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1 20241417 《計算機基礎與程式設計》第十一週學習總結
作業資訊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 <班級的連結>(如2024-2025-1-計算機基礎與程式設計) |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 <作業要求的連結>2024-2025-1計算機基礎與程式設計第十週作業 |
這個作業的目標 | <計算機網路,網路拓撲,雲端計算,網路安全,Web,HTML,CSS,Javascript,XML> |
作業正文 | https://www.cnblogs.com/lry666666/p/18593232 |
教材學習內容總結
計算機網路基礎
- 闡述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即透過通訊線路和通訊裝置將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連線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資訊傳遞的系統。其組成要素涵蓋網路節點(計算機、伺服器、網路裝置等)、傳輸介質(雙絞線、光纖、無線等)以及網路協議(TCP/IP 等)。詳細介紹網路的分層體系結構,如 OSI 七層模型與 TCP/IP 四層模型,各層承擔不同的功能任務,如物理層負責訊號傳輸、網路層進行路由選擇等,資料在各層間封裝與解封裝實現端到端的通訊,為資料的可靠傳輸奠定基礎,是構建各種網路應用和實現網路互聯的基石。
網路拓撲結構
- 網路拓撲結構描述網路中各個節點相互連線的形式。匯流排型拓撲結構以一條共享匯流排連線所有節點,結構簡單、成本低,但存在匯流排故障影響整體網路的問題;星型拓撲以中心節點為核心,可靠性較高,不過中心節點一旦出現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環型拓撲各節點依次連線形成閉合環路,資料單向傳輸,某個節點故障可能破壞整個環路通訊;樹型拓撲是分層結構,易於擴充套件;網狀型拓撲則具有高可靠性和冗餘性,節點間有多條連線路徑,常用於大型骨幹網路等。不同拓撲結構在網路效能、可靠性、成本和可擴充套件性等方面各有優劣,網路設計時需根據實際需求權衡選擇。
雲端計算原理
- 雲端計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計算模式,將大量計算資源、儲存資源和軟體資源集中起來,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其核心概念包括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為使用者提供虛擬化的計算、儲存和網路基礎設施;PaaS(平臺即服務),在此之上構建了應用開發和執行平臺,使用者可專注於應用開發;SaaS(軟體即服務),直接向使用者提供軟體應用,使用者透過瀏覽器即可使用。雲端計算依賴於虛擬化技術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靈活分配,分散式儲存保障資料的可靠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彈性計算可根據使用者需求動態調整資源。它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 IT 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應用部署速度,但也面臨著資料安全、隱私保護等挑戰,需要透過加密、訪問控制等多種技術手段加以解決。
網路安全技術
- 網路安全致力於保護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及資料免受各種威脅,包括偶然的故障和惡意的攻擊。網路安全威脅形式多樣,駭客攻擊可透過漏洞入侵系統竊取敏感資訊或破壞系統功能,惡意軟體如病毒、木馬、蠕蟲等可自我複製傳播並對系統造成損害,DDoS(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透過大量請求淹沒目標伺服器使其無法正常提供服務。針對這些威脅,網路安全採用了多種防禦技術,防火牆依據設定的規則過濾網路流量,阻止非法訪問;入侵檢測系統(IDS)監測網路中的異常流量和行為模式,發現潛在的入侵跡象;入侵防範系統(IPS)不僅能檢測還能主動採取措施阻止入侵;加密技術對資料進行加密處理,無論是資料傳輸過程還是儲存在儲存介質中,都能確保資料的機密性;身份認證技術透過驗證使用者或裝置的身份,防止非法使用者接入網路,保障網路資源的合法使用,同時網路安全管理策略如制定安全政策、開展人員培訓和進行安全審計等也不可或缺,從管理層面強化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Web 技術基礎
- Web 是基於超文字傳輸協議(HTTP)和超文字標記語言(HTML)構建的全球資訊系統。使用者在客戶端使用瀏覽器向 Web 伺服器傳送請求,伺服器接收請求後處理並返回相應的 HTML 頁面或其他資源(如圖片、指令碼檔案等)給客戶端,瀏覽器對收到的資源進行解析和渲染呈現給使用者。Web 資源透過統一資源定位符(URL)進行唯一標識,使用者可透過在瀏覽器位址列輸入 URL 訪問特定的網頁或資源。Web 應用架構主要有客戶端 - 伺服器(C/S)架構和瀏覽器 - 伺服器(B/S)架構,C/S 架構客戶端需安裝專門的軟體,與伺服器進行通訊互動,適用於對效能和功能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B/S 架構則基於瀏覽器作為客戶端,使用者無需安裝額外軟體,便於應用的部署和更新,廣泛應用於各種網際網路應用,如電子商務網站、線上辦公系統等,是網際網路資訊傳播和互動的重要平臺。
HTML 語言應用
- HTML 作為構建 Web 頁面的基礎語言,使用各種標籤來描述網頁的結構和內容。
<html>
標籤標識整個 HTML 文件的開始和結束,<head>
標籤內包含頁面的元資訊,如<title>
標籤定義頁面標題,還可包含對外部樣式表和指令碼檔案的引用等,這些元資訊不會直接在頁面顯示,但對頁面的描述和功能實現有重要作用;<body>
標籤則包含頁面中所有可見的內容,如文字段落使用<p>
標籤,標題使用<h1>
-<h6>
標籤,超連結透過<a>
標籤實現,可連結到其他網頁或資源,<img>
標籤用於插入圖片等。透過合理組合這些標籤,可以構建出結構清晰、內容豐富的靜態網頁,為使用者呈現各種資訊,並且是後續使用 CSS 和 JavaScript 進行頁面美化和互動功能開發的基礎框架。
CSS 樣式設計
- CSS 主要用於控制 Web 頁面的樣式和佈局,實現網頁內容與表現的分離。它透過選擇器來指定要應用樣式的 HTML 元素,元素選擇器直接針對 HTML 元素名稱,如
p
選擇所有段落元素;類選擇器透過自定義的類名來選擇元素,如.classname
可應用於具有該類名的多個元素,方便統一樣式設定;ID 選擇器透過元素的唯一 ID 進行選擇,如#idname
,用於特定元素的樣式定義。CSS 的盒模型是佈局的核心概念,每個 HTML 元素都被視為一個矩形盒子,包括內容區域、內邊距(用於控制內容與邊框之間的距離)、邊框(定義元素的邊框樣式)和外邊距(控制元素與周圍元素的間距)。利用這些屬性和選擇器,可以實現多樣化的頁面佈局,如多列布局可透過浮動或彈性盒子模型實現,定位屬性可精確控制元素在頁面中的位置,從而建立出美觀、易用的網頁介面,提升使用者體驗。
JavaScript 互動程式設計
- JavaScript 是一種在客戶端瀏覽器中執行的指令碼語言,賦予網頁豐富的互動功能。其基本語法包括變數宣告,使用
var
、let
或const
關鍵字定義不同作用域和可變性的變數;資料型別涵蓋數字、字串、布林值、物件、陣列等,支援多種資料操作和處理。函式定義透過function
關鍵字實現,可接受引數並返回值,方便程式碼的複用和模組化組織。條件語句如if - else
和switch
用於根據不同條件執行不同程式碼塊,迴圈語句for
、while
和do - while
可重複執行一段程式碼。透過文件物件模型(DOM),JavaScript 能夠獲取和操作 HTML 頁面中的元素,如使用document.getElementById()
等方法獲取特定 ID 的元素,修改其屬性(如innerHTML
修改元素內容、style
修改樣式屬性)、新增或刪除元素等,實現頁面內容的動態更新。同時,JavaScript 採用事件驅動程式設計模型,例如為按鈕新增點選事件處理函式,當使用者點選按鈕時觸發相應函式執行特定邏輯,可用於實現表單驗證、頁面導航、動態資料載入與更新等互動功能,使網頁能夠響應使用者操作,增強使用者與網頁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廣泛應用於現代 Web 應用開發中。
XML 資料處理
- XML 作為一種可擴充套件標記語言,專注於資料的結構化表示和儲存。其文件由自定義的標籤和資料組成,標籤具有明確的語義,用於描述資料的結構和含義,例如
<book><title>...</title><author>...</author></book>
清晰地表示了一本書的資訊結構。XML 語法規則嚴謹,元素需正確巢狀,屬性用於補充元素資訊且有特定的語法要求。在資料交換方面,XML 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同系統間可將資料按照約定的 XML 結構進行封裝傳輸,接收方依據 XML 模式(如 DTD 或 XML Schema)解析資料,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並且 XML 可與 XSLT(可擴充套件樣式表語言轉換)相結合,將 XML 資料轉換為其他格式,如 HTML 格式以便於在瀏覽器中展示,或者轉換為其他文字格式用於資料儲存或進一步處理,在企業資料整合、電子商務資料交換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不同平臺和系統間的資料互動提供了一種通用、靈活且易於理解的解決方案。
教材學習中的問題和解決過程(先問 AI)
- 問題 1:網路延遲過高如何解決?
- 問題 1 解決方案:檢查網路拓撲結構,最佳化網路裝置佈局,減少訊號傳輸的路徑長度和節點數量。升級網路裝置,如更換更高效能的路由器、交換機,提升裝置的資料處理能力和傳輸頻寬。對網路流量進行監測和分析,識別出佔用大量頻寬的應用或裝置,採取流量整形或限制措施,保障關鍵業務的網路頻寬。最佳化網路協議配置,調整 TCP 視窗大小、超時時間等引數,提高資料傳輸效率。採用快取技術,在靠近使用者端或伺服器端設定快取伺服器,快取常用的網路資源,減少重複資料傳輸。
- 問題 2:資料庫查詢速度慢怎麼辦?
- 問題 2 解決方案:檢查資料庫索引設定,對經常用於查詢條件的列建立合適的索引,如 B 樹索引、雜湊索引等,但要避免過度索引導致資料更新效能下降。最佳化查詢語句,分析查詢執行計劃,避免使用全表掃描,合理使用連線(JOIN)操作,如內連線、外連線等,並確保連線條件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對資料庫進行分割槽,根據資料的邏輯特徵或時間範圍將資料劃分到不同的分割槽中,減少查詢時需要掃描的資料量。考慮資料庫伺服器的硬體資源,如記憶體、磁碟 I/O 等,適當增加記憶體以提高資料快取命中率,使用高速磁碟陣列或固態硬碟提升磁碟讀寫速度。
- 問題 3:雲端計算成本超出預算如何控制?
- 問題 3 解決方案:對雲端計算資源使用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確定哪些資源(如計算例項、儲存容量、網路頻寬等)的使用量超出預期。根據業務需求,調整資源配置策略,例如選擇更合適的例項型別,在非高峰時段降低資源分配,採用彈性伸縮組根據實際負載自動調整資源數量。最佳化應用架構,提高資源利用率,如對應用進行容器化部署,利用容器編排工具實現資源的高效排程。與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協商,爭取更優惠的價格套餐或長期合作折扣,同時關注雲服務市場動態,適時調整雲服務供應商或採用多雲策略,以獲取更具價效比的服務。
基於AI的學習
程式碼除錯中的問題和解決過程
- 問題1:定義字元陣列時忘記給'\0'分配位置,導致編譯錯誤
- 問題1解決方案:回顧並檢查課本中字元陣列定義
- 問題2:使用有關字串的函式時,忘記新增string的標頭檔案
- 問題2解決方案:提前加好
學習進度條
程式碼行數(新增/累積) | 部落格量(新增/累積) | 學習時間(新增/累積) | 重要成長 | |
---|---|---|---|---|
目標 | 5000行 | 30篇 | 400小時 | |
第一週 | 200/200 | 2/2 | 20/20 | |
第二週 | 300/500 | 0/2 | 18/38 | |
第三週 | 500/1000 | 1/3 | 22/60 | |
第四周 | 300/1300 | 1/4 | 30/90 | |
第五週 | 300/1600 | 1/5 | 30/120 | |
第六週 | 300/1900 | 1/6 | 30/150 | |
第七週 | 300/2200 | 1/7 | 30/180 | |
第八週 | 300/2500 | 1/8 | 30/210 | |
第九周 | 300/2800 | 1/9 | 30/240 | |
第十週 | 300/3100 | 1/10 | 30/270 | |
第十一週 | 300/3400 | 1/11 | 30/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