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苦逼的碼農發表於2022-12-05

來源:labuladong   作者:labuladong

KMP 演算法(Knuth-Morris-Pratt 演算法)是一個著名的字串匹配演算法,效率很高,但是確實有點複雜。

很多讀者抱怨 KMP 演算法無法理解,這很正常,想到大學教材上關於 KMP 演算法的講解,也不知道有多少未來的 Knuth、Morris、Pratt 被提前勸退了。有一些優秀的同學透過手推 KMP 演算法的過程來輔助理解該演算法,這是一種辦法,不過本文要從邏輯層面幫助讀者理解演算法的原理。十行程式碼之間,KMP 灰飛煙滅。

先在開頭約定,本文用pat表示模式串,長度為Mtxt表示文字串,長度為N。KMP 演算法是在txt中查詢子串pat,如果存在,返回這個子串的起始索引,否則返回 -1

為什麼我認為 KMP 演算法就是個動態規劃問題呢,等會有解釋。對於動態規劃,之前多次強調了要明確dp陣列的含義,而且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不止一種定義dp陣列含義的方法,不同的定義會有不同的解法。

讀者見過的 KMP 演算法應該是,一波詭異的操作處理pat後形成一個一維的陣列next,然後根據這個陣列經過又一波複雜操作去匹配txt。時間複雜度 O(N),空間複雜度 O(M)。其實它這個next陣列就相當於dp陣列,其中元素的含義跟pat的字首和字尾有關,判定規則比較複雜,不太好理解。

本文則用一個二維dp陣列(但空間複雜度還是 O(M)),重新定義其中元素的含義,使得程式碼長度大大減少,可解釋性大大提高。

PS:本文的程式碼參考《演算法4》,原始碼使用的陣列名稱是dfa(確定有限狀態機),因為我們的公眾號之前有一系列動態規劃的文章,就不說這麼高大上的名詞了,本文還是沿用dp陣列的名稱。

一、KMP 演算法概述

首先還是簡單介紹一下 KMP 演算法和暴力匹配演算法的不同在哪裡,難點在哪裡,和動態規劃有啥關係。

暴力的字串匹配演算法很容易寫,看一下它的執行邏輯:

// 暴力匹配(偽碼)
int search(String pat, String tx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 M; i++) {
        int j;
        for (j = 0; j < M; j++) {
            if (pat[j] != txt[i+j])
                break;
        }
        // pat 全都匹配了
        if (j == M) return i;
    }
    // txt 中不存在 pat 子串
    return -1;
}

對於暴力演算法,如果出現不匹配字元,同時回退txtpat的指標,巢狀 for 迴圈,時間複雜度 O(MN),空間複雜度O(1)。最主要的問題是,如果字串中重複的字元比較多,該演算法就顯得很蠢。

比如 txt = "aaacaaab" pat = "aaab":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很明顯,pat中根本沒有字元 c,根本沒必要回退指標i,暴力解法明顯多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操作。

KMP 演算法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會花費空間來記錄一些資訊,在上述情況中就會顯得很聰明: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再比如類似的 txt = "aaaaaaab" pat = "aaab",暴力解法還會和上面那個例子一樣蠢蠢地回退指標i,而 KMP 演算法又會耍聰明: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因為 KMP 演算法知道字元 b 之前的字元 a 都是匹配的,所以每次只需要比較字元 b 是否被匹配就行了。

KMP 演算法永不回退txt的指標i,不走回頭路(不會重複掃描txt),而是藉助dp陣列中儲存的資訊把pat移到正確的位置繼續匹配,時間複雜度只需 O(N),用空間換時間,所以我認為它是一種動態規劃演算法。

KMP 演算法的難點在於,如何計算dp陣列中的資訊?如何根據這些資訊正確地移動pat的指標?這個就需要確定有限狀態自動機來輔助了,別怕這種高大上的文學詞彙,其實和動態規劃的dp陣列如出一轍,等你學會了也可以拿這個詞去嚇唬別人。

還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計算這個dp陣列,只和pat串有關。意思是說,只要給我個pat,我就能透過這個模式串計算出dp陣列,然後你可以給我不同的txt,我都不怕,利用這個dp陣列我都能在 O(N) 時間完成字串匹配。

具體來說,比如上文舉的兩個例子:

txt1 = "aaacaaab" 
pat = "aaab"
txt2 = "aaaaaaab" 
pat = "aaab"

我們的txt不同,但是pat是一樣的,所以 KMP 演算法使用的dp陣列是同一個。

只不過對於txt1的下面這個即將出現的未匹配情況: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dp陣列指示pat這樣移動: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PS:這個j不要理解為索引,它的含義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狀態(state),所以它會出現這個奇怪的位置,後文會詳述。

而對於txt2的下面這個即將出現的未匹配情況: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dp陣列指示pat這樣移動: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明白了dp陣列只和pat有關,那麼我們這樣設計 KMP 演算法就會比較漂亮:

public class KMP {
    private int[][] dp;
    private String pat;

    public KMP(String pat) {
        this.pat = pat;
        // 透過 pat 構建 dp 陣列
        // 需要 O(M) 時間
    }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 藉助 dp 陣列去匹配 txt
        // 需要 O(N) 時間
    }
}

這樣,當我們需要用同一pat去匹配不同txt時,就不需要浪費時間構造dp陣列了:

KMP kmp = new KMP("aaab");
int pos1 = kmp.search("aaacaaab"); //4
int pos2 = kmp.search("aaaaaaab"); //4

二、狀態機概述

為什麼說 KMP 演算法和狀態機有關呢?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認為pat的匹配就是狀態的轉移。比如當 pat = "ABABC":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如上圖,圓圈內的數字就是狀態,狀態 0 是起始狀態,狀態 5(pat.length)是終止狀態。開始匹配時pat處於起始狀態,一旦轉移到終止狀態,就說明在txt中找到了pat

比如說如果當前處於狀態 2,就說明字元 "AB" 被匹配: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另外,處於某個狀態時,遇到不同的字元,pat狀態轉移的行為也不同。比如說假設現在匹配到了狀態 4,如果遇到字元 A 就應該轉移到狀態 3,遇到字元 C 就應該轉移到狀態 5,如果遇到字元 B 就應該轉移到狀態 0: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具體什麼意思呢,舉例解釋一下。用變數j表示指向當前狀態的指標,當前pat匹配到了狀態 4: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如果遇到了字元 "A",根據箭頭指示,轉移到狀態 3 是最聰明的: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如果遇到了字元 "B",根據箭頭指示,只能轉移到狀態 0(一夜回到解放前):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如果遇到了字元 "C",根據箭頭指示,應該轉移到終止狀態 5,這也就意味著匹配完成: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當然了,還可能遇到其他字元,比如 Z,但是顯然應該轉移到起始狀態 0,因為pat中根本都沒有字元 Z: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這裡為了清晰起見,我們畫狀態圖時就把其他字元轉移到狀態 0 的箭頭省略,只畫pat中出現的字元的狀態轉移: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KMP 演算法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構造這個狀態轉移圖。要確定狀態轉移的行為,得明確兩個變數,一個是當前的匹配狀態,另一個是遇到的字元;確定了這兩個變數後,就可以知道這個情況下應該轉移到哪個狀態。

下面看一下 KMP 演算法根據這幅狀態轉移圖匹配字串txt的過程: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kmp演算法執行過程

請記住這個 GIF 的匹配過程,這就是 KMP 演算法的核心邏輯

為了描述狀態轉移圖,我們定義一個二維 dp 陣列,它的含義如下:

dp[j][c] = next
0 <= j < M,代表當前的狀態
0 <= c < 256,代表遇到的字元(ASCII 碼)
0 <= next <= M,代表下一個狀態

dp[4]['A'] = 3 表示:
當前是狀態 4,如果遇到字元 A,
pat 應該轉移到狀態 3

dp[1]['B'] = 2 表示:
當前是狀態 1,如果遇到字元 B,
pat 應該轉移到狀態 2

根據我們這個 dp 陣列的定義和剛才狀態轉移的過程,我們可以先寫出 KMP 演算法的 search 函式程式碼: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 pat 的初始態為 0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 當前是狀態 j,遇到字元 txt[i],
        // pat 應該轉移到哪個狀態?
        j = dp[j][txt.charAt(i)];
        // 如果達到終止態,返回匹配開頭的索引
        if (j == M) return i - M + 1;
    }
    // 沒到達終止態,匹配失敗
    return -1;
}

到這裡,應該還是很好理解的吧,dp陣列就是我們剛才畫的那幅狀態轉移圖,如果不清楚的話回去看下 GIF 的演算法演進過程。

下面講解:如何透過pat構建這個dp陣列?

三、構建狀態轉移圖

回想剛才說的:要確定狀態轉移的行為,必須明確兩個變數,一個是當前的匹配狀態,另一個是遇到的字元,而且我們已經根據這個邏輯確定了dp陣列的含義,那麼構造dp陣列的框架就是這樣:

for 0 <= j < M: # 狀態
    for 0 <= c < 256# 字元
        dp[j][c] = next

這個 next 狀態應該怎麼求呢?顯然,如果遇到的字元cpat[j]匹配的話,狀態就應該向前推進一個,也就是說next = j + 1,我們不妨稱這種情況為狀態推進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如果遇到的字元cpat[j]不匹配的話,狀態就要回退(或者原地不動),我們不妨稱這種情況為狀態重啟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那麼,如何得知在哪個狀態重啟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定義一個名字:影子狀態(我編的名字),用變數X表示。所謂影子狀態,就是和當前狀態具有相同的字首。比如下面這種情況: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當前狀態j = 4,其影子狀態為X = 2,它們都有相同的字首 "AB"。因為狀態X和狀態j存在相同的字首,所以當狀態j準備進行狀態重啟的時候(遇到的字元cpat[j]不匹配),可以透過X的狀態轉移圖來獲得最近的重啟位置

比如說剛才的情況,如果狀態j遇到一個字元 "A",應該轉移到哪裡呢?首先狀態 4 只有遇到 "C" 才能推進狀態,遇到 "A" 顯然只能進行狀態重啟。狀態j會把這個字元委託給狀態X處理,也就是dp[j]['A'] = dp[X]['A']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為什麼這樣可以呢?因為:既然j這邊已經確定字元 "A" 無法推進狀態,只能回退,而且 KMP 演算法就是要儘可能少的回退,以免多餘的計算。那麼j就可以去問問和自己具有相同字首的X,如果X遇見 "A" 可以進行「狀態推進」,那就轉移過去,因為這樣回退最少: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當然,如果遇到的字元是 "B",狀態X也不能進行「狀態推進」,只能回退,j只要跟著X指引的方向回退就行了: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你也許會問,這個X怎麼知道遇到字元 "B" 要回退到狀態 0 呢?因為X永遠跟在j的身後,狀態X如何轉移,在之前就已經算出來了。動態規劃演算法不就是利用過去的結果解決現在的問題嗎?

PS:對這裡不理解的同學建議讀讀這篇舊文 動態規劃設計之最長遞增子序列。

這樣,我們就可以細化一下剛才的框架程式碼:

int X # 影子狀態
for 0 <= j < M:
    for 0 <= c < 256:
        if c == pat[j]:
            # 狀態推進
            dp[j][c] = j + 1
        else
            # 狀態重啟
            # 委託 X 計算重啟位置
            dp[j][c] = dp[X][c] 

四、程式碼實現

如果之前的內容你都能理解,恭喜你,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影子狀態X是如何得到的呢?下面先直接看完整程式碼吧。

public class KMP {
    private int[][] dp;
    private String pat;

    public KMP(String pat) {
        this.pat = pat;
        int M = pat.length();
        // dp[狀態][字元] = 下個狀態
        dp = new int[M][256];
        // base case
        dp[0][pat.charAt(0)] = 1;
        // 影子狀態 X 初始為 0
        int X = 0;
        // 當前狀態 j 從 1 開始
        for (int j = 1; j < M; j++) {
            for (int c = 0; c < 256; c++) {
                if (pat.charAt(j) == c) 
                    dp[j][c] = j + 1;
                else 
                    dp[j][c] = dp[X][c];
            }
            // 更新影子狀態
            X = dp[X][pat.charAt(j)];
        }
    }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

先解釋一下這一行程式碼:

// base case
dp[0][pat.charAt(0)] = 1;

這行程式碼是 base case,只有遇到 pat[0] 這個字元才能使狀態從 0 轉移到 1,遇到其它字元的話還是停留在狀態 0(Java 預設初始化陣列全為 0)。

影子狀態X是先初始化為 0,然後隨著j的前進而不斷更新的。下面看看到底應該如何更新影子狀態X

int X = 0;
for (int j = 1; j < M; j++) {
    ...
    // 更新影子狀態
    // 當前是狀態 X,遇到字元 pat[j],
    // pat 應該轉移到哪個狀態?
    X = dp[X][pat.charAt(j)];
}

更新X其實和search函式中更新狀態j的過程是非常相似的: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 當前是狀態 j,遇到字元 txt[i],
    // pat 應該轉移到哪個狀態?
    j = dp[j][txt.charAt(i)];
    ...
}

其中的原理非常微妙,注意程式碼中 for 迴圈的變數初始值,可以這樣理解:後者是在txt中匹配pat,前者是在pat中匹配pat[1:],狀態X總是落後狀態j一個狀態,與j具有最長的相同字首。所以我把X比喻為影子狀態,似乎也有一點貼切。

另外,構建 dp 陣列是根據 base casedp[0][..]向後推演。這就是我認為 KMP 演算法就是一種動態規劃演算法的原因。

下面來看一下狀態轉移圖的完整構造過程,你就能理解狀態X作用之精妙了:

動態規劃之 KMP 演算法詳解

狀態轉移構造過程

至此,KMP 演算法就已經再無奧妙可言了!看下 KMP 演算法的完整程式碼吧:

public class KMP {
    private int[][] dp;
    private String pat;

    public KMP(String pat) {
        this.pat = pat;
        int M = pat.length();
        // dp[狀態][字元] = 下個狀態
        dp = new int[M][256];
        // base case
        dp[0][pat.charAt(0)] = 1;
        // 影子狀態 X 初始為 0
        int X = 0;
        // 構建狀態轉移圖(稍改的更緊湊了)
        for (int j = 1; j < M; j++) {
            for (int c = 0; c < 256; c++) {
                dp[j][c] = dp[X][c];
            dp[j][pat.charAt(j)] = j + 1;
            // 更新影子狀態
            X = dp[X][pat.charAt(j)];
        }
    }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 pat 的初始態為 0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 計算 pat 的下一個狀態
            j = dp[j][txt.charAt(i)];
            // 到達終止態,返回結果
            if (j == M) return i - M + 1;
        }
        // 沒到達終止態,匹配失敗
        return -1;
    }
}

經過之前的詳細舉例講解,你應該可以理解這段程式碼的含義了,當然你也可以把 KMP 演算法寫成一個函式。核心程式碼也就是兩個函式中 for 迴圈的部分,數一下有超過十行嗎?

五、最後總結

傳統的 KMP 演算法是使用一個一維陣列next記錄字首資訊,而本文是使用一個二維陣列dp以狀態轉移的角度解決字元匹配問題,但是空間複雜度仍然是 O(256M) = O(M)。

pat匹配txt的過程中,只要明確了「當前處在哪個狀態」和「遇到的字元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就可以確定應該轉移到哪個狀態(推進或回退)。

對於一個模式串pat,其總共就有 M 個狀態,對於 ASCII 字元,總共不會超過 256 種。所以我們就構造一個陣列dp[M][256]來包含所有情況,並且明確dp陣列的含義:

dp[j][c] = next表示,當前是狀態j,遇到了字元c,應該轉移到狀態next

明確了其含義,就可以很容易寫出 search 函式的程式碼。

對於如何構建這個dp陣列,需要一個輔助狀態X,它永遠比當前狀態j落後一個狀態,擁有和j最長的相同字首,我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影子狀態」。

在構建當前狀態j的轉移方向時,只有字元pat[j]才能使狀態推進(dp[j][pat[j]] = j+1);而對於其他字元只能進行狀態回退,應該去請教影子狀態X應該回退到哪裡(dp[j][other] = dp[X][other],其中other是除了pat[j]之外所有字元)。

對於影子狀態X,我們把它初始化為 0,並且隨著j的前進進行更新,更新的方式和 search 過程更新j的過程非常相似(X = dp[X][pat[j]])。

KMP 演算法也就是動態規劃的思路,我們的公眾號文章目錄有動態規劃系列,而且都是按照一套框架來的,無非就是描述問題邏輯,明確dp陣列含義,定義 base case 這點破事。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動態規劃有更深的理解,並擺脫被 KMP 演算法支配的恐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266/viewspace-267644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