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盟:從ONA的握手,解鎖全光網產業未來

naojiti發表於2019-10-23

今天說到5G,那真是全民關注,風生水起。但其實中國通訊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領先,並不僅僅體現在5G當中。比如作為固網前沿發展趨勢的全光網,中國同樣走到了產業發展全球領先的地位。

如今,中國光纖到戶的使用者滲透率已經達到了91%,中國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和移動寬頻使用者普及率分別達到89%和96%。可以說在寬頻和光纖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全球急先鋒。

領先的身位不僅意味著產業紅利,同時也是探索責任的到來。全光網下一步如何走?在光纖入戶普及之後,全光網的未來在何處?針對這些問題,產業鏈之中的各企業近兩年不斷給出了自己的技術創新與市場案例作為回答。但如何規劃和溝通全光網產業整體發展方向,似乎長期處在未知數當中。

(華為、諾基亞、長飛、神州數碼、中海物業5家初創單位共同啟動聯盟成立儀式)

剛剛,這個問題也有了新的討論契機。10月22日,綠色全光網路技術聯盟(Optical Network Alliance,ONA)在北京宣佈成立。而ONA的最顯著的特點,是這一產業組織在誕生伊始,就聚合了全光網產業鏈上不同位置的五家龍頭企業:華為、上海諾基亞貝爾、長飛光纖光纜、神州數碼集團、中海物業集團。

五家龍頭企業在統一產業技術聯盟的握手,在全光網產業中尚屬首次。為什麼這一組織要在今天成立?它的成立將為全光網之路提供哪些獨特價值?更遠的未來,光網路還將走向何處?

一個“光之盟”的誕生,包含了對這些問題的逐一回答。

當中國站上橋頭:光網路的領先與挑戰

ONA因何成立,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全光網產業在今天發展週期當中去解答。

如文章開頭討論的那樣,中國的全光網產業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沿。而前沿也意味著無人區,接下來如何走,如何發揮光產業的最大價值,是今天中國產業生態必須去獨立探索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在光纖入戶已經基本完成,運營商對光網路裝置與解決方案的需求集中於傳送網之後,這個產業是否能夠迸發出新的機遇?將中國領先的全光網技術與產業鏈優勢,發揮到對未來智慧時代探索中。

好在,運營商網路之外,全光網其實還有不少待開發的市場藍海。其中距離爆發最近的一個,應該就是企業、樓宇、園區中的全光網解決方案。我們知道,今天大多數企業園區中使用的企業網,還是以交換機為網路樞紐。但在企業業務快速變化的今天,這一模式正在發生越來越多的問題。

比如企業業務的全雲化,讓企業與資料中心的流量交換不斷擴大,企業內部網路流通反而在減小;而大量IoT裝置的納入,讓企業多張網路共存的情況日漸明顯,光纖顯然是多網融合更好的選擇;並且在企業用網需求量增大的週期裡,WiFi 6開始成為企業園區標配,那麼全光網也就成為了更適合的解決方案;此外,全光網節能、不佔地、長期穩定的特性,都更符合企業園區、樓宇的時代需求。

既然全光網在尋找新市場,企業和園區期待綠色全光網賦予的新能量,那麼二者似乎是一拍即合的。然而在全光網新市場與新供應鏈的結合下,卻造成了很多產業咬合初始階段的問題與挑戰。

(全光園區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辦)

核心問題在於,園區和企業全光網是個新興市場,各供應商都會拿出一套自己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但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和場景,各家解決方案互補相容,這就給產業大規模發展形成了根本阻礙。此外,全光網產業的邏輯,是把運營商網路的供給鏈平移到企業與園區市場中,那麼底層供應鏈是充足的,但針對市場的整合商、運維商卻嚴重不足,造成供需兩側難以構成,園區運維成本過大。再有一點,市場初始週期裡,缺乏統一的工程標準和互動規範,這就容易導致產業質量參差不齊,給行業美譽度造成阻礙。

這樣不難看出,全光網走向企業與園區新市場,核心挑戰就是缺乏產業溝通機制。從企業到產業,人類工業文明的一大創造就是創造了產業聯盟和產業組織,在一張桌子上探討行業共識。

而當全光網出現產業溝通挑戰時,綠色全光網路技術聯盟也就應運而生了。

光之盟:用一次握手,解鎖光產業的時代之需

既然全光網產業在此刻的發展週期中,面臨的是缺乏產業標準、新場景需要探索、新產業鏈關係亟待構建三大問題,那麼在行業中具有說服力的產業技術聯盟,顯然是最合乎邏輯的解決方案。

基於此,我們看到ONA的誕生。這個組織由華為、諾基亞、長飛、神州數碼、中海物業作為初創單位共同發起,華為擔任第一屆聯盟理事長單位,邀請了產業鏈各環節的頂尖企業參加,在第一階段以推動行業標準和技術合作、擴充聯盟夥伴、打造人才培育和認證平臺為主要目標。並且將快速擴大組織生態,積極吸納在全光網領域各環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加入。

用握手來解決問題,探索未來,是這個“光之盟”的基本形態。而如果仔細審視首批加入並號召成立ONA的五家企業,可以發現這又是全光網發展形態與未來市場轉換的一次握手。

在這五家企業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華為和諾基亞貝爾,是全球光網路產業中最主要的裝置提供商與技術創新驅動力;更後端的長飛,是全球最大的光纜光纖廠商;而神州數碼集團,是數字化產業中非常知名的整合商與服務商。

(陳澤宇,綠色全光網路技術聯盟理事長、華為傳送與接入產品線企業領域副總裁)

可以看出,從基礎部件、技術裝置到整合服務,這四家企業形成了完整的全光網解決方案供應鏈。而十分獨特的是,中海集團在大眾認知中,是一家物業與房地產企業,與此同時它還是智慧園區與樓宇領域重要的技術整合商和運營商。

中海集團所代表的,恰好是園區、樓宇這個全光網廣袤市場中,貼近市場需求的產業環節代表。在今天,雖然眾多房地產、建築、物業行業已經意識到全光網的價值,但是由於傳統意義上這些行業與通訊技術並不關聯,因此雙方缺乏溝通習慣和市場對接方案。在今天的全光網與園區、樓宇市場的結合中,既需要技術世界去理解泛地產行業,同時也需要底層行業去理解和擁抱技術。而中海的角色,恰好就是二者之間的翻譯與溝通者、示範者。

由此可見,ONA在創立初始,就同時尊重了全光網產業鏈的發展成績,以及新市場新場景的發展需求,在業務週期之上,自然生出了產業技術聯盟的共同願景與時代解答。

只有在新需求與產業鏈之間,建構開放、高效、協同的產業溝通機制,全光網的價值最大化,甚至為全球光通訊產業探索空間,才能成為可能。

在ONA的整體構建思路里,我們可以發現這一組織的三重特點:

1、強調交付規範、場景創新和商業模式,重新構築技術世界與新市場關係之間的溝通模式。

2、以共同做大全光網產業蛋糕為共識,產業鏈之間基礎關係是合作共贏。

3、致力於以協同和行業標準化,將全光網技術優勢最大化,合力打造極致架構,極致體驗,極致運維的新一代全光網解決方案。

可以看到的是,今天在銀行、校園、醫院、公共安全、企業園區,全光網都能發揮出指向智慧時代網路需求的核心價值。而為了將這一價值推而廣之,不同角色的合力,端到端的全產業鏈,行業協同平臺,就是必須建設的產業基礎設施。

於是ONA從需求中走來,更會向未來走去。

從園區到全球:ONA未來駛向何處?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今天企業園區、建築市場中的全光網解決方案,可以看作是未來智慧城市、IoT泛在化等趨勢的一個快捷鍵。

因為對於建築和園區,這些未來智慧技術的基本載體來說,滾更換全光網解決方案不僅意味著佔地、能源、環保,以及運維成本的大幅下降,同時光纖系統能夠保持30年的使用時長,並且可以在漫長時間裡,對基礎網路進行平滑升級、提速與迭代。

這個優勢所解決的,是企業園區與樓宇面向未來技術的貼合需求。在智慧技術、IoT技術不斷更新的情況下,園區很可能面臨網路瓶頸,難以跟隨業務發展和技術迭代的速度,從而造成技術紅利的錯失。從這個角度看,全光網走向企業市場,以及園區、樓宇場景,是智慧社會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

在這個角度看,ONA的價值也就不僅僅是解決目前全光網發展的週期瓶頸,更加重要的是引領全光網走向未來,探索與整個社會協同發展的智慧技術體系。

以ONA的發起者之一華為為例,在今年7月,釋出了華為智簡全光網戰略及系列相關產品,宣佈面向全光傳送、全光接入、全光資料中心、全光園區四大場景,聚集光傳送、光接入、光終端三大系列產品進行持續性創新。今年9月上海全聯接大會面向企業市場,圍繞全光資料中心、全光傳送、全光園區場景釋出三束光系列新品,以行踐言,用光普惠全行業。

這些技術創新滲透到全行業中,在行業形成合力與標準,就需要ONA作為有效的產業樞紐,引領生態共同創新,將全光網的產業價值最大化。

面向未來,ONA會持續完成更多工作。在行業標準與場景創新之外,ONA 還希望將中國領先的光網路技術優勢推向全球,預計明年ONA將在歐洲和亞太區設立峰會,啟動中國光網路技術的聯盟出海。另一方面,在企業與園區市場外,ONA還將致力於全光傳送網、全光資料中心的產業建設,讓全光網路真正與時代交融。

在光網路領域,中國擁有最堅實的產業鏈,最完善的應用接入市場,最廣泛的使用者基礎。這些都是值得驕傲的成就。但同時也要看到,成績也是新的底牌,是新的開始和新的工具。未來全光網走向何處,責不在他,時不我待。

在ONA成立時,五家公司的一次握手中,我們已經隱隱能看到一個充滿光的未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6118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