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AI未來進行式筆記09職業再造
躺柒發表於2024-06-11
1. 職業再造
1.1. 著AI向越來越多的行業穩步進軍,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被AI技術取代,那麼人類接下來所能從事的工作是什麼?
1.2. 缺乏專業指導,許多人被髮展迅猛的AI替代,連續挫敗導致自殺率居高不下
1.2.1. 除了經濟收入,人們還需要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否則只會沉淪於賭博、遊戲、藥物和酒精
1.2.2. 工作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僅意味著一份穩定的收入,還意味著尊嚴、成就、自我價值
1.2.3. 因為AI而失去工作和發展機會,積累多年的職場資源一朝化為烏有,再使用AI去對接只會挑起憤怒及反感
1.2.3.1. 職業再造師的共情能力及情緒引導技巧是最為重要的
1.3. 職業再造師行業應運而生,幫助人們重新培訓技能,尋找就業機會
1.3.1. 可持續發展的終身職業越來越少,為失業者尋找新的就業機會並不容
1.3.2. 坦誠與勇氣是職業再造師的重要特質
1.3.3. 職業再造遠遠慢於AI發展的步伐
1.4. 職業再造公司除了獲取政府補貼之外,還會與僱方公司談一個打包價格
1.4.1. 這個價格將低於僱方公司大規模裁員所需支付的賠償金,差額由將失業員工經過職業再造後,介紹給第三方用人機構所獲得的服務費來彌補,類似於傳統的“獵頭”費用,其中還包含了對失業員工的培訓費用
1.4.2. 只是緩解社會矛盾的緩衝帶和減壓閥,一次次給這些人虛假的希望,讓他們不斷放低自己的要求,就像慢性毒藥一樣,讓他們逐漸接受被技術驅逐和邊緣化的命運
1.5. 人類的對手是AI
1.5.1. 可以24小時不眠不休地自我學習升級
1.5.2. 人不是機器
1.5.2.1. 我們更復雜、多變、情感豐富
1.6. 端對端整合(End-to-end Integration)
1.6.1. 有了低延時、高精度的虛擬現實技術,經驗豐富的工人可以直接用手部動作遠端操控機器人進行精細作業,滿足高階客戶的定製化需求
1.6.2. 木工、油漆工、外立面鑲貼、牆體砌築、混凝土澆構件等各類工種都被轉化為類似的虛擬人機協作模式
1.6.3. 經過簡單培訓的工人,按照他們多年的實操經驗“編輯”施工方案。之所以說是編輯,是因為那些工人不用付出重體力勞動,也無須接觸真實的建築材料
2.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2.1.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2.1.1. RPA
2.2. 對智慧助手的每一次糾錯,都是在標註資料,幫助它變得越來越聰明,以替代越來越多人類職員
2.3. RPA可以看作一種安裝在電腦上的“軟體機器人”,能夠透過軟體來觀察人類員工所做的一切工作
2.3.1. 這種“軟體機器人”會基於它們所觀察到的數百萬人類員工的工作流程,掌握人類員工執行重複性日常工作的完整過程
2.4. 如果上馬RPA後,篩選效率提升一倍,就會導致其中10名員工失業,而在RPA根據更多資料和經驗完成了進一步的學習後,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取代剩下的10名員工
2.5. 在與求職者進行電子郵件溝通、安排面試、反饋協調、招聘決策,甚至有關入職的基本談判方面,RPA也都具備非常大的潛力
3. AI將如何取代人類員工
3.1. AI在很多場景、任務中都實現了對人類的超越
3.1.1. 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僅需很少的能源和維護成本
3.1.2. AI在處理海量資料方面具有驚人的優勢
3.2. 未來AI將在某些領域逐步取代人類員工,這一點如今已經成為共識
3.2.1. AI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但也會使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失業危機
3.2.2. 藍領階層和白領階層將首當其衝,因為越是從事簡單重複性工作的人,越容易被AI取
3.2.3. AI將帶來史無前例的生產效率和經濟價值,但同時,也可能會造成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加劇,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3.3. 在日常工作中,AI取代部分白領可能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而且類似的事情也確實發生過
3.3.1. 過去從事記賬和資料錄入等專門事務性工作的人類員工,現在都被電腦軟體取代了
3.4. 如果AI與機器人、自動化等技術進一步結合,一些從事相對複雜工作的藍領工人也將被取代
3.4.1. 倉庫揀貨工、建築工人、管道工人等
3.5. AI還可以參與對求職者的第一輪面試,進行面試篩選
3.5.1. 當AI完成對招聘階段的賦能後,接下來,它就可以接手人力資源培訓、幫助新員工制定職業發展目標以及績效評估等任務了
3.5.2. 人力資源部只是每家企業的職能部門之一
3.6. AI還可以在財務、法務、銷售、市場、客服等部門發揮作用,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的暴發推動了企業工作流程的數字化,導致RPA和類似技術的應用需求量變大,從而進一步加快了AI取代人類員工的程序
3.7. 新興技術導致的生產力提升,總能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而經濟的增長和繁榮,則意味著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3.7.1. AI是一種“無所不能”的技術,它將直接對數百個行業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帶來衝擊。這種衝擊不僅包括對體力勞動的替代,還包括在認知上帶來的挑戰
3.8. AI應用、泛化和遷移的速度也是驚人的
3.8.1. 人們總是將其與AI新技術革命相提並論的工業革命,在其發軔100多年後,才擴充套件到西歐和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而AI卻一呼百應遍地開花,幾乎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同時開始落地應用
4. 潛在危機
4.1. 失業人數上升會導致崗位競爭加劇,藍領和白領的薪資可能因此被壓縮
4.1.1. 造就更多的億萬富翁,於是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的問題會愈演愈烈
4.1.2. 上層是極其富有的AI精英
4.1.3. 中層是數量相對較少的一部分從事複雜工作的僱員,這些僱員的工作涉及廣泛的技能、大量的戰略性規劃以及創意,這些僱員中的一大部分人收入較低
4.1.4. 下層則是最龐大的社會群體——無力掙扎的普通民眾
4.2. 工作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
4.2.1. AI的廣泛衝擊會使人們開始質疑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
4.3. 如今的AI經濟,也是這樣的一個頗具“殺傷力”的顛覆者,倘若不加以干預、調控,放任它自由發展,後果將不堪設想
4.3.1. 與之相比,由於社會政治博弈所引發的動盪,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5. 不容易被AI取代
5.1. 要想從容應對AI時代的就業形勢,首先應該清楚AI的特點
5.1.1. 然後,我們才能抓緊時間提前增設AI無法接管的工作崗位,為人們提供相應的職業諮詢,並且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培訓,從而實現AI時代工作崗位的供需平衡
5.2. AI可能仍然無法完全掌握這些能力
5.2.1. 創造力
5.2.1.1. AI不具備進行創造、構思以及戰略性規劃的能力
5.2.2. 同理心
5.2.2.1. AI沒有“同情”“關愛”之類的“感同身受”的感覺,無法在情感方面實現與人類的真正互動,無法給他人帶去關懷
5.2.3. 靈活性
5.2.3.1. AI和機器人技術無法完成一些精確而複雜的體力工作,如靈巧的手眼協作
5.2.3.2. AI還難以很好地應對未知的或非結構化的空間,並在其中執行工作任務,尤其是它觀察不到的空間
5.3. 一些不需要社交的重複性工作可能會全部被AI接管
5.3.1. 電話銷售員,以及保險稽核員和貸款稽核員
5.4. 那些需要高度社交技巧並且相對重複執行的工作,將由人類與AI共同承擔,二者將在工作中各自發揮所長,實現人機協同合作
5.5. 對於那些需要創造力但不需要社互動動的工作,AI將成為幫助人類發揮更大創造力和潛力的利器
5.5.1. 科學家可以利用AI技術提高藥物研發的速度和精準度
5.6. 還有一些既需要創造力又需要社交技能的工作
5.6.1. 將成為未來人類職場中的“閃光點”,很難被AI取代
5.7. 圖1
5.8. 圖2
5.9. 仍然有很多職業是AI需要付出極大努力才能夠勝任的,所以,對於人類來說,這類工作相對安全
5.9.1. 有些從事相對簡單的工作的人,卻無法避免被AI徹底取代的命運
5.9.2.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才可以幫助人類員工在即將到來的AI時代,仍然保持“工作—賺錢謀生—獲得成就感”的人生模式?
6. 3R
6.1. 3R是我們迎接時代挑戰時可以努力的方向
6.1.1. 二次學習(Relearn)、二次定義(Recalibrate)和二次復興(Renaissance)
6.2. 二次學習
6.2.1. 有不少人類的工作是AI難以勝任的,特別是那些需要創造力、複雜工藝、社交技巧以及依賴人工操作AI工具的工作
6.2.2. 可以倡導人們積極投入二次學習,幫助他們掌握從事此類工作的(新)技能,為適應AI新經濟下的新型工作場景做好準備
6.2.3. 自動化時代一旦到來,社會將需要大批志願者為失業人員提供熱線諮詢,幫助他們解決在職場轉型過程中遇到的疑慮和困難,排解心理壓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由於失業所導致的社會問題的發生
6.3. 二次定義
6.3.1. 息化革命在短短几十年內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使用電腦上的各種軟體是當今普遍的人機協作模式
6.3.2. AI可以既智慧又高效地承擔起各種重複性任務,由此,人類從業者得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需要溫情、創意、策略的人文層面的工作上,從而產生1+1>2的合作效應
6.3.3. AI工程師、資料科學家、資料標註員、機器人維修員
6.4. 二次復興
6.4.1. AI視覺工具將成為繪畫、雕塑及攝影藝術家們的得力助手,可以按照他們的指示創作、完善作品
6.4.2. AI文字工具可以輔助小說家、詩人、記者,為寫作注入新的靈感
6.4.3. AI可以幫助教師批改作業和試卷,讓教師把時間和精力節約出來,去設計嶄新的課程課件,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6.4.3.1. 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傳遞標準化知識(資訊),讓教師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與學生進行個性化互動上,這樣,他們才能成為AI時代的教育家
7. 全新的社會契約
7.1. 虛擬環境並非毫無現實意義,它很有可能成為職業技能培訓的擬真場景,為人類從事未來的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7.2. AI取代人類員工的浪潮勢不可擋,不過,被取代的往往是從事相對重複、相對初級的工作的人類員工
7.2.1. 有了AI之後,人們極有可能不再需要從事初級工作,而是一步到位,去承擔一些不那麼標準化的、難度更高的工作(任務)
7.3.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不斷進步,未來的“虛擬工作”“實踐培訓”和“真實工作”之間的邊界會愈發模糊
7.4. 在未來,為大量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培訓勢在必行,而花費在這件事上的資金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7.5.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教育,培養出有創造力、有社交能力、掌握多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7.6. 由於有了AI,人類得以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我們的時間寬裕了,我們的心志解放了,我們終於能夠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釋放激情、創造力及才華,把我們的能力用在發現、發明、創意、創造等層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