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BAT、抖快的新掘金口?

liukuang發表於2023-01-04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AI輔助繪畫估值超十萬?

12月28日,山東人民出版社看中一位4歲女孩用百家號AI作畫創作的AI繪本《超能外星戰隊》,認為該畫價值超十萬元且有出版意向。與此同時,“AI作畫”像病毒般在各大短影片平臺蔓延,眾多網友紛紛以自己照片為素材生成“AI繪畫”吸引不少流量圍觀。

AIGC也正是在這股熱議中,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作為生產力工具,AIGC(人工智慧生產內容)是繼PGC(專業機構生產內容)、UGC(使用者生成內容)後的新型內容創作方式,在普遍存在內容供給缺乏的背景下,AIGC走紅並不意外。眼下,百度、阿里在戰略上已經對其有所傾斜,抖快平臺也推出相對應用,巨頭們對AIGC這條新賽道顯然開始有了別樣的想法。

抖快:流量破圈

對待AIGC,抖快們抱著尋找新商業的心態。

追溯起來,從自動提取語音轉換字幕、文字生成語音功能,到“笑臉”、“哭臉”等大批的AI生成特效的出現,再到“一鍵生成”的AI剪輯影片都有AIGC的影子。這麼一看,AIGC技術早在抖音、快手平臺的內容生產環節中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AIGC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對許多普通使用者而言真正起到科普作用的應該是前段時間大火的“真人變漫畫”特效。

在抖音、快手上,使用者只需上傳照片或點選螢幕,幾秒鐘時間系統便可以自動生成動漫風格的圖片,簡單易操作的特效形式一再推高AIGC技術應用於影像的勢頭。

就抖音官方資料看,截至12月6日,該特效已經超2428萬人使用,並迅速飆升至特效潮流榜TOP1。同樣在快手平臺,“AI繪畫”也有不錯的表現。據悉,“AI 動漫臉”在上線第3天,相關話題就迅速登上快手熱榜第2位;在11月24日當天,更是為主站貢獻了30萬作品量以及4000萬多播放量。

毫無疑問,如今的AIGC和抖快平臺更像是雙向奔赴的關係,AIGC藉著平臺的光環大火,平臺引入AIGC開拓了新的流量口。 或許經由此番特效走紅,抖快看到的不僅僅是AIGC技術在影像應用上的價值,更是AIGC在平臺中樂觀的應用前景,看快手對AIGC的佈局也證實了這一點。

比如快手聯合百度AI數字人希加加、度曉曉、林開開、葉悠悠釋出短影片,開啟24小時AI直播,透過AIGC智慧創作的能力進行作畫、作詩、寫小說、寫歌詞等。可以猜測,在之後,也許抖快為了延續AIGC生成影像的熱度,會繼續把AIGC的概念放寬,未來不止影像,AI生成影片、音訊,甚至數字人直播等內容生產形式都將會抖快AIGC應用的重要著力點。

總之可以確定,AIGC對短影片的滲透還在繼續,對於一向注重內容生產的抖快而言,如何把握住AIGC這股浪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BAT:技術突擊

與抖快們“用在哪”的側重點不同,網際網路大廠一如既往地想要當背後的技術賦能者,更多想的是“如何讓第三方機構/創作者用得好”。

比如百度推出的AI藝術和創意輔助作畫平臺文心一格;騰訊打造的寫稿機器人“夢幻寫手”;阿里巴巴旗下的AI線上設計平臺Lubanner,幫助營銷人員生產Banner,這些平臺的最終目的均是幫助第三方機構/創作者能夠透過AI高效完成內容生產工作。

在C端,AIGC的應用能夠在內容領域改變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在B端,各大軟體公司、內容生產機構能夠很好地利用AIGC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內容領域市場。

值得細品的是,BAT三家對於這些AIGC應用平臺的底層邏輯大同小異,都是以“開源”為主要突破口,透過演算法的開源助力AI技術在產業垂直化落地,從程式碼開源業務擴充到模型開源需求的滿足,以打造平臺的方式將開發者和使用者連線起來。

順著這樣的邏輯,BAT三家的佈局重點也逐漸向開源傾斜。例如今年11月份,阿里達摩院牽頭推出魔搭社群ModelScope,首批上架超300個模型,均全面開源並開放使用。12月份,百度公開多項AIGC專利,披露的專利技術是百度AI作畫產品文心一格的底層技術之一,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更多使用者實現一語成畫。

本質上,AIGC就是一種利用AI技術自動或者輔助生成內容的工具,開源則是AIGC踹入市場,推動AI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最好一腳。

值得關注的是,如今的AIGC雖然被廣泛應用,但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參照百度CEO李彥宏所講的AIGC的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助手階段,第二階段協作階段以及第三階段原創階段),縱觀當前各家的服務能力大多停留在助手階段,即用AI相關的技術幫助創作者進行更高效率的寫作、拍影片。如何實現自由創作,還需要在技術創新上加深研發。

不管怎麼說,目前AIGC仍處於行業發展初期,還未建立相應的行業標準和技術壁壘。 對AI技術駕輕就熟的BAT而言,此時誰能在技術創新上快一步,趕超他人先入為主,誰將奪得更大的話語權。

“錢”路漫漫

說起來,抖快、BAT對紛紛涉足AIGC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增長與紅利幾乎見頂的網際網路,找到新的商業變數和技術變數,以博取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雖說如今AIGC已經滲透進各個平臺、各個線上場景當中,教育市場的阻力的確減少許多,但要談起AIGC大規模商業化還是不切實際。

一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不成熟,內容質量不穩定。 現有的訓練模型在文字生成影像上仍然面臨理解或生成不準確的問題,比如火爆社交平臺的“AI繪畫”頻頻出現的“離譜”現象——人畫成動物、動物畫成人;一人成兩人、兩人畫成一人......AI生產內容的精準度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另一方面商業應用場景較少。 Gartner相關報告中明確指出,當下生成性AI所創造的資料佔到所有已生產資料的比例不足1%。整體滲透率低是一個原因,技術限制場景擴充也是另外一個原因。現有的技術還需要持續突破才能支撐影片或其他內容的生產,不同於影像,影片生成的資料量過於龐大,並不好處理。例如國外Meta的Make-A-Video,其當前的智慧創作還受到幀數、畫素等的掣肘。

綜上來看,AI繪畫商業化方面仍處於摸索階段,應用場景商業化性價較低,且變現方式較為單一,短時間內使用者的付費意願可能不會太高。

就對比海外而言,部分獨角獸已經展現了商業化落地的潛力,比如海外的獨角獸jasper依靠著訂閱費在2021年創造了4000萬美元的收入,今年預估收入為9000萬美元。而國內剛走紅的AIGC領域,目前還沒有走出有可觀收入規模的玩家。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在國內大多數玩家都盯準了開源技術佈局,AIGC門檻進一步降低是不假,但產品同質化也是後面可能會愈加凸顯的問題。 一旦產品嚴重同質化,提高C端使用者的付費意願又是另一個難度,所以,在此時快速找到AIGC產品的差異化,培養忠誠使用者,於抖快、於BAT來說或許才是下一步發掘AIGC新商業想象空間的關鍵所在。

兩大“強心針”

AIGC是巨頭們趨之若鶩的領域,必是有它們追逐的道理。當下AIGC還未獲取到樂觀的商業認可,可能是因為還不到AIGC商業價值爆發的時機,未來與相匹配的風口發生碰撞或許會有更多的意外之喜。

一來,正式連線上元宇宙。按照數字人和元宇宙的關係來理解,使用者進入元宇宙需建立屬於自己的數字形態,而當元宇宙真正普及,必是需要批次化、個性化的工具,為普通使用者提供低門檻、高效率的創作環境,而就這層面來說,AIGC技術與使用者在元宇宙背景下的需求高度契合。

簡單來說,一旦元宇宙的建成,AIGC市場需求將可能會迎來爆發的小高峰。

其次,web3.0的成熟。 從 Web 1.0的單向資訊傳遞的“只讀”模式到 Web 2.0的人與人透過網路雙向溝通交流的“互動”模式,到web3.0,人工智慧、關聯資料和語義網路構建,形成人與網路的全新連結。已知伴隨每一階段的進化,內容需求都在飛速增加。

未來如果深度邁入web3.0時代,不管是UGC還是PGC 的內容生成方式將難以匹配快速擴張的內容需求。就現在各方觀點來看,AIGC或會成為新的web3.0內容生成解決方案,所以與元宇宙同理,真正邁入web3.0時代之時,或會是AIGC成為主流之際。

總的來說,AIGC被認為是元宇宙和web3.0的底層基礎設施之一,其商業價值的最大化也許需要寄託於後兩者的成功搭建。目前,無論是元宇宙還是web3.0,都只停留在初步的框架和雛形階段,未來AIGC或許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深入滲透其中,並得到最終成功與否的驗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93068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