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經濟發展,人們也會活得更久。發展專家一直以來都認為是金錢延長了壽命,但是一項大規模的新研究表明,教育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這一發現對公眾的健康支出影響巨大。

早在1975年,經濟學家就把增長的預期壽命和國家財富進行了比較,並且得出:財富延長了壽命。這似乎不證自明:從食物到醫療保健,人們需要的一切都得花錢。

但不久之後就發現,資料不總是符合那套理論。經濟好轉不總是意味著更長的壽命。除此之外,基於一些不太清楚的原因,國內生產總值的既定收益導致預期壽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就好像延長壽命的成本越來越低。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研究者發現,比起財富的獲得,受教育的程度和預期壽命的不斷增加有更大的聯絡。

最後,在任何國家,比起受教育程度低的同胞,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壽命越長。但是這些人往往也很富有,所以很難弄清楚是哪個因素延長了壽命。

永久性改變 對母親的許多詳細調查顯示,讓孩子們活得更久的是母親更高的教育水平,而不是更多的財富。但是這些資料不能解決相似的謎團,即教育或財富是否延長了成年人的壽命。

目前,維也納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沃爾夫岡·盧茨和他的同事們挑選了174個國家,並編制了其從1970年到2010年關於人均GDP、壽命和教育年限的平均資料。

正如1975年的發現,財富和壽命是密切相關的。但是比起和財富之間的關係,壽命和受教育年限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而且這種直接聯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研究團隊把這些因素放到同一數學模型中,他們發現教育上的差異更為準確地預示了生命週期上的差異,但是財富上的變化卻不起什麼作用。

盧茨認為,學校教育先於人們已經獲得的生命預期,這種相關性反映了一個原因:更好的教育能延長壽命。它往往也會到來更多的財富,這也是財富和壽命相關聯的原因。但盧茨說,更重要的是,財富似乎不能像專家所認為的那樣延長壽命。事實上,教育對兩者都有推動作用。

他認為,這是因為教育永久性地提高了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允許他們在餘生裡更好的做規劃和自我控制。支撐這個觀點的事實是:就智商測試而言,越聰明的人似乎活得更久。

生活方式的選擇 盧茨說:“一些醫學專業人士可能不喜歡這些發現”,因為他們認為比起高科技醫院,學校教育可能更有利於健康投資。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羅迪傑·克雷奇認同這個研究。他說:“它證實了教育是決定健康的一個主要的社會因素”,而且這個概念是世界衛生組織積極推廣的。

事實上,克雷奇表示,教育狀況對健康來說越來越重要,因為諸如糖尿病這種很可能是由人們的生活方式導致的的疾病,不斷取代傳染性疾病,併成為限制壽命的主要因素。

但是如果醫療專家認同這些發現,那麼經濟學家就會心裡不舒服。瑞士日內瓦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李·桑恆認同教育影響壽命,但是也質疑,像盧茨那樣簡單的模型能否解決因果關係。他說:“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經濟學問題”,健康、財富和教育都會互相影響。

但是盧茨表示極端的例子也證實了這點。“古巴雖窮困潦倒,但是生命預期比美國還要長,因為他們受到了良好教育”。與此同時,在石油豐富但教育水平低下的赤道幾內亞,人們很少能活到60歲。

來自譯言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