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遊資網發表於2019-03-25
河洛工作室試圖尋回昔日榮光,但時代似乎不再打算給他們機會了。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據民事判決書顯示,臺灣「智慧財產法院」3月12日判決河洛遊戲公司因旗下游戲《俠客風雲傳》侵害智冠科技著作權相關財產權,須向後者賠償新臺幣2400萬元(約合人民幣522萬元),且不得繼續公開發行《俠客風雲傳》,並於報刊頭版公示判決結果。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河洛群俠傳》「寒酸」的畫面

這次判決對於身處困窘的河洛遊戲而言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儘管重新組建以後復刻經典《武林群俠傳》製作的《俠客風雲傳》還算是獲得了大致好評,但隨後推出的兩款遊戲《俠客風雲傳:前傳》與《河洛群俠傳》均未能讓玩家滿意,其中於去年發行的《河洛群俠傳》更是因為糟糕的優化、層出不窮的bug、嚴重落後於時代的3D化嘗試與失敗的地圖設計等諸多問題招致口誅筆伐,目前Steam好評率僅為62%「褒貶不一」的水平——這還是有著「國產光環」加成的結果。

本身遊戲製作相對失敗已經為新河洛工作室的前途蒙上一層陰影,而敗訴更是將他們向懸崖邊緣推了一把。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案件的判決書

智冠為何要起訴河洛遊戲?他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很多人可能對這次事件不明就裡。這並不奇怪,河洛工作室還是誕生於20多年前中國PC遊戲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名詞,早已遠離了人們的記憶,要捋清他們的關係,還得從那個「遠古時代」說起。

智冠科技與河洛三部曲

1983年是臺灣遊戲的元年,彼時巨集碁電腦將其媒體事業部拆分,成立了「第三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這是華語地區第一家遊戲公司。同年7月,亞洲唱片公司的老闆王俊博也瞄上了遊戲行業,在高雄成立了故事主角之一的智冠科技有限公司。憑藉與SSI、動視、EA、Maxis等著名遊戲公司先後談下經銷合同的優勢,智冠科技在短短几年內崛起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遊戲發行商,同時也將自研原創遊戲搬上排期表。

1991年,人稱「小蝦米」、日後成為河洛工作室製作人的徐昌隆入職智冠科技。不過一開始他負責的並非遊戲開發,而是智冠旗下一本遊戲雜誌的編輯工作。一年後,機緣巧合之下,正在辦公室看巴塞羅那奧運會比賽的徐昌隆被來訪的遊戲開發部門老大招攬至旗下開發遊戲,並於次年完成了一款名為《中華職棒》的體育類遊戲,正式踏上游戲製作人之路。

在《中華職棒》發售之前,智冠旗下其他遊戲製作組已經推出了《三國演義》《笑傲江湖》兩款遊戲,奠定了智冠遊戲圍繞歷史與武俠主題的開發基調。藉此東風,由徐昌隆領導的河洛工作室於1993年在智冠內部成立,並在1996年推出了「河洛三部曲」的第一部:《金庸群俠傳》。在當時劣質遊戲橫行的市場中,《金庸群俠傳》憑著金庸武俠的高接受度和出色的遊戲設計迅速打響名頭,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隨著《金庸群俠傳》一炮而紅,工作室馬上投入到其續作的開發工作,然後在2001年8月推出了大受好評的《武林群俠傳》。在此期間,徐昌隆還註冊了名為「東方演算」的公司,作為河洛工作室的公司實體經營——和小道訊息所說的「徐昌隆離開智冠後成立東方演算」不同,事實上東方演算成立時間甚至早於《武林群俠傳》的發售。

此後風雲突變,單機遊戲市場的崩盤來得急遽而迅猛。類似於那些沒能趕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而迅速消亡的老牌入口網站,臺灣遊戲產業也沒能抓住世紀之交網遊市場迅速膨脹的機遇,反倒是沉醉於閉門造車或是花巨資引進日本的色情遊戲,以致在被網遊時代被打得措手不及。

2003年,臺灣遊戲市場萎縮至不足2000年的1/3。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仙劍奇俠傳》系列的製作人姚壯憲說:「人才、市場、資金、玩家的關注,到了2003年,彷彿一下子就消失了。」

在外部環境迅速惡化的情況下,河洛工作室不得已用一年時間匆匆開發完成了《三國群俠傳》,在結束「河洛三部曲」的同時也宣告了自身歷史使命的終結。後面的幾年,河洛工作室沒有再推出過新遊戲,2005年6月徐昌隆正式離開智冠科技,緊接著東方演算也在次年宣佈解散。

儘管如此,河洛三部曲的版權仍留在智冠科技手中——畢竟智冠在遊戲開發期間承擔了工作室的全部支出——而這也為日後的版權之爭埋下了伏筆。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如今的智冠是官網上掛著一堆浮動小廣告的代理商

單機時代結束後,智冠科技著力於擴張代理業務,先後接下了《魔獸世界》《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守望先鋒》《文明Online》《古劍奇譚2》等遊戲在臺灣地區的代理髮行權,此外還與Google廣告、LINE、Facebook等公司建立合作營銷關係,甚至還涉足於電子支付業務。至於原創遊戲開發,似乎已成了一個遠古的幻夢,能稱得上「原創」的,也只有幾個不溫不火的手遊。

河洛工作室的重生

轉眼便是十幾年後。某年春節,遠離遊戲開發一線的徐昌隆在家中偶然想起《武林群俠傳》,便試著Google搜尋了一下關鍵詞,卻意外地發現這款在臺灣幾乎已經被徹底遺忘的遊戲在百度貼吧居然還有著一定熱度,製作遊戲的夢想頓時重燃。適逢碰上了志同道合的投資人支援他的決定,因此在2014年3月17日,徐昌隆註冊了河洛遊戲有限公司。3月31日,「復活」的河洛工作室在社交媒體正式宣佈重組完成,並會使用現代技術,以《新武林群俠傳》的名稱重製當年的《武林群俠傳》。

事情似乎順風順水——除了遊戲名稱問題。因為《新武林群俠傳》在河洛重組以前就被智冠授權給了其他公司,因此河洛的《新武林群俠傳》最終改名《俠客風雲傳》發售。當然在我看來,這倒順耳了不少。

而在遊戲還在開發的當兒,徐昌隆便已找到老東家智冠科技簽署了代理經銷合同以及《武林群俠傳》音樂授權合同,作為當地最大遊戲代理經銷商的智冠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當然,沒人知道這段時間內智冠是對《俠客風雲傳》沒有版權的事實瞭然於胸卻故意釣魚執法,還是真如在法庭上所述「每年代理數萬款遊戲,不可能詳細檢查對方的遊戲內容」。而且,智冠還在音樂授權合同中加入了一條規定河洛工作室不允許將音樂用於任何聲稱與《金庸群俠傳》或《武林群俠傳》相關專案的限制條款,至於新組建的河洛工作室有沒有注意到這條款也是不得而知。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總之,《俠客風雲傳》就那麼不疾不徐地開發著。遊戲最終在2015年10月正式發售,隨後獲得多數好評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然後,2016年初,一封律師函被寄送到河洛工作室,信中智冠科技指責河洛對《武林群俠傳》的復刻侵犯了智冠的版權。2017年6月,河洛遊戲被智冠告上法院。一年多的訴訟流程過後,法院宣判河洛遊戲須向智冠科技賠償2400萬新臺幣。

河洛遊戲還會不會有明天?也許只有他們和時間知道答案。

法務問題:高懸在新工作室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再去追究河洛工作室是否被智冠科技擺了一道沒有意義,就事實而言,《俠客風雲傳》確實是不折不扣的侵權。在尚未得到版權方授權前提下重製對方遊戲的行為,無論用什麼理由辯解都顯得蒼白無力,畢竟這是智慧財產權中最基礎的概念。

無版權開發無異於讓自己成為待宰的羔羊,如此明顯的問題任何法務團隊都理應能注意到。河洛遊戲這樣一意孤行地跳進智冠挖好的坑裡,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他們從來就沒有關心過法務問題。

這種現象在小型遊戲工作室裡並不鮮見,因為充滿熱情的開發者往往是「為愛發電」,單憑一腔熱血便投入到遊戲行業,卻很少關心未來可能遇到的種種矛盾衝突。這些開發之初由「朋友」或「熟人」構成的團隊很多靠著人情而非合同維繫,若遊戲取得成功,隨即而來的利益分配問題極易摧毀掉這支團隊。

被判賠520萬,河洛工作室會夭折嗎?

去年年中,一款國產遊戲《WILL:美好世界》製作團隊便爆發出激烈內訌,主程式指責主創沒有給付報酬,主創則反駁稱主程式上班划水、破壞工作,雙方各執一詞,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羅生門。不論誰是誰非,從他們「前一天說給錢,第二天又變臉不給」這樣的描述可以得知他們事先對於利益分配根本沒有達成過協議,只靠「酌情」分配,最後矛盾的爆發以及工作室的解散也就在情理之中。

直覺式的觀念可能會認為事先談判會引來爭執,不利於團隊建設;但托馬斯·索維爾在《知識分子與社會》中指出,交易條件的磋商實際上是雙方在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衝突調和,解決了前行路上的隱患後,雙方更有可能通力合作,創作出更好的產品。

儘管河洛遊戲的案件只是個例,況且根據規定在4月1日前還有機會提起上訴,未必會導致工作室的滅頂之災。但它反映了小型遊戲工作室內部普遍淡薄的法律意識,而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釀成惡果。

來源:遊戲新知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J5iMUAKO-3q_0I47_HGEl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