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導的“降溫聯盟”今天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釋出報告稱,採取關鍵措施減少降溫裝置的能源消耗,至少可以削減該行業到2050年預計排放量的60%;並在減輕能源網壓力的同時,普及拯救生命的降溫服務。
這份題為《保持冷靜:如何在削減排放的同時滿足降溫需求》的報告是為支援“全球降溫承諾”而釋出。這是一項由本屆氣候變化大會東道國阿聯酋與“降溫聯盟”共同發起的倡議,超過60個國家當天簽署了承諾書,以致力於減少降溫行業對氣候的影響。
該倡議旨在透過全球集體目標來提高雄心,強化國際合作,到2050年將冷卻降溫的相關排放較當前水平減少68%,到2030年大幅增加可持續冷卻的獲得渠道,並將新型空調的全球平均效率提高50%。
以可持續方式滿足降溫需求
環境署表示,氣候變化、人口和收入增長以及城市化正在帶來更多的降溫需求,滿足這些需求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來說也是必需的。然而,在非洲和亞洲,大約有12億人缺少獲得降溫服務的途徑。
環境署執行主任安諾生指出,降溫行業必須發展起來,以保護每個人免受不斷上升的溫度的影響,維護食品質量和安全,保持疫苗的穩定和經濟的生產力。但她同時強調,“這種發展不能以造成更加嚴重的氣候影響為代價”,各國和降溫行業必須迅速行動,確保低碳降溫的增長。
降溫行業排放預計翻番
根據目前的增長趨勢,到2050年,降溫裝置的電力消耗預計將增長一倍以上。電力消耗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將會增加,同時還伴有製冷劑氣體洩漏,而大部分製冷劑氣體造成溫室效應的可能都高於二氧化碳。
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到2050年,降溫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預計將增加一倍多,佔到全球排放量的10%以上。
三大應對領域
為此,“降溫聯盟”的報告規劃了三大領域的可持續降溫措施。
其中包括:採取隔熱、自然遮陽、通風和反射面等被動降溫措施,從而減少冷卻負荷,以及對降溫能力的需求增長;提高效率標準並對所有降溫裝置進行更好的標識,到2050年使全球降溫裝置的平均效率達到現有水平的三倍;執行《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以更快的速度逐步減少使用氫氟碳化物製冷劑。
使用者與電網均受益
報告指出,如果遵循這些建議,就可以在常規情況下將降溫行業到2050年的預計排放量減少60%以上,約為3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再加上快速實施電網脫碳,其最大減排幅度可達96%。
不僅如此,到2050年,從冰箱、空調或被動降溫中受益的人可增加35億;終端使用者在2050年的電費支出可減少一萬億美元,2022年至2050年期間可累計減少17萬億美元的電費;峰值功率需求可減少1.5到2太瓦,相當於歐盟目前總髮電能力的兩倍;還可避免大約四萬億至五萬億美元的發電投資。
加大政策與資金支援
不過,報告強調,截至2022年,儘管超過80%的國家在這些領域至少出臺了一項監管措施,但實施仍不充分,也缺少一體化方針。而且,只有30%的國家出臺了相應法規,以便在這三大領域全面開展行動。
報告還認為,要讓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這種向可持續降溫的過渡,資金仍是關鍵。報告提出,在現有商業模式的基礎上,應當利用可持續降溫能夠節省的成本,以降低前期費用。
據估計,在可持續降溫的整個生命週期當中,可節省的成本總計能夠達到22萬億美元,其中17萬億美元來自於電力成本,五萬億美元為發電投資。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