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結構如下:
決策,看似簡單,無腦。
比如,你選擇是否點開我這篇文章,就是一個簡單的決策過程。是否從頭到尾讀完,也是決策。
因為此類的決策過程是如此的自然、毫無意識,以至於人們幾乎不會對“決策”這件事做特別的訓練。決策水平比較低,一旦遇到不熟悉的情況或者資訊不充分的情況時,就會不知所措。
不過,決策也跟其他的能力一樣,是可以訓練的。
首先來談一下在決策中的思維模式。
1. 機率思維
我們的現實生活,可不像計算機中的二進位制,除了“0”就是“1”這兩種狀態 ,非黑即白。<br />我們的世界,除了黑白兩個極端外,更多的是介於其中的灰色中間狀態。
事實上,我們的世界是不可預知的,我們幾乎不可能確切地知道某件事情將會如何發展。我們應嘗試弄清楚這種不確定程度(機率),而非專注於如何才能確定。
另外,在實際的決策過程中,我們掌握的資訊往往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就拿打撲克來說,我們只清楚自己手上的牌,卻並不知道對手的牌和他們的下一步的動作。
在這種場景下,又何來勇氣說,按自己的策略一定能贏(確定性)呢!
一切皆是機率,世界的執行規律不過上帝投下的骰子!
2. 所有的決策都是對賭
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是一個賭。每當我們做出一個選擇,我們同時也拒絕了所有其他可能的選項。
比如,我們接受了一家公司的 offer ,那同時也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所有其他潛在的工作機會,不再投簡歷,不再去準備其他公司的面試。
當然,我們做出這個選擇,顯然也是經過判斷和考慮的。包括當前這份工作的短期薪資水平、福利待遇、職業成長等各個方面。這便是一個賭,包含了各個投注要素——選擇、機率、風險。
我們認定我們做出的決策,給我們帶來的回報(以金錢、時間、快樂、健康或者是決策時我們重視的東西來衡量),大於我們放棄的其他選項。
如何才能確定我們做出了最正確的決策呢? 如果另一種選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滿足或金錢呢 ? 我們無法確定。
由於一些我們無法左右的事情在影響著結果,我們想象的結果僅是一些尚未發生的可能性而已,這便是機率。
在決策時,我們只能根據我們已知和未知的情況(或者說是信念)來做判斷。我們需要在一系列可能和不確定的結果中選出一種來賭上我們所珍視的東西(如快樂、滿足感、金錢、時間、聲譽等),這就是風險所在。
3.所有的決策都是基於信念
我們總是基於自己對世界的信念來下注。
我們認為這份工作更適合自己,更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於是決定接受這份 offer 。反之,如果我們認為這份工作很差勁,不合適,那麼拒絕 offer 也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有趣的是,人們的信念是以一種隨意的方式形成的。<br />我們相信形形色色的所有事情都是基於我們聽到的,但並未加以驗證的一切說法。
事實證明,我們是以這種方式形成抽象信念的:<br />(1)我們聽到一個說法;<br />(2)我們相信它是真的;<br />(3)後來,僅僅是偶爾,在我們有時間或意向的時候才會對它加以思考並驗證,以確定其真實性。
就比如最近的“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事件。訊息一出,雙黃連很快賣斷貨了。<br />隨後,相關專業媒體、平臺相繼發文闢謠,才發現好像是交了一波智商稅。
本來,我們是應該先對聽到的某個說法加以驗證其真實性,然後來形成我們的信念的。可是,與很多非理性行為一樣,信念的形成受到了向效率而非準確性進化的推動。
在人類的漫長進化史中,自然選擇推動著我們信念形成向效率的方向進化。
舉個例子,當我們的先人在被告知“全身烏黑的蛇有劇毒,一旦被咬則無藥可治”;那麼,他們在碰到這種蛇的時候,就能提高防範。<br />而一旦質疑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則有可能葬身蛇腹。換句話來說,寧可謹慎過度也要確保安全至上。
更為致命的是,我們的信念是如此的頑固,以至於難以更新或去除錯誤的觀念。
我們也許會認為自己是開明的,能夠根據新的資訊更新我們的信念。但研究結論卻與此截然相反。我們並非調整信念以適應新的資訊,而是習慣於改變對資訊的理解以適應我們的信念。
對於新的資訊,我們傾向於去關注尋找其中能肯定我們已有信念的方面,卻極少去置疑這些證據的有效性。另外,我們還喜歡忽視或盡力詆譭與既有信念對立的資訊。
簡單來說,我們喜歡看到/聽到和我們自身觀點一致的說法,忽視反對意見。
這就是我們最真實的一面。
4.如何提高決策水平
總的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們的每一個決策背後都暗含著許多不確定性因素。
我們的決策行為,都是基於我們的信念。而信念這種東西,卻有其天然的偏見——傾向於相信與已有觀念一致的資訊,忽略與其對立的資訊。
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我們的決策水平呢 ?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訓練:
(1)在決策實戰中學習
關注我們的每一次的決策過程,無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不妨多分析覆盤當時的決策思路。從經驗中得到的證據越多,我們對信念和選擇的不確定性就越少。
當然,拜決策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所賜,我們不能簡單地從結果質量回溯,以判斷我們的信念或決策質量。結果不會告訴我們哪些是我們的錯,哪些不是。也不會告訴我們哪些是我們的功勞,哪些不是。
我們需要深入分析不確定性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所犯的錯誤是否有跡可循,以及導致這些錯誤的原因,以此為線索,從而幫助我們找出切實可行的策略來校準我們對結果的下注。
(2)藉助團體的力量相互學習
在一個有著良好章程、規約的團體裡面,個人難以摒棄或改正的頑固習慣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糾正。
個人的決策行為將受到團體裡不同視角、不同身份背景成員的檢視。每個人也可以審視其他成員的決策行為,彌補自己經驗的不足。
我們生活中不也經常有各種報班學習、組團健身活動,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種利用團隊力量學習提高的辦法。
總的來說,在別人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3)多樣性的合理觀點
我們都傾向於接近與我們相似的人,畢竟,我們都喜歡聽到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的想法。
不過,事實上,這些與我們觀點一致的意見,其實對我們沒有多大幫助。因為同質化思維使得,他們對與他們相左的想法,格外地抵制和反對;而對於他們認可的觀點,即使出現方法論上的問題,他們也會格外地寬容。
另外,我們個人能接觸到的資訊、能夠親身體驗到的經歷,以及能夠考慮到的假設都受到自身的種種限制。而其他的多元化的觀點,可以透過填補我們已知資訊的空白來減少不完整資訊造成的不確定,更加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趨於同質化是社會常態,而這正是我們所有人都會犯的錯誤。為了防止掉入同質化的陷阱,我們都應該積極吸收各種觀點以及容納反對意見,支援合理的多樣性。
(4)以長遠的眼光審視當下的決策
某項決策可能並不會對當下生活產生什麼明顯的影響,但是,日積月累下來,幾年或是數十年後,影響可能才會凸顯出來。可是,到那時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後悔了。
此外,研究表明最近發生的事情,仍然會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強烈的影響。而情緒的不穩又會影響我們的決策質量,並且我們尤其願意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做出決策。
想象一下,你在一年前的某次打牌中輸了 500 塊錢,當時你恨不得立刻就要贏回來。而現在看來,你可能已經沒有當初那麼衝動了。
一旦我們以長遠的視角暫時脫離現在,我們就可以站在全域性的高度來審視這些區域性問題,而不會被短暫的失利扭曲了思維。
人生就像一場場牌局,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在“變”與“不確定”成為常態的當下,我們在資訊不充分的條件下,如何做出最正確的決策,需要一定的智慧。
願每個人都在人生長期的博弈中,出好每一張牌,成為勝者。
部分內容參考 安妮•杜克《對賭:資訊不足時如何做出高明決策》
作者安妮•杜克,是認知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傳奇職業撲克手。至 2012 年退役時,她贏得了一條世界撲克系列賽金手鍊,以及 400 多萬美元的比賽獎金。
退役後,安妮•杜克結合自己在職業撲克賽中的實踐決策技能,繼續從事認知和決策心理學方向的研究。是決策和風險領域廣受歡迎的專業演講家和決策戰略家,曾擔任美國銀行、花旗集團等世界 500 強企業的決策諮詢顧問。
近期文章:
除了這裡,你還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我:
微信公眾號『閒話作業系統』
『知乎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chattingOperatingSystem
『語雀』:https://www.yuque.com/chuanshuidishi/chatting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