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工智慧時代與人類未來筆記11_地緣政治

躺柒發表於2024-05-23

1. 網路平臺和地緣政治

1.1. 新興的網路平臺地緣政治學構成了國際戰略的一個重要的新方面,而政府並不是唯一的參與者

1.2. 本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竟然要在由其他潛在競爭國家設計的人工智慧所驅動的網路平臺上展開,其隱含意義令人不安

1.3. 美國和中國的全國性網路平臺能夠從一個大洲級別的地理規模起步,讓它們的公司能夠更容易獲得所需投資,以便繼續擴充套件至其他語言地區

1.4. 一個社會創造的人工智慧賦能網路平臺可以在另一個社會中執行和發展,並與該國的經濟和國家政治交流密不可分,這種現象本身已經標誌著與以往時代的根本背離

1.5. 一個國家建立的運輸網路平臺可能成為另一個國家的命脈,因為該平臺瞭解哪些消費者需要哪些產品,並實現了物流供應的自動化

1.5.1. 這樣的網路平臺可以成為關鍵的經濟基礎設施,讓其原產國對任何依賴它的國家都可施加影響力

1.5.2. 一些國家已經對常見外國產品特別是網路平臺採取了這樣的措施

1.5.2.1. 這種監管方式可能會與人們的期望,即人們理應自由地使用任何最優秀的產品產生矛盾

1.6. 在迎合政府行為與保全其全球地位和使用者基礎的左右為難之間,網路平臺運營商將需要做出決定,要在多大程度上成為在國家層面和(或)數個分屬獨立司法轄區的地區層面運營的區域性公司的混合體

1.6.1. 它們的價值優先順序就可能與任何特定政府的優先順序不那麼一致

1.7. 在西方和中國,對對方數字產品和服務(包括人工智慧賦能的網路平臺)重要性的官方評估越來越多

1.8. 一個建立初衷是全球社群和全球交流的行業,可能反而會適時地促進區域化程序

1.8.1. 它將不同現實領域中的使用者群體聯合起來,而這些群體還受到以不同方向發展的人工智慧的不同影響

1.8.2. 沿著彼此平行但完全不同的路線發展,它們之間的交流和交換將變得越來越生疏和困難,並逐漸發展出各自的區域技術標準“圈子”

1.9. 人工智慧賦能的網路平臺可能已經學會或展現了新的行為,從而使當初的討論條款顯得陳舊片面、不合時宜

1.9.1. 不太可能事先僅憑直覺意識到它可能引發的政府擔憂或更廣泛的哲學異議

1.9.2. 應該儘可能趕在人工智慧被部署為大規模網路平臺的一部分之前就進行對話

2. 美國

2.1. 美國已經產生了一系列全球範圍內技術領先的私營網路平臺,而這些平臺正越來越依賴人工智慧

2.2. 美國大學的學術領導力吸引了全球頂尖人才

2.3. 一個初創企業生態系統,使參與者能夠迅速擴大創新規模,並從中獲利

2.4. 透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和其他機構,政府對先進研發的支援

2.5. 美國已開始將網路平臺視為其國際戰略的一個方面,限制一些外國平臺在國內的活動,並限制一些可能促進外國競爭對手成長的軟體和技術的出口

2.5.1. 至少在短期內,這種同時追求戰略主導地位和國內多元化的努力,可能會把美國的發展推向相互矛盾的方向

3. 中國

3.1. 中國也支援已達到全國規模的網路平臺的發展,與此同時還準備進一步擴大其影響

3.2. 中國政府的監管方式鼓勵了國內科技企業(以全球市場為最終目標)之間的激烈競爭,但客觀上將中國境內的一些非本國科技企業排除在外(或要求它們高度定製產品)

3.3. 中國政府還採取措施,制定國際技術標準,並禁止出口國內開發的敏感技術

3.4. 一些中國網路平臺在華人僑民社群中具有先天優勢

3.4.1. 美國和歐洲的華人社群仍繼續大量使用微信的金融和簡訊功能

3.4.2. 它們的吸引力並不僅限於中國消費者

3.5. 從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脫穎而出後,中國領先的網路平臺及其人工智慧技術已能夠在全球市場上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3.6. 中國網路平臺運營商可能並不必然體現政府或國家利益,這種關聯性是否存在,可能取決於特定網路平臺的功能,以及其運營商對政府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4.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

4.1. 這裡不但是生產半導體、伺服器和消費電子產品等關鍵技術產品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司的所在地,也是本地建立的網路平臺的所在地

4.2. 在這一地區,中國和美國各自主導的平臺在不同人口群體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

4.3. 該地區的國家與源自美國的技術生態系統緊密相連

4.4. 它們也大量使用中國的網路平臺,並且與中國公司和技術的接觸日益廣泛

4.4.1. 東亞和東南亞各國可能認為這些中國要素與它們的地區存在有機聯絡,對自身的經濟成功不可或缺

5. 歐洲

5.1. 歐洲仍以其領先的公司和大學、曾為計算機時代奠定必要基礎的啟蒙探索傳統、規模龐大的市場,以及在創新和實施法律要求方面能力強大的監管機構,引起了主要網路平臺運營商的關注

5.2. 歐洲面臨著一個選擇,即在每個主要技術領域充當一方的盟友(透過建立一種特殊關係來決定其程序),還是充當雙方之間的平衡者

6. 印度

6.1. 印度的人口和經濟規模足以在不依賴其他市場的情況下維持潛在的獨立網路平臺

6.2. 印度設計的網路平臺也有可能在其他市場受到歡迎

6.3. 印度的很多軟體人才都投身於資訊科技服務業或非印度網路平臺

7. 俄羅斯

7.1. 強大的網路能力、滲透防禦能力以及在全球網路開展行動的能力,表明俄羅斯仍可躋身世界重要的技術強國

7.2. 俄羅斯也在全國範圍內促進了某些網路平臺的使用(如搜尋,以Yandex為例),儘管以現有形式,這些平臺對非俄羅斯消費者的吸引力相對有限

8. 問題

8.1. 將網路平臺及其人工智慧主要視為國內監管的問題

8.1.1. 政府的主要挑戰是防止平臺濫用其地位或逃避先前已經建立或已有規定的職責

8.2. 將網路平臺的出現和運營主要視為一個國際戰略問題

8.2.1. 外國運營商在一個國家的大眾化會引入新的文化、經濟和戰略因素

8.3. 至少從理論上講,政府或企業威脅從某個國家或地區撤回這樣一個網路平臺(或其關鍵技術投入),可以作為一種潛在的工具或手段,但同樣也是一種努力使其變得無足輕重的誘因

8.3.1. 這種透過在危機中拒絕給予網路平臺(或其他技術)服務而將其武器化的假想能力,可能會促使政府採取新的政策和戰略

9. 沒有本土網路平臺的國家和地區的選擇

9.1. 限制對可以為敵對政府提供影響力的平臺的依賴

9.2. 對自身脆弱性無動於衷

9.2.1. 另一個政府可能有能力訪問該國公民的資料

9.3. 互相制衡潛在的威脅

9.3.1. 個政府可能會認定,允許某些外國網路平臺在其境內運營的風險是不可接受的,或者需要透過引入競爭對手的網路平臺來平衡這些風險

10. 網路平臺與人類的未來

10.1. 長期以來,經過理性過濾的人類感知和經驗定義了我們對現實的理解

10.1.1. 個人的和地方的,只對某些基本問題和現象達成了廣泛的對應

10.1.2. 它很少是全球性或普世性的,除非在宗教的獨特背景下

10.2. 透過聚集了大量使用者的網路平臺,人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接觸日常的現實

10.3. 個人心智也不再是現實的唯一引導者,甚至不再是首要的引導者

10.3.1. 人類心智從未以網際網路時代所要求的方式運作過

10.4. 戰略家們需要考慮以往時代的經驗教訓

10.4.1. 真正的勝利需要的是一個讓社會可以長期維持下去的關於成功的定義

10.5. 網路平臺運營商將面臨其他選擇,不再侷限於服務使用者和獲得商業成功

10.5.1. 運營商都沒有義務去定義一種國家的道德或服務倫理,而只是在一種內在驅動之下去改善產品,擴大影響,併為使用者和股東的利益服務

10.5.2. 運營商不僅需要定義自己所建立的虛擬領域的能力和最終目的,還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些領域如何與他人和社會其他行業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