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賭局之後:聯想AI這兩年

dicksonjyl560101發表於2019-03-14

有時候科技圈的巨頭們就像比弗利山莊的名媛,一個幹了點什麼剩下的就要立刻跟風,否則就會在晚宴party上成為笑柄。至於新的潮流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恐怕還要排在後一位。

就比如在這兩年的AI風潮上,從海外的微軟、谷歌、FB,到國內的BAT,無一不扛起大旗衝鋒陷陣。

可AI究竟是一種舊貌換新顏的普遍性改變,還是一種不具有普適性的新“風格”,恐怕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在巨頭vs AI的風潮中,就有很多企業的AI之路是沒那麼順遂的,其中聯想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人們對聯想AI轉型的第一印象,大多都來自2017年年中CEO楊元慶在聯想全球創新科技大會採訪時提到的:“賭上身家性命進入AI領域。”

如今已經過去將近兩年,我們不妨來看看,聯想AI究竟有哪些進展?

2017年的滿手好牌

很多人認為聯想AI的開始來自楊元慶在2017年的表態,實際上聯想在AI上的佈局要更早。在2016年年底,原來就任於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芮勇博士入職聯想就任CTO,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訊號。

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有AI界的“黃埔軍校”之稱,李開復、張亞勤、王海峰等等出現在中國AI產業上的一連串名字,都來自於微軟亞洲研究院。

芮勇博士加入聯想研究院不僅僅是一個訊號,也整合了聯想轉型AI的很多條件。

其實和很多巨頭一樣,聯想轉型AI是擁有很多先天優勢的。例如作為系統廠商,聯想有強大的算力支撐。而作為PC廠商和曾經的手機廠商,聯想在資料資源上應該也並不匱乏。

加之在2017年,楊元慶曾經表示過,將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領域投入12萬美元的資金。可以說聯想雖然沒有做軟體的BAT有那麼充足的資料資源和技術試驗場景,但相比其他硬體或傳統企業也綽綽有餘。

何況芮勇博士的加入,意味著聯想有機會將重量級的人才鏈納入囊中。在聯想就職期間,芮勇博士還成了國際計算機學會ACM的Fellow,可見其在AI學術界的影響力並沒有改變。媒體稱,芮勇博士在加入聯想後,為聯想研究院聚攏了超過100位的人工智慧專家隊伍。

人才、算力、資本,擁有這三張牌的聯想,本來應該是供給AI生長的沃土。那麼聯想從2016年年底至今,在AI方面都有哪些成就呢?

慌慌張張,匆匆忙忙:聯想AI的兩年時光

和很多巨頭一樣,聯想在AI方面屬於“多管齊下”,我們可以以今年的CES為截止線,從技術、產品、平臺三個角度來看看聯想在過去兩年中都做了什麼。

從技術能力來看,聯想在AI上並非一無所成。

在2017年,聯想研究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針對醫療專案的計算機視覺團隊E-health參加了全球肝臟腫瘤分割識別全球大賽,拿到了全球第一名。第二年,同樣是E-health團隊推出的智慧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獲得了中國計算機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優秀獎”。

相比很多大廠來說,這已經能稱得上是不錯的成就。

從產品而言,聯想也推出了屬於自己的硬體。

除了比較常見的智慧音響之外,聯想還將SLAM技術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到AR之中,在2017年的Tech World上,聯想研究院展示了自己所研發的晨星 AR(daystAR) 眼鏡原型。同樣在2017年,聯想和星球大戰IP合作推出了AR沉浸體驗裝置聯想Mirage。這一點在如今看來,是很多廠商仍然沒有做到的。

至於平臺,聯想最知名的作品應該是企業級人工智慧平臺LeapAI。

和大多數面向企業的人工智慧平臺一樣,LeapAI通過雲端向企業提供人工智慧的資料處理、演算法模型的開發供給、算力資源管理和應用服務,幫助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實現人工智慧轉型。

乍一看,聯想似乎準備充足,佈局全面。那麼為什麼至今還沒有聽到太多聲響呢?

其中原因或許在於,聯想看似充足全面的佈局,卻又處處存有短處。

從單純的技術角度來看,聯想選擇了醫療影像這個很容易做出成就,卻又應用面較狹隘的領域。對於醫療影像,尤其是聯想所做的肝臟腫瘤分割識別來說,本身存有大量的研究空間,每一種疾病的影響影像,都可以通過海量標註資料輔以大量算力來得出結果。然而這種模型又不具有通用性,除了用來得獎以外,在短期內很難預見到其他效用。

至於產品,甚至成為了聯想最大的短板。

作為一家硬體公司,聯想在AI產品上幾乎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只有智慧音響這一項。可在智慧音響上,即使拋開技術不提,光從價格上聯想也沒有狠下心來與天貓精靈、小度甚至小米智慧音響去競爭。至於AR眼鏡則整體都處於並不成熟的狀態,聯想Mirage與光劍搭配,幾乎可以說是一件粉絲向的作品。總之沒有出貨量,一切AI硬體上的嘗試都沒有意義。

至於平臺,則是最謎的一點。

傳說中的LeapAI,竟然在釋出之後就再沒有任何聲響,用事實詮釋了“出道既高光”五個字。

於是,就在聯想這裡嘗試嘗試,那裡趟趟水的時候,兩年時間不聲不響地過去了。在這兩年中百度和阿里合力將智慧音響的價格線壓到了百元以下;BAT和傳統IT供應商在智慧城市上遍地開花;自動駕駛走向舞臺中央又逐漸失去關注;谷歌的BERT模型改變了NLP後又被OpenAI的GTP2.0超越……

總之一切一切的故事中,聯想都不曾擁有姓名。

夢境裡外:從5G+AIot到谷歌的智慧鬧鐘

如果為中國科技企業編纂一部紅樓夢,聯想再怎麼樣也得被列入“又副冊”之中。如今在AI轉型上表現,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當進入了2019年,聯想在人工智慧上有兩個非常顯著的變化。

第一個,是在CES上展示了和谷歌合作的硬體。

今年的CES上,聯想展示了兩件搭載了谷歌助手的硬體。一個是類似於平板的Smart Display,另一個是智慧鬧鐘。我們曾經探討過這類產品,對於谷歌來說,這類產品只家庭AIoT的重要連線助手,以多種產品型別來實現語音互動入口的廣泛覆蓋。

第二個,是在剛剛過去的MWC上提出了AI+5G的概念。

MWC上聯想給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 “AI give me 5”,從文案來說簡直可以打個滿分。其內容則是AI+Iot的產品釋出會,釋出了AI+CMP(連線管理)、AI+UEM(裝置管理)、AI+IIoT(工業物聯網)和AI+IoV(車聯網)四部分產品,將目光集中在了B端市場。而在聯想所展示出的智慧工業物聯網、智慧車聯網等等解決方案中,幾乎都是直接指向5G的未來——換句話說,是在5G投入應用之後的解決方案。

這兩點改變,其實正印證了聯想對於AI轉型的“現實”和“幻想”。

在“幻想”中,AI背後還會有更多新技術接踵而至,比如5G、比如超算甚至未來的量子計算。這些新技術或許多多少少也和聯想以前所做的沾一點邊兒。或許在這些新技術和AI不斷融合的過程中,對不斷消磨掉目前科技企業已然形成的AI先發優勢,將起跑線拉的更加平緩,給聯想這樣的企業更多機會。

但“現實”是,聯想距離AI最近的一次,也只有作為硬體製造者和谷歌助手合作,幫助對方佔據語音互動入口。而聯想能夠與谷歌合作的原因,相信除了自己擁有完善的硬體供應鏈之外,也是因為聯想本身在AI硬體上完全不會構成和谷歌的競爭關係,可以成為一位非常的妥帖的合作伙伴。

這種場面可以說是“曾經幻想仗劍AI走天涯,卻因幫谷歌做硬體而放棄計劃”。實際上最近幾個季度聯想財務資料的回暖,同樣被歸結為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業務利潤率得到穩健增長以及移動業務的產品組合得到改善。說白了就是PC賣的好以及割捨掉了手機業務,和AI關係甚微。

可當華為、榮耀、小米等等企業也開始陸續進入PC市場之後,聯想還能有底氣再進入下一輪技術革新的競爭嗎?

從黑長直到大波浪,不是所有的比弗利的名媛們都適應所有的新風尚,不是所有的比弗利名媛們都永遠美麗。

可比弗利山莊永遠崇尚美麗,比弗利山莊也擁有不缺新鮮血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3831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