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行前置系統(轉載)

fjy26發表於2007-09-10
首先,我們還是從體系架構上來理解前置系統。我們從邏輯、架構和實現層次等3個方面來對前置的體系架構做一次分析。
在邏輯上,銀行的生產系統本質上分為兩個基礎部分,一塊就是大家熟知的核心業務系統(core-banking),另一個就是各種特色業務和中間業務。從執行的角度來講,核心業務實現的是銀行的基本業務概念,應該越穩定越好,上線以後儘量不要變動,每次變化都會使得銀行冒著巨大的風險;然而銀行的業務又是不斷擴充套件、變化的,這些應該都歸到特色業務、中間業務的範疇。有些做核心業務系統的公司為了商業利益的需要,硬是在銀行客戶那裡宣揚在核心業務內部完成中間業務的概念,也就是說把中間業務、特色業務做到核心業務裡,這是做可以說是對客戶極端不負責任,結果將來會對銀行的體系架構埋下重磅炸彈。事實上,一個把穩定的核心業務系統與變動迅速的特色業務系統、中間業務系統分離開了,一方面保持核心業務的穩定,另一方面對特色業務和中間業務則要求強大的適應能力。這裡我們把特色業務和正因為都歸到前置業務系統的範疇,因為它們實現於核心業務系統的前端,與核心業務的介面協同工作,完成新特色業務和中間業務的功能,也即時前置業務的功能。
打個時髦的比方,核心業務與前置業務的關係好比是大奶與二奶的關係:核心業務穩定,好比家中紅旗不倒;前置變化多端,好比外面彩旗飄飄。
其次,在架構上,前置系統往往是核心業務系統、特色業務等等銀行生產系統的統一接入平臺,櫃面、電子銀行、自助裝置都是透過前置系統統一接入到後臺,所以前置系統實際就象銀行生產系統體系的一個統一發布介面,好似一個單位的門房傳達室,看門老頭一樣。
一個好的前置業務系統至少在功能上同時具備彩旗飄飄和看門老頭的要求,綜合以後就是老闆辦公室外面公司小蜜,兼備二者的功能。所以彩旗飄飄要落到一個小蜜身上,嗚呼,可得18般武藝具全,要求高了。這樣,便有了前置平臺的概念。所以,多數銀行在招標前置系統的時候,一定是有平臺的要求的。
回過頭來,我們可以分析前置平臺的層次結構。前置平臺基礎是一個以交換為核心的執行平臺,基礎的功能是完成渠道的統一接入和對後臺其它系統的報文交換。在交換平臺的上面是應用平臺,特色業務、中間業務種類繁多,介面複雜,而且業務上要求上線快速,這樣應用系統就要在業務抽象的基礎上實現,把公共的業務邏輯在應用上平臺化,平臺還要提供相應的開發工具來輔助業務的實現。
就目前國內市場來講,能夠做前置平臺的公司很多,但是一般情況下,交換平臺做得產品化程度比較高,國內很多公司都有著比較完善的功能產品;真正體現前置平臺水平的是應用平臺部分,這與設計、規劃平臺的具體人員的業務抽象能力關係極大,而且還要有著相當的才華、想象力。這樣,對於銀行來講,評價一個前置平臺,主要看的應該是應用平臺部分,包括應用抽象、積累的程度,包括開發工具的簡易性,包括對特殊應用的適應能力等等。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4617/viewspace-96875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