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持續投入文娛,“細火慢燉”的卡位戰

liukuang發表於2020-12-01

阿里持續投入文娛,“細火慢燉”的卡位戰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自從2016年阿里巴巴要圍繞雙H戰略做文娛,已經過去了四年半。很多觀察家都在批評阿里做錯了幾件事:不懂文娛,變來變去。樹大招風,期望又高,被批評和指責並不奇怪。


但阿里文娛真的沒有做對什麼嗎?其實,阿里在文娛投入非常巨大,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多,2016年剛成立的大文娛,涵蓋了影片、電影、音樂、演出、遊戲、體育、文學等多個領域。後來一些業務順勢調整、各自成長,目前主要業務是影片和電影演出業務,主要擁有優酷、阿里影業和大麥等。


在雙H戰略的指導下,阿里在文娛的佈局依然在國內數一數二,目前擁有長影片第一陣營的優酷以及燦星、銀河酷娛等優秀生態夥伴,新銳的影視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影業以及博納、華誼、萬達等頭部電影生態合作伙伴,演出綜合服務商領頭羊大麥,加上近期與已經盈利的芒果超媒接觸擬入股,阿里文娛依然是國內數一數二擁有獨特內容生態的文化航母。


蝦米音樂:定位“音樂圖書館”,擁抱不確定


最近,原來在阿里文娛版圖、但2019年6月轉入阿里創新事業群的蝦米音樂成為了熱門話題,微博上傳聞該業務可能面臨調整。“沒有什麼永垂不朽,71782首歌二十八萬多分鐘”,許多粉絲留言傾訴對這款音樂產品的濃厚情感。目前官方沒有釋出訊息。


蝦米音樂差不多是2013年加入阿里的。作為中國最有調性的音樂app,這個平臺聚集了專業音樂人和音樂愛好者,2015年開始的版權戰中,最多能夠維持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僅次於壟斷者騰訊音樂(QQ音樂後來收了酷狗、酷我,化身TME去美國融資了)。網易雲版權少,有一些獨立音樂的資源,但音樂社群氛圍濃郁,後來被阿里投了,也算和蝦米結成了音樂聯盟,甚至納入了88VIP會員。


說實話,蝦米走到今天也處在各種擁抱不確定的過程中。內容行業本來就是重資金投入。當年創始人把公司賣給阿里,就是因為燒不起錢,可以說,這個資金的黑洞是所有音樂平臺都不得不迴避的。蝦米後來請來音樂圈的大腕兒矮大緊、宋柯來碼局,再後來在版權逐漸減少的壓力下,推出AI聽歌等功能,被樂迷稱為“音樂圖書館”,繼續在樂迷心中留存美好記憶。不管蝦米的未來如何,用音樂傳遞情懷、豐富大眾音樂品味的“長尾效應”不會停止。


反觀蝦米今天的處境,和騰訊系在音樂領域構建的壟斷局面不無關係。獨家版權一直是包括網易雲音樂在內諸多數字音樂平臺的痛點。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所言,99%以上的版權共享並不能實際填補上大多音樂平臺的缺口,剩下1%的核心資源差異覆蓋了大多數使用者的收聽習慣,音樂行業如果執著於版權戰,平臺之間的競爭終將簡化成經濟實力的比拼。除了太和、草莓等少數音樂公司手裡還有一些音樂人資源外,國外三大、國內音樂版權的大頭基本都騰訊以高價收入囊中。國家版權局在2017年專門發過明文規定,不能搞獨家,並且要求版權互售,但治標不治本。


目前騰訊把音樂資產上市,從外面圈錢養生態,這有點像今年負面纏身經常被上頭條的愛奇藝:你說自己懂內容、是專業的,但能不能持續燒錢、能不能有個好爸爸或者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才是重點。


順便說一嘴,今年大麥和優酷、蝦米做的“相信未來義演”,幾乎把所有圈內的音樂人都組織發動起來了,老狼、王菲、那英、周迅、郎朗、獨立音樂人,能想到的都來了。阿里系天貓精靈也和音樂業務相關,涉及IOT佈局。所以,就算蝦米未來不做音樂播放器了,但阿里對音樂賽道肯定不會放棄。


阿里影業:生機勃勃,內容口碑逐年提升


阿里影業是2015年收的,前身文化中國是香港上市公司。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所有頭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烈火英雄》、《我和我們的祖國》、《八佰》、《奪冠》,都有參投方阿里影業的身影;《綠&皮書》、《1917》這樣的奧斯卡影片也屢屢被投中,國內影視公司無出左右;一些中等體量的片子,比如《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一點就到家》反響也都很不錯。


阿里影業之前就是一個賣電影票的平臺,淘票票甚至都排過第四名(前面有貓眼、微影、格瓦拉),今天不管是阿里魚、燈塔、鳳凰雲智,在衍生品、宣發、影院系統各個領域都數得上名,最近在廈門金雞電影節,阿里影業又開了一個內容戰略釋出會,宣佈推出“可能製造”“淘秀光影”,一個是連線年輕導演的內容廠牌,一個是立足短影片和直播的營銷MCN,可謂既有肌肉又有排場,不停製造著驚喜。


阿里影業的生態夥伴很多,除了博納、華誼、光線、萬達,和 亭東 、新片場等影視新勢力也有緊密合作。這幾年,阿里影業從一家提供票務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變成了擁有院線和網路發行能力、既有內容收入又有宣發及衍生品收入的全產業鏈公司,成長速度之快,令業內刮目相看。


順便說一句,目前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中,阿里影業的市值是270億港元,是競爭對手貓眼市值的一倍。


優酷:挑戰不小,但有底氣有耐心


優酷是中國最早的長影片,2016年初私有化後正式納入阿里文娛大盤子,今天依然是長影片第一陣營選手。不過,它的煩惱要比蝦米要多,畢竟它是千萬級的會員體量。


優酷今年前有狼後有虎,狼主要是長影片的騰訊、愛奇藝和芒果,虎是B站以及短影片。有各種唱衰的,其實指向無非兩點:一,阿里還願意投錢嗎,二,在平衡電商和文娛內容之間,優酷有能力做出超預期的結果嗎?


還是要橫向比較。一是對標長影片的美國的奈飛,其實它的內容供給和全球範圍使用者很難複製,但也在和迪士尼的廝殺中求變,二是對標號稱最懂內容的愛奇藝,都燒了百度這麼多年的錢,在美國上市後股價長期萎靡不振,甚至今年被做空,並反覆傳出要被賣掉的訊息。資料顯示,自2015年起,愛奇藝每年的淨利潤分別是-25.75億、-30.74億、-37.36億。上市後年報顯示,2018年淨虧損91億,2019年擴大到103億。但百度已經沒有耐心了。據行業媒體分析,愛奇藝必然賣不出去。


至於騰訊影片,雖然偷著樂,但其實今年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陳情令》之後再無爆款,除了自吹自擂“有錢有真心”,和騰訊影業也沒有打通。


優酷其實還是有競爭力的,因為它一直在探索生態聯動:一方面是和阿里文娛生態裡的電影、演出打通,今年新推出的星直播、平行麥現場、可能製造等新業態就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全場景的優勢;另一方面是和電商生態打通,從《這就是街舞》爆款綜藝到“雙11貓晚”,都充分體現了反哺電商的重要價值。


優酷再被唱衰,那也是長影片第一陣營成員:既有口碑極佳的《軍師聯盟》、《長安十二時辰》、《白夜追兇》,也有在劇迷心中念念不忘的經典老劇《甄嬛傳》《士兵突擊》等。今年推出的寵愛劇場、懸疑劇場等新型別,在年輕人群體中也開始有了小而美后花園的心智,尤其寵愛劇場累計追劇會員超過1.3億,共計上新27部女性向劇集,形成連續排播帶,成為“女性劇第一廠牌”。此外,《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我們戀愛吧》、《奮鬥吧主播》,各種型別的綜藝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加上《圓桌派》、《探世界》、《國寶100》等人文節目,底蘊深厚、態度鮮明,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有分析說,優酷人員經常變動,現在的內容人不專業。猜測的成分大於事實。對於戰略和人才,優酷其實非常重視,否則也不會派出一批具備強大職業精神、在各領域頗具商業思維的老阿里人支援,從而更好地打通、用好阿里生態的寶貴資源。


眾所周知的王牌綜藝《這就是街舞》,優酷平臺已經做了三期、一期比一期好,和燦星團隊的緊密合作、對內容的高度負責、對創新的孜孜追求,都保證了街舞第四季將繼續值得期待。另外,最近三年阿里都把貓晚這臺超級晚會交給優酷承辦,就能看出對優酷的信任,今年三臺電商晚會加入爭搶眼球,貓晚依然是最閃亮的舞臺。


大麥:穩中求變,尋找爆發點伺機而動


再簡單講一講大麥。2017年大麥是演出行業票務老大,三四年過去了,在阿里文娛的生態裡,依然是,同時,它已經開始向宣發、現場服務、場館、線上直播等多個業態發展。今年遭遇了疫情寒冬,速度有所放緩,但還是在積極求變。


大麥最早透過票務連線上游,賺辛苦錢,後來摩天輪、票牛等二手票務平臺起來,從電影票進入演出票的貓眼也想分一杯羹,競爭很激烈。好在阿里協同能力、執行能力非常強,電影和演出合併、演出和影片聯動,一下子就增添了兩個翅膀,立馬和對手拉開了差距,加上數字化、平臺化的思路慢慢在發展,預計明年疫情平復後,有望迎來業務的爆發。


如何在內容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如何透過科技提升數字化程度?這是內容網際網路公司在花時間、重投入後最希望看到的兩個核心問題。其實,文娛行業既是藝術品,又是商品;它的本質不是單純搞創作,更不是魚龍混雜;它有傳統的一面,未被充分數字化和網際網路化。要融入並推動發展這個行業,除了要尊重內容本身規律外,還需要花大量時間去摸索,努力找到產業規模經濟的催化點、平衡點。


過去多年,包括阿里文娛在內的內容網際網路公司在文娛行業大量投入,有成功的經驗,教訓也不少,不管是蝦米還是愛奇藝,無一例外說明,內容行業很燒錢,燒了錢也未必能持續對抗不確定性。但不管這個賽道有多艱難、競爭有多激烈,這依然是一塊誘人的蛋糕,一個擁有巨大想象力的未來,一個上億使用者願意花時間的市場。阿里今年也多次對外釋放訊號:不會放棄文娛,信心決心耐心不變。也許,當外界不再是戴著有色眼鏡看熱鬧,當大家的心態把追求快速見效讓位於“細火慢燉”,這個產業才會越來越成熟和健康,新消費升級和使用者新價值才能更早的到來。


今年二季度,透過對於內容製作及內容製作能力的嚴謹投資,以及最佳化付費會員計劃,阿里文娛集團所屬的數字媒體與娛樂業務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在報告期內實現收入80.66億元,同比增長8%;優酷的日均付費使用者規模持續擴大,同比增長45%。接下來,阿里影業將以出品方身份推出多部影片:由劉德華監製的《拆彈專家2》、由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由路陽執導的《刺殺小說家》以及與追光動畫打造的《哪吒重生》等,都將於近期和觀眾陸續見面。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73850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