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這樣的大電商平臺偏銷售,他們只是把最後一公里變成了高速公路,只解決了商品到消費者『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在此之前,還有很長的土路。」
極睿科技想做的,是用資料跟智慧,重新最佳化商品的設計和流轉。
採訪、撰文 | 太浪
創業四個月後,便拿到金沙江創投數百萬天使輪融資;僅用一個產品demo和一個粗糙的BP就征服投資人。去年11月,又拿到拼多多天使輪投資方魔量資本的數千萬Pre A輪融資。目前,又在進行新一輪融資。
這家公司叫極睿科技,創始團隊均來自清華計算機系。
創始人武彬是清華計算機系2010屆本科、清華計算機系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碩士,師從 孫茂松教授 和劉知遠副教授;CTO徐鎮是清華計算機系本科、清華網路科學與網路空間研究院碩士;CV負責人Daniel是清華智慧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士。
三個清華計算機系的理工男,要用AI變革整個時尚(服飾)行業。
1 本科萌生創業想法, 花近20萬標資料
武彬稱,創業的想法主要源自於強大的內驅動力,「希望能改變一些事情。」
「衣食住行與人最相關。服飾作為柔性化的商品,相較於人臉、車等剛體的識別,服飾識別更難,並且有光照、摺疊、遮擋的影響。」
本科時,武彬就和輔導員徐鎮一起,研究針對服飾領域的神經網路ApparelNet。
演算法的準確度取決於資料的好壞。公開的資料訓練出來的演算法很容易被超越。因此,武彬在2015年搭建了一個資料標註平臺,建立自己的資料壁壘。武彬說,他和徐鎮共花了近二十萬,僱了十幾個兼職學生,用一年多時間,標註了100多萬資料。
本科時參加比賽獲得的獎金,以及幫別人開發東西賺的外快,成了武彬這筆資料標註費用的來源。
當時,他們只專注於標註大品類的服飾商品,保證包、上衣、褲子、連衣裙這些品類「做到足夠好」。鞋、小品類商品、配飾等都沒有標。武彬說,即使是把所有品類(包含瓶瓶罐罐)都標了,效果也會很差,不如做的更精準。
還好,舍了「孩子」,他們套著了「狼」。2017年研究生畢業進行創業時,ApparelNet深度學習演算法的識別效果就吸引了投資人的注意。
2 用資料和智慧變革整個服飾行業
決定做服飾後,武彬和聯合創始人調研過整個服飾領域。
透過調研,幾個只懂coding的程式設計師瞭解到:商品從設計、生產、流轉、銷售再到消費者手中,要經歷一條很長的鏈路,人和商品間的距離很遠,生產者「閉門造車」,不知道消費者要什麼,造成庫存堆積。
他們從消費者購買東西開始,倒推整個商品流轉和生產的流程:
一個人買東西,可能經常會去看媒體上的東西,構建自己的時尚邏輯,然後去電商上去買;電商上的賣家,會從批發市場進貨;批發市場的商品從品牌來;品牌的商品由內部設計師設計而來。設計師的靈感有兩處來源:大品牌會有自己的培訓和延續,小一點的品牌會抄款,抄韓國的款、日本的款。
武彬說,「阿里、京東這樣的大電商平臺偏銷售,他們只是把最後一公里變成了高速公路,只解決了商品到消費者『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在此之前,還有很長的土路。」
而極睿科技想做的,是用資料跟智慧,重新最佳化商品的設計和流轉。
武彬表示,目前,能夠透露的商業模式是:透過API介面的形式,輸出資料與演算法的能力。如今,已經基於API封裝了兩款產品:AIFashion開放平臺、ECPro易店通。
3 售賣API介面,賺得第一桶金
AIFashion開放平臺匯聚了極睿科技近20個API,包含時尚領域相關的計算機視覺(CV)、自然語言處理(NLP)等AI技術在內,服飾檢測、時尚分析、智慧檢索、人像分析、知識庫、機器翻譯7個方向,共18個功能介面(API)。
供服裝電商平臺(為京東提供同店鋪跨品類搭配服務)、時尚內容媒體(如小紅書、更美)、線下零售門店(如太平鳥、Lily)等按需購買、呼叫。武彬稱,「十行程式碼」就能完成對接。
極睿科技AI fashion開放平臺上公佈的API介面
目前,與極睿科技合作的電商媒體有小紅書、醫美APP更美(內含服飾版塊)。極睿科技依託圖片標籤化能力,幫小紅書關聯帖子和商品間的關係:在博主授權的情況下,為帖子中的圖片打錨點,關聯小紅書商城裡的商品;幫「更美」打通帖子跟帖子間的關係,識別帖子中的商品,然後進行相似商品推薦。
2018年,「盒子電商」(訂閱制電商)在國內興起,颳起「貨找人」的流行風潮。對盒子電商而言,貨源和使用者搭配體驗是重點。
但是,如何幫貨精準找到更適合的使用者,則需要藉助AI的力量。極睿科技稱,大部分盒子電商需要依託於標籤識別能力,實現商品的標籤化,進而實現預先的搭配款式選擇。簡單理解,即是擔任盒子電商中搭配師的助手,把單個的SKU組合成套裝。
他們還與硬體廠商合作,賦能零售門店。目前,已經為「個性化櫥窗」、「智慧試衣鏡」兩款產品申請了專利。
武彬向我介紹了這兩款產品:當你走在門口的時候,個性化櫥窗會識別你的穿衣風格和顏色,告訴你店裡哪個區域或者哪個風格(相似風格的推薦)適合你,做個性化的推薦。當你在智慧試衣鏡面前,拿起衣服時,它會給你進行跨品類穿搭。
武彬說,目前線下並非他們發展的重點。
硬體太重,成本暫時還太高。比如,個性化櫥窗的改造成本在10萬元左右。極睿科技自己不做硬體,而是選擇與硬體廠商(比如,莫凡、銳吉)合作的形式共同推動線下市場。
但品牌也有壓縮成本的考慮,因此只選擇幾個旗艦店進行試點,比如,太平鳥不到十家店,Lily一兩家店,「都是偏體驗,主要為了展現自己品牌的調性」,武彬說。目前,極睿科技賦能的線下門店僅20餘家。
極睿科技正與「場景鹿」談合作。「這家杭州的公司已經在全國鋪了幾萬個這樣的鏡子,希望能快速的把我們商品識別與推薦的技術附加在他們的鏡子上,做導購或者商品轉化的事情。」
4 做商品到電商間的橋樑
ECPro易店通是一款基於AI影像識別技術,為電商企業提供商品詳情頁的自動標註、排版、切割、匯出、上貨等一站式服務的線上SAAS系統;是一款在API的基礎上封裝而成的商品中臺產品,服務於品牌商,是極睿科技今年會大力推的產品。
其中,「商品上架」是這款產品的主打功能。
商品要想在電商平臺進行售賣,就要按照各個電商平臺的要求做商品上架。
但是,大部分服飾品牌偏傳統,比如,有些品牌的標籤體系比較單一,只有二級品類和一個風格;有些小品牌甚至沒有標籤。而且,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標籤體系都不同,因此,面對不同的電商平臺,要滿足的標籤體系也不同。
極睿科技聯合北京服裝學院的老師,在天貓、京東的標籤體系基礎上,建立了更細粒度的標籤體系。比如,一款產品,京東打的風格標籤是「韓版」,天貓打的標籤是「韓版—街頭」,極睿科技打的標籤是「韓版街頭」。
極睿科技標籤體系的一部分
依託影像識別、屬性標籤識別技術,ECPro能實現自動(智慧)切圖、屬性識別(標註)、文案撰寫、商品詳情頁生成、商品跨平臺自動上架、同店鋪跨品類搭配等功能。
商家要做的,只是將圖片包上傳至ECPro。
首先,他們會識別出圖片是模特圖還是SKU的顏色圖、掛拍圖、領口細節圖、袖口細節圖、吊牌、水洗嘜;第二步,將水洗嘜裡的產地、材質、屬性、年份、品牌、清洗方式等資訊識別出來;將商品圖裡的領型、袖型、紋理、風格等識別出來;第三步,為每個圖片打上標籤。除了方便產品上架,也便於商品管理。
武彬稱,「以純以前有三個運營團隊,負責三個電商平臺的商品上架,每個團隊10人。用了這個產品後,只留1個人即可。」
在武彬看來,省下來的人力成本「很直觀」,即使ECPro這款產品的售價更高,也會受到品牌商的歡迎。
除了幫以純Yishion嫁接起商品到電商的橋樑,極睿科技還用商品資訊管理系統PIM(produ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幫它做起了商品管理。
一般,一個品牌內部的設計師部門、商品部門、營銷部門是多個部門。而每個部門,比如設計師團隊,會有多個子部門獨立設計開發款式。而內部雖然有ERP等系統做流程管理,但是對於資料的打通與關聯卻沒有辦法做到。
「PIM將這些部門的關鍵資料做關聯,依託我們的自動化標籤、以圖搜圖等技術,可以做到對手稿圖、商品圖自動標籤,將圖片資訊提取為統一的結構,做到以圖搜圖和以文字搜圖;從而在設計師對商品做企劃與設計時,可以參考與關聯品牌內部的歷史資訊,做到內部所有資料的有效資源化。」武彬說。
目前,PIM的使用者有十餘家品牌。
5 吃下「品牌」這塊蛋糕
調研後,武彬發現:有很多大品牌,有一半的銷售額都是被庫存吃掉的。所以,他們想重新定義商品的生產和流轉,從源頭上降低庫存,吃下「品牌」這塊蛋糕。
「品牌這個市場足夠大。全中國大概有幾萬個品牌。每年SKU在1萬以上的,大概有5000來家。我們未來還會拓一些海外市場。更多的收入,希望從品牌(商)這邊來,我覺得品牌、設計師是更好的客戶。」武彬說,
「品牌更希望的是一個SaaS。我(品牌商)上傳一個SKU,你(SaaS產品)給我打完分,然後告訴我這個商品會不會是賣點?我應該生產多少件?」
今年下半年,極睿科技將針對快時尚品牌/輕奢品牌,推出「趨勢分析」這款產品。
時尚有一股潮流,「先歐美,再日韓,再中國」。透過對國外資料的分析,能比較快速告訴大家,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趨勢是什麼,從而在商品設計環節賦能設計師,進而幫助品牌商縮小SKU池子。
「之前,可能是1萬個SKU,現在縮減到8000個SKU。把更多的產力聚集到一些更小的SKU池子上。提高這些SKU的生產量,提高銷量。」
目前,極睿科技找了韓都衣舍來驗證這款產品。「韓都衣舍有自己的資料分析團隊,只需要我們給他一個比較簡單的報告,他們內部就會做這樣的事情。」武彬說。
武彬說表示,任何事情都是會有預測誤差的,他們希望只是想減少一部分,最佳化庫存。「我們覺得,(這款產品)能省下30%的庫存。」
同時,實現了商品流轉的智慧化後。根據最初的生產和預測,減少整個流轉環節(商家—批發—推薦)的人力成本,「每年幫品牌商省掉幾百人。」
武彬預計,今年會增加200多個品牌客戶。
「現在,大家對於這個事情還是挺認可的。因為他算起來的人力成本是很明顯的降低了,大家很容易嘗試這個事情。第二是預測,品牌商剛開始會在小的SKU上做測試,然後再驗證一兩個月之後就很願意批次來嘗試這件事情。」
同時,他們也在開發新的介面,比如多語言翻譯介面,目前能支援中英文翻譯,為擴充海外客戶做準備。
「實際上,線下的佔比還是比線上要多得多。線下還是有很多可以去挖掘的點。」因此,針對線下門店,極睿科技也在繼續發力。
相較於讓AI進行搭配推薦,店家/商家更希望用AI吸引更多人進店,搭配的事情還是由導購來做。
而一個導購的生命週期是8個月,培訓成本很高。有沒有辦法縮減這個成本?極睿科技正與某家企業合作,開發導購助手這樣的APP,試圖解決這一行業痛點。
6 找場景的方法論
「在學校的時候,是拿著錘子找釘子,不斷地去找這個錘子能敲哪個釘子。現在是要轉換成:發現客戶的痛點,把客戶的痛點轉化成行業需求或者行業痛點,然後再把自己的錘子拿出來,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將這段話翻譯一下,就是:找場景不容易。武彬坦言,找場景佔用了他很長時間。好在,一番摸索後,他總結出了一套方法論:
(一)抓住第一批客戶,保持緊密的聯絡,他會告訴你,他需要什麼;
一開始,在給小紅書介紹了一些介面,他們使用了之後,極睿科技就被邀請到小紅書總部看他們的整體流程,看他們是怎麼標帖子的、怎麼按照標籤做管理的。也有一些品牌會不斷問,「你們能做什麼?你們適合做什麼?」
(二)要比客戶有一定的前瞻性;
有些客戶偏傳統,不知道科技的發展情況,但是有迫切的需求。所以,要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引領他們。
武彬透露,透過ECPro這個產品,他們繫結了很多品牌商,知道這些品牌商有什麼商品。同時,小紅書上想要自己帶貨的博主也想在一個平臺上看到能連結的商品。因此,他們正計劃開發一個平臺X——對接商品生產者(品牌方)與商品展示方(博主),讓博主們打了錨點的商品圖片直接在平臺X上展示。
(三)深入一線;
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問題的前提是,深入一線,瞭解真實的需求,進而發現AI的用武之地。
「趨勢預測」的需求便是基於上述方法論找到的。
(四)砍掉偽需求。
基本上,聊完一個品牌的需求後,他們還會再聊大概30家,發現這個需求是行業痛點、行業剛需後,才決定做。
目前,極睿科技的重點在「擴充套件」。
「定製很難去擴充。(就算)一個單做的更大,如果它不是一個通用需求,我們只能依附它生存。」武彬表示,「我們希望產品的邊際成本為零。比如商品上架,我們現在做的就很通用,再來一個新客戶,只需要10秒鐘把它開一個賬號。」
武彬表示,公司現在基本上收支平衡,今年下半年就會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