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299130-5611-vr7zuDB3bWQ4TEWHyS1mA0kKA1Yg

日前,在成都的一次大資料會上,各位頂級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大資料還遠未成熟的觀點。我也很贊同這個觀點,大資料在今天,依然屬於前沿科學,它在很多行業和細分領域,都還很不成熟。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還要再徘徊等待,無所作為。相反,在一些細分領域,在一些特定的“點”,我已經看到了星星之火。與我所經歷過的其他新興市場並無不同。我堅信,這些星星之火必將燎原!2016,大資料,未來已來。

大資料拐點已現

年初的時候,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表達了2016年將會迎來大資料市場的拐點。半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證據驗證了我的判斷。在過去的一兩個月裡,我們聽到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越來越多的行業裡,用著他們的內外部資料,用他們的大資料處理技術,幫助使用者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判斷大資料市場是否進入拐點,以我過往的經驗,有三個重要的特徵來評價

  1. 在特定的領域,針對特定的人群,資料積累已經可以滿足特定應用的基本要求;
  2. 在特定的領域,針對特定的人群,大資料的處理技術已經可以很好地滿足特定應用的需求;
  3. 行業市場的客戶已經可以清楚地描繪其需求。

第一、二點不難理解,一個新市場的成熟總是先從一些“點”,再及“線”,最後才成“面”,乃至從區域性發展成全面的成熟。大資料,目前還處於“點”的階段。所以,目前還無法考慮“面”的問題,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的方法論裡會提到這一點。我可以很確切地告訴大家,我們不但找到了一些“點”,而且正在為他們用資料以及我們的資料處理技術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幫他們解決了很棘手的問題,創造了價值!

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點。相信很多大資料的從業者都是網際網路背景的人,我不是單純的網際網路人。相反,在過去的十數年裡,我一直從事電信和金融行業的服務。一個市場的興起和發展,行業的推動力是不可忽視的。大資料,恰好在國家“網際網路+“的戰略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它的應用場景遠不僅是網際網路!我們看到,大資料已經滲透到很多行業中去,並正在為各行各業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雖然,目前還有一些這樣那樣的不足,也有很多冠以大資料,其實並非大資料的專案在展開,但畢竟現在正在舉國家之力在推進大資料產業,其中必然有真正的大資料專案和大資料公司受益,這對大資料整個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早日成熟都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有一種大膽的猜測,由於國家的介入,勢必會大大縮短大資料產業、大資料市場的成熟的時間。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網際網路,大資料改變的可遠遠不止網際網路應用!

你準備好了嗎?

我經常問自己,如果大資料浪潮來了,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如果你不想錯過這次浪潮,是時候該思考這個問題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自己有一個定位,你在將要成熟的產業鏈裡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對大資料公司的劃分方法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是按照提供技術的細分來劃分的。我個人比較喜歡用產業鏈的角色來劃分。在2016年1月1日的《大資料跑馬圈地的時代已過,逐漸清晰的產業格局將上演廝殺》一文中闡述過四種角色的劃分,即資料交換商,資料優化商,演算法提供商以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這四種角色的定義到目前為止我依然認為是合理的。具體的定義可參照原文,這裡就不做更多解釋了。

1466299130-9015-GBIB7rySQ4GDEyBKtwDufKbw4rJg

有了一個定位,清楚了自己將在未來產業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接下來就是選擇市場了。傳統行業市場和網際網路的消費市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我個人目前選擇的是前者,但我從來不認為後者不好,只是個人經歷的原因,我對前者更有把控力,後者的想象空間可能會比前者大。

1466299130-7666-iczWIaA1aqnNADtZAXDAX0cmpzpA

對於行業市場,也有兩種,一種是改變原有的行業,一種是解決一些新興行業的新問題。前者可能會慢一些,因為揹負的東西太多,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旦實現改變,未來的紅利還是相當可觀的;後者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一旦遇上,因為本身需要快速地發展,揹負的東西很少,所以可能會比較快地切入市場,並伴隨這個新興市場一期成長。這兩種情況目前我們都遇到了,都在做。

一個新的市場,不要期望一天就成熟起來。一個市場的早期,一定會有一些“點”先成熟起來,那麼我們就針對這些點,依靠對資料的理解,對大資料技術的掌握,為其提供服務,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切不可求大求全,因為資料的成熟度還遠未達到,整個行業的體系建設還遠未成熟。我們能做的,絕不是等待徘徊,而是積極地尋找這些“點”,並傾注全力去解決問題,等待“線”乃至後續的成熟。我們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在一旦市場成熟時,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資源去跟大廠商抗衡,才能在未來成熟的產業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否則,等待一切都水落石出時,哪裡還能有你的立足之地呢?

大資料落地的方法論

很多公司喜歡一步到位,做產品也如此。一上來就高屋建瓴,面面俱到。我不能否認這種做法的科學性,在成熟行業裡,這是正確的。但是在新興行業裡,這是可能就是致命的。

在一個新興行業裡,人們對市場的理解就如盲人摸象。有的說是柱子,有的說是鼻子,有的說是一堵牆,其實都不是。看過“雕爺”的一本書,很贊同他的一個觀點,網際網路的專案,經常是看的是A,落地的是B,在C上賺了錢,在D上發了家。其實,並不是只有網際網路專案如此,所有的早期市場都如此,具有很多的假象和欺騙性。

2012年正是移動網際網路火熱的時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從資料的角度來看,各家都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資料稀疏而且規律性差,存在很多“噪聲“)。因為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尚未養成。除了閱讀、聽音樂等少量的使用者已經養成的使用習慣,多數應用還屬於探索階段。尤其對於O2O而言,單位面積的使用人數的匱乏(密度不夠),直接導致了應用的可用性。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對市場理解是片面的,不穩定的,錯誤的概率極高。

所以,對新市場而言,不要靜態地去看待問題,而要高度動態地密切關注著一些“表象”的演變。這就帶來了做新市場新業務的方法論,小投入,小週期,小產品的快速迭代。

1466299130-9869-aPlgNL10hQfxBZgdPgQVElJic7mg

新市場不需要大兵團作戰,兵力再多也展不開,因為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以往的成功經驗,是利用精幹的小分隊,在眾多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先做下去。做新市場,如同對弈。出招,市場反饋,再調整,再出招,不斷地在動態中調整自己的方向,直到最後的成功。這絕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要在動態中捕捉到真正的機會。不斷地利用已知的知識和反饋,已確定的資訊,去推斷其他未知的不確定性,逐一落地。我常把做新市場新業務的過程比作一個古老的PC遊戲—挖地雷。我們就是用已知的,確定的因素,去推斷未知的,不確定的因素,直至將所有的地雷挖乾淨,取得勝利。

做新市場新業務,初期的步子不要邁得太大。本著謹慎的心態,小步快走,以高度的敏感和深入的洞察力去貼近市場,摸到市場的脈搏,與市場共舞。

大資料,沒有旁觀者。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著越來越多的資料。大資料的腳步已經離大家越來越近,大資料,未來已來,我已經準備好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