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去留兩難 電商衝擊下IT賣場大規模調整

佚名發表於2015-02-28

傳統電子賣場在激烈競爭、電商衝擊之下,生意江河日下。電子賣場集散地“中關村”,也開始迎來規模調整時代:從太平洋電腦到科貿電子城,乃至最近的e世界賣場,都陸續進入了調整期。

諷刺的是,中關村曾被視為“高科技”代名詞,然而實際上,在最為繁華的幾年裡,中關村也僅僅不過是電子商品集散地而已,而且相比深圳華強北,其業態和背後產業鏈支撐,更為單一、薄弱。隨著整機和品牌消費時代到來,尤其是電商物流崛起後,中關村在商品集散配送方面的功能,更是遭遇替代。

在歷史榮耀與包袱,政府指導與市場激盪下,中關村又將去往何處?

“停業”風波

春節假期結束,按理應該開門揖客的e世界,卻依然大門緊閉。

2月25日,記者走訪e世界發現,A、B、C座屬於電子賣場的區域,除了部分物流通道,包括正門、側門等都貼著e世界物業封條。

整個e世界廣場,除了C區的“真功夫”、“星巴克”和寫字樓尚有開放外,其他區域都大門緊閉,一片沉寂。A區一家工商銀行網點,目前也已搬遷。

記者透過多方渠道獲悉,e世界將退出電子賣場業務。目前e世界正在大力推進的“統一經營”,正是為了與現有零散電子賣場商鋪業主簽約,由e世界出面代理,然後尋找新的投資經營方承租,業主不再經營現有商鋪,只從最終承租方手中“收取房租”,從而實現電子賣場業務退出。

相比周邊鼎好、海龍大廈,e世界產權較為分散,電子賣場很多鋪位產權,早些年都賣給了中小業主,至少有四層電子賣場商鋪,都在中小業主手中,規模多達1400多家,面積也達到了數萬平米。

記者從“統一經營”簽約處獲悉,此次調整,電子賣場商鋪業主簽訂的協議期限為10年,最終承租方為北京賽智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承租方已經按照4-6元/天/平米不等的價格,提出報價,然後參照業主當初的購房款項,計算租金和投資回報,並將10年分為兩期,採取不同計費方式。

“目前已經有1/3到2/3商戶簽約。”一名e世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有部分業主猶豫不決,需要進一步協商,“但現在大形勢在那擺著,電子賣場將會退出。”該人士告訴記者,3月1日是收房時間,不過並不是截止時間,逾期還可以繼續簽約,不過可能會影響房租。

對於下一步轉型方向,e世界方面目前並未明確。

“現在還在調整階段,還沒有最終定下來。”一名負責業主“統一經營”簽約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調整之後,e世界可能會向寫字樓和科技公司展示等業態轉型。

記者獲得的一份業主委託出租協議則顯示,在未來商鋪用途上,寫明瞭“甲方(業主)同意租賃商鋪不做電子賣場經營,同意租賃商鋪用於辦公、商業配套或者符合中關村西區管委會政策規定的業態經營。”

遲到的退出?

實際上,新一輪“停業”風潮,不過是中關村賣場沉浮冰山一角。

最近幾年e世界已經爆出多次“停業”風波,其間還一度傳出,京東有意收購e世界的傳聞。在e世界之前,中關村商圈已經有矽谷電腦城、太平洋電腦、科貿電子城等多家賣場先後停業調整。除此之外,更具位置優勢的海龍大廈和鼎好電子城也在陸續調整原有業態。

電子賣場蕭條,早已不是三日寒。

“劉強東干掉了中關村”,這是最近兩年,人們普遍喜歡揶揄的一句玩笑。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看來,早先電子賣場一度繁榮,從PC到數碼、電腦燈,引領了幾波浪潮,中關村甚至創下近百億規模,但隨著電商發展,2010年以後,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更加迅猛,“電子賣場首當其衝,一家一戶,怎麼和京東商城這種巨無霸平臺抗爭,價格、質量和信用上,都不具備優勢。”

電商衝擊下的電子賣場,未能實現差異化轉型,反而陷入了惡性迴圈。

“電商搶走了線下電子賣場客流,人越來越少,但總是有人來的,結果有的顧客來了,又被中關村商戶狠狠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消費者更加不願意來了,這樣,電子賣場的業態就沉淪下來,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記者注意到,儘管生意蕭條,但中關村部分營業的電子賣場,彪悍銷售作風不改往昔。在海龍電子賣場,一旦有顧客進入,很快會有數名導購一擁而上,推推嚷嚷將顧客拉入店中。實際上,在店面裡,導購和銷售人員要遠遠多過顧客。

與此同時,中關村銷售中零售做的比較多,也容易受到市場衝擊。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兩年手機銷售市場,國產品牌崛起,水貨市場意義慢慢不大了。

“只能說時代變化了。”接受記者採訪時,一名商戶感嘆。

轉身的包袱

“電子賣場陷入窮途末路,如果不轉型就是等死。”

陳立平告訴記者,早在10年前,政府層面就有意讓電子賣場等低端業態從中關村核心商業區退出。採取了很多措施,但一直未能有實質性突破,“主要原因是10年前的時候,中關村不管是體量規模,還是影響力都還很大,所以一直僵持。”

最終,電商異軍突起打破僵局。

陳立平認為,中關村很多賣場,比如鼎好和海龍轉型太慢,實際上已經錯過了一些時機。“集市是最先被沖掉的,像蘇寧、國美這類實體家電行業,受到衝擊後都已經探索轉型了。沒有特色、又不是以企業為主導的市場,滅亡是必然。”

實際上,近兩年中關村核心商業區,也已經悄然發生變化,新興網際網路商業,已經成為中關村的新名片。儘管如此,e世界、海龍和鼎好等三大電子賣場業務,依然佔據大量核心樓面。

在陳立平看來,幾大電子賣場背景、發展情況不同,最大的困難在於產權分散。當初,很多中關村賣場,最初從電子一條街,小商小戶發展起來,早先的時候,一鋪難求,完全是賣場強勢的賣方市場,海龍大廈、e世界、太平洋蓋樓的時候,前期投資都很大,為了儘快收回資金,就把一部分店鋪賣給個人。

“這些賣出去的店鋪,就成了後來轉型過程中,一個非常大的麻煩。”陳立平認為,目前中關村已經有了大量商業存在,雖然“高科技”一直是力推定位,但最終方向,還會是商業與其他業態結合,不可能都是寫字樓,晚上淪為空城。“中關村未來,還是集科技、辦公、創業、高階零售一體化,共生髮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