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師都要具備以終為始的思考邏輯

餅乾哥哥數分發表於2023-01-08

職場中,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資料分析師同樣如此。

資料分析解決業務問題有一套“標準化流程”:從明確需求、清洗資料,到分析原因、提出建議。對於這大同小異的過程,有的分析師駕輕就熟賦能業務,但有的卻頻頻卡殼,或許拿了資料不知從何入手,或許分析一輪後卻被否認。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以終為始」,使得資料分析的全流程,始終圍繞著同一個目的進行:解決業務問題。

什麼是「以終為始」?

  • 以終為始是一種「逆向思維」,要求從目的出發,倒推現階段要做的事
  • 以終為始是一種「目標管理」,把當下要做的事限制在「目標達成」的框架裡
  • 以終為始是一條「通關路徑」,沿著它向前奔跑不會偏離方向

比如我要把「餅乾資料分析腦暴會」打造成以樂於分享的社群,這是目標,那如何衡量目標達成?確定評估指標為:每月達人直播分享會數量,即每月都有1個達人進行主題直播分享。

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先考慮一個問題:達人為什麼會來直播分享?回答:按等價交換原則,達人來分享是幫助提高社群活躍度,那麼達人能獲得什麼呢?從物質、精神維度劃分,或許是金錢、名聲。所以社群就需要解決付費、以及聽眾的問題。

聽眾的問題,可以量化成社群人數,認為社群覆蓋的人數足夠多,達人即可獲得更高知名度; 對於付費的問題,一般認為更多人願意為優秀產品付費,所以該問題可以轉為如何做一場優秀的分享會。

要提高社群人數可以透過內容創作及多渠道宣傳,而為了幫助達人做優秀的分享會,需要把分享會經驗沉澱成開箱即用工具包,幫助降低分享門檻的同時確保分享會質量。

至此,我們為了達成“樂於分享的社群”的目標,倒推至當下要做的事就是創作內容、積攢分享會經驗,逆著以上思路便可形成階段里程碑。這就是以終為始的具象表達。

為什麼「以終為始」很必要?

資料分析過程中很多存在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以終為始」引發的:

想要轉行資料分析,但是學海茫茫,不知從何學起?

「以終為始」:先結合個人發展規劃,明確資料分析領域的崗位。對標中大廠該崗位的要求,形成學習技能樹目標,“按部就班”即可。

學習過程中,為了學習工具而學習工具,沒有困難也要給自己製造困難

「以終為始」: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先簡單後複雜,先入門後進階,先完成後完美。在學習過程中,對需要的知識應該有“程度”的把控,某知識點應該學到什麼程度?設定里程碑階段,確保方向正確,才能離目標達成越來越近。

給業務進行資料分析的過程中,沒有思路,不知道從何開始搭框架?

「以終為始」:回到此次資料分析的目的,是要解決特定業務場景下的業務問題。沒有思路,是否因為沒有把對應的業務問題拆透?需要進一步把業務問題根據「業務目的」拆解成多個子問題,才能轉成資料問題,才能基於此搭建分析框架。

「案例」資料部門和產品部門溝通,應後者需求搭建模型評估單品價值,過程中一直在討論要什麼資料、什麼演算法,討論逐漸往資料、演算法本身上去了,效率很低。此時奶茶妹妹提出需要「以終為始」,先讓產品部門回答“做這件事的目的”以及“如何評估最終形成的資料模型的作用”這兩個問題,圍繞著答案,對前面頭腦風暴過程中討論的資料指標進行刪減、對演算法根據評估指標最佳化,很快就搭建起了整體框架。

資料分析師如何做到「以終為始」?

做事前,從業務層面思考,先問為什麼:

想清楚做這件事是要解決什麼問題?

學習資料分析知識前,先明確崗位要求,就是考慮要達成的資料分析能力可以解決什麼樣的業務問題?比如是圍繞使用者的運營,還是針對網際網路產品的最佳化。

小Tips:入門資料分析師溝通資料需求,資深資料分析師溝通業務需求。

上述“單品價值模型”的案例中,業務要解決的是庫存擠壓佔用資金成本,希望透過最佳化「庫存結構」來解決此問題。換成商品運營的語言,就是透過採購更多高價值的單品、清理低價值單品等方式,提高庫存週轉率,提高資金利用率。

從資料層面思考,分解目標:

搞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

可以借用Issue Tree邏輯樹和SMART原則工具,對目標進行管理,最終對映到數字空間,轉成資料問題。

上述“單品價值模型”的案例中,問題轉成了如何計算單品的價值?回到業務需求中,最佳化庫存結構的結果透過「存銷比」來衡量,也就是說單品價值的計算公式需要與存銷比指標掛鉤,換句話說需要透過指標公式判斷熱銷產品。

那如何判斷熱銷產品?

在零售行業,可以套用人貨場模型:

  • 人:歷史資料中更多人買的商品?還是針對核心使用者群的商品
  • 貨:單價在哪個區間商品?還是不同品類決定了銷售情況?
  • 場:熱銷品是否存在季節效應?

從執行層面思考,制定做事順序:

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框

這一步需要對由業務問題轉成的資料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分析過程中,需要「以終為始」思考最終資料分析的產出形式,也就是說在原因分析過程中需要圍繞著最終的「業務目標」和「產出形式」形成完整的分析框架。

上述“單品價值模型”的案例中,問題轉成了透過人貨場模型找到熱銷產品的特點,考慮到最終的產出是以模型公式的形式,對每個單品的價值進行定義計算,所以在人貨場模型的分析後,需要形成公式:單品價值 = 使用者指標×商品指標×週期指標。

結尾

如果說什麼是資料分析邏輯,我認為「以終為始」就是重要的思考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梳理分析框架的同時,真正解決業務問題。

願無知者有力,願有力者前行。
我是@餅乾哥哥,持續為您打造數字化時代的分析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