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展望|AI:開源節流、玩命做單,先活下去再說
文丨孫然
技術創業者們已經意識到,錢不再那麼好拿了。
2019年,估值神話依然會有,但只會集中在頭部公司,或者NLP(自然語言處理)這類細分的新興市場。也有人把希望寄託在科創板,但投資人的告誡是:科創板變數依舊大,別把命押上去,自造血才是靠譜的出路。
對於大部分創業者而言,2019年會是謹慎花錢、想辦法拿訂單、先活下來的一年。
大量AI公司面臨著同樣的糾結:究竟選擇做一家“專案公司“還是“產品公司”?如何規模化,而不侷限於做小而美的定製業務?該做大B客戶、小B客戶還是做政府的生意?
不同處境的創業者有不同的選擇。但他們的共識是,找準一個細分垂直的市場扎進去,先做出標杆案例,畢竟通用型AI產品的路還遠。
令人振奮的變化是,2018年下半年騰訊宣佈進軍產業網際網路。BAT正式押注在AI,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投入,傳統企業客戶的買單意願會提升,中小型創業者也能借東風獲得一批紅利。
因此把握住時機很重要。2B生意不同於2C,更強調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和資源整合。巨頭需要合作伙伴幫忙做細活,創業公司需要巨頭背書去拿大訂單,這也意味著更多投資和收購將在2019年出現。
錢不好拿了,技術創業者們必須更會算賬
在已經跑出頭部公司的細分賽道,馬太效應在加劇,2019年能拿到錢的依舊會是具有一定業務規模的頭部公司。初創公司要拿錢的機會,存在於新型的細分領域,比如NLP(自然語言處理)。
很多企業開始把科創板看作一條拿錢的出路。不過投資人的建議是,科創板對企業的確有促進作用,但也只是一條途徑而已。對於那些業務不夠紮實,但把登陸科創板看做當務之急的公司來說,公司高估值跟業務價值差距較大,長期來看可能暗含隱患。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今年的關注點是創新、營收和效率。後者意味著要更重視精細化運營。從去年底到今年初,他把整個公司的運轉情況量化為一系列表格和模型。
不只出門問問,不少AI公司都開始做內部管理最佳化。“過去我們也非常注意這些,但沒有很量化地做一個模型,今年創業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比較隨意地投入。一方面要拓大營收的規模,另外一方面也要支撐這些營收對應該有的效率,因為最終公司是要賺錢的。”李志飛說。
在迫切創新和做標杆落地的路上,不少AI公司都遇到過客戶並沒有強烈付費意願,但也列為了戰略專案的判斷失誤。2019年,這些創業者更聰明瞭,不願意再為無用功買單。
同時,這批技術出身的AI創業者、CEO們也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而不僅是個好的科學家。
寒冬中誰還有機會?最先規模化落地的人
對於AI公司,商業化是從去年延續至今的命題。
商業化的核心是產品化和落地。當錢袋緊縮,投資人和客戶已經不能僅憑演算法和demo被說服,誰能先做好落地,誰就能最快跑出來。
相對於前兩年,如今的AI創業者已經不會把做通用型AI掛在嘴邊,都選擇從垂直領域切入。
在每個領域,創業者都在做標杆專案。DuerOS和天貓精靈的策略,都是先以自己的智慧音響為標杆專案去展示技術水平,後期陸續吸引到第三方廠家入駐。而放到小公司身上,則是要跟靠譜的客戶做出靠譜的標杆專案。
去年,為了做一個標杆案例創業者有可能不計投入,但這種態度在2019年發生了變化。錢花了就要砸出坑,創業者在為創新買單時越來越慎重,這是他們驗證自己商業模式的一年。不僅是產品質量本身,生產效率、成本、穩定性、規模化可能性、企業買單意願的強弱,都成了CEO們考量的維度。
因為大部分投資人已經沒有耐心為十幾年後落地的高精尖技術買單。
另外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是,2B(又分為大B和小B)、2G、2C該做哪類客戶的訂單?
在中國,從規模和持續性上看,2G訂單的誘惑力都是最大的。AI作為底層技術,跟2G交集面很廣,如今的四家計算機視覺獨角獸(商湯、曠視、雲從、依圖)的崛起都藉助了政府加大安防產品採購的東風。2G毛利高,但問題在於經驗難以複製。
更多人選擇2B,困惑同樣在於難以跳出“專案公司”,規模化鋪開。此外,創業者發現拿大B客戶需要更高明的銷售經驗,努力突破標準化和規模化難題的人選擇了做小B客戶,不過其中的隱憂在於門坎不高,未來的營收規模有限。
不論選擇哪條路,承接大專案的能力、專案運轉的穩定性和準確性都將是2019年區分AI公司高下的關鍵。
巨頭入場,產業共同體萌生
2019年可能是AI領域併購和產業鏈整合的最佳時機。
早在幾年前,就有投資人關注到BAT開始對金融系統、零售資訊化公司做專案併購。如今隨著BAT和獨角獸級別的技術服務商的正式宣傳,這些鋪墊終於走到了臺前。
一個老問題再次被丟擲:2B行業會不會像2C一樣,一旦巨頭進來就贏者通吃,或者做不大,一旦做大了就被併購。
一種普遍的看法是,贏者通吃不會出現。產業網際網路鏈條很長,涉及的參與方眾多,無論誰想單獨做都勢必力不從心。投資人也提出了新概念——投資產業共同體。
建立一個產業共同體,有能力牽頭的往往是掌握技術和C端使用者資料的巨頭。而獲取訂單,就是中小型創業者在巨頭身邊最切實的益處。
“很多初創公司沒有資源承接比較大的專案,更多是提供終端實施能力和服務能力,現在BAT進來幫小公司做這個,(它們的角色)有點像是升級版的傳統整合商,反而對這些小公司是更好的。”華興新經濟基金執行董事鄒彥書對36氪表示。
舉個例子,科大訊飛把自己的開放平臺看作一種銷售渠道,B端客戶會來平臺上採購,訊飛是個集市,可以為客戶推薦小型創業公司的產品,併為其做品牌背書。
站進巨頭生態,多少能分一杯羹。有人把這種關係看作“依附”,有人稱為“協同”,具體如何還看平臺和細分技術服務商的利益分配。在2B生意裡,平臺要想存活,必須要做好每個環節的利益分配機制。
獲得巨頭投資的企業,可能也會收穫部分巨頭牽線的訂單。而另一種有價值的資本協作,會發生在中小型公司的抱團取暖中。當拿錢越來越難,兩家各有所成的公司選擇合併,就有更大機率先佔領市場,這類整合將在2019年頻繁出現。
以下分別是曠視科技CEO印奇、出門問問CEO李志飛、優必選CTO熊友軍、華興新經濟基金執行董事鄒彥書完整的觀點呈現:
華興新經濟基金執行董事鄒彥書:
AI在五六十年代就被提出了,經歷了幾次波峰波谷,而每次波谷的出現,都是因為它在商業化上有一些東西沒有按照預期得到驗證所導致的。2018年是一個調整和驗證AI行業的時間點,到了2019年好多人都說AI的泡沫是不是破了,我自己倒覺得還好。想推動某一個行業,起初總是要有比較大的資本投入才有可能把它催生出來的,過去2C是這樣,AI也是如此。
經濟形勢在下滑,所以AI到底靠不靠譜,能不能去代替人力提升效率,現在正是驗證的時機。在這個過程中,能驗證自己,還能不斷地夯實自己的商業模式,就會再進一步。如果不行了,那就要被淘汰。
驗證商業應用我們分很多維度,比如效率、成本、穩定性,以及能否規模化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市場是否願意為你的技術或者產品買單。如果一個技術一直都說我非常先進,但就是落不了地,不能變現,那麼它們不是大部分投資人所追求的專案。當然不排除有一些高精尖的技術需要長時間的人力精力財力的投入,但一定要有個預判,是否有長期的巨大的價值,以及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市場不好的時候,不一定有投資人持續投入,所以公司是否有正向的或者接近正向的現金流,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首先你要有造血能力,你要活下來。現在我看2B公司會格外關注著這點。
對於2B公司,3千萬(驗證了公司產品可落地)、1億(有商業化的能力)、3億(有一定的壁壘和規模化能力),各是一個門檻。能做到三億收入以上,我會對它的估值有一個比較大的調整。
不侷限於AI,目前一些更垂直的To B專案也已經開始盈利了,比如智慧客服和HR管理系統。不過一些線下服務較重的To小B公司一般會有一個問題,即規模化的管理成本會越來越大,很多公司就死在規模化擴張的過程中。能做有些公司規模能做到3-5億,但做到10-20億的體量,就存在瓶頸——即門檻夠不夠高,面對低價攪局者沒有足夠堅固的護城河。
創業者要想衝出來,時間點非常重要。中國的2B生意裡最大的客戶其實是2G,比如安防就催生了360和很多做計算機視覺的公司。我認為接下來一波機會,是政府可能在一些業務的視覺化、在資料治理這些方面有需求;另外自然語言處理(NLP)可能會有顛覆行業的成果,引發新的機會。但在BAT這類大公司已經關注到的領域,如果同場的創業者目前還處於初創、幾千萬收入的規模,除非有大的技術突破,要不就很難做出來了。
另外在做落地的過程中,技術創業者要思考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市場現階段最需要的,然後在產品化的過程中可酌情考慮做些妥協——誰有更炫的技術,未見得是區別創業者將來生存方式的核心,核心是能否承接規模化的業務。
例如你同時服務幾十萬個攝像頭,在這個基礎之上還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和很好的準確度,這是至關重要的。這其中有更大承接能力的人,客戶會更有意願給他更多專案,不斷提升他的能力,在將來就能獲得崛起。而只能承接小訂單的公司,他們的專案之間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曠視科技CEO印奇:
今年是AI公司更聚焦的一年,但是聚焦需要準備和實力,聚焦一個行業代表你要做的更深,並不是所有的AI公司有這樣的基因。我們有一個理念,如果不從應用出發去做平臺都是耍流氓。如果微軟沒有Office是不能做Windows的,Office是微軟最賺錢的產品。無法為終端客戶創造真正的價值,卻說你是一個平臺公司,這是大部分AI公司在起步時可能會犯的錯誤。我們可能也做過那樣的表達,但是我們希望能成為一家紮實的公司,所以我們一直在嘗試,找到場景扎進去。
曠視科技圍繞的廣泛場景是AI+供應鏈,細分為三層:1、智慧製造;2、智慧物流;3、智慧零售。
我認為做產業網際網路基因是最重要的擁有兩個基因:第一是技術基因。在資訊化變革之後,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講自己是科技公司。每個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基因,比如BAT的技術基因可能是應用、移動網際網路、線上的資料化運營能力,而我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最重要的技術基因就是AI能力,我們也具備這樣的AI能力,基因未來可能會長出很多東西。
第二是商業基因。如果按三波浪潮來看,第一波是IT浪潮,第二波是網際網路浪潮,第三波是物聯網浪潮,我們需要的是1+2這種型別的複合型人才。做IT的人才,非常講究客戶服務,非常務實,講究做垂直、做重;網際網路領域有很新的思維,講聯盟、用資本加速等等。一個是重,一個是輕。在產業網際網路裡,需要新的一群人,這群人要兼具輕和重的思維。比方說普洛斯,它原來是做地產的,做最重的生意,但是它同時又有金融、投資、科技這些最輕的模式,所以能從行業裡脫穎而出。所以未來真正做產業網際網路的公司,某種意義上會是那樣的基因。
曠視的核心能力是演算法能力、對行業的理解,以及能構建這樣的一個作業系統,只要堅持做好我們的事情,會有相對廣闊的空間。IoT這個場景剛剛開始,上半場還沒有跑,即使是過去BAT這樣的巨頭,在這樣的一個新興物聯網行業裡面,都很難一個人把所有的事都做了。網際網路讓大家覺得似乎是贏家通吃,只有一家,但我認為未來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會是更加協同的網路,生意模式會決定這個生態最後會怎麼構建,產業鏈裡公司協同性會更好。
當然,當公司大了之後,大家都會有一些交叉邊界,這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核心在哪裡。包括BAT這些巨頭,都有很多新業務的嘗試,邊界一直在變化,但是核心能力如果想的很清楚,確實是這個領域最強的,你就可以和大部分人做朋友,真正建立壁壘,保證你的商業價值。
出門問問CEO李志飛:
2019年我們會在三件事上尋求改變:創新、營收和效率。我一直在琢磨創新這件事,思考谷歌、蘋果、三星這些公司的創新效率和團隊設定,以及跟國內企業的區別。
AI的創新分為三類:第一,最底層核心演算法的創新,關注科技最前沿的領域。第二,AI工程化的創新,把學術論文裡的東西做落地需要做很多最佳化,做好這一步既需要懂國際前沿的演算法,又需要懂產品和場景需求。第三是AI產品創新,絕大部分中國公司可能都是在這方面的創新,因為你沒有足夠多的科研人才,很難做國際前沿演算法研究,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具體需求,可以倒過來想有什麼工具可以解決問題。
我認為對於中國公司,第二類創新是最值得投入的,能在未來帶來更大競爭壁壘。
另外最近我們在營收分析上下了很多功夫。去看每塊業務究竟能做到什麼規模的營收,為了支撐這個營收,需要如何設計團隊。甚至做一個可量化的模型,研發究竟投入多少,未來18個月的預期是什麼樣的。
2019年很多公司都在做內部管理的最佳化。以前很多AI公司會為了做PR不賺錢地投入,或者隨著興趣很隨意地投入,很多戰略級專案都虧損著做,最後不了了之。但今年以後大家會越來越理性。我們一方面要擴大營收規模,另一方面支撐這些營收需要對應的效率,真金白銀要花在對的地方,最後才可持續。
創新也要講究效率,要有紀律地創新。以前我遇到最大的一個困難是,所有人都會跑來說我們是戰略性專案,人手不夠,但究竟哪個專案才是真正必要加大投入的,大家都沒有宏觀層面的概念。現在我們用量化的方式去看一個專案的投入產出,每一次嘗試創新都會非常理性的去Argue。
優必選CTO熊友軍:
實際上機器人的發展過程有一個規律,就先是To G、再To B,然後再To C,因為政府對這塊的推動作用非常大,尤其是中國市場,而且有很多的需求。不過公司究竟做哪種生意,還是要看具體的行業,在做決定之前肯定要做一下市場評估,看一下這個行業是不是足夠大,是不是值得去做。
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Walker,相對於2018年CES展示的版本,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以前是雙足機器人,今年再次基礎上加上了上半身,目前是一個完整的人形機器人了。這意味著它跟物理世界會有更多互動空間。
這裡面突破了一些關鍵問題。比如最難的直立行走裡面的平衡技術,還有機器人的手眼協調技術。
我們一直在投入資金研發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做一些四五年甚至更長遠的研究。因為未來機器人可能會有其他驅動方式,不一定是電極驅動的、AI驅動的,說不定會是電子驅動或者仿生肌肉啟動。這些技術很前瞻,但是風險也挺大的。
Walker的身高是1米45,我們希望它像個小孩一樣,跟人互動的時候更有親近感和自然感。如果太高會有壓迫感,它本來就是一個機械的東西。太矮的話就看不到桌子上的東西,視野和互動受限,不能完成一些任務。Walker距離上市還有一段時間,需要再做些最佳化,如果要走入家庭,定價的話大概會是一輛中檔轎車的價位,20萬元-30萬元。未來技術進步,價格會進一步下調,真正走入家庭。
像使用者進門後它給你掛書包和衣服,下雨天給你拿傘這類機器人主動發起的服務,目前我們還會自己規劃出來的,希望透過AI技術讓它不斷學習這些能力,未來主動服務,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機器跟人的互動分為表情、姿態和語言。現在人形機器人已經能夠識別人的驚訝、高興、憤怒這類情緒了,然後自己做出一些表情作為回饋。另外它也開始識別人的年齡、性別、家庭角色。在這個基礎上,以後就可以做有針對性的互動了。
機器人這個領域,目前能夠去做開發,其實還是一些大學和研究所。優必選目前是跟學校或者合作伙伴用機器人做一些應用開發,比如安防巡檢、智慧家居、商場導購類的。跟商業公司的合作,目前產品還沒有上市。
我沒法給出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的明確時間點,但從Walker在家庭場景測試的情況來看,會非常快。人形機器人早期(發展慢),是因為周邊產業不發達,人工智慧技術還沒有取得很大進步,但Walker現在也就三年多,已經有了很大進步,接下來行業迭代也會加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3832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程式設計師嘛,先做個好架構師再說程式設計師架構
- 2019女生節說說大全 女生節祝福語說說致所有女生
- 先簡單說一說Java中的CopyOnWriteArrayListJava
- 共享單車,不想說再見
- 開源表單工作流引擎好用嗎?
- 2019情人節朋友圈說說大全:2.14情人節微信朋友圈說說句子推薦
- 用AI說再見!「辣眼睛」的買家秀AI
- 用AI說再見!“辣眼睛”的買家秀AI
- 不要讓我做“神作”了,我只想活下去
- 2019情人節發微信朋友圈說說 情人節發微信朋友圈情人節句子
- 想進行直播軟體開發,先解決好頻寬問題再說其他的
- 特斯拉宣佈降薪!開源節流,疫情之下如何提升企業管理效能
- 2019 面試準備 - JS 防抖與節流面試JS
- 特斯拉自研AI晶片,要和英偉達說再見?AI晶片
- 節流
- AI開源 - FeaturetoolsAI
- JS簡單實現防抖和節流JS
- 一小段簡單的js節流JS
- 2019情人節一個人QQ簽名 一個人的情人節傷感說說句子
- 主流的開源ETL工具清單及優劣說明!
- 年沒太基節參拉治再長流HFOL2_126
- 函式節流實現滑動下拉選單函式
- 疫情大環境下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 事件節流事件
- 聊天室原始碼開發中防抖節流的簡單實現原始碼
- 再說swift namespaceSwiftnamespace
- 再見,2019
- 2019 年 AI 研究排名:美國領先中國 7 倍AI
- 總結2019,展望2020
- 橋水:2019全球展望
- 2019女生節發朋友圈的經典勵志說說 三七女生節一句話的勵志說說
- 北京如何成為AI高地?2019北京智源大會開幕,中外共話AI研究前沿AI
- 別再說SUM函式很簡單,進來看看吧!函式
- 一文了解用於ML/AI工作流的開源編排器FlyteAI
- AI開源專案 - SeldonAI
- AI開源專案 - ONNXAI
- AI開源專案 - KubeflowAI
- AI開源專案 - MLflo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