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Facebook都在說連線,可不僅僅是因為社交

佚名發表於2016-01-30

<a href=/tags/29-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微信</a>、Facebook都在說連線,可不僅僅是因為社交

微信、Facebook,作為國內和國外最強大的社交軟體,他們提出了要連線一切的想法。連線本身讓人和人之間就帶來了的巨大流量,可以往資訊、物品、服務等多個層級進行深入連線。人與人,人與資訊,人與物品,人與服務,人與企業,將所有一切透過微信進行連線。連線的本質是去中心化和碎片化。

當你與其他人或者任何一切介質連線時,微信本身只是起到一個聯結器的作用,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連線的中心,所以連線本質是去中心化的。而在不同的場景下,任何人之間發生的事件都是零碎的。只有時間成為了唯一一個軸,在軸上的事件全部是處於碎片化的。有了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的2個特徵才能進行連線。

一、為什麼要連線?

首先,人和人是群居社會動物,溝通本身不產生的商業模式。而網際網路上的社交產品都是免費為主。但是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價值。就是網際網路中所謂的流量,透過流量帶來賺錢的機會。

網際網路透過流量最直接的變現方式是廣告,Facebook的Feed流廣告和wechat的朋友圈廣告就是廣告變現方式,但是廣告只是一種快速變現方式。其實我們要追求長久商業變現價值,所以微信和Facebook提出了連線的概念。

雖然會員價值體系是對C端使用者很好的長久變現方式。但是本身建立的使用者價值體系是對使用者激勵體系的一種體現。使用者激勵體系本身是對使用者進行長久維護的手段,根據金子塔的理論,使用者激勵體系中只有5%的人會進行付費。所以無論是對社交本身的群組或者興趣組等多種方式進行挖掘,歸根揭底社交本身很難形成商業價值。社交只是連線的第一步。

重要的第二步大連線包括:線上的資訊流,物流,商品流,服務流,企業流,智慧硬體,遊戲娛樂,VR等多種連線。每一種的連線後都有很大的價值。電商透過優惠券帶來巨大的連線流量,而微信和Facebook透過社交帶來巨大的連線流量。包括微信這次提出的企業號,也是以微信本身為聯結器。讓企業和人進行連線,打造智慧城市的概念。

最後,為什麼要連線?簡單的說,有巨大商業價值。複雜了說,因為連線本身是對未來有很大的創造和推動人類的發展。

二、我們要連線誰?

上面其實已經提到了,除了連線的人之外,連線一切可以連線的力量。

《失控》當中有提到一種網狀式傳播方式。而《必然》也提到了一種流動的方式。其實本質是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的連線作用。

如果把人比作一個原點,那微信和Facebook的作用就是起到把二個原點進行連線起來的連線線。就像人在馬路上行走,形成了一個個原點。而智慧手機作為一個原點發射器接收和發出連線。而整個網路中連線都靠微信進行連線過程。在天空中佈滿了一條條無形的線,串聯著大家,像天網一樣無處不在。

而連線上面是像天堂的一樣,把所有資訊都彙總那裡。天堂就是儲存每一條資訊的大資料伺服器。而大資料未來就是連線的核心。就這樣我們先連線了人和人,人成為了最基本的單位。而人之間產生的資訊流,物流,金錢流,服務流都是微信所要承擔的一切的連線的介質。然後一次次互動和反饋的資訊讓我們形成了有價值的大資料。透過大資料我們進行精準判斷了使用者行為,然後進一步讓使用者進行消費。表面上我們連線了人和人之間,其實上我們連線了金融,也連線了未來。

三、連線另一端是什麼?

大資料是我們重要連線的另一端。透過資料分析我們精準判斷的使用者習慣,然後把商業價值進行擴大化。除了商業,民生,政府,與生活相關的一切都是連線的另一端。讓微信這個連線介質去連線另一端任何可以見到的介質。而VR作為未來的價值最大的介質,Facebook的研究團隊已經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創新和前進了一大步。VR現階段能在遊戲和娛樂上率先產生價值。可以想象未來透過VR實現實時人與人的見面通話的場面。這種透過手機連線VR技術會成為未來商業盈利最重要的手段。除了VR,另一個連線另一端有價值的就是人工智慧。現階段先是一大部分的智慧硬體,連線智慧硬體透過微信、Facebook這樣的核心介質去互動實現資料交換和提示。未來人工智慧會有更多的智慧機器人去完成重複勞動的工作。未來連線的另一端到底是什麼?其實有多想象的空間。另一端最重要的四大連線是大資料、與生活相關一切、VR、人工智慧。

四、如何連線?

透過網際網路去連線。在金字塔的行業中,第一行業是金融行業。金融作為人類互動物質的介質存在。本身不產生效益,但透過資本金錢去投資產生的效益的產業去實現錢生錢。金融行業連線一切行業必備的行業。而網際網路經過十幾年飛速發展,將成為金融之後,第二個連線全部行業的行業。所以才有了2014年的李克強提出的網際網路+的概念。微信本身IM連線了人人。然後透過朋友圈牢牢將使用者黏住在微信上。然後用服務號、訂閱號、企業號讓媒體和商業進行接入,讓使用者在微信生態圈下玩起來。微信本身就是去連線。同樣的Facebook本身也是連線,透過大規模分享生活點滴的過程,去黏住使用者的社交心理去激發使用者價值。

五、連線的展望。

上面提到的四大重要的連線就是未來最大的展望。

第一,透過大資料打造精細化的電商運營和生活健康指數全掌握。未來你的生活健康都會有自己的資料,那樣你馬上要生病之前都會得到提示。那樣我們就可以避免生病。還有像連線政府的社會福利和辦理事項都有很好的未來。

第二,與生活相關一切,你要買東西了,馬上就能送貨上門。O2O會是未來最基礎的連線存在著。

第三,VR未來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透過VR可以實現很好感官上的體驗,包括高空彈跳,死亡等超過人實際承受範圍的刺激。

第四,就是人工智慧。對於人工智慧會不會殺死人類,我覺得是會的。因為機器有時候會超過你認知的理解範圍。加上它是絕對的理性,不會犯錯的。對於連線的展望,很大很多。所以連線一切可以連線的,創造最大的使用者價值和用完即走的體驗,就是未來最大展望。

六、作為產品經理如何定義連線?

作為軟體產品經理,很難接觸到上面提到的一些硬體東西。但是無論PC還是APP的互動都是人機互動連線的過程。我們透過PC和APP跟使用者形成了連線。我們定義連線就是更好的滿足使用者需求。

從使用者連線到使用者產生需求到給使用者解決方案到滿足使用者場景到使用者體驗整條連線過程。定義這條使用者需求到使用者體驗到使用者被滿足的過程就是連線的本質。

連線不是說把使用者匯入進來,進行購買或者進行內容瀏覽就是結束了。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讓使用者產生情感上的滿足感。滿足人性的“七宗罪”和人性的弱點。產品經理本身不是要利用人性的弱點,而是要將弱點成為體驗滿足的提升。不僅僅是痛點,而是要讓痛點徹底成為爽點的連線過程。如何定義連線?我想每個產品經理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本質是一樣的。透過app或者PC連線使用者、並讓使用者得到需求上滿足感的過程。

七、作為產品經理如何去做到產品的連線。

使用者>使用者需求>解決方案>使用者場景>使用者體驗。這是完整的使用者產品連線的全過程。在這個連線過程中,使用者場景將是產品連線的核心。開始的時候有提到過的去中心化和碎片化就是使用者場景中最大的二個連線痛點。在使用者場景的連線下,就是要讓使用者完全離不開產品。解決使用者場景中三個產品連線的問題。

1、解決使用者在特定場景下產生的需求。

2、解決使用者在場景下產生的資訊流、物流、資料上產生的誤差。

3、解決使用者在場景下需求滿足的快速反應。

先說第一個,當你餓了的時候,你就要點外賣,產生了需求。然後我們產品去連線這個需求,滿足使用者。第二個,物流快遞上已經有誤差,資訊顯示在路上,但實際上你已經收到貨物了。所以避免資訊上的巨大誤差。最後一個,最典型就是在叫車的時候,你用叫車軟體就能很快打到車。

所以解決了這三點使用者場景下的問題,就是做到了產品的連線。

其實,連線本身不存在價值,但是連線之後,就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連線的意義更在於去創造更多的價值,讓更多的人去受益。微信和Facebook的連線戰略是張小龍、馬化騰、馬克祖克伯這些巨人們的戰略遠見。這種遠見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作為產品經理,我們也要做到自己的小連線,滿足使用者需求產生到滿足的整個過程的連線。

注: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曉翼 原創釋出雷鋒網,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