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屆技術男到百度VP,這是低調到沒百科的吳海鋒首次受訪

量子位發表於2018-05-04
李根 發自 上地十街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百度有很多技術出眾又低調隱祕的大牛,有的甚至找不到專屬的“百科詞條”。

百度副總裁吳海鋒,正是其中代表人物。

《百度AI人才圖鑑》中,我們說他是百度搜尋業務的現任掌舵者、鮮有曝光的12年的老百度,正在承擔著百度安身立命的“搜尋”的繼往開來使命。

但吳海鋒是誰?他對百度搜尋的進化又有什麼看法?對於技術員工成長和團隊管理又有哪些經驗心得?

在這次量子位的專訪中,吳海鋒給出答案。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一線技術到百度VP

吳海鋒2006年浙大碩士畢業,旋即北上加入百度,成為搜尋一線技術團隊中的一員。

在他加入前的一年,百度剛剛登陸納斯達克,頂著“中國Google”的概念打造中文搜尋引擎,從每一個細節技術上去夯實基礎,成為吳海鋒在內的技術員工的核心任務。

640?wx_fmt=jpeg

 2007年百度七劍客之一郭眈給吳海鋒頒季度之星獎

吳海鋒回憶,當時最主要工作的就是自然語言處理(NLP),做的都是文字理解、語言理解——把人的語言轉換成機器的語言,把機器的理解轉換成人能看懂的東西。

NLP的工作,吳海鋒一做就是7年。

這7年裡,他從一線技術,升級為技術管理者,並在2008年,因為阿拉丁(百度搜尋開放平臺)的推出,榮膺當年“最佳百度人”。

抉擇點出現在2013年,吳海鋒主動請纓,決定從技術管理者向業務管理者轉崗,負責起整個圖片搜尋業務。

當時來看,這不是一個“聰明”的決定。整個百度正在“跑步轉型移動網際網路”,而圖片搜尋又方興未艾,沒有人知道選擇新業務意味著什麼,更別說主動接受“管理降級”的風險。

然而正是2013年的選擇,成為了吳海鋒在百度和大搜的轉折點。

2014年起,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給影像識別帶來的作用開始顯現,圖片搜尋也開始成為百度搜尋的新核心,吳海鋒也跟著接管整個百度大搜工程架構團隊,又一年,整個產品團隊也歸入他的管理文件中。

由此開始,吳海鋒開始成為百度搜尋的技術領頭人。然後在2016年年底全權掌舵,從商業模式、生態,再到產品全域性,以更高層級去決策整個百度最重要的搜尋業務方向。

作為嘉獎,吳海鋒拿到了2017年的“百度總裁特別獎”。

640?wx_fmt=jpeg

搜尋進化三時代

從一線技術到掌管百度核心業務的副總裁,這其中有吳海鋒的個人奮鬥,也離不開搜尋在歷史程式中的進化。

吳海鋒附議李彥宏的觀點,以PC、移動和AI三個大時代去看搜尋變化。

  • 第一階段是PC時代,無論是整個搜尋,還是百度業務,都經歷了一個從內容匱乏到資源豐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百度推出了貼吧、百科、MP3等產品。

  • 第二階段是移動網際網路階段。依然從資源缺乏到內容大豐富,但與PC時代不同,移動時代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將PC資源向移動實現轉型。於是在移動大勢下,百度對搜尋的認知不再是連線人與資訊,還要連線人與服務——智慧手機的爆發,讓更多服務隨之成為可能。

  • 第三階段即AI時代。吳海鋒認為它剛剛嶄露頭角,這個時代下,智慧互動形式將更加多樣,於是更豐富的智慧硬體、更多樣的搜尋渠道和產品載體,也將成為可能。

即便本質依然是搜尋,但這位搜尋老兵判斷,AI時代的搜尋,外形概念將不再重複固有足跡。

對於搜尋的本質,吳海鋒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搜尋的產品本質在於連線,一端是使用者,另一端是使用者表達的需求,以及整個資訊世界。

不論是PC、移動網際網路,還是AI時代,中間技術有不同,但本質並未發生改變,而且在“前AI時代”裡,搜尋就在解決大量的NLP問題,所以實際上也能以最常見的AI產品視之。

然而在PC和移動時代,AI尚是冷門,NLP也未受到廣泛關注。但就在這個階段的積蓄中,使用者表達和需求,都發生了變化。

一是搜尋表達從專業化走向口語化。以前的搜尋query可能是“電腦”、“開機”和“藍屏”,但如今使用者更願意直接鍵入“電腦開機藍屏怎麼辦呀”,對於搜尋的智慧有了進一步要求。

另一方面是人機互動。不再是鍵盤和文字,從圖片、視訊到語音,新的互動驅動了搜尋生態的變化,以及搜尋能力的進化。

如何看待這種進化?

吳海鋒舉例說,PC時代的訴求是前10條滿足使用者,移動時代的訴求是4-5條(一個手機螢幕),到現在的追求是1條準確回答使用者。

而且更具挑戰的是,基礎資料在瘋狂擴張,需要運用新技術、新架構去促進搜尋引擎的發展。

這種新技術、新架構,實際就是AI。

吳海鋒回憶,2014年開始,百度內部圍繞整個底層系統做了一次大規模機器學習的架構擴充——從計算能力上讓整個搜尋系統的AI能力上一個臺階,做了一次徹底的系統迭代。

其後才有了產品上的極速搜尋、Instant search。也是從那時開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開始更廣泛運用到百度搜尋技術中,帶來了搜尋速度上本質性地提升。

不過,吳海鋒也認為,更激動人心的技術時代正在徐徐展開,如果說他是伴隨中文搜尋成長起來的一代,那AI也同樣帶來更重大的機會,他認定技術小夥伴們可以好風憑藉力。

技術創新心路歷程

從應屆畢業的一線技術員工,12年裡成為執掌最大中文搜尋引擎的VP,吳海鋒對自己這一路的心路歷程,也立足此時進行了總結。

他歸結為以下幾點:

  • 第一,技術信仰。無論是NLP,還是圖片搜尋,都在進行當時技術邊界的突破。他們沒有實際業務,也沒有線上指標可參照,滿足感完全來自技術上的創新,如果不是對技術深懷敬畏和信仰,無法走到今天。

    同時,百度的技術基因,以及大平臺之上的開放驅動力,也在為這種技術創新提供土壤,雖然NLP技術不直接展現在某項業務中,但從王夢秋(曾任百度技術副總裁)帶隊時開始,技術團隊的發展規劃就都在全公司業務規劃中,於是團隊能獲得更多資源,有更好發展。

  • 第二是創新焦慮感。從成為技術團隊leader開始,整個團隊和業務發展的壓力都不小,這個階段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一個基礎技術團隊不能持續創新、提供新東西,就可能失去持續價值,所在這這些年裡,吳海鋒堅持每年都要有新技術探索,每年都要投入人力創造新價值。

  • 第三,擁抱變化。在2013年看到搜尋的挑戰後,吳海鋒主動請纓轉崗,捨棄NLP方面的一些管理權,把更多精力投入當時方興未艾的圖搜新業務中。他回憶說,那時只是希望打破自己天花板,但也是嘗試擁抱變化,從一個新技術開始,探索出應用和商業模式,會讓成就感得到更大滿足。

  • 最後是時代機遇。從2006年畢業即加入百度,到今日成為最大中文搜尋引擎的掌舵者,吳海鋒認為整個百度成長的過程,也是他們這一批技術人的成長過程,時代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和機會,讓個體可以實現快速成長。

如今的吳海鋒還會常常想起剛加入百度時的時光,那時候單身、家近,整日整夜埋頭在公司,凌晨1、2點都是常事,通宵達旦也不在少數,大家都懷抱著對於技術變革的信仰和熱情。

而恰好身處時代機遇裡,06、07年入職百度的他們,現在都是各技術和業務線上的中堅。

不過吳海鋒也強調,時代轉關,時代浪潮一浪接一浪,現在AI狂飆突進,會有更大的機會屬於新一撥技術信仰者。

Seize your Moment.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活動報名

640?wx_fmt=jpeg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16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qbitbot6入群;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群請加小助手微訊號qbitbot6,並務必備註相應群的關鍵詞~通過稽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專業群稽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介面,回覆“招聘”兩個字。

640?wx_fmt=jpeg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