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最近的幾則見聞。
-
最近,新浪財經有篇文章把經濟危機甩鍋年輕人過度消費 中國年輕人正帶領國家走向危 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
-
騰訊的前員工,同樣是一位創業者近日墮樓辭世,令人扼腕嘆息。 生前3次創業,未及成功從22樓跳下,他叫阿甘https://new.qq.com/omn/20180808/20180808G0S82V.html
-
95後的年輕人的首份工作普遍不長久 領英:首份工作在職時間縮短 95後平均7個月離職 www.chinanews.com/cj/2018/08-…
-
原生家庭的侷限?少年網紅的成長寫照 “殺魚弟”網路想象外的真實人生http://www.bjnews.com.cn/inside/2018/08/10/498962.html
這幾條資訊,讓我有點看不懂這個時代,有人指責年輕人透支明天,有人說指責年輕人是巨嬰,有人說這屆年輕人不行。這個鍋可能是話語權掌握者的甩鍋行為,房價不是年輕人決定的,現行的社會遊戲規則不是年輕人多大程度能左右的,這口鍋輪不到這屆年輕人背。
王興飯否上說:“人均壽命延長真是帶來全新的社會問題。本來每代人隔二十幾歲,新一代人讀完書開始工作時正是上一代人開始考慮退休的時候。現在這節奏亂了。”
那麼,這屆年輕人(30歲以下的)要怎麼活?我個人思維比較發散,也懼怕對時事作評論,下面的內容不談我對時事的看法。
我更願意建立個座標系,從古今中外來發散性聊聊我個人對活法的感想。
空間維度-中外
國內的視角,這些年刷屏的文章都挑逗著年輕人的神經,要麼讓年輕人恐懼的要麼讓年輕人墮落的,比如你的同齡人拋棄你之類的,或者鼓吹努力無用,很多毒雞湯,大意就是隻要你夠努力,你最終會發現……結局還是那麼挫之類的,這些你真心當段子樂一下就可以了,別真的覺得努力讀書努力工作無用。
相比而言,國外的同齡人,據我個人少量樣本觀察,我發現一個的現象,出身屌絲的人,呆在外國做一個平凡人好輕鬆容易,相比而言,呆在國內的同學,無盡的焦慮圍繞著我們這些平凡人,即使大部分逃離一線城市的人日子過得也不容易。
針對國內外差異,我的同齡人大部分來自普通家庭的,我覺得有三點思考可以分享給大家。
**首先,從短期社會流動性的角度來看,在國內持續努力奮鬥然後改變命運的可能性比國外高。**在社會階層已經非常分明的已開發國家,跨越階層要困難很多。從我此前看到的一個資料,中國本科生占人口比例約6%,中國古代歷史上識字率沒超過5%,這兩個資料估計偏出不會特別大,這些資料可以大致做個推論,中國的階層還沒完全固化成型,通過讀書高考改變命運的概率還是存在的。
**其次,從長遠發展的競爭力來講,現在年輕人的發展潛力差異特別大。**從小學到本科教育情況來看,我們身邊這一代雖然是學外語的一代,但不是都是有“世界”觀的人。因為各種牆的存在,內心牆困死了年輕人的想象力,原生家庭的貧窮牆殺死了“殺魚弟”,資訊的牆更年輕人獲取資訊維度非常單調。如果我對大學的認識沒有大錯誤,名校給本科生上的課程,水平都差不多,好不會好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真正塑造人的差異的並不僅僅是知識或學識,而是見識和膽識塑造的世界觀。本科專業可能短期來看會限制一個人的可選項,但真正限制一個高校畢業生未來長遠發展的是視野。我都快三十歲了都沒出國,英語不過關,看世界也就是個皮毛,我深刻的理解,靠看書和靠親歷帶來的是不一樣的境界。名校的“學渣”邏輯就是找個好學校,選兩門課意思意思,有個學生身份就行了,上課不打緊,重要的是旅行,與人接觸、交談,到處去看。高曉鬆在奇葩大會講過,在當下行萬里路要先於讀萬卷書,現在的知識已經是膨脹成泡沫了,我們更需要視野來獲得評判書的能力。我認為道理是一樣,我們現在不是知識不夠用而是見識不夠用,這對年輕人長遠發展影響很大。
最後,國際化是中國下一個階段的發展主題,越來越多的企業出海發展,年輕的朋友們一定要多找國際化方向。去年我知道一個公司做中東市場遊戲發行,面向中東做本地化運營,還有一家手機廠商,針對當地的宗教禮拜,做系統底層適配,兩家公司本地化業務做得很成功。任何後發國家發展過程中,都會逐步形成高度依賴全球貿易的經濟體,已開發國家很多也依靠全球金融養活自己巨大的福利開支。財富取決於幅度,幸福取決於頻率,這個國際化的浪潮,年輕人能夠抓住的話也會創造財富神話。非常可惜的是,我見識不夠,自己對國外經濟政治文化了解太少了,沒有更多見解可以分享。
時間維度-古今
古代科舉制度一直讓中國有比較好的流動性,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歷史上中國多次發生農民起義把統治階級推翻情況,西方的歷史就比較少發生。古中國的制度設計有很強的政治智慧,制度演化一直沿著社會流動性的目標來調整,因為統治者深知社會如果僵化了,就會有大規模暴動。
今天的中國,相比世界上很多其他民族,我們還是非常勤勞的民族,社會風氣也越來越開放,雖然依舊揹負著很多歷史的包袱和偏見。
以史為鏡,我聊點思考。
首先,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衝突讓很多企業迷茫。經過多年的深耕,很多IT企業文化開始有了越來越強的生命力和自信力,公民意識的覺醒,讓很多側重個人主義的企業文化突飛猛進,強調集體主義令行禁止的企業越來越沒有生命力。企業最恰當的比喻是一支想贏得比賽的球賽,在這個充滿未知和變數的時代,強調個人主義的靈活性,更有利於幫助企業取得成功,也更有助於個人積累勢能。
我個人淺薄的知識來看,我認同一個觀點,強調個人主義的西方軍隊的作戰效率是高於強調集體主義東方軍隊的,集體主義很容易被擒賊先擒王策略給弄成鳥獸散。人數更少的清朝軍隊打敗了明朝軍隊,排除了國運小冰期之類的原因,很多戰役是潰敗式的。古希臘與古波斯得戰爭中的馬拉松戰役,一萬希臘聯軍贏了十萬波斯聯軍。所以選擇團隊,我個人建議,如果是面對更多未知的情況下,選擇能夠更多激發個人潛能的,能夠積累個人勢能的團隊,如果面對的更多已知的問題,可以選擇側重強調令行禁止的集體主義,這樣能夠掩蓋個人的怯懦,發揮集體主義的威力。
其次,贏在起跑線與贏得長跑的選擇。這是焦慮的年輕人常常面對的問題,父母很希望小孩贏在起跑線,可是有的小孩天生就比別的孩子晚熟。古人壽命更短,但並沒有像現代人對起跑線如此焦慮,古人有些人註定能少年成名有些人註定大器晚成,這裡面有無數的例子。其實,這裡很重要的思考點是“線”,到底什麼是起跑線,這個參照系是不是靠譜的。馬塞爾·杜尚1912年放棄畫畫,陳丹青說杜尚把龐大悠久的事物,譬如繪畫,一頁就給翻過去了。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說起“藝術”,仍然指的是繪畫與雕刻,這個延綿數千年,歲數實在太老了,這個起跑點已經非常難以逾越了。杜尚機警,一百多年前就想:除了繪畫和雕刻,他試著重新定義“藝術”這個詞。 我一直認為,聰明人是會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點,是能夠反思遊戲規則本身。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有特定的時空條件的,我提倡更深入的思考競爭的維度和長度,選擇短暫的安全感還是長期的生命韌性,每個人可能都要深入思考。
**最後,成功,很多時候不是方法,是代價。**頻繁跳槽的年輕人可能想的是自己能活很久,可以多嘗試,我覺得這個思考點沒錯,人越來越自由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反過來,是不是年輕人做決定也太草率了,他們不需要審慎決策呢?我覺得跳槽與否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每個不同的職場方法論都有特定的適應性。我身邊也有7個月不到就跳槽的同齡人,也有五年都呆在同一家公司的同齡人,大家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求仁得仁。
我認為,真正的關鍵不是方法論,而是代價。如果換到代價的角度思考,我覺得可能有助於我們走出跳槽困境。我個人是非常認同,年輕人要敢於打破常規,敢於離經叛道,敢於用青春 “賭明天” 。昨天已過去,明天從來沒來過,年輕人真正要思考的是拿什麼去 “賭明天”。
民國的青幫大佬杜月笙,對一個有文化的朋友說過:“你原來是一條鯉魚,修行了500年跳了龍門變成龍了,而我呢原來是條泥鰍,先修煉了1000年變成了鯉魚 ;然後在修煉500年才跳了龍門,倘若我們倆一起失敗那你還是一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拉 你說我做事情怎麼能不謹慎呢?”。這段話,估計會戳中很多底層青年的軟肋。想想,歷史上有無數平凡的普通人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裡,但是很多人還是努力的奮鬥著。我們這代底層的人拼了命往上走,每個人最終受困於個人的稟賦、資源、時代,都會遇到一輩子也突破不了的天花板。絕大多數人獲得不了真正長久而持續的成功,但無數人依舊要跟自己較勁,這才是始終如一的代價。每個人都深深陷於不能繼續往上突破的恐懼,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都年少成名,後來不再有超越前作的作品,但依舊艱苦的創作著。
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也曾說過,這個時代,有無數的創業者,他們永遠看不起自己,永遠對自己不滿意,在為註定要失敗的目標付出持續的努力,他們成功不是方法對也不是運氣好,他們是始終在付出常人不肯付出的代價。
總結
綜上,古今中外,很多維度是沒有變化過。
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階層分化正在形成還沒固化,持續努力奮鬥還有機會實現階級躍遷,但是長遠競爭力的差異正在逐步凸顯,領導者和追隨者都在分化,年輕人要多漲漲見識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尤其要重視國際化發展。
另外,我們普通人的職場生涯比學生生涯還長,很多人的工作都是知識情緒化工作,偶爾也會帶著上墳的心情上班,但江湖路很遠,人生路很長,只要想明天成功的年輕人要先挖掘自己的潛能,然後不斷和自己的天花板戰鬥,再又要和自己的稟賦資源圈層死磕。
PS:這周小作文又寫得很發散,筆者正在努力。如果有什麼更好的寫作文的方法論,還請不吝賜教。
PS S:這些年身邊有很多創業者,起起落落,有時候走對路了,有時候走錯路了,絕大多數人都不服輸。今年各方面的環境惡化,上半年一級市場每3.5天推出個獨角獸公司後估計也快沒錢了,稅負租金人力等各方面成本的大幅度上漲,對於我們這種小公司來說的壓力更大。
最後,借用雞湯一句話:創業者是始終在付出常人不肯付出的代價。
共勉。
Andy 蘆葦科技創始人、CEO
蘆葦科技-廣州專業軟體外包服務公司 提供微信小程式、APP應用研發、UI設計等專業服務,專注於網際網路產品諮詢、品牌設計、技術研發等領域 點選 閱讀原文 訪問 www.talkmoney.cn 瞭解更多 萬能說明書 | 早起日記Lite | 凹凸桌布 | 言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