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北京郵電大學(北郵)創新研究院在該校巨集福校區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創新研究五大研究方向之一,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同時揭牌。
北京郵電大學喬建永校長在揭牌儀式上致辭
據介紹,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學校打造研究院叢集的重要舉措,也是創新研究院優先啟動建設的五大研究院之一,另外四個方向還包括物聯網、資訊功能材料、網路空間安全和軍民融合技術。
人工智慧研究院以人工智慧基礎理論、認知計算技術與應用、知識推理技術與應用、智慧教育技術與服務為方向開展原創和應用研究,以“高精尖”、“產業化”為特色和目標,致力於形成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技術和產品,建設一支具有國際一流學術水平和開發能力的研究隊伍, 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知名的研究基地。
據大資料文摘瞭解,北郵希望通過人工智慧研究院整合全校的研究力量,目前已有50多位老師和500多位研究生加入。
人工智慧研究院負責人由郭軍副校長擔任,研究院將面向社會開展廣泛合作。
據瞭解,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未來將側重視訊監控、自然語言理解、AI+醫療,以及人工智慧娛樂四大板塊。希望以人工智慧研究院為平臺,連結校內外相關政府企業社會和學術界。
北郵的人工智慧研究由來已久
揭牌儀式後,北郵也釋出了一部宣傳片,介紹人工智慧研究歷史,並宣告人工智慧研究院的成立?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郵蔡長年教授和羅耀光教授分別研製數字語音電話撥號系統和郵政編碼識別系統,開啟了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的先河。
90年代初,鍾義信教授開始對人工智慧理論進行系統研究,出版著作《智慧理論與技術》後又提出資訊、知識、智慧轉換理論、機制主義人工智慧理論等,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鍾義信教授2001年擔任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2012年獲首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成就獎。
1990年代,北郵蔡安妮教授和孫景熬教授在國內率先研究多媒體和影像識別技術,為公安部研製的自動指紋識別系統,首次突破了面向50萬人資料庫的大關,並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郭軍教授提出基於整形變換的手寫漢字識別演算法,使國際技術水平大幅躍升,2009年編著出版創新教材《Web搜尋》並開設研究生課程,2011年提出分析複雜網路的啟用力模型,在詞親和度計算等應用中獲得成功。
1998年以來,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實驗室、多媒體與模式識別實驗室、智慧科學技術中心、資料科學中心相繼成立,50多名教師和500多名研究生工作在這些基地,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
有心的同學可能也注意到了,由大資料文摘字幕組推出的三門人工智慧課程就是和北郵模式識別實驗室合作進行的。
感興趣的同學通過以下連結就可以進行學習?
牛津大學xDeepMind 自然語言處理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4336028.htm
MIT6.S094深度學習與自動駕駛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4938039.htm
史丹佛李飛飛-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3223001.htm
十多年來,北京郵電大學在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人工智慧領域技術競賽中也屢拔頭籌,在人臉檢測和文字分類、漢語命名實體識別、漢語詞性標註、漢語詞義推導、知識庫填充、自動摘要技術、漢語切分技術、視訊事件檢測等領域獲得了多個獎項。
在剛剛結束的CVPR2018: DeepGlobe Road Extraction Challenge(全球衛星影像道路提取)比賽中,北京郵電大學資訊與通訊工程學院模式識別實驗室張闖老師指導的研究生周理琛同學,脫穎而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北郵的年輕教師在人工智慧領域也有不俗表現:鄧偉洪博士在Science上發表技術評論;陳光副教授開設人工智慧學術微博、創辦AI脫口秀網路節目;馬佔宇副教授等獲2017年度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一等獎。
視訊的最後,人工智慧研究負責人郭軍教授也對北郵人工智慧實驗室做出了寄語:
“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承載著北郵人的夢想,我們要乘勢而上,讓夢想成真。”
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是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湖南工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加入這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