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查覆蓋的20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包含聖荷西)、北京、東京、巴黎、洛杉磯、倫敦、上海、首爾、柏林、新加坡、西雅圖(包含塔科馬、貝爾維尤)、多倫多、悉尼、香港、莫斯科、特拉維夫、深圳、班加羅爾
根據統計結果,2012-2017年間,20座科技創新中心城市以佔全球不到2.5%的人口,在全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直接提供的貢獻率佔全球比例27.3%,顯示了強大的原創策源能力。2012-2017年,20個科技創新中心城市主導和參與的所有科研成果數量佔全球比例由51.8%大幅提升至63.8%。可見,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正在全球創新網路中發揮著日益不可或缺的樞紐作用。
圖1 20城市在全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直接提供的貢獻佔全球比例
圖2 20城市主導和參與的科研成果佔全球比例提升趨勢
根據FC統計分值排名,紐約是6年間科技原始創新貢獻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波士頓、北京、舊金山和東京,上海排名20城中的第7位。
從變化趨勢看,2012-2017年中國城市FC分值、排名均有上升,其中北京年度排名從第5位躍升到第1位,於2016年首次超越了前4年均位居榜首的紐約。上海年度排名從第9位上升到第6位。香港從15位上升到13位,深圳從20位上升到17位。北京和上海的表現尤其亮眼,均在高起點上取得了高增幅。同期,北美城市FC分值全部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遷移趨勢。
圖3 2012-2017年20城市科技直接貢獻率變化趨勢
根據AC統計分值排名,紐約是6年間科技創新總體影響力最強的城市,其次是波士頓、舊金山、北京和東京,上海排名20城中的第9位。
從變化趨勢看,2012-2017年中國城市AC分值、排名均有上升。其中北京年度排名從第5位躍升到第1位,於2017年首次超越了前5年均位居榜首的紐約。上海年度排名從第10位上升到第7位。香港從16位上升到14位,深圳從20位上升到18位。在科研影響力年均提升最快的前五位城市中,中國城市深圳、北京和上海佔有三席。
圖4 2012-2017年20城市科技影響輻射力變化趨勢
Nature每年釋出的年度十大科技人物和Science每年釋出的年度十大科技進展體現了當年全球科技界最具影響的代表性成就。2012-2018年間,舊金山和波士頓入選兩大榜單成就數量均超過十項,顯示了在全球科技創新城市中的強勢領導地位。其次是倫敦入選4項,北京入選3項,紐約、上海、東京分別入選2項;洛杉磯、深圳、柏林分別入選1項。可見,與全球頂級創新城市相比,中國城市在開創和引領科技創新全球熱點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圖5 各城市2012-2018年入選Nature十大科技人物和Science十大科技進展數量
2012-2017年20城市之間合作論文統計結果顯示:同一國家城市之間開展科研合作相比跨國城市明顯更具優勢。由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和洛杉磯組成的北美創新城市群不但個體創新能力強大,而且相互合作緊密,形成了強有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處於全球科技合作網路的中心位置。在東亞,迅速崛起的北京-上海科技創新軸也已在全球科技創新合作網路中顯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
圖6 2012-2017年20城市之間的科技合作關係示意圖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8個學科大類領域中,北京在物理、化學、工程技術以及環境科學和生態學4個領域處於全球科技創新領先地位,上海在化學領域僅次於北京排名第二位。北京和上海在全部8個學科大類中,各有7個學科排名進入前十,顯示了科技創新中心的全面性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僅有化學、物理和工程技術3個學科,上海僅有化學、物理2個學科在本市FC總分中佔比超過10%,顯示了學科發展均衡性仍存不足。
圖7 北京、上海不同學科領域的科技創新優勢分佈情況
圖8 20城市中排名總分前50位的領先科研機構
一是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核心競爭力。加快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中的核心主體。加快推進科研機構管理改革,明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央屬高校科研院所等公共性科研機構定位,強化責任機制和能力培育。引導支援各類新型科研機構、企業、社會力量和國際力量形成創新主體協同機制,凝聚強大的創新合力。
二是提升創新全球網路位勢,塑造廣泛影響力。充分發揮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大科學工程的“磁吸效應”,開展更加廣泛的國際創新交流與合作,以相容幷蓄的創新體制機制環境、文化環境,吸引全球最具創造力的科學家共同參與本土主導的前沿創新議題,不斷強化城市在全球科技創新網路中的影響力、引領力和組織力。
三是培育良好區域創新體系,發揮輻射引領力。充分利用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科創主體、資源薈萃集聚優勢,優化有利創新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營商環境,使中心城市加快成為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全面迸發的創新策源地。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區域創新體系一體化程式加快推進,打造世界級創新“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