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 | 資料入表來勢洶洶,企業該如何應對?

qing_yun發表於2023-10-11

資料入表是指對資料資源進行確權、初始計量、後續計量、收入確認載入企業財務報表,是資料資產化的重要環節。

在資訊化時代,新經濟、新業態不斷髮展,急需讓資料進入市場進行交易,而資料入表則可以實現從會計角度在資產方面揭示資料資源的經濟價值,客觀反映數字化賦能所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情況,為培育資料資源要素市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更好地賦能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資訊標準。

那麼資料入表可以給企業帶來的哪些具體價值?企業又該如何實現資料入表?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們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

01 資料入表對企業有何影響?

1、提升企業估值

企業將資料資源入表或是表外披露,可將過往費用化的資料研發相關投入顯性化,一方面,擴充套件了企業資產的邊界,讓資料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增厚企業資產。另一方面,讓外界直觀對企業在數字經濟、AI經濟等新興領域的現時實力或發展潛力有一個較直觀的認識,從而提高投資者對企業未來前景預期,推動企業估值上升。

另外,因為資料資源可以重複開發、利用,從而產生豐富的資料產品或服務,給企業帶來收益,形成一定的估值上升空間。對於已上市企業,可實現市值管理的目標。對於未上市且需要融資的企業,可吸引投資者,拓寬融資渠道、提升融資規模。

2、增加貸款授信

資料資源入表或是表外披露後,資料資源的應用情況具體表現為:資料資源相關產品或服務的運營、作價出資、流通交易、計費模式、安全保護等,這些都可以被外界直觀瞭解。

在企業申請貸款時,金融機構在對其房產、裝置等傳統質押物評估的基礎上,以入表的資料資產及披露的資料資源資訊為依據,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如果符合增信條件,則將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授信額度。 目前,深圳已有首筆無質押資料資產增信貸款落地,隨著資料入表的深入,資料資源將成為企業貸款增信的一個重要支撐。

3、提高盈利能力

企業透過資料資源入表,完成資料合規確權、資料質量提升、資料安全保護、資料價值評估等工作,資料資產將形成穩定的價值,並可由價值交換階段提升到價值創造階段。企業可使用資料信託、資料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工具,將資料從貨幣性資產轉變為可增值金融資產,進一步放大資料資產和資料資本的規模和價值,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02 企業如何實現資料入表?

1、會計準則上,企業如何實現資料入表?

(1)認購。如果是買了資料資產,原則上這個資產的入賬價值就是購買價,不存在估值方法制訂的問題。

(2)透過內部資料收集、加工、整理等取得的資料資產,這種情況下資料資產的價值是根據歷史成本確定的,而不是根據可以帶來的收益確定的,也不存在評估資料資產價值的問題。

舉例:假如有一家遊戲公司,使用者在註冊成功之後,填寫了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號、遊戲偏好等資訊,這些資訊對遊戲公司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如果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只是讓使用者填寫,而自己並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成本,那麼這個資料資產就不會在賬上體現出來,因為沒有發生任何的成本。但是,如果使用者是透過其他渠道獲得的流量,理論上來說,他們的流量是按照流量的多少來計算的。

(3)總體上講,資料資產賬面價值只能以歷史成本計量。

PS,有一種例外:企業併購過程中,被併購企業有一項資料資產,併購時有可能要進行資產評估,包含對資料資產本身的評估,這個評估方法不會脫離現有的資產評估方法,即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不脫開現行規則制度的邏輯。

2、戰略運營上,企業如何實現資料入表?

(1)明確資料資產化作為企業戰略目標之一。

以數字技術在企業中的全面融合應用為基礎,透過交易、行為、產業鏈等內外部資料,以資產為導向,構建出更全面、更深入的管理認知與商業認知。業務、流程、管理全面資料化,進而演化到資料資產化,這是一個資料價值的提煉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企業戰略的新正規化。

(2)建立資料資產化管理的專門職責體系。

a.資料管理職能:作為資料資產管理體系的主體,透過各職能的配合,有助於對資料進行標準化和規範化,提升資料質量,完善資料體系,記錄追溯資料,打破資料孤島,建立安全資料環境。

b.資料運營:作為資料資產管理體系的核心,透過明確資料權屬,評估資料價值,實現可信資料交易和多樣資料服務,促進資料流通,加大資料開放的廣度、深度,加快資料流轉速度和資料資產化程式。

c.技術平臺:作為資料資產管理體系的技術支撐,以覆蓋資料管理職能和資料運營的全生命週期技術為基礎,實現資料高效採集,降低資料儲存成本,提高資料處理效率,深入分析挖掘資料,豐富資料應用場景。

d.保障措施:作為資料資產管理體系的制度基礎,透過制定戰略規劃,完善組織架構,構建制度體系,設定審計機制和開展培訓宣貫等環節,確保資料資產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3)建立資料資產化管理的流程及制度。

構建一套覆蓋資料管理全生命週期的制度規範體系,確保資料資產管理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按照不同層級,通常資料資產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辦法和相關細則。

(4)建立資料治理機制。

企業可以根據《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評估自身資料治理機制完善程度。DCMM是我國在資料管理領域首個正式釋出的國家標準,旨在幫助企業利用先進的資料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評價自身資料管理能力,持續完善資料管理組織、程式和制度,充分發揮資料在促進企業向資訊化、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方面的價值。

DCMM資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定義了資料戰略、資料治理、資料架構、資料應用、資料安全、資料質量、資料標準和資料生存週期8個核心能力域,細分為28個過程域和445條能力等級標準。

由於DCMM分為五個能級,企業可以依靠該評級模型不斷提升自身資料治理能級,完善企業資料治理體系。

(5)將資料資產進行業財融合。

不同型別的企業有著不同的資料資源認知和管理訴求,重資產型企業和重度依據資料資源加工和生產的企業,看待和管理資料資產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對資料資源進行分類認定,建立資料資源研究與開發里程碑事件機制,對研發支出進行有效歸集和準確記錄,設定專案單獨臺賬,進行費用審批和歸集。透過精細化的資料資源過程管理,確保財務處理的依據充分、金額準確。

(6)建立資料資產風險管理體系.

資料資產的風險主要源自於收益分配的不確定性以及所在商業環境的法律限制和約束,其對資料資產的價值有著從量變到質變的影響,資料資產本身的質量情況、應用情況、以及潛在法律風險等在資料資產的價值分析中應予以充分考慮並反映在相應的評估引數上。

(7)完善資料資產的運營流通體系。

資料資產運營即合理配置並有效利用資料資產,從而提高企業內部資料資產帶來的經濟效益,保障和促進各業務穩健發展。資料資產的主要運營方式包括:

a.平臺化:消除資料孤島,建立綜合資料資產平臺;

b.智慧化:資料運營技術與資料資產管理技術結合;

c.生態化:將資料驅動方案運用於傳統企業生態;

d.商品化:資料資源流通及應用,釋放資料商品價值。同時,可以透過AI技術、物聯網、運籌最佳化模型對資料資產進行庫存診斷、動態定價、倉儲最佳化、佈局最佳化,加速資料資產運營價值呈現。

(8)建立資料資產內外部協同的生態圈。

企業除了需要將數字化重點集中在內部協同機制的升級之外,也要構建起企業廣闊的數字生態圈,借勢、借力於外部力量,統籌外部合作利益關係。

03 資料入表的注意事項

(1)資料確認為資產的三大基本條件:

企業擁有或控制該資料資源

該資料資源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該資料資源的成本能可靠計量

(2)如何將資料資源“顯性化”?

企業應根據資料資源的持有目的、形成方式、業務模式等因素,判定將資料資源確認到什麼資產類別,以及要根據資料資產本身的生命週期階段(採集、傳輸、儲存、處理、共享、銷燬)來確定什麼時候可以確認為資產。

(3)資料資產計入無形資產or存貨?

如果資料資產在使用和銷售時不排他就是無形資產,如果存在排他性就是存貨。

舉個例子,一個數字圖書館可以同時為甲和乙辦理借書卡,甲的借書卡不會影響乙的借書卡,所以這種資料資產就是無形資產。如果在出售後無法轉手他人,那麼從現在開始,該資料資產的所有權就屬於該公司,只能變成庫存,和普通資產並無差別。

如果計入存貨,那在資料資產銷售時就結轉成本,不存在折舊攤銷問題。如果計入無形資產,按照現行準則沒有任何變化,有兩種可能的處理方式:(1)按預計可使用年限攤銷;(2)如果使用年限不可估計,就不攤銷而是做減值測試,但是這種情況不常見。

所以企業常見的情況是會計入無形資產,因為資料資產銷售時排他情況不常見。

來自 “ 商業智慧研究 ”, 原文作者:Grace;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PjwvtgWpCmN-ezpswnSV-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