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提出對網際網路金融差別化監管,福耶?禍耶?

技術小美發表於2017-11-09

  “我們思考的方向、重點已經從要不要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要不要監管,轉到了網際網路企業自身如何自我約束的問題,如何自立的問題。”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若金在19日舉行的2014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峰會上的講話。峰會上,他認為應該採取差別化監管的思路來取代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思路。

  差別化監管和企業自身稽核制度對網際網路金融的作用是什麼?由此社會各界人士,針對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企業,開始廣泛關注和並激烈討論,拉開新一輪口水仗。我們不禁要問,從以前監管層對P2P的封殺傳言到第三方支付的捆綁,再到差別化監管,監管層可謂是喜怒無常,這樣的口水仗何時停休?

  其實,喋喋不休的爭論,透露出網際網路金融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現狀,P2P、第三方支付、眾籌還是自行其是,表面上遍地開花,其實是走向了一種無序的狀態。由支付寶引發了強烈的網際網路金融觀念,並迅速傳播開來:電商、電信商、信貸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都開始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總結起來就是,只要有使用者基礎的公司就能夠輕鬆轉型身,搖身一變,就變成了網際網路金融新型企業,而轉型帶來的結果卻差強人意。

  那麼,監管層的講話出發點是什麼?從監管層放出的口風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央行的責任人講話一方面是模稜兩可、含糊其辭;另一方面是沒有詳盡的資料基礎,沒有出臺政策的合理依據。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國內當局的主觀主義、壟斷思維和制度官僚邏輯,在市場經濟模式下在“和稀泥”。

  實際上,網際網路金融已經發展了很久,而監管層依然無所作為,歸根到底還是主觀主義、壟斷思維和制度官僚邏輯的文化屬性的產物。當局者並不是從產業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出發,人行並沒有將網際網路金融納為到一個體系之下,這種政策下的結果,無疑是隔離各個公司無法相互競爭。

  而評論界對差別化監管的評價很高,無疑是因為差別化象徵著政策鬆動。而筆者認為,對網際網路企業自身提出自立約束問題是恰當的,但進行差別化監管缺失錯誤的,當局者還缺乏更大級別意義上的規劃意識。

  第一,沒有對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企業的提出專業性規定。網際網路金融只是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催化出來的副產品,新業務必將受到主營業務發展的限制,所以一窩端的政策是無法促進網際網路金融業的發展。

  第二,過重的強調網際網路金融關於參與使用者資金的安全。一旦將資金安全作為政策中心就會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行業關於深度發展的規劃。實際上,資金安全的問題應該交給市場去糾正,烏托邦主義的構建是行不通的。

  第三,沒有涉及到資料管理。網際網路金融甚至整個金融業都面臨這個問題,如果只是企業自查而不規定詳盡資料的標準,這個產業依舊無法從情緒化管理模式轉為制度化管理模式。

  第四,最為嚴重的一點,政策不能實現行業自由競爭,反而造成了競爭壁壘,你阿狸使用者多,卻可以把自己圍起來。無論其他公司的產品優勢是怎樣的都無法參與到有效競爭中去。同樣道理推廣到產業也是如此,重在差異化的政策實際上是一種溫室效應在管理產業。

  說了這麼多,我們無意向監管當局發難。只是希望監管當局能夠務實一些。如果監管層允許政策有出錯的可能,允許廣泛參與和提出漸進式修改,事情或許好辦的多。要想行業從口水仗轉變成務實性實踐,必須先要轉變思維才行。

本文轉自於明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yu/1562512,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絡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