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結果表明,穩健的中小微信貸市場、多樣化的融資方案、對新創企業和創造就業的扶持,以及中小微企業積極參與全球市場,對確保企業從影響亞太發展中經濟體的各種危機和衝擊中平穩復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儘管經濟增速不一,亞洲發展中經濟體都得以擺脫始於2020年3月的新冠疫情困擾,走上持續復甦之路。不過,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猶存,這放大了下行風險,包括通脹高企、貨幣貶值、地區政治動盪導致全球供應鏈加快中斷等。在東南亞,旅遊業復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該地區在2022年增長5.6%;但由於出口持續疲軟,預計2023年增速將降至4.6%。在南亞,因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爆發經濟和政治危機,該地區經濟增速由2022年的6.7%降至2023年的5.4%。在中西亞,俄烏衝突的持續影響拖累該地區增速由2022年的5.1%降至2023年的4.6%(預測值)。在太平洋地區,旅遊業實現疫後強勁反彈,拉動該地區經濟強勢復甦,2022年增速高達6.1%;但預計2023年將放緩至3.5%,這部分歸因於小島嶼國家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移民,加快了勞動力短缺局面的出現。

中小微企業在商業企業、創造就業和經濟產出方面佔據相當大比重,對於推動亞太地區經濟體的整體增長具有顯著作用。考慮到其巨大影響力,本地區政府採取了多項政策措施來促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通常包括促進創業發展(尤其是支援青年和女性創業者)、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加強中小微企業的國際化以擴大市場準入、提升人力資本和技能培養水平,以及改善融資渠道等。然而,在絕大多數國家,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仍然受到各種限制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缺乏創業文化、過度依賴現金交易導致創新受阻、大量未註冊或非正規企業存在、出口規模和全球市場參與度受限、技能工作崗位短缺、結構性問題限制了企業獲取正規金融服務的途徑,從而使得它們難以獲得日常資金週轉和擴大運營所需的資金。其結果是:政府應如何加強政策及政策實施,以推動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實現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增長?

在制定切實可行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框架之前,需要更好地瞭解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環境和阻礙增長的結構性問題。然而,由於獲取中小微企業的資料困難,導致這項工作進展緩慢。為幫助各國政府深入做出對中小微企業的循證決策,自2020年起,亞洲開發銀行(亞行)透過每年釋出的《亞洲中小企業監測》報告,提供有關中小微企業發展和融資渠道的基準指標。截至2023年11月,該報告已覆蓋東南亞、南亞、中西亞和太平洋地區25個亞行成員體中的中小微企業。然而,資料不足仍是一大痛點。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