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後,你一定要學會做減法

CDA資料分析師發表於2020-01-09

作者 | 鼓樓姐
來源 |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美國心理學大師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在紛紛擾擾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要應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甚至做到遊刃有餘,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學會專注。

身無旁音,心無雜念的去完成一件事,對於當下的我們來說,談何容易。

短平快的賺錢之道;盲目跟風的社交平臺,都讓我們彈指間陷入選擇的怪圈。

我們為未知的可能性感到興奮不已,也為自己偶然間的另闢蹊徑感到暗自竊喜,透過不斷給生活填充內容描繪完美生活的藍圖。

可我們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那些所有閃閃發光的人生背後,都是不計其數的反覆錘鍊,都是從0到1到100的千山走遍。

在這個看似無比快捷的時代,我們似乎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事,其實不然,時代越便捷,獲取方式越簡單,我們越會過上低效的人生。

生怕自己錯過某個關鍵時刻,便不斷提高關注度。多個軟體交叉切換,無用資訊呼之欲出,我們的精力就這樣被消耗和分散。

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懂得取捨,才是大智若愚;懂得專注,才能有所成就。

01

30歲,你一定要學會做減法

英國有句諺語:如果你同時追兩隻野兔,那麼你一隻也捉不到。

白巖松在29歲時,被破格提拔為教授和高階記者,憑藉著悉尼奧運會上的精彩主持,一時間風光無限。

外界無數的鮮花和掌聲推著他向前走,也就是在那時,他感覺一切都不對勁了。

他開始停下腳步想,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要去做什麼。

2001年,白巖松決定給自己一個“間隔年”

在那一年裡,他停了主持人,辭掉3檔節目的製片人,給自己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度思考,排除內心的“異己”

後來白巖松重回自己的新聞道路,一走就是幾十年。或許體育屆少了一位名嘴主持,但是新聞界,始終都有他的一席之位。

在給同濟大學的演講中白巖松說到:

30之前,要玩命兒的做加法,要去嘗試,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會有多少種可能性,你也不知道命運會給自己怎樣的機緣;

但在30歲以後,一定要學會做減法。

30歲,是你在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處亂跑之後,要做一次減法的重要時間,不然就晚了。

他說我能擁有今天的一切,都感慨於那時做的減法。

他自己問自己,我可以做很多東西,可以做新聞,可以做體育,也可以做娛樂,可以做製片人以及其他一切好玩的東西。

但是他對自己說“不”,他發現自己只能做新聞,也最該做新聞。

人生到了某個階段,路會變得視野開闊、方向增多,指示牌也隨處可見。我們總能在熙熙攘攘的群體中聽到神奇的召喚,可那不是你的使命,也不是你要去的終點。

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更不是適合你的都該去做。

大音希聲,大道則至簡。

02

做減法的人生,更高階

人真正的富有不是你擁有的越多,而是你敢於捨棄什麼。

透過一項技能解鎖其他技能的蝴蝶效應,在生活中裡比比皆是,大部分人都會趁勝出擊,渴望一舉多得。

亂花漸欲迷人眼,其實從物質到精神,人生的每個維度都可以刪繁就簡。

2014年,董卿主持完《青歌賽》欄目後順利進軍央視主持一姐。

多年的摸爬滾打終於贏來今日的功成名就,令無數人豔羨不已。可就在事業和年齡最好的雙峰期,董卿卻做了一個大家想都不敢想的決定——出國深造。

有人說她這是冒險,自悔前程。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

面對央視層出不窮的新人,和國內大好的發展前景,董卿說:“這一兩年來,自己在主持節目的形式上有一些雷同,沒有太大的突破,而電視媒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需要認真學習和充電。

她說:“每個人”和“更好”之間都有一段距離。

留學期間,董卿每天早晨7點鐘就會起來學習,面對周遭陌生的環境和異鄉的孤獨,她把這一切都化為前進的力量。

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寬自己的格局和視野,又始終保持求學若渴的“空杯”心態。

留學歸來,再次出現在熒幕上的董卿,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豆瓣高分9.2《朗讀者》欄目的導演兼製片人。

在一次次朗讀經典文學鉅著中,董卿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知性美,這種美與長相身材無關,是千帆閱盡、從容不迫的優雅與淡然。

穿過知識的峽谷,她在山峰中尋找最美的風景;駛出浩瀚的海洋,她在風浪中歷練成剛。

前面蟄伏期的等待和煎熬越漫長,後面的成功和掌聲就會壯闊。

她讓我們體味到,主持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跟所有人對話的藝術;詩詞歌賦不僅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稀世作品,更是可以觸碰靈魂的共鳴之作。

正如董卿曾說,我的臥室沒有任何電子裝置,每晚臨睡前閱讀,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

真正有智慧的人,總是懂得給生活做減法,懂得“斷舍離”之道。

因為她的專注和努力,在現如今的流量娛樂節目中,她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彷彿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

不畏浮雲遮望眼!董卿的博學多識,勤勉自律,學會取捨,最終讓她打破了對未來的迷茫困惑,成為今天這個最好的自己。

溫柔堅定、擲地有聲!

03

“簡”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哲學

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機遇看似稍縱即逝,但能輕易獲取的,也往往是最留不住的。

Saya是我身邊最會做減法的人,她甚至連微信都不太會用,大家肯定很納悶,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人不會用微信?

從澳洲留學回來的她,一心想在自己的家鄉留下澳洲的美味,經過幾番準備,她和北京的男朋友一起開了一家純正的西餐廳。

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一有時間就研發新菜和所需食材,將西餐和當地人的口味完美結合,saya不知費了多少工夫。

對於她的資歷和經驗來說,人生的機遇和選擇還有很多,但她沒有分散自己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一心經營好自己的餐廳。

現在餐廳週一到週末幾乎天天爆滿,大大小小的公司年會就承辦了好幾次,看似saya放棄了很多成功的好契機,但在她熱愛且執著的領域,同樣能做到極致。

徐國偉曾說:因為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自然跑得比你快。

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經歷從加到減,從盈到虧的過程。

度過蟄伏期,人生會獲得高層次的進階,和飛躍式的進步。

斷掉無用的社交和無聊的手機軟體;捨棄看似不用多做努力就可輕易達到的機會;離開過去陳舊的知識體系和思考模式。

學會在一件事上精準聚焦,合理分配時間。

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教授曾說,人腦用來處理資訊的容量和精力有限,每做一次抉擇都會耗損一定腦力,影響之後的決策能力和意志力。

減少無用的“自我消耗”,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你的人生需要殺伐果斷。

老子提倡“大道至簡”,這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處世哲學。

2020年,學會做減法,贏取新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