慧正在帶來更多明亮和色彩。

此時我們逆著光行走,是因為看到了光的方向。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1729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