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侵權下的內容失守

jrwaican發表於2021-07-21
影視侵權下的內容失守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近期,知名歌手盜攝電影、愛優騰等長影片平臺公開質疑嗶哩嗶哩、抖音等影片平臺等一系列影視版權糾紛事件都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而除了版權糾紛之外,整體的內容水平下降也是影視行業當下的另一大問題所在,這兩大問題的逐年惡化就讓影視圈陷入了內容失守、口碑下滑、資本撤離的惡性迴圈。

侵權難斷

其中,影視版權糾紛不斷,主要是因為內容侵權問題很難在法律層面得到明確的界定和解決。

細究起來,影視版權糾紛發生的重災區主要在創作和放映後兩個環節。

在創作環節,劇本抄襲的事件在影視圈並不少見。比如影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編的同名小說原作者“唐七公子”被指抄襲另一位作家“大風颳過”的作品《桃花債》,《少年的你》原作者“玖月晞”被指融梗東野圭吾的作品,近日“青浼”也因澄清作品《你微笑時很美》沒有抄襲融梗上了熱搜。

雖然熱度不小,但這些事件並沒有在法律層面和輿論層面得到一致的結論。 在法律層面上,這些糾紛的主人公均並未被認定為抄襲,而在輿論層面,上述作者抄襲卻幾乎是板上釘釘。這就說明了目前國內法律層面還沒有對文字作品融梗侵權的認定給出一個讓眾人接受並認可的標準,而這主要是因為在文學創作中難免存在借鑑和模仿的地方,即使完全獨立創作,也有可能出現作者們想法一致的情況。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被大眾嗤之以鼻的“融梗”行為完全不受法律約束。相關專業人士對此的看法是,存在接觸、對原作品受保護表達的借用已達足以引起作品潛在受眾注意的程度,且不存在抗辯事由的融梗行為構成侵權,應受著作權法調整。

不過,目前仍未有一例作者因“融梗”被判決的公開案例,這就導致創作者“融梗”仍只是停留在社會輿論層面的道德議題,每次最多隻是引起微博熱議。

同樣地,在影視作品上映後,短影片剪輯對長影片內容的侵犯,目前也無法在法律層面得到有效的解決。

而大多數短影片創作者是沒有機會得到授權的,短影片平臺出於成本考慮,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素材完全滿足使用者的創作需求,所以按照相關規定創作者是應該道歉並賠償的。但原著權人從實際利益角度考量,全部追究起來十分耗費資源,並不划算,而且短影片的傳播本身是對原作品的一種宣傳,所以甚少有創作者大張旗鼓追究此事。

可以看出,劇本融梗和短影片侵權這類問題很難在法律層面得到有效的解決,被侵權者不能形成統一的追究態度是關鍵原因。新興事物不斷出現,而法律要完善需要時間和實踐,被侵權者如果因為一時的利弊權衡不去維護自身的利益,那這個小漏洞就會逐漸演變為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大問題,侵害到更多人的權益,也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創作環境。

流量元兇

而導致行業平均創作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對流量的過分追求。

一方面,流量導向催生了一些行業創作人員為了透過吸睛的短影片傳播獲取流量而拍攝無邏輯劇情的現象。

比如,偶像劇裡主角莫名其妙的偶遇和親密接觸、無邏輯的“糖點”密集出現等現象,如果剪輯成短影片會非常有吸引力,但放在整部劇作中就顯得極為生硬。另外,為了追求流量對流行梗的濫用,也使得短影片的侵權認定更加困難。因為原作品本身就是一些梗的堆積,而且意在藉助短影片吸引流量,所以就很難說相關內容的短影片創作者侵犯了原創作者的權益。

另一方面,流量導向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也造成了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嚴重。

比如,劇作方為了吸引流量,會高價聘請流量演員,代表之一就是曾經日薪達到208萬的演員鄭爽。而能不配位的演員攫取了行業更多的核心資源,就限制了實力演員的發揮餘地,讓他們無戲可拍。相反地,流量演員卻頻頻在各大劇集中刷臉。

但當大部分流量演員因為“爛演技”標籤深入人心的時候,觀眾避之唯恐不及,就會使得劇作方為了追求流量而啟用流量演員的做法起到反作用,不僅沒能得到關注,還犧牲了自己作品的質量。

總的來看,以流量為導向扭曲了行業原本的價值觀,造成了行業整體內容質量下滑。而在網際網路時代,播放量代表的流量是和內容方獲得的資金收益直接掛鉤的。所以說到底,流量導向的本質是利益驅使,觀眾的錢包才是驅使行業供應發生變化的主要動力,而流量演員之所以能成為行業香餑餑,也是因為有觀眾為其掏腰包。

因此,表面上看,觀眾才是導致從業人員實際價格與價值不匹配現象的“元兇”。但實際上,“垃圾電影”、“無腦甜劇”的泛濫更多是因為創作方的因勢利導和資本的推波助瀾。換言之,一面是創作方在犯懶,另一面是資本方在趁機撈油水,比如千篇一律的甜寵劇情和收割粉絲的流量作品。

而觀眾、創作方、投資方三方的失格就導致了行業產出內容無法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求觀眾提高審美是不夠的,需要各方都能在資本的誘導下擁有並堅守自己的審美。

內容失守的惡果

版權爭議難肅清和內容創作水平的下降這兩個問題的愈演愈烈,就使得影視行業的整體環境不斷惡化。表現在資本層面上,就是行業優質專案短缺、投資風險性高等,這最終導致了影視行業對資本的吸引力不如以往。

比如,行業近年來口碑之作寥寥無幾,而影版《少年的你》和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在導演製片上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因為原劇本涉嫌抄襲,遭受了不必要的爭議,就給其在市場的表現埋下了諸多風險。

大環境的惡化就導致了資本的撤離,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就在近期的行業會議上表示,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行業內沒有新的公司上市,也沒辦法進行融資,導致不少公司出現了資金問題。

這雖然與監管趨嚴不無關係,但本質問題還是在於內容失守導致了行業亂象嚴重,健康良性的經濟運轉鏈條被破壞,優質資本很難找到踏足點。

而疫情的重創更是讓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出現了經營危機。Choice金融終端資料顯示,2020年傳媒公司中有65家虧損,佔比從2019年的26%增長為37.6%。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影視企業的融資難困境,導致2021年初至今,A股傳媒股融資事件僅有兩例。

資本愈加保守,疊加疫情重創,行業錢緊的問題就更加突出,創作方們只能極力壓縮製作成本、擴大盈利空間,這就導致了演員收入差距大、內容注水、綠布摳像濫用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進而導致劇作質量難以提高,從此形成惡性迴圈。

能否走出惡性迴圈?

而為了走出這個惡性迴圈,目前行業各內、外部各參與環節都做出了努力。

政府方面,不少省市都提出了建設國際化電影全產業鏈基地,推進行業完善基礎建設。比如,青島省政府全面放開西海岸新區落戶限制,解決大量影視人才落戶青島的問題;長春制定《長春國際影都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長春國際文旅創意城。

結合行業內人士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的發言,“中國電影的未來是讓收入結構多元化,延長電影的產業鏈,做大規模,讓電影的生命週期做得更長。產業融合需要電影的工業化體系做支撐,只有在這個體系下才能保證電影的品質穩定,才有可能做影視作品系列化,降低風險。”

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支援可以加快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步伐,降低行業因內容難標準化造成的風險,而區域電影產業的發展也可以反過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實現共贏。

資金方面,社會機構針對影視專案融資困難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北京農商銀行正式推出“影視宣發貸”特色金融產品,首個明確為電影宣發提供資金支援;同時,聚影匯與北京農商銀行的文創部門和特色文創支行達成深度戰略合作,一起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詳盡市場調查分析,建立了專業、科學的風險防控體系,進一步加強影視行業的風險管控能力,也為更多優質的影視專案提供了機會。

另外,新技術的應用也可以有效地節約影視製作成本,緩解制片方的資金壓力。比如,海馬輕帆推出的“小說轉劇本”的智慧寫作功能,可以藉助AI技術將現有小說直接生成劇本,就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機械勞作。

而行業內部一股向外破發的力量也在逐漸壯大,比如愛奇藝的迷霧劇場、王倦、張藝謀等優秀的影視劇創作者等。而行業內人士對內容的堅守,也可以讓外界看到影視行業未來仍有更多的可能性。

總的來看,經歷過資本的侵蝕和洗禮後,影視行業內部正向的價值觀正在被更多人認可和追隨,而這也將是他們走出目前這個惡性迴圈的關鍵。但這只是開始,要培育更多的行業優秀人才、抵抗資本的不良誘導、彰顯行業價值,還需要社會各方持續努力。

文/金融外參,ID:jrwaican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1323/viewspace-278248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