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APS走向實踐》書解讀之四:供應鏈、系統模型、APS軟體

urinator發表於2010-04-13

一、 供應鏈

新的競爭

競爭正轉向供應鏈,良好地運營供應鏈可以產生巨大的競爭優勢。如戴爾和沃爾瑪所展示的。工廠內部的精益管理已被大多數人認可和實踐,但是供應鏈中還存在的大量觸目驚心的浪費和錯誤。最優秀的公司已開始進行多贏的合作,打破公司之間的隔閡。供應鏈管理已是關係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拉開其競爭對手的利器。

供應鏈的失敗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如2001年耐克因供應鏈的問題一個季度損失1億美元,思科由於供應鏈的混亂,對庫存銷賬達22億美元。對一個錯誤來說代價太大了。很多公司的成功表明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會對企業的業務運營的成本帶來巨大影響。降低成本一般是改善供應鏈的開始,但是,它只是成功的一個方面,還有個更大的機會就是供應鏈的優化不僅對降低運營基礎成本有幫助,又對提高收入有巨大幫助

供應鏈實際上和商業的歷史一樣悠久,現代化的生產製造運用已經成熟,供應鏈是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金礦。

供應鏈是把雙刃劍,如管理得當,無限風光,管理無方,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在沒有清晰的供應鏈戰略指導下,盲目購買安裝供應鏈軟體招致巨大損失,如耐克和I2的合作失敗。凱瑪特和EXE的合作失敗。

為什麼有效地管理供應鏈會對企業的成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以美國90年代為例,它的供應鏈成本佔到GDP的10%。目前,中國汽車物流成本佔成品車總成本的10%,而國際先進水平在4%-5%之間。

在供應鏈上細小的節省會帶來大量的利潤。從供應鏈中贏得時間、降低成本的壓力相當巨大,還有如更短的產品生命週期,全球化採購、客戶的個性化定製需求、6西格瑪的質量驅動力。如果再加上考慮供應鏈優化的挑戰,我們是現在就著手解決它們,還是等到它們困擾你的時候再來考慮它們。
 
供應鏈設施

供應鏈是設施構成的網路,是生產設施、儲存設施。運輸渠道根據不同的運輸方式可分為:公路、鐵路、水路、海運、空運、管道運輸。從最初的原材料一直延伸到消費者的成品。設施中包括庫存,它們是原材料、在製品、成品。儲存設施有倉庫、配送中心、交叉轉運區、零售店和賣場。

在不同的設施之間移動貨物需要使用混合運輸工具和集裝箱的形式,利用特別的運輸手段通過道路和航線進行。各種運輸方式各有利弊,每一種運輸方式都體現了速度、費用、可供性和能力的組合。運輸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單一的或聯運的實踐。

運輸途中也包含庫存,這叫在途庫存。在途庫存和原材料庫存、在製品庫存、成品庫存一起構成了四種主要的庫存形式。集裝箱常常被用作儲存設施,這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儲存庫存的方式。快遞也是一種運輸方式,它雖然沒有使用什麼特別的運輸工具,但是,還是被認為是一種獨特的運輸方式。它們快速、相對昂貴、服務方便,但僅僅是限於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物品。

供應鏈的動力學

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的理解是有效的管理貨物移動的關鍵在於同步三個流:需求流、貨物流、現金流。和物流的區別在於關注需求流、現金流。沒有需求,貨物流動就沒有動力;如沒有現金,貨物的流動就沒有激勵。供應鏈動力學的基本原理就是解決真實世界的供應鏈的複雜性和變化性。

通常供應鏈中的這三個流是不連續的,在不同的“資訊包”,不同的時間裡運動。需求是以訂單形式、然後供應以貨運的方式、最後現金以付款的方式出現。供應鏈的管理就是平衡這些資訊包的大小和頻率的大小。資訊包越小,供應鏈就越接近連續的流動。

雖然,訂單驅動貨物的流動。但是,現實中是基於不同生產策略,如MTS面向庫存、MTO面向訂單生產策略、ATO面向訂單裝配策略等。許多公司根據產品的不同的生命週期和P:D率(生產期和交貨期的比率)等綜合使用以上策略。如索尼采用庫存生產,波音使用訂單生產,戴爾使用訂單裝配。此策略的選擇對整個供應鏈的動力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它決定了是用“推”還是“拉”的戰略。

供應鏈的動力系統的運作方式通常可以將供應鏈分成推式供應鏈和拉式供應鏈,實際上,每一個供應鏈都是“推”和“拉”的混合體,“推”和“拉”的交接處,我們叫推拉臨界點。在供應鏈的任何環節都可以是“推”或“拉”。現在供應鏈的優化設計建議推拉臨界點儘可能的延遲到供應鏈的下游。

在供應鏈的三個流中,最少關注的是現金流。現金流的表現是這個三個流中最差的。現在,加快現金流的週轉速度已經成為衡量供應鏈是否卓越的一個重要指標了。

如歐美企業看重供應鏈金融,如果買家縮短付款週期,供應商的現金流狀況就會得到改善,但是,買家利益就會受損。所以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鬥。對於處於供應鏈的企業,如何才能既提高效率,又不危及自己賴以生存的供應鏈的穩定性?答案是供應鏈金融管理。
供應鏈金融管理就是可以讓買家付款期限延長,同時供應商開票幾天後就能得到貨款,這可以緩解買方和賣方之間的矛盾。這一流程中發揮推進作用的是金融機構或銀行,他們向供應商提供資金支援。供應鏈的任何企業都有機會利用這新的工具,把買家和供應商之間的拔河變成合力。

資訊也在整個供應鏈中流動,如需求的資訊,現在現金也是通過資訊來交換了。事實上,資訊可以同時廣播到供應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從而保證這些環節同時使用相同的資訊運作。如果做到了精益價值鏈時,就可以單點資訊拉動,供應鏈的每個環節就不需要過渡的資訊了。

利用資訊代替庫存是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重要的技術手段,需求的不確定性不需要供應鏈中每個成員都維持安全庫存來緩衝,而可以通過資訊共享來幫助每一個成員預測將產生的需求流、供應流和現金流的變化從而減少不確定性。

配送網路和採購網路

儘管供應鏈的基本元素可以以多種方法來組合,對於其結構來說,基本上有兩種模式:對一個工廠來說它的供應鏈的下游形成了它的配送網路,它的上游補給形成了採購網路。

配送網路是按梯次(echelon)結構劃分,配送主要關注已低成本高效率地滿足需求的方式來引導成品從工廠流動到消費者那裡。現在,可以利用APS系統的工具來幫助設計和運作配送系統。

終點越多,分配庫就越多,配送管理就越困難。要權衡配送網路的梯次,如梯次層次增加會帶來處理貨物的費用和時間增加。但是,運輸費用會下降。

採購網路是按等級(tier)劃分,採購主要是及時、節省成本的方式從供應商開始到工廠的原材料和部件的流動。

供應商越多,採購的難度就越大,採購網路的等級會增加把生產材料送達工廠的時間和費用。

當工廠有許多層次時,配送和採購網路會重疊,這些模式相互廣泛地交叉,使整個供應鏈變得很複雜。

供應鏈也可以考慮區別所有權的邊界,分為內部供應鏈和外部供應鏈,內部供應鏈比外部供應鏈執行的更加平穩,因為可以自己控制,也沒有買賣關係。所以垂直整合的供應鏈具有巨大的優勢。

複雜性和變化性

從供應鏈的結構、動力、模式分析並不複雜,但現實世界中的供應鏈是最難管理的。有兩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是複雜性和變化性。

供應鏈中的流動以複雜的方式聯絡著,如訂單、交貨、付款的關係變得交錯、曲折。一個訂單有可能對應著多個供應商的訂單;訂單有可能合併或拆分交貨,一張發票有可能對應幾次交貨。複雜性還體現不同的部門在處理這三個流,每個流都需要大量的檔案。

實際上,供應鏈本身的結構問題造成了複雜,原因是根本沒有被優化設計過,都是獨立的決策沒有考慮供應鏈的整體。

供應鏈的第二個關鍵的挑戰是應對變化性。所有的業務活動都在持續的時段、質量和其他方面呈現出自然的變化性。成品的庫存一部分的作用是作為需求變化性的緩衝,原材料的庫存則提供相當的保護來應對供應的變化性。質量保證試圖減少產品質量的變化性,預測試圖預計需求的變化性等。

在供應中的變化性通過供應鏈向下遊放大,如上游過程中較小的延期可以在供應鏈中放大,使生產計劃調整並影響交貨。

在需求中的變化性通過供應鏈向上遊放大,如需求的調整會使上游原材料層次產生巨大的變動,寶潔公司把這個叫做牛鞭效應。

今天,隨著供應鏈包含了全球化的成千上萬的公司,複雜性和變化性對供應過程的效率和有效性都形成了破壞。隨之發生的破壞隨著供應鏈額外的環節增多而越發嚴重。

現代供應鏈的複雜性歸根到底是自身造成的,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儘管變化性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能避免的。但是,真正的挑戰並不在於它的複雜性和變化性,而在於我們有沒有認識到它們對供應鏈的危害並採取預防和糾正措施。

二、供應鏈系統

系統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指出所有的系統的作用都可以被看作把輸入轉化成輸出。如供應鏈系統通常被設計為輸出比輸入產生更大的價值,系統有控制和監督,而控制是通過調節輸入來進行的,而監督則是通過測量輸出的結果來進行的。但是,即使設計最好的系統,有些輸入也是無法控制的,如供應鏈系統就會被經濟週期和自然災害所影響。

有些輸出也很難測量, 如供應鏈系統,選擇最好的一系列的測量指標也是個特別困難的問題。

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要理解供應鏈系統,每個管理者都可以設定旋鈕到最佳狀態來使供應鏈輸出最大化。像供應鏈這種複雜的系統,我們必須足夠的理解它。必須知道如何選擇輸入和需要的輸出,也要清楚輸入和輸出之間存在的沒有規律的非線性關係。需要知道反饋對供應鏈的重要性,從而確保在供應鏈中有足夠的資訊流動來快速有效地應對變化。

供應鏈模型

模型是現實世界的抽象,能幫助人們理解、預測和控制。可以對模型“假設-分析”。基本模型有三類:概念模型、數學模型、模擬模型。

概念模型主要是圖表和描述,解決的方式是推理,好處是容易理解;數學模型主要是公式和程式,解決的方式是執行演算法,好處是尋求最優解,最適合預測和優化供應鏈的表現。模擬模型主要是互動作用,解決方式是蒙特卡洛試驗,好處是現實的評估。它是最靈活的,因此,被用於研究最為現實的商業環境下的行為。儘管模擬模型比數學模型在探索變化性的影響上更好,但是,模擬不支援最優化,它採用的“爬山”技術,來加快尋找程式。

最理想的是同時使用所有三種模型,先建立概念模型,然後,用提供的關鍵資訊建立數學模型來找到最優答案,然後用模擬模型來確保結果在變化的情況下經得住驗證。也可以在概念模型後,先建立模擬模型來感覺供應鏈如何工作,然後來設立適合優化的數學模型。最完美的方法是在這三種模型中靈活轉換。

三、APS軟體

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在設計上要考慮產品設計和供應鏈設計,計劃上考慮預測、運輸計劃、多設施的生產計劃、材料計劃,在運作上考慮庫存管理、採購管理、生產排程、銷售管理、運輸管理。

供應鏈軟體的功能是在現存生產系統得自然延伸。今天,在生產企業用的最多的軟體是ERP系統。ERP的核心是一套把預測需求轉成管理供應、生產和分銷的計劃模組。其他模組會通過採購、收貨、銷售和其它運營功能提供資訊化的支援來幫助企業實施這些計劃。

儘管,許多企業用ERP系統來管理供應鏈,ERP本身不是最好的選擇。ERP是為管理單個生產設施而開發的,並不是為了多個設施的計劃活動而設計的。大多數的ERP軟體包實際上可以用在多家工廠,但是它們是在每家工廠單獨計劃的,而不是發展一個整合的計劃來發揮每家工廠的能力。

APS高階計劃與排程系統

供應鏈管理的引擎是APS系統,關注設計和計劃,需要主要的是,不是所有的APS供應商都有相同的模組。它包括網路設計、需求計劃、高階計劃、製造排程、運輸配送計劃。

APS可以對整個供應鏈進行計劃,如APS通過網路設計來詳細優化供應鏈的設施、運輸和其它特徵,通過需求計劃預測每個地區的每個產品的需求。高階計劃把需求預測結合供應鏈的能力制訂優化的總計劃,三個計劃如原材料計劃,生產能力排程、配送計劃分析約束總計劃並對其分析。

APS是基於對模型的優化,提供ERP所沒有的優點,可以應對供應鏈管理的更多變和更靈活的排程系統,APS模型不僅用在設計上,也可以用在計劃排程上。它不但可以優化運營的排程,還可以優化供應鏈的結構。可以選擇任何績效目標來衡量,包括成本、客戶服務和利潤率。

APS系統通常和一個或多個ERP系統連線,這充分利用了兩個系統的優點,可以取得整合的效果。APS系統最終可能會融入ERP系統中。

供應鏈的其它應用

在供應鏈管理中,倉庫管理也是重要的模組,倉庫管理系統注重運作,它主要包括儲存、貨物的處理、取貨處理、收貨處理、場地管理、運輸等。

另外一個重要的供應鏈軟體是運輸管理系統,包括從網路設計工具到用來追蹤出貨、司機的排程、決定運輸的工具。通常每個行業都有專門的運輸系統。

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和SRM供應商關係管理系統也覆蓋了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最新的供應鏈視覺化軟體的出現,已經可以跟蹤庫存在供應鏈中流動的位置,圖形化地顯示每個地點的預計和實際的庫存水平。最新的供應鏈事件管理軟體的出現,提供了觸發特定事件發生的業務規則的能力,這就可以幫助供應鏈管理者自動的監控例外事件。最新的供應鏈設計軟體,有的嵌在APS軟體包裡,也有的單獨提供。這是最複雜的系統用於設計供應鏈本身。

固定的業務模型

所有的軟體系統都基於業務模型,如供應鏈設計模型用圖形的形式把供應鏈的概念模型表現出來,幫助設計者理解和修改供應鏈結構。然後,再用數學模型或模擬模型表現出來並通過測量模型來檢視其績效。

大多數模型是很難修改的,如果缺少修改性又很危險,但是定製過多又會有維護問題。而有些模型是歷史的產物,到今天為止,ERP系統的計劃排程的基礎模型太簡單了,沒有能力來找到基於業務要求的最優解決方案。

在當今節奏快速的市場上試圖不用軟體支援來執行管理龐大的供應鏈是沒有希望的。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所有管理軟體都隱含著固定的業務模型,要小心選擇最合適的業務模型。

基於網際網路的系統

今天,供應鏈軟體最大的變化是向網際網路發展,但是,網際網路並沒有改變供應鏈基本原理。網際網路的主要影響是業務過程的速度而不是本質。但它的影響被證明是深入而普遍的。供應鏈管理包括需求流、供應流和現金流。現在需求流和現金流可以完全通過網際網路移動了。除了真正的貨物的移動,供應鏈的所有功能都能在網際網路上更快、更便宜、更準確地進行。

供應鏈競爭決定成敗

正如大衛.泰勒博士說“對中國企業來說,要重複日本企業所獲得的成功,僅僅依靠複製它們的方法是不夠的。因為競爭的基礎已經從工廠運營轉向了供應鏈管理。中國要真正在製造業獲得全球領先地位,必須把技術和技能擴充套件到工廠牆壁之外來協調整個供應鏈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移動。全球化供應鏈充滿了難以置信的複雜和脆弱的平衡,把握好這個特點是卓越製造的成功的新的關鍵點。”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65952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