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AI第一”寶座的百度智慧雲 為提振中國經濟帶來新驅動力

naojiti發表於2019-11-29

2019年,“尋路”是中國產業經濟的第一關鍵詞。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壓力正在各行各業中產生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11月27日釋出的資料,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9.9%。而這已經是這一指標連續三個月下降,降幅較9月擴大4.6%。2019年1月到10月,累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降2.9%。

母庸諱言,千行萬業在今天都在面臨壓力。但在同時,今年的另一面是AI技術的產業化基礎不斷升級、雲+AI體系開始走進各個產業空間、5G商用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契機。實體經濟在壓力中也看到了轉型升級的驅動力與關鍵時機。

所以說,這一年的關鍵詞雖然不是高歌猛進,但也不是忍受寒冬。中國經濟正在尋路,而先鋒官,就是產業智慧化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可以重新理解今年雲端計算市場與AI產業的一系列新變化。可以說,將實體經濟的產業智慧化需求,與雲+AI的智慧化技術體系進行銜接,是科技公司在時代洪流面前的最大機會與責任之一。

延續這個邏輯,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科技市場的核心改變,就是雲與AI兩大技術體系開始深度融合,探索工業智慧化的完整支撐體系。而想要理解這個改變的實質,今年的“代表作”,毫無疑問就是百度完成的雲+AI體系融合升級。

11月28日,美國調研機構 IDC釋出了《IDC MarketScape:2019中國AI雲服務市場廠商評估》報告顯示,百度智慧雲憑藉著在AI技術、市場和商業上的優異表現,在能力和戰略兩個維度都處於領先地位,位居領導者象限最上方,在中國市場排名首位。這意味著百度智慧雲已經建立了具備行業領導力的AI能力。

登上“AI第一”寶座的百度智慧雲 為提振中國經濟帶來新驅動力

回瞰2019,會發現這一能力差異,來源於百度不斷整合AI技術、雲端計算、基礎技術體系之後共同搭建的一座“AI to B水利工程”。

從中,或許可以讀懂AI究竟是如何衝向雲端計算市場,如何成為各行業提振經濟發展的新抓手,如何凝聚起我們身邊沉默而洶湧的產業智慧風暴。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座“水利工程”的建造過程,一起回味一下2019年,AI究竟改變了什麼。

作為能源的水:產業智慧化的實質

AI走進產業,需要兩個先決條件:可用性與能用性。

從2016年到2018年這一個週期,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第三次AI技術崛起,已經基於語音、NLP、機器視覺、知識圖譜等技術埠,證明了AI技術可以在行業場景中實現專家經驗遷移、重複勞動代替,以及複雜資料融合等作用。換句話說,AI的可用性已經基本得到了證明。

時間來到2019,問題就來到了AI的能用性上。比如說,一家對AI等技術完全不瞭解的傳統工廠,如何使用AI來完成發展轉型?

這就像好比,水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但它一開始卻並不是生產能源。直到人類發明了水利工程,建造了堤壩、水庫和萬千水系,學會了把水聚合起來釋放能量,人類與水的關係才徹底被改變——水變成了水能。

AI也是如此,實驗室中的AI有種種神奇,但它們卻無法走向一間真正的車間廠房、銀行醫院,成為經濟生產中的一份動力。

想要讓AI為各行業所用,就需要讓AI技術變成AI能源。而各個不同產業對AI的應用需求千變萬化,想要讓AI能夠為各行業所用,那麼AI體系必須具備如下幾個特徵:算力資料演算法的充沛融合、開發環境易用,解決方案可靈活實現、較強的產業包容度,承載工業級生產標準。換言之,AI技術必須具備模組化、自動化、標準化的工業通用技術特徵。

登上“AI第一”寶座的百度智慧雲 為提振中國經濟帶來新驅動力

順著這個邏輯,AI必須有一個算力、平臺、解決方案的出口來貼近工業化生產,而在現有的技術體系中,雲端計算毫無疑問是天然的AI通道。

在貼近生產實體方面,雲端計算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AI發生於算力基礎之上,資料流通與儲存建立在雲體系中,雲端計算的靈活體系可以最廣義地容納開發框架、通用演算法、預訓練模型與定製化工具等相對多元的AI服務。雲端計算與AI的天然相融性非常廣泛,並且絕大部分不具備替代性,這讓雲成為了AI的必經之路。

反過來,AI帶給雲端計算產業的,是新的客戶群體、新的應用需求,以及廣泛持續的用雲量增長。AI所容納的大量實體經濟、大型政企、廣泛行業的用雲需求,是在基礎SaaS模式中無法觸發的。所以AI又可以看作是雲端計算廠商的核心增長圖景。

就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實體經濟的智慧化需求、AI技術、雲端計算體系,三者之間的實質是一個完整的增長螺旋。每一點的增長都將帶動其他兩端,而三者之間不能出現短板。

今天,透過雲端計算體系進入智慧化世界的企業需求正在快速增長,AI呼叫量的不斷增大、PaaS市場的快速增長都是直接證明。雲和AI之間必須建立充分、多層次、底端化的融合,成為了雲服務市場的時代賽點。

那麼在這樣一個產業化智慧化基本邏輯下,各家雲廠商都開始了對AI的探索。而這時百度卻變成了非常獨特的一個體系。百度智慧雲當然也在探索AI,但它的探索並不是開始研發AI技術,而是要探索如何修築水渠,把百度AI高原上的水能引下來。

築壩與修渠:百度的雲+AI體系

與其他雲服務廠商,需要從頭開始研發和構築AI能力不同,百度早在10年前已經大範圍佈局了AI技術。時至如今,飛槳與百度大腦已經對內完成了近乎對百度所有業務的智慧化支撐,對外進行了大量開源開放工作,與超過150萬AI開發者共同構築了產業生態。

更重要的是,百度大腦和飛槳在今年連續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升級,目標瞄準產業智慧化市場所需要的工業級AI能力與AI開發環境。這就讓產業智慧風暴開啟時,百度已經擁有了一座高聳入雲的AI水壩。

百度大腦和飛槳的佈局,繼而導致了這樣一個差異:在其他雲服務廠商需要原地打井去探索AI時,百度在雲端計算市場中的任務,卻變成了把水壩與水系相連。很多時候,融合並不比探索更容易。於是我們看到在一年時間裡,百度先後兩次升級雲+AI戰略,這可以被視為從戰略、組織架構,再到技術平臺層面,以融合的方式全面修築了一體化的AI水利工程。

第一步,百度做的是將雲端計算業務的焦點對準AI to B這個新興應用空間。為引入的龐大AI技術體系疏浚渠道,確保AI優勢準確透過雲服務沉澱到產業市場當中。為此,百度在去年12月18日,將智慧雲事業部(ACU)升級為智慧雲事業群組(ACG),明確了百度智慧雲承載AI to B和雲業務的雙輪驅動戰略。

這之後,可以看到百度智慧雲推出了大量配合產業AI需求的計算、資料、智慧整合產品,以及垂直技術與行業解決方案,集中在工業AI航道上發力,加速打通百度智慧雲與產業AI需求之間的聯絡。

在AI to B的水渠修建到一定程度之後,下一個任務就是將AI水壩中的水源,與產業智慧化的渠脈打通,形成一體化的AI to B服務能力。

今年9月2日,百度宣佈進一步升級“雲+AI”戰略,提高百度智慧雲的戰略地位。這次升級之後,百度智慧雲與CTO體系高效融合,公司副總裁、百度智慧雲總經理尹世明攜ACG團隊向集團技術長王海峰彙報。這個節點,可以看作是百度將已經修築十年的AI水壩,正式與產業雲+AI的企業級市場網路打通,讓源源不斷的AI基礎能力流向雲服務這個熱絡的市場。

登上“AI第一”寶座的百度智慧雲 為提振中國經濟帶來新驅動力

在逐漸成型的百度“雲+AI”體系中,飛槳承擔AI作業系統的角色,解決一切開發相關的問題;百度大腦作為AI能力的集大成,彙總百度AI技術的產業化支撐能力;而百度智慧雲則構成了雲+AI市場的聯接渠道,將百度大腦與飛槳的技術優勢變成產業優勢,直接引流到企業應用當中。

一年當中,百度智慧雲完成了“雲智合圍”的任務,構築了AI開發、AI技術能力,到雲+AI服務體系的完整產業矩陣。

這個水利工程的最直接優點在於,首先企業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百度智慧雲,獲取到百度十年積累的世界領先AI技術;其次AI技術與雲服務產品迭代可以並軌發展的同時深度融合,包容驅動產業鏈的高速發展;再者百度智慧雲構築了最具包容性的雲+AI服務能力,可以與飛槳和百度大腦配合,最靈活彈性地提供產業智慧化支撐,滿足各種型別、各種級別的企業智慧化需求。

而這個水利工程的效果如何,已經在“開閘放水“之後,首先浮現在了種種資料與研究報告中。

初開閘門:“雲智合圍”產業優勢突顯

回到IDC釋出的報告,我們可以看到百度智慧雲在AI領域已經達成了能力和戰略兩大維度的領先地位。這背後的直接原因,就在於百度智慧雲已經完成了與上游百度AI技術與能力體系的“通航”,將百度AI沉澱十年,達成世界領先的AI技術前瞻性與工業級AI能力帶到了雲服務市場上。某種意義上來看,形成了雲端計算市場中的“高位衝擊”。

而這已經不是百度智慧雲的雲+AI能力第一次被權威報告與資料機構肯定。稍早時候,IDC釋出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9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百度智慧雲市場份額連續多個季度保持高速增長,其中PaaS領域處於第一陣營,是國內增速最快的雲服務廠商之一。而百度智慧雲之所以能夠在被稱為產業AI溫床的PaaS上高速發力,從技術邏輯上看與百度智慧雲的AI能力優勢密不可分。

更加具體到AI垂直能力中,11月14日,國際研究機構 Forrester釋出的《The Forrester New Wave: Computer Vision Public Cloud Platforms In China, Q4 2019》報告,探討了國內公有云服務商提供的計算機視覺能力。在這個產業智慧化的關鍵應用空間裡,百度智慧雲處於領導者領域最上方,在資料、開發、解決方案等8個維度領先行業。

登上“AI第一”寶座的百度智慧雲 為提振中國經濟帶來新驅動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中著重區分了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產業應用差異化,比如演算法的先進性、對生產週期的覆蓋、垂直行業需求等等。百度大腦直接為百度智慧雲提供的計算機視覺能力對接,讓百度智慧云為使用者提供了兼具技術前瞻性與工業級準確度的視覺服務。

更早一點,在IDC釋出的《IDC MarketScape:中國機器學習開發平臺2019廠商評估》,報告顯示百度在機器學習開發平臺以能力和戰略領先同行,尤其在戰略方向領跑市場。機器學習基礎能力的應用,是企業智慧化的基礎和前提,這樣的領跑能力為百度智慧雲確立了長線發展能力。

就在IDC最新報告發布的當天,百度大腦宣佈語音能力引擎日均呼叫量已經超過100億次,應用規模業界第一,為開發者提供了覆蓋雲、端、芯的全棧全場景語音開放能力,推動智慧語音技術在各行業落地應用。

以上這些成績,加上百度智慧雲的AI能力對各行業完成的應用案例與產業化滲透,構建了清晰的水文記錄。讓人直觀感受到百度AI這個“金子招牌”,衝入公有云+產業智慧市場時造成的衝擊力。

當然,這些成績僅僅是百度這座AI to B水利工程的能量初試。成熟的雲端計算、資料服務體系,以及技術與行業垂直解決方案,與工業級別的世界領先AI能力會師,必然會產生高強度的AI應用驅動力。

如果說2019是水系之間的通航時刻。那麼2020,或許我們將迎來AI作為一種能源點亮千行百業萬家燈火的日子。

AI正沉默著,沸騰著,改變著。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662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