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红枣科技發表於2024-01-26

原標題:《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工業和資訊化部 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工信部聯科〔2023〕26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黨委網信辦、市場監管局(廳、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訊管理局,有關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標準化專業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紮實推進《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加強區塊鏈標準工作頂層設計,促進區塊鏈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制了《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區、各行業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工業和資訊化部

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023年12月28日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一、產業發展需求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以下簡稱“區塊鏈”)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散式網路、加密技術、智慧合約等多種技術整合的新型資料庫軟體。區塊鏈技術具有資料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有望解決網路空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推動網際網路從傳遞資訊向傳遞價值變革,將成為推動元宇宙、Web3.0 等未來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區塊鏈的應用範圍更加廣闊多元,覆蓋生產、物流、政務、文娛、教育等多個行業,以及產品溯源、資料流通、供應鏈管理等眾多領域。為有效推動區塊鏈應用發展,急需進一步加強對測試測評、人才培養等產業服務標準,供應鏈管理、存證、追溯等通用服務標準,智慧製造、電子政務、分散式能源等行業應用標準的研製,加快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同時,急需圍繞區塊鏈治理,以及區塊鏈系統的開發、整合、管理等開發運營過程中的標準化需求,加快重點標準研製,助力區塊鏈技術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 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推動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為目標,加強標準工作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標準的行業指導作用,統籌推進標準的研製、實施和國際化,促進我國區塊鏈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分類施策。 立足我國區塊鏈發展實際,加強標準體系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政策的協調一致。堅持系統觀念,分行業、分領域、分階段推進標準研製,總體把控標準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

急用先行,成熟先上。 堅持需求牽引,加快區塊鏈參考架構、測試測評、治理等重點急需標準的研製,統一認識、形成共識。堅持以用促建,推動已有成熟成果加快向標準轉化,以超大規模市場應用潛力加速完善標準體系建設。

協調推進,動態更新。 加強政產學研用各方合作,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協同創新,密切跟蹤區塊鏈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最新國際動態,前瞻佈局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需要,不斷更新完善標準體系內容。

對標先進,國際接軌。 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聯盟機構等友好往來,廣泛採納先進適用的區塊鏈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鼓勵各方聯合開展國際標準研製,適時推動成熟國內標準向國際標準轉化,提升我國區塊鏈標準的國際影響力。

(三)建設目標

到 2025 年,初步形成支撐區塊鏈發展的標準體系。建立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研製的總體規則,重點面向基礎共性、應用和服務等標準化領域,制定 30 項以上區塊鏈相關標準,基本滿足我國區塊鏈標準化需求。

到 2027 年,全面形成支撐區塊鏈發展的標準體系。制定 50 項以上區塊鏈相關標準,持續推動區塊鏈基礎共性、關鍵應用示範、安全保障等標準研製。適度超前佈局一批支撐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應用標準,有效指導我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提升技術與應用服務水平。

三、建設思路

(一)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結構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結構包括“A 基礎”、“B 技術和平臺”、“C 應用和服務”、“D 開發運營”、“E 安全保障”五個部分,主要反映標準體系各部分的組成關係。體系結構如圖 1 所示。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圖 1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結構

A基礎標準 主要包括 AA 參考架構、AB 術語和定義、AC 分類和本體、AD 編碼和標識四個類別,位於標準體系結構的最 底層,為其他部分提供支撐。

B技術和平臺標準 劃分為 BA 基礎設施、BB關鍵技術、BC 互操作三個類別。其中,BA 基礎設施標準用於指導分散式網路、資料庫與分散式儲存、雲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BB關鍵技術標準圍繞共識機制、智慧合約、加密、時序服務、擴容為區塊鏈應用提供技術支撐;BC 互操作標準用於指導區塊鏈平臺的建設,規範和引導區塊鏈相關軟體的開發,為實現不同區塊鏈的互操作提供支撐。

C應用和服務標準 主要包括 CA 產業服務、CB 通用服務、CC 行業應用三個類別。其中,CA 產業服務標準主要包括測試測評、人才培養、系統審計、服務能力評價,為區塊鏈產業服務提供參考;CB 通用服務標準用於指導應用軟體的開發和使用,為行業應用提供參考;CC 行業應用標準主要面向製造、政務等垂直領域應用,是根據各領域特性制定的專用區塊鏈標準。

D開發運營標準 主要包括 DA 開發指南、DB 服務運營通用要求、DC 系統管理規範、DD 區塊鏈治理、DE 區塊鏈系統整合,主要用於規範和指導區塊鏈的開發、更新、維護和運營。

E安全保障標準 包括 EA 應用服務安全、EB 系統設計安全、EC 基礎元件安全,用於提升區塊鏈的安全防護能力。

(二)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框架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由標準體系結構向下對映而成,包括“A 基礎”、“B 技術和平臺”、“C 應用和服務”、“D 開發運營”、“E 安全保障”五個部分,如圖 2 所示。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圖 2 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框架

四、建設內容

(一)基礎標準

基礎標準用於統一區塊鏈術語、相關概念及模型,為其他各部分標準的制定提供支撐。主要包括參考架構、術語和定義、分類和本體、編碼和標識等方面的標準,如圖 3 所示。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圖 3 基礎標準

1.參考架構標準

規定區塊鏈的參考架構,以及典型特徵和部署模式。為計劃使用區塊鏈的組織選擇和使用區塊鏈服務或建設區塊鏈系統提供參考。

2.術語和定義標準

規定區塊鏈的基本術語,確保對區塊鏈的主要概念有統一的認知與理解,幫助打通行業和系統之間的認知差異,為區塊鏈標準體系提供一致性用語和概念。

3.分類和本體標準

對區塊鏈的分類和本體進行定義,適用於區塊鏈研究人員、使用者、工具開發者、維護人員、審計人員以及標準開發組織。透過標準化語言更清晰地描述區塊鏈技術,有助於各相關方更深入、清晰的理解區塊鏈的本質。

4.編碼和標識標準

提供基於區塊鏈的編碼和標識方法,統一區塊鏈節點、賬本和資料的標識編碼,實現全要素、全鏈路的標識資訊管理,與其他標識體系形成互聯互通的資料生態鏈,保障標識欄位的統一性、唯 一性。

基礎標準建設重點

參考架構標準。 給出區塊鏈體系框架,用於描述區塊鏈系統涉及的角色、子角色、區塊鏈活動、共同關注點、功能架構和功能元件等。為各行業選擇、開發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提供參考。

術語和定義標準。 定義區塊鏈、共識、事務、互操作等關鍵術語,闡明區塊鏈各術語間的關係,為區塊鏈領域標準制定提供統一的定義,建立區塊鏈產業共識。

分類和本體標準 。從賬本技術、賬本儲存架構、賬本控制架構、賬本子集、賬本許可、賬本實現和賬本激勵機制等多個方面提出區塊鏈分類方法,並透過歸屬、特徵和關係等要素加強對區塊鏈的理解。

編碼和標識標準 。定義統一的語義資料庫,描述基於區塊鏈的賬本和編碼配置元件標識、描述檔案和服務介面,給出編碼解析體系架構,定義標識編碼基礎結構,規定區塊鏈行業編碼規範。

(二)技術和平臺標準

技術和平臺標準主要包括基礎設施、關鍵技術、互操作等方面的標準,如圖 4 所示。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圖 4 技術和平臺標準

1.基礎設施標準

規範區塊鏈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分散式網路、資料庫與分散式儲存、雲服務等區塊鏈平臺底層基礎設施相關標準。

(1)分散式網路標準

主要制定分散式網路的架構、節點間互動協議等方面標準。用於指導區塊鏈網路內節點資源共享、資訊資源分配,避免協議濫用、非法傳輸等問題。

(2)資料庫與分散式儲存標準

主要制定分散式儲存的架構、組成要素和功能要求等方面標準。用於指導區塊鏈中分散式儲存產品的研發、部署和維護,提升資料儲存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擴充套件性。

(3)雲服務標準

規範面向區塊鏈的雲端計算平臺、資源及服務,為區塊鏈平臺的儲存、計算和資源共享提供支撐。

基礎設施標準建設重點

分散式網路標準 。研究、梳理區塊鏈網路內節點間傳送、接收、處理、返回資料的模式和機制,透過規範訊息傳遞方法實現節點互動。

資料庫與分散式儲存標準。 研究區塊鏈對資料庫與分散式儲存的技術架構、功能、可擴充套件性、相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重點研製區塊鏈分散式儲存系統技術要求等標準。

雲服務標準。 圍繞區塊鏈的雲部署、快速開發、安全環境構建等需求,重點研製基礎平臺架構、部署指南等標準。

2.關鍵技術標準

規範區塊鏈平臺能力核心關鍵技術要求。主要包括共識機制、智慧合約、加密、時序服務等相關標準。

(1)共識機制標準

用於構建分散式一致性演算法、使程式達成共識結果、實現多方協作的軟體系統,規範技術人員在研發共識機制過程中對一致性演算法有效性與可用性的認識。

(2)智慧合約標準

用於區塊鏈智慧合約元件的部署,提出智慧合約在執行、升級、撤銷和迭代等過程中的開發和部署要求。統一智慧合約的全生命週期過程,提升智慧合約在開發和部署過程中的規範性。

(3)加密標準

用於加密演算法對資料生成、儲存、交易等進行加密的區塊鏈系統,明確加密演算法的功能性、適用性、相容性和安全性要求,為相關人員提供加密技術規範性支援。

(4)時序服務標準

基於權威授時機構和組織,提供時序服務接入的規範及方法,提高區塊鏈在使用授時服務時的規範性和準確性,為需要時序服務、對時間敏感的區塊鏈業務或系統提供指導。

(5)擴容標準

用於構建提升區塊鏈交易吞吐量和資料儲存容量等可擴充套件效能力的規範和方法,同時提供區塊鏈在整體交易執行和儲存等可擴充套件能力上的開發和部署要求,為區塊鏈在提升可擴充套件效能力過程中提供指導。

關鍵技術標準建設重點

共識機制標準。 圍繞演算法的一致性、可用性、分割槽容錯性,研究分析主流共識演算法特性,提取共識達成的判斷條件,透過判斷條件和演算法特性構建共識機制標準。

智慧合約標準。 結合實際業務需求,根據智慧合約特性,規範智慧合約構建、部署、升級、迭代、凍結等過程,明確智慧合約觸發和執行結果的規範與要求。

加密標準。 根據權威加密演算法機構提出的要求,研究對稱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適用範圍,明確不同加密演算法在區塊鏈領域的適用性。

時序服務標準。 結合區塊鏈技術特性,研究引入時序服務時涉及的簽名檔案、簽名引數、簽名時間等關鍵要素,開展資料真實性要求與授時機構權威性要求的標準化研究。

擴容標準。 結合區塊鏈技術特性,建立區塊鏈系統對擴容的技術架構,開展區塊鏈擴容技術在持續擴充套件性、相容性、安全性等技術要求的標準化研究。

3.互操作標準

規範區塊鏈系統間、區塊鏈系統與外部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主要包括應用程式介面、資料格式、跨鏈、預言機等標準。

(1)應用程式介面標準

用於指導區塊鏈底層平臺與上層應用程式間的資料傳輸和訊息交換,為基於區塊鏈平臺的應用程式介面開發提供依據和支撐。

(2)資料格式標準

用於規範區塊鏈系統的資料格式,為不同區塊鏈系統提供一致的、可相容的資料格式,提升不同區塊鏈系統之間資料交換和互操作的能力。

(3)跨鏈標準

用於規範區塊鏈間資料和價值交換方法,制定同構或異構區塊鏈間跨鏈和互操作協議的定義和格式、技術要求等標準。

(4)預言機標準

用於規範區塊鏈與鏈下資料的呼叫和訪問過程,實現區塊鏈對外部事件和條件的響應,為區塊鏈預言機的設計和建立提供參考。

互操作標準建設重點

應用程式介面標準。 透過梳理主流區塊鏈平臺相關的分散式應用介面規則、介面種類、呼叫方式、引數要求和接入模式等方法,提出可相容主流平臺的應用介面方法和要求,為應用開發提供支撐。

資料格式標準。 透過研究現有主流區塊鏈系統,給出區塊鏈資料分類、資料結構及資料物件的格式要求,明確資料標識、名稱、型別、長度及說明等相關屬性。

跨鏈標準。 透過給出同構或異構區塊鏈間互動的訊息型別、資料格式、通訊協議、服務流程、驗證方法等內容,建立跨鏈和互操作的技術框架,加強區塊鏈間互聯互通。

預言機標準。 透過研究預言機的技術架構、資料傳輸和驗證方法等內容,給出區塊鏈預言機系統的技術要求、操作規範,為預言機設計和開發提供支撐。

(三)應用和服務標準

應用和服務標準用於指導區塊鏈在產業、應用和特定場景的服務。主要包括產業服務、通用服務、行業應用三類標準,如圖 5 所示。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圖 5 應用和服務標準

1.產業服務標準

為區塊鏈生態中的產業服務內容和質量提供指導。主要包括測試測評、人才培養、系統審計、服務能力評價等方面的標準。

(1)測試測評標準

規範測試方法、測試要求、測試評價等區塊鏈測試相關內容及過程,用於指導區塊鏈系統、軟體應用等相關產品的測試。

(2)人才培養標準

按照區塊鏈領域國家職業標準,建立區塊鏈人才評價體系、規範人才培養方法等相關內容,為區塊鏈從業人員的能力評價與培養提供參考。

(3)系統審計標準

提出區塊鏈系統審計主體、審計過程中的相關要求,用於指導區塊鏈系統審計、鏈上資料分析、智慧合約程式碼審計等過程。

(4)服務能力評價標準

建立區塊鏈服務能力成熟度模型,規定各級服務能力成熟度在組織、人員、技術、資源、過程等方面應滿足的要求,用於指導區塊鏈服務提供方、使用方、第三方測評機構評價區塊鏈服務能力。

產業服務標準建設重點

測試測評標準。 圍繞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成熟度、行業發展水平、企業能力等方面提取測試及評估的共性需求,開展區塊鏈測試要求、評估原則以及等級要求、企業能力框架及測評要求等標準研製。

人才培養標準。 圍繞區塊行業人員從業要求、能力等級、必備技能等,開展區塊鏈人才培養相關標準研製。

系統審計標準。 圍繞區塊鏈組織系統審計主體、審計過程中的相關要求,結合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開展審計相關標準研製。

服務能力評價標準。 圍繞區塊鏈能力評價體系架構,開展區塊鏈相關的服務能力成熟度評估、技術或產品服務能力等級評估、模型質量等標準研製。

2.通用服務標準

為區塊鏈應用中的服務過程和方法提供指導。主要包括存證、追溯、分散式身份、供應鏈管理、資料共享/互動等方面的標準。

(1)存證標準

規範區塊鏈存證的基本原則、相關方和業務關鍵過程等,用於指導計劃使用區塊鏈存證的相關主體和組織。

(2)追溯標準

規範追溯原則、相關方和關鍵過程等,用於指導透過資料上鍊實現對現實物品和行為全生命週期追溯和管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3)分散式身份標準

規範區塊鏈中分散式身份標識的編碼規則、內容、身份標識釋出準則等,用於分散式身份認證、管理與應用。

(4)供應鏈管理標準

規範供應鏈管理相關方的通用管理過程,用於指導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管理相關係統、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

(5)資料共享/互動標準

規範區塊鏈資料格式、共享資料服務、共享資料維護等,用於指導區塊鏈資料共享與互動。

通用服務標準建設重點

存證標準。 圍繞區塊鏈存證的術語和定義、有效性原則、相關方、關鍵過程等內容,開展區塊鏈存證相關標準研製。

追溯標準。 圍繞追溯相關的術語和定義、追溯應用模型、原則、相關方和關鍵過程,開展區塊鏈追溯相關標準研製。

分散式身份標準。 圍繞分散式數字身份識別符號格式規範、編碼規則、數字身份憑證等內容,開展分散式身份標準研製。

供應鏈管理標準。 圍繞供應鏈管理相關方的上鍊需求,開展區塊鏈供應鏈管理相關通用標準研製。

資料共享/互動標準。 圍繞區塊鏈資料獲取、維護、共享、互動等過程,開展區塊鏈資料共享/互動標準研製。

3.行業應用標準

規範區塊鏈在特定行業的應用方法,促進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主要包括製造、政務、能源、金融、廣電、文旅、電信等領域。

(1)製造標準

規範基於區塊鏈的工業資料互動、系統協同、過程最佳化等技術要求,用於指導製造業企業利用區塊鏈研發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

(2)政務標準

規範基於區塊鏈的政務資料共享、業務協同、服務平臺建設等相關要求,用於指導政務領域區塊鏈的應用。

(3)能源標準

規範基於區塊鏈的能源排程與交易、裝置資料監控等相關要求,用於指導區塊鏈在分散式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生產消費全過程的融合應用。

(4)金融標準

規範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等應用技術要求,用於指導區塊鏈在金融產品服務、監管風控、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應用。

(5)廣電標準

規範基於區塊鏈的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智慧財產權、資料治理、內容稽核、協同製作等相關要求,用於指導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領域的區塊鏈應用。

(6)文旅標準

規範基於區塊鏈的文旅領域交易安全、服務平臺建設、業務流程最佳化等相關要求,用於指導文旅領域的區塊鏈應用。

(7)電信標準

規範基於區塊鏈的電信領域數字身份認證、資料流通及共享、隱私資料保護等相關要求,用於指導電信領域的區塊鏈應用。

行業應用標準建設重點

製造標準。 圍繞工業資料互動、系統協同、過程最佳化等方面,開展基於區塊鏈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互操作要求、工業資料共享、應用評價等重點標準研製。

政務標準。 圍繞政務平臺建設、政務資料安全等方面,開展政務資料共享、業務協同、政務資訊資源開放等重點標準研製。

能源標準。 圍繞分散式能源的開發利用、生產與消費等方面,開展能源資料定義、概念模型、體系架構、評價指標等重點標準研製。

金融標準。 圍繞金融產品安全、資料安全、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區塊鏈在金融資料、金融風控、供應鏈金融等重點標準研製。

廣電標準。 圍繞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內容安全、資料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區塊鏈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流通、資料治理、內容稽核、協同製作等重點標準研製。

文旅標準。 圍繞文旅服務平臺建設、交易資訊保安、數字資產安全等方面,開展身份認證、資料安全、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重點標準研製。

電信標準。 圍繞電信領域資料安全、服務質量等方面,開展資料隱私保護、服務能力評價等重點標準研製。

(四)開發運營標準

開發運營標準用於規範區塊鏈的開發運維和服務活動,保證區塊鏈應用和服務符合行業治理和監管要求。主要包括開發指南、服務運營通用要求、系統管理規範、區塊鏈治理、區塊鏈系統整合等,如圖 6 所示。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圖 6 開發運營標準

1.開發指南標準

指導組織實施區塊鏈系統的開發工作,為應用路徑、基本原則、關注點等提供參考,主要用於降低區塊鏈應用風險,提升區塊鏈應用效果。

2.服務運營通用要求標準

圍繞人員、過程、技術和資源等要素,為區塊鏈服務相關方提供能力評估方法,規範服務運營流程,加強各相關方在開發、提供和使用區塊鏈服務過程中的有效溝通與合作。

3.系統管理規範標準

根據國家或地區出 臺的區塊鏈相關政策性檔案、戰略部署,制定區塊鏈服務管理規範相關標準,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參考。

4.區塊鏈治理標準

用於指導組織利用治理方法,最大化區塊鏈價值,規範相關角色的職責和許可權,減少系統中潛在的安全風險。

5.區塊鏈系統整合標準

用於指導區塊鏈中心繫統,及區塊鏈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整合系統的開發、運維、評價等。

開發運營標準建設重點

開發指南標準。 圍繞區塊鏈系統的功能和效能等需求,給出區塊鏈系統開發的關鍵要素、開發原則、實施路徑。

服務運營通用要求標準。 圍繞區塊鏈服務提供者應具備的條件和能力,給出區塊鏈服務的總體描述,為區塊鏈服務提供者評估自身條件和能力,以及輔助使用者選擇和評價服務提供者提供指導。

系統管理規範標準。 圍繞相關方、通用要求、資料要求、管理要求等,為不同區塊鏈服務型別提供參考。

區塊鏈治理標準。 圍繞區塊鏈型別、管理體系和節點資源,提出治理目標、治理要素、治理原則、治理域、治理生命週期等。

區塊鏈系統整合標準。 圍繞區塊鏈系統、區塊鏈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融合系統的整合應用,給出技術要求、評價規範等。

(五)安全保障標準

安全保障標準用於提升區塊鏈的安全防護能力,規範鏈上資料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主要包括應用服務安全、系統設計安全、基礎元件安全等標準,如圖 7 所示。

​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圖 7 安全保障標準

1.應用服務安全標準

分析區塊鏈身份認證、資產管理、服務提供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提出區塊鏈應用服務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和技術要求,為區塊鏈應用提供安全指導。

2.系統設計安全標準

分析區塊鏈智慧合約、共識機制、賬本保護等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提出區塊鏈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和技術要求,為區塊鏈系統開發、安全評估與審計提供指導。

3.基礎元件安全標準

分析區塊鏈網路通訊、密碼技術、隱私資料等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構建區塊鏈安全框架,提出區塊鏈基礎元件的基本要求和技術要求,為應用區塊鏈的使用者提供安全指導。

安全保障標準建設重點

應用服務安全標準。 圍繞區塊鏈應用服務的身份認證型別、資產管理要求、方法、服務框架等,重點開展使用者標識、使用者身份資訊管理、訪問控制、資訊服務安全規範等標準研製。

系統設計安全標準。 圍繞區塊鏈智慧合約編譯部署、共識機制執行、分散式儲存、資料上鍊及查詢等安全要求,重點開展智慧合約安全、資料上鍊、資料查詢、金鑰管理、技術安全框架、安全性評估等標準研製。

基礎元件安全標準。 重點分析分散式網路安全特性,圍繞區塊鏈基礎元件的關注點、管理要求、技術要求、監管和審計要求,重點開展區塊鏈隱私保護、網路通訊等標準研製。

五、組織實施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與落實。 充分利用部省聯動、多部門協調等工作機制,推動政產學研用各相關方構建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先進適用的區塊鏈標準體系。

二是加快標準研製和創新。 推進重要基礎標準、關鍵技術標準研製與驗證。鼓勵協會、聯盟等社會團體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並鼓勵團體標準向國家、行業標準轉化。

三是加強標準宣貫和培訓。 充分發揮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學會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標準的培訓、宣貫工作。透過培訓、諮詢等手段推進標準宣貫與實施,促進標準化成果應用落地。

四是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國際組織參與力度。持續推動我國區塊鏈領域標準走出去,促進我國更多關鍵技術、先進管理經驗轉化為國際標準,為國際標準做出更多貢獻。

文章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資訊化部

文章原標題:《三部門關於印發<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s://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300528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