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一天不看到生成式人工智慧(AI)將如何改變每個人未來的標題。對一些人來說,它就像普羅米修斯之火,可以解決最緊迫的挑戰,包括消除貧困。對其他人來說,人工智慧意味著失去工作和我們所瞭解的後工業世界的終結。
這兩個極端都不無道理。
我們尚未完全瞭解人工智慧將對我們的經濟結構和就業、人類潛力以及我們追求進步的效果,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它將推動一場技術革命。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目睹蒸汽機這樣的東西徹底改變了交通運輸。汲取過去,借鑑現在。從長遠來看,人工智慧還能夠促進增長和繁榮。與預想不同的是,在此過程中會造成一些破壞,至少一些行業和職業將永遠消失。
據高盛保守推理揣測,未來十年全球將有多達3億個全職工作崗位受到人工智慧的效果,相當於全球勞動人口的8.5%左右。從某種角度看來,這對於像墨西哥這樣的國家來說,這相當於超過500萬個工作崗位受到效果,超過了烏拉圭的全部人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理揣測,全球約40%的就業機會將受到人工智慧的效果,發達經濟體高達60%的就業機會可能受到效果,因為人工智慧主要因素高技能工作。
儘管如此,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人工智慧似乎是人們期待已久的全球生產力放緩解決方案,而全球生產力放緩是過去二十年發達經濟體增長緩慢的根源。高盛分析推理揣測,人工智慧普遍作用後,十年內將使美國勞動生產率每年增長近1.5個百分點。依據2007年至2019年每年1.5%的歷史平均增長率計算,這意味著生產率增長將翻一番以上,達到二戰以來的最高速度。
雖然從長遠來看是有益的,但關鍵問題是: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社會和政府應當需要做什麼才能做到平穩過渡?換句話說,我們如何藉助人工智慧的創造性破壞過程來做到共同繁榮?
我們有能力塑造未來。對就業的因素將取決於人工智慧是否取代或補充工人,這能夠藉助財政政策、激勵措施和監管來效果。如果人工智慧已然成為工人的補充,它能夠使他們提高效率、執行更高質量的工作或完成新任務。生產率的顯著進一步提升能夠在同一行業或藉助擴大相關行業的活動範圍來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醫療保健和教育的進步有望顯著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生活水平。
與預想不同的是,轉型的成本很高,雖然我們擁有能夠有效緩解人工智慧因素的政策工具和制度,但我們還應當需要新的政策工具和制度,其中包含新的財政政策和法規,以確保生產率的提高有對勞動力和資本的積極因素是有益的。如同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在《美國經濟學》中指出的那樣,一定要仔細調整再分配和預分配,以確保避免其他技術革命中出現的不平等現象明顯加劇,並保障民主制度。
最終,有多少就業機會被創造或摧毀,哪些類別的工人面臨最大的變化,人工智慧如何促進各個行業的自動化,以及這些行業位於何處,都取決於我們今天做出的政策選擇。即使發達經濟體首當其衝,最終資本和高技能勞動力稀缺但人口壓力很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也將受到效果。
雖然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人工智慧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事物,但能夠肯定的是,它有望帶來我們能夠選擇塑造的根本性變化。如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達倫·阿西莫格魯和西蒙·約翰遜在他們的著作《權力與進步》中所提到:“只有當技術的方向和分配不再牢牢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時,技術進步才能真正做到共享繁榮。”讓我們努力確保每個人都能從這場最新的技術革命中受益。
本文作者
Arturo Herrera Gutierrez
公平增長、金融與機構業務組
全球治理業務全球總監、副總裁
Jasmin Chakeri
世界銀行宏觀經濟
貿易和投資全球業務經理
Nathalie Picarelli
世界銀行高階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