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成本”看幣圈“韭菜”

John1688888發表於2018-08-14

在股市也好,幣市也罷,很大一部分人都面臨著“被人割韭菜”這一窘境。被人割了就在那邊怨天尤人,高呼著“願天下再無韭菜”。但是,這明顯不現實。為什麼會一直被人“割韭菜”呢?這裡就要提到一個“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在“韭菜”們身上特別常見。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定義的:“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要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買了一張電影票,然後在你要去看電影的路上,電影票丟了。這時候你是重新再買一張電影票去看,還是覺得花雙倍的錢看一場電影不划算,打道回府。那張“丟失的電影票”就是你的“沉沒成本”。

 

反觀幣圈裡的韭菜們,大多都是沒能走出“沉沒成本”。買的幣跌了,想著我的錢都投進去了,現在賣了損失的就都是真金白銀了。於是,拿著這個不斷下跌的幣不放。更有甚者,在此情況下,盲目加倉,整天對著大盤望眼欲穿,祈禱著早日能夠回收成本。這是我們的一個通病,當斷則斷,不斷則亂需要大氣魄

 

索羅斯對“沉沒成本”的看法值得我們借鑑,“我不認為這種辦法可以挽回損失。而避免這種陷阱最好的方法是自問:如果手中沒有這隻股票或基金,或者另外給我一筆錢,我會做出什麼樣的投資決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最好賣了它。不能僅僅因為已經套住了,為了心理賬戶上所謂的攤低成本,就進而做出一個錯上加錯的決定。”

 

當然了,也不是說這個幣跌了就要趕緊賣掉。你炒幣炒的是自己的錢,理應對自己負責。好好去了解專案方,多關注一些專案的實際進展,只有對專案瞭解了才有底氣去投資。少關注幣價,少聽信一些到你這邊都不知道已經是第幾手的“小道訊息”。對於持有幣種的買賣,關鍵應該在於自身的判斷,風險與收益一定程度上呈正比的關係。結合自身的經濟情況,再參考一些大佬的分析(注意是參考而不是照搬),最後,自己瞭解清楚自己的判斷。投資需要一個過程,而不是盲目的去操作,別人說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成功的投資不是大風颳來的!

 

我們都看到前陣子“蘋果股價大漲市值近萬億美元,巴菲特一天賺27億美元”卻很少有人關注,巴菲特用了20年的時間看蘋果才決定買入。早期靠比特幣發家致富的一撥人大多也都是熬過了那段“慘淡歲月”才有如今的收穫。如果不是對這個行業的深入瞭解,對這個產業的信心,何來成功一說?

 

國內早期做網際網路產業的遍地開花,現在電商就剩阿里巴巴、京東這麼幾個還活著的,搜尋引擎現在還看得到的就百度、360,幾年前團購網的“千團大戰”現在剩下的一雙手都數的過來。市場是殘酷的,優勝劣汰,但是存活下來的都是真正做實事的好企業。反觀我們現下的區塊鏈,做公鏈的也是一抓一大把,但以後經過市場的篩選,留下來的肯定也是寥寥無幾。說不好現在的公鏈以後都要被淘汰,反而是後面發展起來的公鏈定會走向成功。

 

市場的趨勢就是如此,可以預見現有的山寨幣以後大部分都要“歸零”,現在更多的還是一些短線的機會。那麼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優質幣種,就更需要我們自身的一個過程去深入瞭解。多看多學,只有自己真的有點本事方能未來區塊鏈時代從容不迫。最後,就是別讓“沉沒成本”束縛了你的投資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