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到底有多麼重要》中我引用了劉強東的一句話: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沒想到今天就受到了挑戰!
“啊?難道不是這樣的嗎?”是的,我曾經也以為是這樣。
一、一個震驚心理學界的實驗
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一個今天已經不被允許,也不可重複的實驗:史丹佛監獄實驗。津巴多找了24名生理、心理都很健康的志願者,把他們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扮演囚犯,一組扮演獄卒,在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體驗“監獄生活”。
一開始,“囚犯們”感覺挺好,覺得是種少有的體驗;獄卒們也感覺挺好,覺得自己一定是知情達理的獄卒。他們都覺得,自己是不一樣的“人”。
但第二天,事情就開始失控了。
囚犯有些受不了監獄的環境,發起了一場小小的“暴動”,撕掉囚服上的編號,拒絕服從命令,取笑獄卒。獄卒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控制局面,“鎮壓”了這場暴動,強迫囚犯做俯臥撐,脫光他們的衣服,拿走他們的東西,並讓他們空手洗馬桶。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場面幾乎完全失控,獄卒拼命虐待囚犯,有些囚犯失聲痛哭,並出現了心理疾病的症狀。第六天,實驗被叫停。
這個實驗震驚了整個心理學界。
明明是隨機的兩組人,但只要把其中一組“人”放在獄卒的位置上,不管他們具體是誰、受過什麼教育、有什麼信仰,他們就會去虐待囚犯。這些“人”是誰似乎不重要,因為有一股你看不見的、遠大於這些“人”的力量,牢牢握住了他們的雙手,左右他們的行為。
這種遠大於“人”的力量,就是:系統。你看,是不是在“人”之外還有一隻神秘的手在起著作用?
二、神秘的手 —— 那種遠大於人的力量
我們說一下這裡所說的“系統”是什麼?系統,就是“一組相互連線的要素”。注意這裡有兩個關鍵詞:(1)要素(2)連線關係。
比如在上面的實驗中,“24名志願者”就是要素,“獄卒和囚犯”就是他們的連線關係。“要素”它是無法決定自己的行為的,真正決定它們行為的是“連線關係”。
寫到這裡,我想你一定會聯想到身邊的許多案例:比如,把一件很有優勢的事情,交給經驗豐富的老張去做,到最後卻沒有成功?沒看過這篇文章前你也許會說,老張不行了。但是現在你會明白這並不是老張不行,是因為老張和這件事情之間的“連線關係”沒有發揮它的作用。
還有,某網際網路公司的一位高管,在X公司乾的風生水起,實現每年150%的增長,可是到了B公司卻一敗塗地。
還有我們最熟悉的和尚分粥的故事,你想找一個公平的和尚來分,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和尚都想多吃一點。在這件事情當中,和尚和粥這兩個要素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分粥-吃粥”這個連線關係。
所以,你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通常不是改變它們的要素,而是改變它們之間的連線關係。我們很容易看到眼前的“要素”,但常常忽略它們之間的“連線關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