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0歲老碼農的總結,奮鬥沒有意義,選擇大於努力

王者之劍發表於2018-10-29

今年剛好 40 歲,在一家著名外企做到技術專家的位置,在親戚朋友眼中,儼然已算半個“成功人士”,但內心深處,卻無一刻不戰戰兢兢。我知道,自己就像一個風雨中的高蹺人,哪怕一陣風,一個閃失,都會重重跌倒,甚至於再也爬不起來。

我有一個習慣,每年定期更新簡歷,然後面試一圈,一則看是否有更好的機會,二則瞭解市場行情與技術動向,也作為自己下一年努力的方向。

從 30 歲到 40,整整 10 年,年年如斯,這種形式一直有效的鞭策我努力學習和工作。因為我相信只要我保持努力,就會永遠站在技術的前沿,就會永遠保有強勁競爭力,所謂的“中年危機”永遠也不會落在我的頭上。

然而隨著年歲增加,隨著每年面試境況的逐漸下行,我越來越懷疑“努力”的價值,也漸漸能理解年輕時聽到的那句話:“所謂悲劇的人生,並不僅僅在於被不幸擊中,更在於這種不幸的不可避免性”,而“中年危機”就是這樣一個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劇,就絕大多數人來說,無論如何掙扎,都逃無可逃。

年初,跨過大半個北京城,來到某視訊網站應聘高階軟體工程師,我準備充分,狀態神勇,在技術環節過關斬將。因此,當我在會議室等待總監面試的時候,躊躇滿志,心想這個 offer 十拿九穩了。

我已經想好了,當總監坐下和我談理想的時候,我一定要把我的技術深度和廣度充分展現,我要和他談架構,談趨勢,談…,然而就在總監推門而進,我起身相迎的瞬間,從總監臉上我讀到不是微笑,而是分明的驚詫和失望。他甚至都沒有坐下,只是簡單問了個資料庫併發問題,就草草結束了這次面試。

這次面試,即使是事過數月,我依然清楚的記得哪位總監臉上的表情,他期待的顯然不是一個奸滑,油膩的中年大叔,而是一個血氣方剛,聽話,能加班的精壯小夥。

於是,我調整了策略,把求職的方向改為了架構師。這次顯然對路了,面試和諧多了,再沒碰到早前面試純開發崗的尷尬。

國內某著名商城的大資料架構師職位,技術環節,面試我的是一個 30 出頭的小夥,人很 nice,整個過程我倆的思路一直比較 match,能看出小夥對我很滿意,所以當面試結束,小夥子說讓我回去等通知的時候,我內心相當驚詫,覺得自己可能被悲劇的“套路”了,索性直接問:“我是不是挺讓你失望的,所以套路我,讓我回去等訊息呢?”小夥子是個直爽人,甚至有點激動,轉身拿過來幾分簡歷遞給我說:

“你看,這是最近面過的候選人,這是 XXX 的首席科學家,這是 XXX 的 VP,這是…,相比之下,你的背景真的是太一般了,我也是看你技術不錯,才讓你進入候選名單的。真不是忽悠你,架構師只有一個,公司肯定要在其中反覆篩選,我也是看咋倆聊的不錯,才給你看這些東西的。”

事後證明小夥確實是個實誠人,很快我就收到了複試通知,接下來又經過前前後後 2 個月,總共 6 輪面試,我才艱難的拿到了最終 offer。然而其中的忐忑,抑鬱,自不可為人道,再疊加此前面試高工時的屈辱,使我分明的覺出了這個年齡職場人的窘迫。

找工作使我確認了一個問題:純粹的技術崗,只要到了年齡紅線(大概 34 歲),即使你再努力,技術再好,再有熱情,也是白搭,人家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不會給你。因此,年齡大了,如果還想有口飯吃,就必須削尖腦袋往上走,做架構師,做管理。但殘酷的是,在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下,這些崗位必然是相對稀少的,那些沒有走上管理崗的大齡技術人員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作為一名 90 年代的大學生,曾經的“天之驕子”,從學生時代,我就時刻鞭策自己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生怕哪步走錯了,被技術,被時代拋棄。然而現實是什麼?即使你精通多門程式語言,熟悉各種設計模式,懂大資料,懂 AI,然而那又如何?

你不想做總監,不想做 CTO,就是想安安靜靜的研究技術,這個要求高嗎?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你要麼努力“奮鬥”,踩著眾人的失敗成為所謂的“管理者”,要麼就會跌成可悲的 loser,這中間沒有任何溫情的中間地帶。

在我們的價值體系中,“努力”是一件無比正確的事情,但在我們努力的同時,其實並不會去思考努力背後的價值,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享受這種“努力”的感覺,因為在沉重的現實面前,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稍稍減輕我們巨大的焦慮感。

那些毒雞湯,教人要努力,要超越,要成功,要做人上人!然而對一個群體來說,這種毒雞湯卻毫無營養,因為就一個群體來說,成功的永遠只能是少數,所謂的努力只是徒然增加了整個群體的生存難度(想想那些無底線加班),至於整個群體的成功率則不會有任何改變。

而要提高整個群體的成功率,這個社會就要能容納更多元化的價值觀:你擅長溝通,喜歡管理,可以,努力奮鬥吧騷年,向著 CEO 前進!而你喜歡技術,可以,我也欣賞你,創造條件讓你沉浸於研究,也滿懷信心的期望你的創新。哪怕你就是如此不思上進,就是滿足於“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我雖然不讚賞你,但也絕不鄙視你,是誰規定了“奮鬥”的人就比不“奮鬥”的人更高尚呢?

而要提高整個群體的成功率,除了更多元的價值觀,亟待改變的還有當前惡劣的勞動關係,例如惡性加班(如 996),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延長員工的職業壽命,才使個人努力有討論的空間。否則所謂的努力最終都會異化為年輕時在血汗工廠出賣青春,而年老色衰,加不動班了,就會被資本家無情的掃地出門,空留一聲嘆息!

10 年的時間,生活的磨礪,逐漸把我從一個盲目樂觀的青澀小夥,變成一個悲觀主義者,但無疑卻是歷史上最好的我。我已接受了自己的平庸,放棄了虛幻的主角光環,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

我是悲觀的,但更是理智的,因為保持理智的最佳方法就是徹底掌握悲觀主義,比如塞內卡就認為,憤怒和失望就是源於樂觀主義的預期。北歐的居民不會因為下雨而憤怒,因紐特人也不會下雨而失望,我也不會因為將來的生活對我的捶擊而放棄,因為這都沒有超出我的預期。

然而,即使如此,我依然要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把我的思索表達出來,那是因為:

雖然我們都是掙扎在底層的普通人,無奈,卑微,懦弱,但我們絕不傻,絕不麻木。我們雖然無力改變這荒謬的現狀,但也絕不會為這荒謬的現狀叫好,更不會把這種荒謬合理化,成為一個可悲可恨的“奮鬥逼”!

轉載自:

vsformac.com/一個40歲老碼農的總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