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ter01.com/images/ed162523e3f88fe21e1c2ece1e9690406c16bfd7eb1978beedfaecfdf05af263.png)
在被封禁之前,這條無人問津的河流一夜間被冠上 “北京塞納河” 的美譽,吸引了大批市民在河邊公園野餐聚會、聊天散心。甚至有人還在河邊叫起足療服務,彷彿置身“國際捏腳風情水岸”。
隨著外出旅遊愈發困難,身處 “鋼鐵森林” 的都市社畜們或許比原先都更需要一個“亮馬河公園”,可以在繁忙工作後短暫歸隱自然。
公園,不只是城市的點綴物,不少人認為是生活的必需品。
那麼,中國哪裡的公園最多?哪座城市的逛園體驗又最好呢?
過去中國雖有著許多私家園林,但與作為公共場所的 “公園” 有著天壤之別。
根據《中國造園史》,近代以來,中國的城市公園才逐漸興起,並且發展迅速 [1]。
國家統計局顯示,到 2020 年,中國已經有 19823 個公園,公園面積達到 53.85 萬公頃,接近東南亞國家汶萊的國土面積。
但中國這麼多的公園並不是 “雨露均沾” 地分佈在每一片土地上,地區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
在中國各地中,擁有最多公園的省份是廣東。
廣東人民憑藉著依山傍水的天然優勢,在 18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裡建起了 4330 個公園,平均每 42 平方公里可以找到一個公園。
在廣東做一個公園愛好者,相當於擁有了一個省錢又有新鮮感的絕佳愛好。畢竟你哪怕每天逛一個公園,也要 12 年才能逛完。
![](https://i.iter01.com/images/6f9d1ebb5f27216117ceb59cac42779002c8fe9a6dc166ed6dca32f32632a820.png)
比如有江南水鄉之稱的浙江,截至 2020 年,有公園 1547 個,這其中不僅有不少臨湖而建的園子,還有許多內陸居民比較陌生的海島公園。
在浙江,逛園子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甚至許多農村地區,如嘉興桐鄉,也有著不少深藏不露的豪華園林。
而公園數排行末位的省份裡,除了海南與貴州,其他大多是北方省份,且深居內陸,地廣人稀。
像青海就很難見到幾家公園,全省 2020 年的公園數只有 64 個。青海有 8 個地級行政區,相當於每座城市或自治州平均僅有 8 個公園。
不過好在這些地方有著壯麗的山河地貌,人們哪怕沒公園可去,也能參觀省內數不盡的自然風光。
評價各地的公園建設,光看公園數量可不夠,公園面積與人口數量也深深影響著逛園體驗。
若用各地常住人口數來計算人均公園面積,我們發現北方地區會稍微贏回一成。
北方公園雖少但勝在面積大、不擁擠。比如內蒙古雖然只有 340 個公園,在全國各地區中排行倒數,但人均公園面積為 5.95 平方米 / 人,位列第三。
![](https://i.iter01.com/images/fa39ef14560aed8f1861e14af66814ac13578d0c6f7bed408e86c33302da6650.png)
如果把逛公園想象成許多人待在同一間屋子裡,那在北京逛公園,相當於 100 平方米的房子裡平均只站了 6 個人。這擁擠程度和北京地鐵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且北京有大量的郊野公園,公園平均面積將近 100 公頃,許多公園大到進去不走到 “腿斷” 就出不來。
倘若選對日子,還能在北京公園中收穫包場體驗,在偌大的森林中轉悠像是在玩 “荒野求生”。
而有最多公園的廣東在人均公園面積上則退居第二,人均公園面積為 6.71 平方米 / 人,不到北京的二分之一。
不過廣東作為人口上億的大省,擁有這樣的公園建設成績已實屬不易。
同為人口大省的河南,人們就要接受 “被平均” 的命運,人均公園面積僅有 1.86 平方米 / 人,相當於 100 平方米的房子裡要擠上 54 個人。
在中國主要城市,即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中,深圳的公園數超過其他所有一線城市,達到 1206 個,是不折不扣的 “千園之城”。
許多人誤以為深圳是個只有高樓大廈的 “內卷” 城市,與江浙地區的園林無緣,也不像上海有迪士尼樂園助陣,更沒有北京的“清廷後花園”。說起週末出遊場所,往往只有各大購物商圈。
但其實在深圳的鋼筋水泥中,多的是適合休閒散步的小公園。
深圳市政府資料顯示,截至 2020 年,深圳的公園總面積已達到 3.15 萬公頃,相當於 438 個北京故宮,公園綠地 500 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了 90.87% [2]。
![](https://i.iter01.com/images/2d8a4b32878c8c777f11d0eaaacb380fbe46632e4c7ec591fb4858fa9ae98f1c.png)
甚至《2021 年深圳市民留深過年專題調查報告》顯示,65.57% 的深圳人留深過年,當中超過一半的人的假期安排都是逛深圳公園 [3]。
不僅如此,深圳公園還 “千園千景”,各具特色,既有背靠大海的海濱公園,也有依山而建的山頂公園,甚至有專為寵物打造的寵物主題公園,連婚姻登記所都被建在了公園裡。
對比深圳,同為一線城市的北上廣居民就沒那麼 “幸運” 了。北上廣的公園數全部加起來也才 1016 個,比不上深圳一座城市的數量。
在這些城市中,公園數最少的是海南省會海口,整座城市只有 19 個公園,堪稱 “公園荒漠”。
同樣從人均面積來看,據住建部發布的《2020 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中國主要城市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高的是廣州,為 23.35 平方米 / 人 [4]。
![](https://i.iter01.com/images/c6d39d33fddb2159df1ffe8953cb83c14ba97efa24920ef5dc1490bb2ae564bb.png)
而擁有最多公園的深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是 15 平方米 / 人,不敵廣州與北京。
上海則成功墊底,平均每人擁有的公園綠地面積僅有 9.05 平方米。但在狹小的空間裡,上海市民將公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比如負有盛名的上海人民公園,地處南京西路的繁華地段,一度是青年男女們的戀愛聖地。“壓馬路”“數電線木頭”“量地皮” 都是上世紀年輕人公園與街頭約會的代名詞。
上海人民公園還有個熱鬧得像人才招聘會一樣的相親角,過去一到週末,大爺大媽們就擺攤曬出孩子的簡歷,尋覓未來的女婿、兒媳。
與此同時,上海許多公園雖小,但卻五臟俱全。
紹興公園就小到可以直接在入口處望遍全園,進去兜一圈出來,五分鐘就綽綽有餘。但這裡有著仿竹廊亭、山石壁景、湖石假山,許多江浙大園林有的,這麼小個園子居然也不缺。
有的城市的公園雖多雖大,但都處在荒郊野嶺,除非有錢有閒,不然很多人也不願意專門花兩三小時車程去閒逛。
為此,有學者用 “公園分佈均好度” 這一概念來衡量城市公園空間分佈的優劣。
所謂公園分佈均好度,即是城市建成區內綜合公園、社群公園、遊園服務覆蓋居住區的佔比之和,數值越高,意味著這座城市的公園越能覆蓋居住區,老百姓出門逛公園更方便。
根據《2021 年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中國主要城市中,公園分佈均好度最高的是海口。海口的公園本就不多,儘量建在居住區也情有可原 [5]。
![](https://i.iter01.com/images/cc51f17f505dc3b531612773cc4920135b4dd15059cf7c0876d33fcfdde4d640.png)
而南昌、濟南等城市,公園的空間分佈位置就對市民不太 “友好”。
南昌的公園分佈均好度只有 1.13,在 33 箇中國主要城市中排行墊底,將近一半的綜合公園都未能覆蓋居住區,遊園服務的覆蓋率還只有 10.76%,大多數公園都處在無服務的 “放養狀態”。
總體來看的話,對比公園分佈情況,南方城市依舊 “贏麻了”,平均公園分佈均好度為 1.61。
而北方城市的公園分佈相對來說更不合理,平均公園分佈均好度只有 1.49。
還有一些城市在公園數量、面積與空間分佈上都表現平平,只好開始在街旁綠地上費心思。
![](https://i.iter01.com/images/8ab142c0d4afed82e3508ee5da2f0a17befca1be0c0cb8d7904a356fcdfd7e5a.png)
對比各大城市,上海的人均街旁綠地面積最大,為 7.5 平方米 / 人。
天津緊隨其後,人均街旁綠地面積為 6.6 平方米 / 人。逛不了大公園的天津人,可以把街旁綠地作為公園 “平替”,說不定還能聽到不輸德雲社的草坪相聲。
像這種街旁綠地其實還有個別名,叫做 “口袋公園”,面積最大也不到 8000 平方米 [6]。
這些口袋公園雖然小得可憐,面積也不計在城市公園面積裡,但因為有綠地和座椅等休憩設施,勉強也擁有了一座公園的功能。
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人員介紹,2022 年上海已有 103 座口袋公園,到 2025 年計劃達到 300 座以上 [7]。
未來可能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口袋公園出現,說不定它們會像中年男人的汽車一般,成為一個短暫逃離生活壓力的空間。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城市裡的每片綠地。畢竟在行色匆匆的都市生活裡,能有這些角落可供享受春天,不受到任何工作打擾,已經是一種奢侈。