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機器之心發表於2020-02-11
一線的研究資料、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大規模的樣本分析、及時的資訊披露,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這篇論文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論文公佈之後,人們的關注點似乎有點「跑偏」了,紛紛集中在「最長潛伏期 24 天」的討論上。實際上,根據該論文對上千名患者的研究,目前新冠病毒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的中位數為 3 天。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2 月 9 日,鍾南山院士所在的研究團隊在醫學類論文預印本平臺 medRxiv 上提交了一份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臨床特徵的論文。這是鍾南山研究團隊首次提交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文章作者有三十多名,共同第一作者 14 名,來自多個醫療、科研機構。鍾南山院士為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6.20020974v1.full.pdf

這是一份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臨床回顧性研究。在論文中,研究者調查了 1099 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驗室確診患者,他們來自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 552 家醫院,資料截止到 2020 年 1 月 29 日。

在這一論文中,研究人員得出了以下主要結論:

  1. 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中位數是 3 天,最短為 0 天,最長可達 24 天

    其致死率低於 SARS 和 MERS。

  2. 早期僅有 43.8% 的病人發熱,但住院後出現發熱症狀的佔 87.9%。

    不發熱感染者比 SARS 和 MER 感染者更加常見。

    因此,如果只靠體溫檢測篩選感染者,很多病人會被漏診;

  3. 部分患者在早期 CT 檢查中並未表現出放射學影像異常,僅靠 CT 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準確率只有 76.4%;

  4. 腹瀉(3.7%)和嘔吐(5.0%)並非常見症狀;

  5. 在這 1099 名確診病人中,2.09% 是醫務工作者,僅有 1.18% 的人接觸過野生動物,71.80% 的人與來自武漢的人有過接觸,為「人傳人」的傳播途徑提供了更多證據;

  6.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廣泛,在尿液、唾液、胃腸道中都能找到新冠病毒,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需要加強重視;

  7. 不排除超級傳播者存在的可能;

  8. 患者平均年齡 47 歲,41.9% 是女性

  9. 在研究樣本中,死亡率為 1.36%,約 2.2% 的病人要插管,進 ICU 的病人佔 5%

如果潛伏期長達二十多天,那「居家隔離 14 天」的做法是否還有意義?對此,該論文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關偉傑在 2 月 10 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4 天只是個例。而且該論文還在投稿階段,釋出前需要接受全球同行評議。

為做對比,2003 年 SARS 病毒的潛伏期中位數是在 3 至 4 天之間,比新冠病毒肺炎還要長。雖然 SARS 也報告有長達 18 天潛伏期的患者,但顯然接觸傳染源後短時間發病的患者數量佔絕大多數。因此,人們並無必要為「24 天潛伏期」而感到驚慌。

此外,在這篇論文中,研究者採用新的術語(2019-nCoV ARD)來指代我們之前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是為了包含已經被確診但卻沒有出現明顯放射學臨床表現的病例。如前所述,並非每個感染者都會表現出肺炎症狀,有 20.9% 的患者在發生病毒性肺炎之前(或一直沒有肺炎表現)就已經被確診。

在下文中,機器之心對論文的一些細節進行介紹:

資料說明

這篇論文的分析物件只包含實驗室確診病例。研究者將疾病的潛伏期定義為從接觸傳染源到出現症狀的時間。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衛健委(NHC)以及每個參與地點的機構委員會批准。

論文中的流行病學特徵(包括近期接觸史)、臨床症狀和體徵以及實驗室結果均來源於電子醫學病例。放射學評估包括 X 光胸片和 CT。實驗室評估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血液化學、凝血測試、肝腎功能、電解質、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乳酸脫氫酶和肌酸激酶。

統計結果

人口及臨床特徵

截止 1 月 29 日,研究團隊共招募了 1324 位病人,其中有 222(16.8%)位疑似病例,因此被排除在外。此外,3 位病人的核心資料集(包括臨床結果和症狀等資訊)由於原始報告的缺失而被排除。最終,本次研究的總樣本量為 1099 人,來自 31 個省級行政單位的 552 家醫院(如下圖所示)。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人口和臨床特徵可以在表 1 中看到,其中有 2.09% 為醫務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樣本中,僅有 1.18% 的病人和野生動物有著直接接觸,而 31.3% 曾到過武漢、71.8% 的病人和來自武漢的人有過接觸。

在樣本的地理分佈中,有 483 人(43.95%)是武漢居民。26% 的非武漢居民沒有武漢旅行史,也沒接觸過來自武漢的人。統計中發現,新冠病毒的中位潛伏期是 3.0 天(潛伏期從 0 天到 24 天不等)。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從樣本的年齡來看,感染者年齡的中位數是 47.0 歲(IQR, 35.0 到 58.0),其中有 41.9% 為女性。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入院病例覆蓋全年齡段,其中 0.9% 的病人低於 15 歲。

在臨床症狀上,發熱(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見的兩個症狀。腹瀉(3.7%)和嘔吐(5.0%)是一個相對不常見的症狀。另外,有 25.2% 的病人有至少一項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慢性糖尿病等)。

在入院治療的情況中,926 名患者是輕症,173 位是重症。而年齡差別在兩個組中較為明顯(平均差為 7.0,95%CI,4.4 to 9.6)。此外,相比輕症病人,重症病人中基礎性疾病更常見(38.2% 比 22.5%,P<0.001)。但是兩組病人彙總的暴露史沒有顯著差別(所有的變數的 P>0.05)。

放射學造影和實驗室分析研究

表 2 展示了入院病人在肺部放射學造影和實驗室分析中的發現。其中,840 位病人進行了 CT 掃描,76.4% 表現為肺炎症狀。最顯著的肺部造影結果是毛玻璃狀病變(ground-glass opacity),佔 50.00%,以及雙側斑片狀陰影(bilateral patchy shadowing),佔 46.0%。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在 926 名非重症患者中,有 221 名(23.87%)沒有放射學影像異常,而在 173 名重症患者中,只有 9 名(5.20%)沒有放射學影像異常。

在入院病例中,82.1% 有淋巴細胞減少,36.2% 有血小板減少的症狀。總體而言,33.7% 的病人白細胞減少。大部分病人都展現為 C-反應蛋白增加,但是谷丙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肌酸激酶和 D-二聚體的增加相對不常見。

與非重症病人相比,重症病人在實驗室檢測中有更顯著的異常問題(所有的 P<0.05)。

治療方法和併發症

總的來說,氧療、機械通氣、靜脈抗生素和奧司他韋治療分別在 38%、6.1%、57.5% 和 35.8% 的患者中使用。重症患者接受機械通氣的比例明顯高於非重症患者。全身性糖皮質類固醇給予率為 18.6%,重症組高於非重症組 (44.5% vs 13.7%, p<0.001)。此外,5 例重症病患採用體外膜氧合(ECMO)療法,而非重症病患並無採用 (P<0.001)。

住院期間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肺炎(79.1%),其次是 ARDS(3.37%)以及休克(1.00%)。重症病例任何併發症的發生率都比 非重症病例高 (94.8% vs. 72.2%, P<0.001) (見下表 3)

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24天潛伏期屬個例,中位數為3天:鍾南山團隊新冠重磅研究全解讀

表 3

臨床結果

樣本中有 55 位病人(5.00%)被送入 ICU,需要有創通氣的和最終死亡的分別佔 2.18% 和 1.36%(見上表 3)。

侷限性

除了上述重要結論外,作者還指出了這篇文章的一些侷限性。

首先,由於各參與方不同的電子資料庫結構以及資料收集時間的緊迫性,部分病例的暴露史、症狀、實驗室檢測等檔案可能不夠完備。部分病例的診斷地點是門診,其臨床資訊只有簡短的記錄,實驗室檢測也不夠完備。其次,作者表示,他們可能遺漏了在家隔離的無症狀或輕症病例,因此研究樣本整體狀況可能更加嚴重。

目前,這篇論文可能處於重要醫學期刊(如柳葉刀、BMJ 等)的同行評審過程中,正式刊登前可能還會進行修正,具體結論應以正式版論文為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