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與美團相當,Uber市值只有美團的1/3
2020年的疫情對很多公司的業務造成了衝擊,同時經營網約車和外賣業務的Uber可謂是冰火兩重天。2Q20 Uber網約車業務重挫7成,外賣業務卻翻倍增長。疫情真可謂生生把Uber這家公司從滴滴叫車變成美團。
儘管外賣業務翻倍增長,但資本市場並沒有把Uber當美團看待,反而是把Uber當作類似中國市場深陷疫情泥潭影響的滴滴看待。從Uber的市值上可見一斑。Uber現在的市值只有586億美元,而美團在外賣業務的助推之下市值已經突破2千億美元。
2020年上半年美團和Uber均受到疫情的影響,對比美團和Uber 4Q19的財務資料可以看到兩個公司的粗略差異。從相對靜態的財務資料看,兩個公司的主要差異體現在:
- 美團已經扭虧為盈,Uber仍然虧損,但公司有信心在2020年低實現非通用會計準則盈利。
- 美團增長勢頭好於Uber,這主要是因為Uber最近幾年在收縮全球表現不佳的業務
截止到2020年8月30號,美團的市值已經是Uber的3.4倍,交易額差異只有1.5倍,營收則幾乎旗鼓相當,從這兩個指標看,Uber的市值顯然是低估,那麼是什麼讓全球投資者嫌棄Uber,追捧美團呢?
造成市值差異的原因更多是在於Uber更具不確定性。
網約車業務是Uber的確定性優勢,但疫情之下該業務面臨逆風,同時也存在各地的監管風險
Uber和美團都是多元業務經營的公司。Uber的競爭優勢主要在網約車,其次是外賣。美團在外賣之外,也還有一大部分收入來自酒店和旅行等到店業務,這塊業務為美團貢獻了更多的毛利潤,此外美團還有規模不小的創新業務,包括共享單車,自營買菜業務等。
網約車是Uber的核心競爭優勢,Uber在主要自營市場中的網約車市場市場份額超過6成,這些市場包括北美、拉美、歐洲等,在俄羅斯、中國等市場則主要通過參股的方式進行。
美團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外賣業務上面,美團在外賣業務上的份額同樣也超過6成,旅遊預定業務則和攜程旗鼓相當。
儘管Uber在網約車上擁有競爭優勢,但疫情打垮了整個叫車市場,使得2季度的業務重挫7成。此外作為全球經營的業務,Uber面對的法律環境和競爭環境也是複雜的。
增長但不確定的Uber外賣市場
2季度因為受到疫情影響,Uber外賣的交易額飆升至69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增長可謂迅猛,其增速也遠超美團,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全球外賣市場相對中國市場處於更早期的現狀。
就外賣業務本身的增長空間、盈利潛力而言,基本上沒有懸念,我們也不需要再分析美國市場跟中國市場的差異。對於Uber而言,其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能在全球這麼大的市場中吃下哪些國家和城市的份額。如下圖所示,跟叫車市場相比,Uber在外賣市場目前只在特定的城市中取得了領先(見圖釘的位置)。
Uber需要像美團那樣在一個大的國家市場中取得外賣上的顯著領先地位,方可謂在外賣市場上取得穩固地位。以最多金的美國市場為例,美國市場基本是Doordash,Grubhub,uber eats三足鼎立,從獨立外賣APP活躍資料上看,uber離第一名還是有點差距的,但Uber通過對Postmates的收購在市場份額上縮小了與美國對手的差距。
綜上所述可知,Uber的市值遠低於美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外賣業務的不確定性以及叫車業務的逆風。判斷Uber外賣業務的成功概率在現階段是很難的,作為處於早期的外賣業務,這取決於團隊的戰略、決心和執行。若Uber能夠拿下外賣市場,那麼複製美團的路徑,Uber未來會有很大的空間。
拋開外賣業務不談,就網約車業務的規模和市場地位來看,uber現在的市值還是處於相對地位的,但股價接下來能否反彈取決於全球抗疫的進展。下圖是最近uber應用的全球活躍走勢,但是股價什麼時候能夠回來到高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