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實施對財務軟體的影響

51mis發表於2010-04-29

[@more@]

新會計準則實施對財務軟體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讓上市公司的遊戲規則更透明規範了,同時也對財務軟體的規劃設計產生了諸多影響。

對總賬模組的影響

總賬模組包括初始引數的輸入、許可權的分配、預置企業會計制度、期初餘額的錄入等。新準則頒佈以後,部分會計科目產生了變化,有的科目被刪掉了,如短期投資、待攤費用等;新增了一些科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等。另外,新準則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進行了重新界定,財務軟體〔〕也應該相應地對科目進行重新分類,以符合應用要求。

對存貨模組的影響

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後進先出法”被取消,現在物價普遍上漲,按照“後進先出法”可能會高估資產,低估利潤,不利於正確地反映其實質。新準則取消了“後進先出法”,會計軟體在這方面也應該進行改變,取消“”的功能。

新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軟體應能夠提供“存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評價表”,按照存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並且新準則並沒有明確區分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的存貨計價,財務軟體應增加不區分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的計量成本的模組,符合條件的即確認成本,不符合的不確認成本。

借款費用資本化的範圍也擴大到存貨中,這在中都應該設定相應的程式或引數,使之得到體現。

對薪資模組的影響

適應舊準則的財務軟體是以工資的14%比例計提職工福利費,而新準則中的職工薪酬主要包括8種——職工工資、職工福利費、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和非貨幣性福利費。會計軟體薪資管理模組中費用計提比例應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應用,為使用者提供自由設定方式。

新頒佈的股份支付準則實際是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會計處理的一種規範。股份支付是指企業為獲取企業職工提供的服務以股份形式進行的支付。對企業的職工而言,接受的股份也可以看作是職工薪酬的一部分。

而目前財務軟體的薪資管理模組對企業職工股份形式的薪酬沒有管理,因此,股份支付準則頒佈後,在薪酬管理子系統中,應該加入對企業職工股份支付形式的薪酬管理。

對固定資產模組的影響

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的成本要考慮棄置費用的計算,會計軟體在固定資產成本核算下應該增設棄置費用二級科目,來反映棄置費用屬於固定資產原值的情況。

在企業準備出售固定資產時,應複核其預計淨殘值,在這種情況下預計淨殘值通常應等於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所以財務軟體〔〕應該對其預計淨殘值的折算比率進行設定,方便使用者選擇或自定義,反映對這種現值的強調。而且該模組要對減值準備的計提做出反應。如果用資產預計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計算起來相對較複雜,尤其是有些資產本身不是獨立的產生現金流量的單元,一個資產組才是產生現金流量的單元。

這時,首先要透過計算一個資產組未來預計現金流量的現值,得 出一個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此金額與此資產組賬面金額的差額,為此資產組的減值損失。此資產組的減值損失要在此資產組的各資產中進行分配,才能計算出屬於此資產組各資產的減值損失,包括合併商譽的減值損失。因此,應當新增一個計算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的模組。並且在該模組中設定引數為:一旦計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將不能轉回。

對報表模組的影響

新準則增加了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而且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也相應出現了很大變化。

資產負債表的會計科目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前面總賬模組下已經說明。利潤表中的會計科目也變了,新準則取消了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的劃分,將這些業務統一在“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中列示;新準則取消了“營業外收入、營業外 支出”綜合列示的方法,對此作了分解,按具體專案列示。如資產減值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新準則增加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指標的列示。面對新準則的這些變化,靈當銷售通報表模組應重新設定各種財務報表的格式和資料來源。

另外,需要增加一個對企業籌資與分配活動管理的模組,透過對籌資與分配資料的管理,計算基本每股收益與稀釋每股收益。

新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中,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專案增加了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收到的現金淨額、取得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支付的現金淨額;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披露中增加的專案有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收益以“-”號填列)。

因此,財務軟體應更新預設的現金流量專案及現金流量表格式,滿足企業對新現金流量專案和報表格式的需求。

本文章來自於,原文連結,轉載請註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2367159/viewspace-10333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