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潮,智慧岸:金融“合”以勝
在智慧技術與多種產業系統的結合中,金融是極重要,又情況十分特殊的一個。
一方面,金融距離技術如此之近,從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使用者端變革,雲與大資料技術帶來的業務體系變化,再到AI技術驅動的體驗增長,金融和銀行往往是技術紅利的“急先鋒”;另一方面,金融體系的特殊性,又要求在應用新技術時,必須確保嚴格的安全風控、精準的技術應用體驗,以及高可見度的效果。
壓力與機遇共存,已經變成了金融行業面對技術進化時的常態。而今天,金融業的機遇和壓力正在同時被新技術放大。AI產業化的深入,以及5G、IoT、大資料技術帶來的技術融合趨勢,一場高烈度的技術變革,對於金融業來說是一場跨時代的大考。
金融業究竟如何度過智慧時代的考題?技術企業如何與金融場景結合?新的智慧金融產業鏈如何搭建?
幾天前,在中國金融業的橋頭堡上海,一場關於資料、智慧與金融業的討論中,我們可以挖掘出一些技術與行業融合的新洞察。11月22日,由合勝科技與華為聯合主辦的2019上海金融行業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數以智用,創新服務金融”,當金融行業掌握的資料存量越來越大、資料流通率越來越高,銀行與金融機構掌握的資料紅利,必須在智慧技術體系下完成迸發,讓智慧金融觸發普惠效應與行業協同升級。而如何讓這樣一個宏偉目標在具體技術場景中實現,這場峰會上,合勝與華為帶來了攜手打造的新答案。
有趣的是,智慧金融的迷霧,恰好可以用三個帶“合”的關鍵詞來撥開:組合、合勝,與合作。
組合之變:資料潮中的金融業態轉換
先說組合。我相信每位朋友都能感覺到,今天的金融與銀行服務正在發生高速的變化。比如現在我們明顯去銀行的次數少了,用手機端移動銀行的次數多了;基於大資料的使用者畫像成為了金融業的標準配置;人臉識別在讓金融服務更高效完成。
這還僅僅是使用者可以直觀感受到的變化,就能看出多種技術的到來,與新場景、新需求、新業務的組合,正在讓金融與銀行發生高速變化。
而這些變化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或許就是金融業成為了資料潮的中心。移動生活、全民金融,與大資料技術的承載極限不斷升級,讓金融業態成為了社會經濟生活中資料彙總、儲存和再應用的中心。
在資料即石油的時代紅利中,金融業顯然是佔據先發優勢的。然而同時一道考題也伴隨著這場資料潮用來:如何讓資料優勢變成服務能力、業務能力,這才是金融業關注的焦點。
《Bank3.0》的作者Brett·King,早在2006年就曾斷言未來銀行要從銷售網點變成服務網點,銀行的服務能力是接下來的生存之本。
而如果資料與服務能力之間不能形成有效轉化,銀行與金融機構就可能面臨無效資料不斷冗餘,迫使資料成本加大;而資料的蔓延導致理解成本與決策成本暴增,資料紅利可能反向影響業態的有效增長;最重要的是,資料+智慧意味著未來金融業態的技術增長點,錯過意味著時代機遇的流失。
而在打通金融業資料紅利與智慧服務能力之間,關鍵問題又回到了“組合”上。金融產業的資料特徵,是資料來源多元化、物理資料與數字資料交融、應用資料有效方式需要多技術協同。這種情況下,安全要求極高的金融與銀行場景,往往會面臨無法確定資料智慧啟動點的難題。
而合勝在與華為進行的聯合創新中,發現了這樣一個邏輯:想讓金融業態渡過資料潮,抵達智慧岸,可以先從資料視覺化做起。
合勝之鑰:金融資料視覺化的關鍵突破口
如果說,金融業處在資料潮的核心,那麼資料中心,就是金融IT系統中資料潮的最高峰。如果想要逐步理順金融業與資料紅利間的關係,建立完整的金融智慧資料體系,那麼資料中心的智慧運維管理就是第一個關卡。
基於這種判斷,上海合勝科技找到了一個龐大產業空間的關鍵破局點。在論壇期間,合勝科技攜手華為釋出了聯合解決方案——資料中心視覺化運營平臺。
與洞察資料世界相比,銀行和金融機構走向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是洞察自己的資料體系。在業務、終端與IT體系空前複雜的情況下,合勝透過多種AI技術整合的方式,打造了金融機構可以直觀瞭解自身資料,快速完成洞察,輔助決策的平臺工具。
資料中心視覺化運營平臺的基本思路,是透過智慧運維技術,主動尋找資料體系中現實與業務目標的衝突,再從目標入手進行多維度解析,在資料與業務之間建立聯接合對映。再透過多種視覺化技術,將大量資料之間的邏輯、聯接點合變化趨勢,完整呈現在管理者面前。實現將金融行業錯綜複雜的資料,建立起邏輯關聯,發現特徵合規律,最終基於視覺化體系快速幫助金融業使用者獲得商業洞見。
這樣一個平臺,直接解決了金融業在資料潮面前的第一個,也是最關鍵問題:如何與自己的資料進行邏輯與決策上的自洽。
而合勝之所以能找到這把智慧金融的關鍵“鑰匙”,一方面原因在於其本身對金融資料中心的理解與行業洞察,能夠真正深入到金融場景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則歸因於多種技術的整合與融合。資料中心視覺化運營平臺不僅要實現資料的採集、處理、儲存等大資料管理運維能力,還要融合多種AI技術,比如語音互動、智慧運維、智慧分析等。二者結合,才能幫助金融業客戶完美展現資料價值,真正讓資料賦能金融行業業務增長與迭代,實現“看到即管理”、“實時可決策”。
而如果我們再向後看,會發現合勝在金融資料中心視覺化領域的案例,事實上代表著智慧金融,甚至產業智慧化的關鍵邏輯:合作創新,在技術黑土上生長行業智慧。
合作之要:ICT沃土中生長行業智慧
回望合勝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狀:金融產業在面對智慧技術迭代時,需要應對的是需求、業務與技術的組合變局,那麼只有提供技術的高度融合與協同能力,才能解決金融產業的時代之需。
但事實上,多種新技術同時爆發時,一家企業既需要兼顧行業場景、智慧與市場,很難再同時深耕底層技術。所以說,只有底層技術與行業創新進行平臺化合作,才能讓智慧金融高效、合理地成長起來。
為此,合勝的選擇是相信華為。上海合勝計算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巍表示,在與華為牽手的近幾年間,藉助華為的全體系科技實力,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眾多領域齊頭並進,從一家傳統的IT整合服務企業轉型成為集服務、產品、研究於一體的IT企業。
華為是中國政企行業數字化轉型領導者,藉助華為在底層ICT與智慧技術領域的深度積累,合勝在華為沃土上打造資料中心視覺化平臺,這樣的第一款“嚴選”產品。
事實上,華為在金融數字化領域已經打下了深層佈局,構建了從ICT底座,到智慧網點與銀行業務系統、資料平臺建設、傳統業務替換擴容的完整技術儲備與工程服務能力。這些能力並不意味著華為將要大規模佔據智慧金融的市場。相反,華為將邊界剋制在了平臺與基礎設施的維度上,只幹自己擅長的事。而合作伙伴對金融場景化應用的理解,則恰好可以在華為提供的數字金融全景圖上生長出來。既擁有了技術核心能力與嚴格的金融場景服務能力,又佔據了行業智慧與產業洞察。
所以說,基於產業合作的鉸鏈式創新,正在成為真實解決產業需求,完成智慧化技術賦能產業深層體系的關鍵邏輯。這也就是華為一直倡導的生態模式。
如今,華為在智慧金融的圖譜上,不僅與合作伙伴聯合創新,還與金融機構和銀行達成深度合作,溝通完成創新目標。一個關於金融業態與智慧技術的完整產業生態正在形成。在資料潮與智慧岸,在金融場景與技術沃土,一道道新的橋樑正在以產業協作的方式建成通車。華為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的願景,正在金融行業完成生態綻放。
合勝與華為,聯接金融與技術的邏輯,或許值得在智慧技術走進千行萬業的今天被無數次放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6579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極光大資料:巨頭入局“吃雞”熱潮,最終誰家更勝一籌?大資料
- 與AI共進,智勝未來:智慧金融聯合報告(附下載)AI
- 杉巖資料打造智慧處理引擎概念,引領資料應用新風潮
- 智慧金融“一張網”:以數治財,金稅工程如虎添翼
- “阿里金融”催熱基金價值重估潮阿里
- 以智慧資料架構,挖掘增長金礦架構
- 大資料金融應用案例:融資租賃業與大資料的深度結合大資料
- 吳恩達:以資料為中心的人工智慧吳恩達人工智慧
- AlphaGo的勝利是大資料+深度學習的勝利Go大資料深度學習
- 以智慧化辦公入手,HUAWEI IdeaHub S2啟用智慧金融無限可能Idea
- 資料之巔,制勝未來:金融行業資料中臺五大關鍵成功要素(附下載)行業
- 智慧金融再升級,提供資料採集標註服務
- 人工智慧與大資料的完美結合人工智慧大資料
- 百度國潮驕傲大資料大資料
- 資料庫安全之金融資料庫
- 金融欺詐資料分析
- 智慧稅務管理:金融企業報稅效率與合規性提升
- 綠盟科技:以智慧的方法落實資料安全風險評估
- 大資料智慧:金融行業使用者畫像最佳實踐大資料行業
- 網際網路金融還是大資料金融大資料
- 程式設計已死?資料勝出!程式設計
- 下一個失業潮與就業潮並存的崗位——資料標註員就業
- 人工智慧與海量資料使科技巨頭難以被超越人工智慧
- 大資料---(3)金融資料架構大資料架構
- 資料重塑金融業,率先佈局“金融大資料平臺”佔盡先機!大資料
- 資料安全:知己知彼方能制勝
- 金融日 | 看金融機構資料安全建設典型案例
- 雲從科技張立:從三個維度以人工智慧服務金融機構人工智慧
- 金融行業的大資料分析行業大資料
- 金融科技資料鏈的DNA
- 淺析金融行業資料安全行業
- 金融時報:迎接“大資料”時代大資料
- 大資料這麼火,要不要追趕大資料AI的熱潮?大資料AI
- 誰說.NET不適合搞大資料,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大資料機器學習人工智慧
- 裁員潮此起彼伏,轉行資料分析師仍舊可期
- 巨杉資料庫:金融級資料庫未來方向資料庫
- 免費分享100萬+金融大資料前沿資料大資料
- 資料標註在智慧金融領域中的具體應用丨曼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