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不是藥神》到網際網路行業從業保障

李博Garvin發表於2018-07-08

一.影評

這裡寫圖片描述
關於電影本身的內容就不劇透了,總體來看還是一部相當推薦的電影。影片講的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是關乎民生的,個人覺得比戰狼這種政治劇要有價值的多。電影本身,無論是從票房考慮,還是從為了過審的角度來說,帶有一定的偏向性,偏向的是患病的弱勢群體,個人覺得這一點到無可厚非。相信導演是想傳遞更多內容的,總體看敢於跳出商業片的思維,去講述一個病患話題的事情,投資方和導演一定是越過了很多障礙才把這部片子推上映,在這裡還是要有掌聲。

從我的角度來講,這個問題的根源是要平衡政府、病患群體、藥品開發商三者的關係。在劇中,雖然可能重點汙化了藥品開發商,但是可能也是迫不得已,總體來看,三者其實都沒有對或錯。

從病患的角度:面對天價藥品,逼不得以選擇購買便宜的走私藥,本身是為了活著。其實是值得同情的,背後衍射的是社會上大部分的群眾缺乏保障的現實,醫療保障遠不止社保這麼簡單,這一點不應該完全是政府的職責,應該把主動求保作為一種投資意識,在第二節會講。

從藥品開發商的角度:因為之前也剛好有一個同學是北大的生物製藥專業博士。跟他了解過,每種藥開發週期確實非常長,消耗的成本可能也是數以億計,藥品的版權只有20年。為了維持整個藥企的開發以及人才的供養,所以一旦有特效藥上市,往往會通過超出利潤百倍的價格銷售。利潤驅使高價值的產品,本身來講也是沒有問題的。高價、高效藥總歸是給了一部分人活下去的機會。

從政府的角度:因為這一類藥是終生服藥,而且價格昂貴,而且類似於這樣的病症可能有上百種,如何利用有限的預算或者是政治手段,能滿足如此大成本的醫保開銷,是政府的難題。劇中的警察局局長,依法辦案,法不容情,也是不應該被指責的。

怎樣好的去維持以上三者的關係,可能最終還是政府職能部門的難題,作為P民本身,既然大部分人的在一生中都很可能會患大病,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提前做好保障,特別是網際網路從業者。

二.網際網路從業者

選擇網際網路行業,其實本身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我是在體制內家庭長大的,其實在體制內,雖然收入有限,但是一些保障,也可以叫行業潛規則,可以很好地解決大病、慢性病人治病難的問題,在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對於網際網路從業者而言呢,沒有一些黑規則,大家按照合同辦事,如果一旦喪失了勞動能力,特別是因病喪失勞動能力,那麼可能基礎的生活保障就一下子崩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呢,也建議大家能主動地去考慮一些個人保障相關的問題,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購買一些對於未來的保障也是一種投資。另外也想提下對於存錢的相關問題,中國人都特別愛存錢,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存錢是一種樂趣,但是也有相當部分的人存錢是買一個保障。從我的角度來看,其實通過存錢來預防日後的變故只是一種低效的手段,因為缺乏槓桿,現在存1塊錢,以後生病了也只有1塊錢可以用。如何提高這種槓桿,使得現在的1塊錢,未來可以起到8塊錢的作用,考驗的是大家未雨綢繆的能力。我能想到的比較好的手段可能是通過配置一些疾病、人身意外、養老的保險來實現,自己最近也在做相關的一些研究,還沒有太多的心得可以分享,不過保險這種高監管力度(意味著低風險)、高槓杆的方式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手段。

網際網路從業者是典型的低齡、高收入、高身體負荷的人群,在這裡也提醒大家在日常消費的同時,可以存些保障金,也希望大家都多鍛鍊身體、少生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