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AI未來進行式筆記11豐饒時代與奇點

躺柒發表於2024-06-13

1. 第四次工業革命

1.1. 在AI轟轟烈烈地拉開第四次工業革命帷幕的同時,一場清潔能源革命也緊鑼密鼓地展開

1.1.1. 清潔能源革命好比一場“及時雨”,不但將解決日益加劇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而且會大幅降低全世界的電力成本

1.1.2. 人們將致力於把太陽能、風能和電池技術更有效地結合於一體,在重塑全世界的能源基礎設施格局

1.2. 在未來,隨著能源成本的急劇下降,所有消耗基礎能源的產品的價格都將隨之下調,包括水、原料、製造、計算等

1.2.1. 人們將不再把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或有毒物質(如石油、礦物、化學品)作為重要的生產材料,而是會用自然界中廉價而豐富的資源(如光子、分子、矽)取而代之

1.2.2. 生產製造所需的人力成本在AI和自動化技術的支援下,也將大幅度降低

1.3. AI也會帶來無數的挑戰和風險,如演算法偏見、安全隱患、深度偽造、對隱私資料的侵犯、對自主武器的使用以及取代人類員工等

1.3.1. 其根源在於惡意或草率使用AI技術的幕後黑手

1.4. 如果在強大的AI面前,我們選擇將自己變成被機器控制的“無用階級”,那麼在未來來臨之前,我們就已經喪失了重塑自我的所有機會

1.4.1. 如果我們自願在即將到來的豐饒時代淪為一名享樂主義者,不思進取,作繭自縛,那麼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序將就此終結

1.4.2. 如果我們認為奇點臨近,並因此感到絕望和無力,那麼無論奇點時代最終是否會到來,迎接我們的都將是暗淡無光的漫漫寒夜

1.5. 人類與AI這一最佳組合將在未來一起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1.5.1. 如果我們選擇感恩AI把我們從重複而平凡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使我們徹底告別飢餓和貧窮

1.5.2. 果我們珍視人類與生俱來的獨特品質,如自由意志、愛與被愛

1.5.2.1. 這些恰恰都是AI所無法具備的

1.5.3. 如果我們選擇相信人類與AI的和諧共生會產生1+1遠大於2的效應,併為此做出努力

1.6. 人活在世上不應庸庸碌碌、日復一日地做一些重複性的工作,更不應讓我們的後代再繼續這個輪迴

1.6.1. 生命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對財富的獲取和傳承

1.6.2. AI的故事是攸關人類未來的故事

2. 可再生能源革命

2.1. 太陽能+風能+電池技術的有效結合

2.1.1. 太陽能和陸上風能已經是最便宜的能源

2.2. 除了投身AI浪潮,人類還將迎接可再生能源新時代的到來

2.3. 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和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的有效結合,創造出了可再生清潔能源,從而推動了大多數能源基礎設施的更新與升級

2.4. “超級電力”解決方案

2.4.1. 在智慧排程之下,將這些以零邊際成本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生產的電,用於一些對時間不敏感的任務,如為閒置的電動汽車充電、海水的淡化處理、廢物回收、金屬精煉、脫碳、執行區塊鏈共識演算法、基於AI的新藥研發或者能源成本高的生產製造

2.4.2. 這種解決方案不但可以進一步降低能源的價格,而且可以為一些曾受制於成本高昂而無法推進的落地應用和創造發明提供動力

2.4.3. 所有消耗基礎能源的產業都將因此受惠,如材料、製造、計算、物流等方面的相關成本都將隨之下降

2.5. 建設可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需要各國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援,這意味著更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的國家將更早地從中受益

3. 材料革命

3.1. 合成生物學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它透過有目標地設計、改造或重新合成,賦予生物體新的能力

3.2. 合成生物技術將徹底顛覆食品工業的發展模式

3.2.1. 在實驗室裡利用動物幹細胞合成“人造肉”,這種“人造肉”與真正的肉類具有相同的蛋白質及脂肪成分,甚至味道和口感也一模一樣

3.2.1.1. 人們不必再屠宰動物,同時也能為地球減負

3.2.1.2. 飼養食用動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

3.3. 人類的食物可能不再侷限於過去品嚐過的東西,而是會像如今的軟硬體產品一樣,先由科研人員根據現有食物的分子水平,創造出人類從未吃過的新食物,然後將其配方上傳到資料庫,接著以極低的成本批次生產,最後再擺上我們的餐桌

3.4. 垂直農業將進一步豐富人類的餐桌

3.4.1. 自動化工廠能批次產出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而且其成本還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不斷下降

3.4.2. 農業生產的主要成本將是水、電、肥料的成本

3.4.2.1. 未來(在可再生能源革命成功後)水電價格將接近於零,而且藉助合成生物技術,我們可以利用細菌為作物提供生長所需的氮,徹底替代有毒的化學肥料

3.5. 合成生物技術還可用於製造橡膠、化妝品、香水、時裝、織物、塑膠以及綠色化工產品,並能透過溶解的方式清除環境中的主要汙染物塑膠

3.6. 在未來,人類慣用的昂貴、有限或有毒的化合物,將逐漸被自然界中豐富的原材料取代,例如提供能量的光子、用於生物合成的分子、構造材料的原子、代表資訊的位元/量子位元、用於半導體的矽,等等

4. 生產力革命

4.1. 來的機器人技術將實現自我複製、自我修復,甚至能夠自我設計

4.2. 新型的3D印表機將越來越像電影《星際迷航》中可以按需生產任何物品的“複製器”,能夠以極低的成本生產一些複雜的定製化商品(如假牙或義肢)

4.3. AI還將進軍建築行業,設計房屋和樓宇,像拼樂高積木一樣把預製的建築元件組裝在一起,從而大大降低人類的住房成本

4.4. 自動駕駛公交車、自動駕駛計程車以及機器人滑板車等各式各樣的自動駕駛出行工具,可以把人們帶到任何地方,而且經過智慧部署,能做到隨叫隨到,不用等待

5. 稀缺

5.1. 幾千年來,人類經濟體系的執行與進化都建立在稀缺性的大前提之下

5.2. 稀缺,指人們對商品和服務等資源的需求超過供給的一種狀態,它可能成為人類發動戰爭、大規模移民、資本市場動盪的原因,為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帶來深遠影響

5.3. 稀缺性是一切經濟學理論的邏輯起點

5.3.1. 經濟學是一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以及消費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關注個體、企業、政府乃至國家會採取什麼方式進行資源分配

5.4.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基本假設,即人類的需求是無限的,但資源卻是有限的(稀缺的)

5.4.1. 追求自身利益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5.4.1.1. 亞當·斯密

5.5. 從長遠來看,星際迷航世界中的經濟模式很有可能適用於未來的人類社會

5.5.1. 這種經濟生態將建立在一種全新的社會契約之上

5.5.1.1. 人人都能擁有舒適的生活,都能獲得高品質的服務,同時,“工作”“金錢”“理想”等概念將被重新定義,企業和機構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責任也將被重新考量

6. 豐饒時代

6.1. 如今的經濟模式是為稀缺時代而設計的,並不適用於豐饒時代

6.1.1. 如果一切物質都變成免費的了,那麼金錢還有什麼意義?

6.1.2. 如果這個世界上不再有金錢存在,那麼習慣把賺錢視為前進動力併為此努力工作的人們將如何自處?

6.1.3. 以營利為目標的機構或公司,又將何去何從?

6.2. 所有人的物質需求都能透過基本生活卡得到保障,全員過上了舒適的生活,而相比之下,貧窮落後的國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6.3. 據統計,食物浪費每年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約2180億美元,但是消除飢餓的成本卻便宜得多,每年只需投資250億美元

6.3.1. 與500年前相比,我們的物質條件可以算得上極大豐富了,但整個社會的物質需求仍然無法得到滿足

6.3.2. 未來早已到來,只是分佈不均而已。

6.3.2.1. 威廉·吉布森

6.4. 當絕大多數物質都不再稀缺,而且人類能夠無償獲得這些物質時,豐饒時代就真正到來了

6.4.1. 在這個階段,人類基本無須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獲得衣食住行以及能源等生活必需品

6.4.2. 隨著時間的推移,豐饒時代的發展也將繼續向前推進

6.4.3.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物質成本的降低,更多優質的商品和服務,會被分配到越來越多的人手裡

6.5. 在豐饒時代,人們不僅會享有基礎的衣食住行及能源保障,而且將逐步擁有舒適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至多元化的出行、衣裝、社交通訊,上至個性化的醫療保健、資訊服務、教育和娛樂等

6.5.1. 人們在這個階段將不必再為基本的衣食住行、健康保障及娛樂生活擔憂,人們不僅在物質上能夠以接近免費的價格獲得任何商品和服務,而且在精神上也能自由選擇想從事的工作,所有人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

6.6. 就算在豐饒時代,最優質的商品和服務仍然是稀缺的,如專屬人力增值服務(頂級家教)或者複雜且稀有的裝置和技術(第一批次子計算機)

6.6.1. 富士山的無汙染地下水是稀缺的,但我們大多數人飲用的幾乎都是自來水或過濾水一樣

6.7. 貨幣制度

6.7.1. 未來社會的兩種貨幣

6.7.1.1. 一種是錢,其重要性日益減弱

6.7.1.2. 一種是代表聲譽和尊重的價值的新貨幣,其重要性與日俱增

6.7.2. 從公元前5000年至今,金錢一直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6.7.3. 在後稀缺時代,如果金錢的價值不復存在了,那麼許多支撐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柱也將隨之倒塌

6.7.4. 隨著AI及自動化逐步接管人類的日常工作,人類最擅長的工作轉向一些需要人與人之間建立情感聯絡的工作,從事這些工作的人比較不容易被技術取代

6.7.5. 演算法不僅要傾聽人們的情感支出,還要推動人們向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較高層次邁進,不是簡單地滿足人們的某一需求或讓人們沉溺於對某一需求的滿足,而是讓人們長久地獲得更高階的幸福感

6.7.6. 有能力的人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有夢想的人能夠改變世界

6.7.6.1. 一個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機會實現自我。

6.7.6.1.1. 馬斯洛

6.8. 挑戰

6.8.1. 人類在向豐饒時代邁進的過程中需要經歷一場徹底的金融改革

6.8.1.1. 所有的金融機構,如中央銀行和股票市場,都需要重新設計甚至被取代

6.8.1.2. 資源不再稀缺會導致通貨緊縮、商品價格暴跌,甚至市場崩潰

6.8.1.3. 為了避免災難性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我們需要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同時著手深化金融改革,解決因商品價格暴跌導致的通貨緊縮,以及免費商品和服務的分配等問題,以平穩順利地完成兩種經濟模式的過渡

6.8.2. 企業會想盡辦法規避豐饒時代稀缺性消失所帶來的影響

6.8.2.1. 回溯歷史,每當商品成本變得非常低廉時,大公司的首選策略絕對不是降低產品價格,而是會製造稀缺性依然存在的假象,進行飢餓營銷,以確保自身盈利,而且這種事情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

6.8.3. 在進入豐饒時代的過程中,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

6.8.4. 要想順利地邁進豐饒時代,就必須舉各方之力完成兩個時代的重大過渡

6.8.4.1. 在通往豐饒時代的道路上,人類將面臨重重阻礙和艱鉅挑戰,但在終點等著我們的,卻是前所未有的豐厚回報

6.8.4.2. 人類走向繁榮的潛力從未如此之大,失敗的風險也從未如此之巨

7. 奇點

7.1. 2045年被認定為“奇點”降臨的年份

7.2. 奇點就是AI全面趕超人類智慧的時刻,並且AI將從人類的手中攫取對這個世界的控制權

7.3. 在未來,技術發展的不可控性和不可逆性,會導致人類文明走向一個難以預測的境地,也就是所謂的奇點時代

7.4. 根據奇點理論,當算力實現指數級增長後,自主AI也將隨之呈指數級發展,然後升級為超級智慧,其發展速度將超出人類的認知,讓整個世界大變樣

7.5. 在樂觀主義者的設想中,一旦AI超越了人類智慧,它將像童話中的魔法棒一樣,賦予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讓人們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7.5.1. 超級智慧可以快速解開物理宇宙的未解之謎,然後化身為全知全能的“上帝”,拓寬人類的智識,解決以目前的人類文明無法解決的難題,如為全球暖化和不治之症提供絕妙的解決方案

7.5.2. 為了獲得永生,人類應該把自己改造成生化機器人Cyborg(一種半人半機器的生物),這樣我們的大腦才能與萬能的AI對接

7.6. 對立陣營

7.6.1. 超級智慧是“人類文明面臨的最大危險”,把開發AI比作“召喚惡魔”

7.6.2. 當人類創造出來的、具有自我提升能力的AI輕易擊敗人類智慧的時候,它們將想方設法控制人類,或至少會掙脫人類的束縛,把人類邊緣化

7.6.2.1. 就像今天人類看待螞蟻一般

7.7. AI的算力將呈指數級增長,但並不認為這意味著一定會出現超級智慧所需要的與深度學習同等量級的技術突破

7.7.1. 如果沒有深度學習,即便我們動用目前人類所有的算力,也發展不出現在的AI產業

7.7.2. 在AI迄今長達65年的歷史中,真正稱得上有意義的重大技術突破只有一個,那就是深度學習

7.7.3. 在深度學習之外,我們至少還需要十幾個同等量級的技術突破,才能創造出超級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