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棄用京東方的背後,國產柔性屏行業必須靠技術突圍

liukuang發表於2020-05-23


近日,韓聯社爆出華為的新款摺疊屏手機將搭載三星的摺疊皮膚。據悉是因為有部分使用者反應一代產品螢幕精良度欠佳,而且華為去年就開始考慮要和三星顯示合作。


隨著OLED技術的不斷成熟,三星、華為、柔宇科技紛紛快速跟進,從2018年起開始陸續推出了自家的摺疊手機,分別是三星Galaxy Fold、華為Mate X、柔派。但在最關鍵的柔性屏硬體上,各家由於供貨商不一樣,所以螢幕體驗、成本也有不同,因而螢幕質量還引起了一些爭議。


但是,在全柔性屏上存在的螢幕摺疊會凸起、屏閃、半片螢幕不顯示、綠線等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部分廠商。同時,工藝及良率等問題,也大大限制了產品的出貨量。從目前公開的銷售統計資料來看,華為Mate X系列的出貨量有限,而且在有限的出貨量中,也出現了一些螢幕問題。如此來看,也就不難理解華為為何會轉而使用三星的螢幕了。


國產柔性屏尚在發展初期


華為轉而使用三星的柔性皮膚背後,不得不說國產柔性皮膚行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在柔性屏的產能、良率、效能表現等關鍵方面。而且華為做此選擇,無非是為了追求搭載使用體驗更好的摺疊屏,從而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力。


換言之,華為轉向三星這件事最簡單直接證明了一個事實:國內螢幕供應鏈水平還有待進步,包括柔性屏的細分產業鏈這塊,不論是工藝上,還是產能上,毫無疑問都還處於一個發展階段。


另一方面,國內柔性屏行業仍然存在一些技術瓶頸,目前綜合各方資訊來看,國產的柔性屏供應商中,只有柔宇科技有全自研技術,並且是真正意義的全柔性屏,可承受數十萬次彎折,其他皮膚廠商的柔性屏技術事實上都是從三星引進。由此看來,國產柔性屏行業在技術源頭上其實已經不佔優勢,所以也就很難在良率、效能、體驗等方面全部都有很好的表現,可以說,在這種情形下,整個國產柔性屏產業鏈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



技術決定成本和體驗


柔性螢幕體驗不佳、摺疊屏手機價格普遍高於一般智慧手機,這些問題對映的還是技術和成本問題。提到摺疊屏的技術,目前業內的柔性屏技術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三星和京東方都在採用的 LTPS技術(低溫多晶矽技術),這種技術方案一直被用在傳統液晶螢幕和傳統OLED曲面螢幕中,發展歷史比較長;另一種是柔宇科技自研的ULT-NSSP技術(超低溫非矽製程整合技術),由柔宇自主研發。


兩種技術在柔性屏生產方案上有根本不同,所以在成本、體驗、特性上也有不小的區別。 LTPS技術由於不能很好地滿足全柔性屏生產時要求的低溫,所以在良率上很難維持在一個比較好的水平,而且彎折的可靠性和次數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反觀ULT-NSSP技術,一方面使用的是非矽材料,能夠以很低的溫度去生產全柔性螢幕,另一方面透過簡化製作工藝,提高了製作效率,所以ULT-NSSP技術製作的全柔性螢幕,在良率和成本上都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且從摺疊屏終端產品來看,柔宇科技的柔派售價的確要比華為和三星的摺疊手機低不少,而且使用體驗並不遜色,在不少場景下甚至要明顯優於華為和三星的摺疊屏手機,比如固定斜視角下更高的亮度和更高的色準。結合前面的技術差異來看,柔宇科技在終端科技上表現出的優勢就不難理解了,即技術優勢帶來的成本和體驗優勢,可以說柔宇科技自研的ULT-NSSP技術與三星、京東方的LTPS技術相比,在效能、良率等方面有著不俗的表現。


另外還有一點,現在是柔性屏產業鏈的發展初期,所以差異化技術帶來的終端差異,尤其在成本和效能上,自然也非常明顯。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不同的技術路線會為廠商提供不同的起跑速度和加速度。


量產和產能的較量


更好的皮膚更貴,所以華為轉用三星皮膚,成本顯然不是主因,不過從前面提到的供貨能力來看,產能一定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在雖然是柔性屏產業的起步階段,但從整個C端市場的表現來看,消費者對摺疊屏手機的嚐鮮熱情很大,摺疊屏產能的需求遠比想象中要大。對幾家柔性屏供貨商而言,是否具備量產能力,以及產能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在整個產業鏈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從目前各品牌摺疊手機公佈的銷售資料來看,顯然三星柔性屏的量產能力要大幅領先於京東方。但同時,最早釋出摺疊屏手機的柔宇科技也不能忽視,據柔宇科技方面提供的資訊,早在2018年年中,柔宇科技就實現了全柔性屏的量產,而且目前的產能也在不斷擴大,據悉其一期產能為每年280萬片,二期建成後的產能則可以達到每年880萬片。站在終端市場的需求來看,柔宇科技的量產能力和產能規模,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頭部手機品牌的大批次的出貨需求。


對尚處發展初期的柔性屏來說,越早量產就越能在成本上擁有更大的優勢,並輻射到終端裝置上,形成比較可觀的競爭價格。以現在的情況看,如果華為真的轉向使用三星的柔性皮膚,其實對三星而言也會產生負擔,畢竟華為的摺疊屏手機需求並不小。而且年初也有訊息指出,三星在加速擴張AMOLED摺疊屏的產能。


對比來看,在這場產能戰中,柔宇科技的產能設計目前足以應付整個摺疊屏市場的需求,而且由於在技術上佔有優勢,因而隨著柔宇科技產能的不斷擴大,柔宇科技的全柔性螢幕量產的成本優勢也會得到進一步放大。


深挖應用潛力


各家追逐柔性屏產能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摺疊屏手機更高的出貨量,其實還指向了柔性屏可能應用的其他終端產品。除手機外,在汽車行業、家居行業,甚至在運動時尚行業,各家廠商也在不斷嘗試與柔性屏融合的可能。其中柔宇科技的表現非常積極,在手機行業之外,柔宇科技還與LV合作製作了帶屏包包,也和空客聯合開發了機內螢幕等。



柔性屏廠商們不斷為柔性屏尋找新的應用場景,無形中也在激發柔性屏的應用潛力,為其開啟了更大的市場。但柔性屏作為可彎折的螢幕材料,它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根本上說還是取決於它的特性,即效能決定應用能力。在越複雜越多元化的場景下應用,自然會對柔性屏帶來越多的未知考驗。


以柔宇科技目前的各色應用實踐來看,基於技術上的優勢,其柔性屏嘗試的應用場景已經比較多,從這個方面來看,柔宇科技的柔性屏特性存在的諸多優勢,的確為其在應用場景上開啟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從而領先對手不少,尤其是輕薄的特性,能夠讓柔性屏在不少特殊場景下得到應用。總體來說,柔性屏的應用挖掘還有很大的空間。


柔性屏的未來制勝點


IoT大潮下,傳統硬體嵌屏已經是一個明顯趨勢,而柔性屏的特性決定了其能在這種趨勢下應用於很多極端場景。目前雖然柔性屏產業剛剛起步,技術升級、應用創新、終端試錯依然是主要任務,但摺疊手機等主流終端的成熟,會逐漸帶動柔性屏對C端市場的廣泛滲透。有關柔性屏的未來發展,有機構曾給出預測,2021年柔性AMOLED市場的規模將達到566億美元,市場佔有率將達到73%。


藍海誘惑大,柔性屏賽道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三星、京東方和柔宇科技之後,或許還會有更年輕的柔性屏廠商出現。不過目前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經奠定了相對紮實的先發優勢,尤其是年輕的柔宇科技,憑藉技術差異化優勢在柔性屏時代的開端,形成了對傳統巨頭廠商的超車。這意味著,即便產業鏈處在初期,但柔性屏市場的制勝點必然還是核心技術,以及技術帶來成本、體驗等優勢。


至於廠商之間的抉擇變化,則更加清楚地明示了一個真理:只有核心技術紮實了,突圍者才不會在越發殘酷的競爭中被輕易”虎口奪食“。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69389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